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謝大家對《Unheard疑案追聲》系列的長久支持~~喜歡的朋友可以戳這裡,恰點飯才能製作更好的內容回饋大家哇:

Save 38% on Unheard疑案追聲 本體+DLC合集包(Chinese Version) on Steam?

store.steampowered.com圖標

創作手記作者: @沈瀟靚

在九月忙完項目組一系列事情,以及中元節特別篇的收尾之後,我們立刻投入到了《黑麪觀音》的創作中。

因為是付費DLC,我們給自己定下了一個小目標,要製作三關或以上,希望首先在內容量上就要大於前兩個免費DLC,才對得起玩家的期待。帶著這個關於「量」的小目標,我們開始了對「質」的策劃。十月前期光大綱我們就討論了不下十版,故事發生地點從網紅奶茶店到高速公路邊服務區再到大西北廉價motel應有盡有,但最後都我們一一槍斃,而這些大綱的「死亡」促成了「黑麪觀音」的誕生。

在這個劇本早期的時候,還沒有「黑麪觀音」,只有一個「泥菩薩」,靈感來源於陪伴部分90後朋友們長大的一部電視劇/電影——《風雲:雄霸天下》。

這個畫質熟悉嗎

我念小學的時候一度瘋狂沉迷這個現在看起來十分非主流的電視劇,其中我最喜歡的角色就是泥菩薩。這個角色雖然出場大概只有半集的時間,但是人設和故事放在任何一個其他電視劇裏,感覺就會成為一個主角。於是我從小學畢業等到研究生畢業,還是沒有任何影視作品用這樣一個人做主角。所以我決定,自己上。

大致的故事線是這樣的:

一個年少成名的風水師,幫一個企業家算命布陣(種生基,打生樁),改天換命助他發達,並且一舉為自己打出了名堂。但隨著這樣的事越做越多,這個風水師幡然醒悟覺得自己傷天害理,於是開始隱姓埋名混喫等死。但20年過去了,當年的企業家命運開始輪轉,於是瘋狂的尋找這個風水師出來為他再算一次命。風水師為了躲他甚至參與了很拙劣的犯罪設法躲到了監獄裡,但最後還是被人找出來,最後風水師決定魚死網破揭發這個企業家的真面目,於是引來了警察挖開了當年的陣法,露出了陣法中央藏著的七具屍體……

這個「泥菩薩」就是現在大家在DLC中看到的那個「假黑麪觀音」的原型。

最後這個故事被淘汰了,因為裡面充斥了太多「封建迷信」。不是說封建迷信不好,我本人覺得「風水」這門學問非常博大精深,但是用在破案的劇本里太玄幻,它可以毫無道理的用來解決太多問題(不要問,問就是風水),所以很神的「泥菩薩」還沒上線就下線了。

雖然淘汰了這個故事,但我們保留了一部分的大綱成為了大家現在看到的這個結構的前身:

- 參與了很拙劣的犯罪(豪門風雲)

- 在監獄被但最後還是被人找出來(監獄風雲)

- 20年後在揭開了當年的往事(青旅風雲)

劇透預警!!!!!!!!!


新嘗試

每一個DLC我們都希望嘗試一個新的敘事方向,這一次嘗試的方向是在保持多線敘事和羣像戲的基礎上適當加入「推理元素」,並且做一個類似「看劇」的體驗,三關連在一起講一個故事。從本體上線開始我們得到了很多玩家的喜愛和好評,也得到了很多有用的建議。其中一條就是:《疑案追聲》在體驗上更接近於採集信息來拼圖,但缺少了推理的元素,所有人都會說真話,沒有人會隱瞞或者說謊。

