試試這個測量表。如果得出是恐懼型依戀(那麼基本坐實)。這個不是病,只是親密關係的一個依戀類型——出自成人依戀理論。恐懼型依戀與迴避型人格等等人格理論是不同理論,不能歸類在一起。不過通常恐懼型依戀的人在人際交往中會表現出部分迴避傾向。

恐懼型依戀的弊端通常在談戀愛或結婚的時候才會明顯的突顯出來。

請儘力去尋找安全型依戀的戀人對象,此外現在開始就學習依戀理論,用來指導你以後少走些彎路。

親密關係依戀類型自測量表(高級版) - 安全基地?

aqjd520.com

如果覺得給你帶來些許幫助,請點下贊,這是對我的鼓勵


姑且不說這是不是病,如果測試準確,你是個恐懼性依戀者,那就是吧,又有何妨。我的意見是你不如花精力來想想自己恐懼的是什麼


瀉藥。

兄弟,這種東西,和算命差不多的,和那些塔羅牌啊星座啊,遠離都是一樣的。

用一些模稜倆可的話,來說給你聽。這種話術,只要你有一點點相信,就會覺得人家說的真對,這個東西真厲害!

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


我的建議是,了解一下這兩種人格的表現,特徵,產生的因素等等,根據自己的狀況與特徵和這兩種人格的狀況與特徵進行比對,相似度最高的就和你的癥狀八九不離十了,那個問卷還是有一定真實性的。如果大部分都不一樣的話,你可能沒有這方面疾病,那個問卷是沒有根據的。

不能用粗略的想法以偏概全,認為這些都是錯的,畢竟這是一種心理疾病而不是運氣或者水逆這麼神乎其神的東西,這個問卷的答案多少會反應你最近一段時間的狀態。不能全信,也不能不信。

如果真的發現自己特別像這種病且影響了自己正常生活,比如戀愛,工作,人際關係等等,那麼需要去看心理醫生,因為這種病嚴重的話是真的會影響生活。如果你沒有發現他嚴重影響了你的生活,憑藉你的自我調節能夠克服的話,就沒有什麼必要去看心理醫生。

最後我還是覺得,事情一定要理性分析,不能夠用固有思維去判定事件本身。

over


害,管他是恐懼還是迴避,別自己嚇自己,開開心心活著就好了


不是病,只是有點害怕有點不安,僅此而已,不要氣餒

可能會覺得自己在親密關係里,舉止詭異內心戲豐富,和平時的自己不一樣,想要觸碰又收回手,既然你不要那我就不要了,你真的走了我好傷心,果然還是不能相信,果然自己還是不夠好,為什麼沒有像我想的那樣去愛我,你這樣就是不愛,那我就不要了

這樣的想法可能會經常出現,但是不要緊的,焦慮和迴避並存而已,多看看資料,了解自己,了解童年,了解生長環境,慢慢的會更好的


沒有專業知識,幫不到你。

不過依我個人經驗,自己不同時期及針對具體不同對象給出的測試結果未必是一樣的。

也是很迷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