其實這是團隊一直以來想要嘗試的一個方向,但在一個全知全能的上帝視角下去推理比較難。以前的關卡里,當一個人在敵方面前說了謊話我們就讓這個人去己方面前說真話,這樣來告訴玩傢什麼纔是正確的信息。但要怎麼樣在不說任何真實信息的情況下來判斷這個人在說謊呢?上帝視角下,一個人的隱瞞並不算隱瞞,全局一起隱瞞才把這條信息變成了祕密。但一個全局人都不知道的祕密玩家要怎麼樣來發現?當故事的結尾沒有一個「大偵探」為大家總結,沒有把所有細節全揭開的情況下,玩家要加入多少自己的腦補才能真的解開這個案件?這些問題都是我們在設計中遇到的難題,如果難度平衡的不好,那麼一不小心 「推理」就變成了亂猜。

每一個關卡的設計都是從定下一個核心的梗和一個戲劇化的結局開始往外設計的。相較於前兩個DLC,《黑麪觀音》關卡比較多,娓娓道來的話可能篇幅太長,所以我就粗略的講一講每一關的核心梗和設計時的難點。

第一關

核心梗:三個身份四具屍體+結局雙雙對對互相打臉。

這一關的靈感來源於電影《天才瑞普利》和靈媒綜藝《通靈之戰》。在《天才瑞普利》中,主角為了自己的目的在不同人的面前扮演了不同的身份,又因為這些扮演出現越來越多的誤會,要撒更多的謊甚至殺更多的人。

這就是我們第一關核心梗的來源——一個人如何出現在現場的同時又不出現在現場?尹小六這個人一直是存在的,但跟葉老二為了騙錢所以一個在明,一個在暗。他用不同的身份流轉,在副導面前扮演黑麪觀音,在仙姑面前扮道具師,在D仔面前扮丁在天,在金生水面前扮副導。所以結尾時那一段話所有角色可以兩兩佐證,每個人看到的其實都是假身份,而這具屍體其實不是大家之前討論的任何一個失蹤了的人。

至於為什麼一定在一個綜藝片場,這是在很早之前就決定的,是為了給《致命劇本》的副導女朋友之死一個交代(下文會提到)。

這一關難點:

1. 尹小六這個人的名字從頭到尾都不能出現。一旦在這個到處在討論有人失蹤的場合提到一個陌生的名字幾次,很快大家就會發現現場失蹤的是4個人,那麼核心的梗就會被破壞,信息又變成全透明而不再需要推理。所以我們只能從對話中提示,比如胡東問葉老二:「你搭檔呢?」,沈小軍和劉大偉都問葉老二:「你當年監獄的小弟呢?」,劉大偉說:「副導有個顧問,知道當年的很多事」,何總說:「今天已經見過一個人自稱黑麪觀音了」等等這樣閑聊的方式來提示現場其實還有一個人。

2. 葉老二搭檔死了,並且是他自己殺死的。按照以往的設計一般角色的信息都是在跟自己搭檔的對話裏透露的,但現在搭檔也死了,那葉老二的線索和動機統統失去了暴露的機會。為了讓他把動機和線索暴露出來,我們設計讓沈小軍透露其實葉老二本來就知道有丁在天在現場尋仇,而葉老二這個人是最無法接受有人擋他財路的;我們設計劉大偉在葉老二面前提到副導有顧問知道當年的事,但葉老二對這個顧問彷彿早就知道並且表現的不屑一顧;再比如葉老二對沈小軍說了他知道導演和金生水的計劃,但當沈小軍問他怕不怕內定的時候,葉老二卻顯得胸有成竹顯然早有計劃。

【像第一關裏這樣不專業的綜藝希望只會存在在虛構的故事裡,每個真實的綜藝節目還是要以人文本保證大家的安全。】

第二關

核心梗:碎片任務+結尾靈車又來了一次。

這一關的靈感來源於Loka。他是一個深度模擬經營遊戲愛好者,特別喜歡《監獄模擬器》,所以我們想做一個關於越獄的故事。於是我們去搜索了一下關於越獄的新聞,然後發現國內外90年代的越獄都比我們想像中的簡單很多……大多新聞都是偷了一套衣服換上之後大搖大擺走出了監獄,或者是裝病出去以後大搖大擺走出了醫院等等。那麼怎麼樣纔可以讓大家追不到源頭呢?那就是越混亂越好,混亂到最後焦點甚至都不在最後那個真正的目標上面了。所以我們想到了碎片式的任務,這個任務如果執行的好,那麼大部分人都只是做了一點無關緊要的小事,而因為有不止一個犯人失蹤再加上一個獄警(丁飛龍)的消失,那麼所有人的焦點可能會變成那個失蹤的獄警和他的目的是什麼。

這一關難點:

因為在監獄這樣一個有著嚴格管制的地方,角色不能隨意走動,所以看到的線索很有限。每個角色的口供是模糊的,比如童超遠和李永峯看到兩次推輪椅但都沒看到是誰。當信息非常有限的時候,我們只能儘可能確保玩家能整理出一個完整的時間線,再從時間線上推出結局——假黑麪觀音去了哪裡。

【創作中的「趣」事:我們一度非常想在遊戲中復刻《非常嫌疑犯》中的經典場景:五個嫌疑人排排站,輪流念同一句臺詞。但是我們還沒寫完,《少年的你》上映了……復刻了一模一樣的場景,為了避免撞梗(雖然流量不是同一個級別的)我們還是決定修改這部分情節。】

第三關

核心梗:扮豬喫老虎+結局幕後黑手親自報警。

有豪門這一關首先是因為,我們希望在過年前給玩家們獻上一部「賀歲片」。對我和Loka來說,香港以前的賀歲片伴著我們度過了很多個歡樂年,我們想通過最後豪門這樣的主題和王耀宗這樣一個比較喜慶的壞人來帶給大家一份專屬於unheard的賀歲感。(我個人覺得王耀宗的演繹還是挺搞笑的,特別是最後哭喪那一段。)

其次我們想塑造一個會「扮豬喫老虎」的主要角色,就像《一級恐懼》和《非常嫌疑犯》裏的主角一樣,能力超羣演技非凡。讓一個表面看起來除了罵人只會罵人的「廢物」最後贏得了一切財產,而這一切甚至還不是巧合,是這個「廢物」的精心安排,這就是我們想嘗試的一個方向。

這一關的難點:

有扮豬喫老虎主角的電影,很好看的一個點是在於結局的反轉,主角會用各種方式表示「沒想到吧,我纔是壞人」。但是由於Unheard特殊的時間軸功能,所以玩家是可以在開頭跳到任何時間和地點的。在關卡內設置反轉比較困難,因為主角暴露真面目的時間不由我們控制,所以王耀宗沒有辦法擁有這個「主角」時刻。那麼如何在隱藏王耀宗的同時又要暴露他,這就是設計時的難點。王耀宗去給「假黑麪觀音」下達指令時,說的每一句臺詞都帶有指向性,第一次去的時候故意提到高嘉盛,第二次去的時候就提到李忠義並且說他需要當斷則斷。而李誠,雖然一直在表面跟王耀宗對罵,但其實下意識稱呼他為「二少」。李誠會說:「不管高家還是王家,我只會幫贏家」,但其實除了他沒有人把姓王的列入過贏家候選人名單。再再比如,其實李誠不管先投靠的高嘉美還是高嘉盛,他最早其實是王耀宗的同學。

【在這裡想說,我們用基哥這個角色致敬在2019年6月過世的香港演員李兆基。懷念他生前在眾多優秀的影視作品中的精彩表演。】

主線

《疑案追聲》的玩家,對實驗室和石醫生都比較的熟悉。我們希望在後續作品中帶出更多關於實驗室,「聲探」技術的信息和背景故事,開始揭露出實驗室和石醫生的對立面。而黑麪觀音就是我們為石醫生塑造的對立面。實驗室能做到的事有沒有其他人能做到?觀音者會怎麼樣去逃避實驗室的追捕?如果有後續DLC,那麼我們會繼續展開關於研究所與其他擁有「聲探」技術的勢力之間的矛盾。

其實我們一度糾結於這一次DLC的主線劇情,因為大幕才剛剛揭開,會不會因為信息不足導致大家一頭霧水(確實是)。除了在關卡里有一些關於「真黑麪觀音」本人的臺詞暗示外(比如「呂道長」「化妝」「謝謝你」「按錄音機下達行動時機指令」等,但我們不希望把主線劇情太多的代入每個單獨的關卡里),所有的動機和線索都埋在開頭結尾及銜接的「磁帶」視頻當中,通過其中「假黑麪觀音」被審問的碎片臺詞和搜索文檔的關鍵詞「watching sound」等部分給出了一些提示。

玩家如果把這些碎片拼接起來後,對「黑麪觀音」的動機會多一些瞭解。在上線後,我們看到有完全無法理解這些信息感受不到「黑麪觀音」動機的評論,也看到有人隱約的感受到了這些細節,我們都有認真收集這些評論並且閱讀。其實,選擇把信息提示的如此隱晦時我們的內心是掙扎的,正如我前文所說,關於難度的平衡是我們每次設計時都花很多時間去討論和調整的,而我們也爭取在後續作品中做得更好。

【上線後連續兩天晚上我都看了散人的直播(其實我還看了其他很多其他的直播和視頻,感謝每位主播和up主),看到他玩到最後通關再回去找這些細節線索並且真的把整個故事串起來的時候,我非常激動,在心裡為他念了佛經並且說了「謝謝你」。】

角色臉譜化和髒話問題

當我們翻閱評論的時候會看到「人物塑造方式單一」「只會用說髒話的方式來交流」等等。

為了保證統一的劇本臺詞風格,保持《疑案追聲》劇本的獨特性,要不要在寫作風格上做改變是我們一直很糾結的一個點。不同於嚴格要求聲優按照劇本臺詞來演繹,Unheard在配音時更強調聲優的「表演性」,我們希望每個角色裏都有配音演員自己的理解,所以配音時最大可能的給予他們發揮的自由,加入習慣用語或口癖等,而我們後期剪輯時也儘可能保留他們的發揮。當然我們也已經意識到髒話過多的問題,我們也希望之後如果有機會,會嘗試在更好的延續主線劇情世界觀的同時,在人物塑造方式上做一些改變。正如我們已經意識到一直做「黑幫」題材可能會給大玩家一種單調重複的感覺,所以在DLC中我們嘗試「試鏡」關卡,中元節DLC的「鬼屋」關卡,還有這一次的「豪門」關卡這樣的不同主題,希望給大家帶來一絲新鮮感。

一些彩蛋

關於DLC間的關聯

很多已經玩了遊戲的人發現《黑麪觀音》的第二關提到了《中元節特別篇》中出現過的人物鄭海和劉武。那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第一關中的D仔成長後可能真的成為了他心心念念想當的演員大D。為什麼副導女朋友一直是失蹤?因為屍體被藏在了趕屍的道具裏運走了,所以搜遍了現場也沒有找到。

《致命劇本》裏丟失的晶元跟《黑麪觀音》主線中說的晶元丟失又有什麼關係呢?《致命劇本》中導演和副導都提到了一個可以幫人找到真相的地方,和《黑麪觀音》的開頭中假黑麪觀音說的「聽說這個地方可以幫人找到真相的地方」有什麼關聯?

另外,從本體開始我們就開始慢慢完善「東山」這個地方,就像柯南的觀眾們都擁有一個米花市一樣,我們希望《疑案追聲》的玩家也可以擁有一個共同的三次元地標。

關於取名

DLC裏有些名字是香港電影帶給我們的靈感(D仔就是在說你),也有些角色的名字來源於歷史故事(趙五是真正的趙氏孤兒),但更多的是來源於我們的同事,感謝這些同事們不介意把名字獻給反派甚至「死者」,為藝術獻「名」。

關於配音

1. Loka負責所有中文版錄音的監棚工作,也一直對於配音這個工作有著深深的嚮往,在本次DLC中終於滿足了自己的願望,在第三關中出演「吳學凱」一角。距離加入專業聲優圈只有999步遠了。

2. 給王耀宗配音的聲優已經轉行成為了影視劇製作人,五年沒有參與任何配音工作了,但我們的配音導演在看到這個角色的時候認為要配王耀宗非這位大大莫屬,果然,他演出了跟我們想像中一模一樣的王耀宗。

3. 洗腦了很多玩家的那首「南無觀世音菩薩」佛經是由八位聲優一起專門為我們演唱的,因為網上的佛經怕有侵權的嫌疑。錄製佛經時縱使我們已經瘋狂笑場,但八位聲優十分專業,一開口就自帶佛經的莊嚴感。

選這首佛經(而不是南無阿彌陀佛)的原因不僅因為契合劇情,還因為這是一首陪伴著我長大的佛經,因為奶奶信佛,所以我童年那段時間每天早上都是被這首佛經唱醒的,十分有親切感。

4. 劉大偉的聲優剛剛配了即將上映的《姜子牙》動畫電影中的姜子牙一角,在這裡祝《姜子牙》票房大賣。因為我們後期剪輯及製作關卡時聽了太多遍劉大偉的臺詞,導致現在組裡的人看姜子牙的預告片都覺得是劉大偉串戲了。

帥!

關於團隊

《黑麪觀音》是我加入《疑案追聲》項目組後參與製作的第三個DLC。中元節特別篇上線之後,團隊經歷了一些組織上變動,策劃人數從巔峯時期的4人變成了我和Loka兩人,其他全職人員僅存半個程序和半個美術。所以整個開發的過程相對來說比較艱難,每個人都身兼數職。因為對劇情的反覆修改和不確定導致後期負責測試的QA同學們和程序大哥的時間被嚴重壓縮,如果說策劃是在肝DLC,那麼QA和程序到後期就是拿命在拼這個DLC(其實不止這個,還有本體和上兩個DLC),996根本就無法用來形容他們的工作強度。所有人都全身心的投入在裡面,QA們不僅負責測試遊戲,在劇情的邏輯梳理和討論上也給予了我們很大的幫助。借用阿迪那一句「無兄弟,不籃球」,我們「無兄弟,不遊戲」。

寫在最後

《疑案追聲》是我畢業之後加入的第一個上線遊戲項目,十分感謝 @Nick Zhang 和 @loka 給我機會加入這個項目,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也發現自己有很多地方要改進。也很感謝團隊裏每個不管是常駐還是短暫幫忙的小夥伴們。

最後喊一句學校和專業的口號給自己,也給團隊的其他人:

Fight On!

Game On!

有緣的話下個DLC再見吧~


劇透慎入~

三個場景各自的劇情大家通關以後應該都瞭解的差不多了,我就主要說一下我對於整個主線以及其他人認為是bug劇情的理解。其實遊戲開發者是很用心的,基本沒有非常明顯的bug,反而是滿滿的都是細節。

1、黑麪觀音真的會易容,呂仙姑(後面統稱黑麪觀音)找金生水作弊的時候,金生水說到易容的事情,黑麪觀音馬上說到」我們趕屍的都不相信易容這一套「、「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易容術」,想以此打斷易容的話題,結果金生水說他從導演的報名錶上看到報名的是呂道長,而不是呂仙姑,應該是個男的,然後話題就被黑麪觀音帶偏了。所以推測黑麪觀音是易容(或者高超的化妝技術)假扮呂道長來參賽的。其實這裡還有一個佐證,尹小六和葉老二當年在監獄的時候都是見過謝阿婆(後面統稱黑麪觀音)的,但是在第一個場景卻沒有認出來黑麪觀音,所以更加說明瞭黑麪觀音是易過容的。

PS:從第二個場景剛開始的語音可以聽出來呂道長就是假的黑麪觀音,假黑麪觀音想去這個比賽看看回憶一下,但是會場有很多人都是監獄的老熟人,真的黑麪觀音怕假黑麪觀音被認出來,所以就攔住並掉包了他。另外第三個場景結束以後的語音應該是接著這一段語音的,講的是黑麪觀音發現這個假的一直說自己不是黑麪觀音,所以就把他抓來進一步催眠,讓這個假的相信他自己就是黑麪觀音,來幫自己頂包。

2、黑麪觀音應該是知道」聲探「系統的,所以在每個場景她都一直保持偽裝,所有的行為都符合她自己的人設,很少露出破綻,三個場景中每次都是完美「飛升」。第一場中黑麪觀音不斷找每個人聊天表達自己作弊的意思,各種刷存在感,所有人都覺得她是一個想拿到獎金的騙子,沒有人懷疑她,可以預見這個風波之後她會安全的功成身退(飛升)。並且從我們「聲探」的角度來看也是這樣,她的一些話語更像是專門說給使用「聲探」系統的人聽的。第二個場景去找李醫生說話也是一樣,將她自己置身事外,專門提到自己收到了紙條,並且紙條的計劃中間還變過一次,以此來擺脫自己的嫌疑,最後光明正大的從大門出去(飛升)。第三個場景中黑麪觀音全程都表現的是一個正常的傭人,最後逃跑也是在李忠義的」教唆「下跑的,非常合理的從大門走了(飛升)。

3、監獄裡為啥多殺了一個人,還有為啥要大費周章的把趙五的屍體換成鄭百萬運出去。鄭百萬的死大概率是意外,在趙五被」自殺「的時候鄭百萬剛好路過,劉大偉害怕鄭百萬看到了什麼,所以需要殺他滅口。至於用鄭百萬的屍體換掉趙五的屍體運出去可能有兩方面考慮:①趙五沒有親人,所以死了沒人關心,從第一場的白骨可以看出來,趙五在洞裏放了20年都沒被發現,所以選擇藏趙五的屍體是最好的,如果是藏的是鄭百萬的屍體,他的家人肯定會要求警方找到屍體,進而就可能會發現洞口,作為可以自由進出垃圾堆的黑麪觀音(謝阿婆)會第一個遭到懷疑;②原計劃本來是要挖通出去的,按照謝阿婆的說法6天前她收到信說是用一個月挖洞出去,這可能確實是黑麪觀音原本的計劃,結果後來發現監獄裡有研究所的人參與進來了,所以就把研究所的人一起設計進來,改了新的計劃。原本計劃一個月的工程量現在只挖了最多6天,這也側面說明瞭洞挖的不是很大,而從對話中我們可以知道鄭百萬是非常重的一個人,估計不一定能放進洞裏。

4、假黑麪觀音的牢房中的符咒是黑麪觀音(謝阿婆)畫的,因為她之前去那個牢房打掃來著。然後跟李醫生聊天的時候也提到每個人受到的任務信上都畫了鬼畫符一樣的東西,她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大家認為住這個牢房的就是黑麪觀音。

5、小彩蛋,第二場的第三問,現場誰最後見過」黑麪觀音「?不管是真黑麪觀音還是假黑麪觀音,現場最後見過」黑麪觀音「都是門衛張警官。

6、第三個場景黑麪觀音的目的是什麼,她到底圖什麼,明面上的贏家也不是她,為什麼她要這樣做。真的黑麪觀音已經知道研究所在找她了,急於脫身找替罪羊的她聽說有一個自稱黑麪觀音的騙子在幫高家老爺子算命,所以她就隱藏身份到高家做傭人,設了一個圈套讓假黑麪觀音坐牢,為後續計劃做好準備。其實到了她這個層次賺錢已經不是很重要了(會催眠可以隨便賺錢),因此她的主要目的並不是財產,而是假的黑麪觀音。通過先讓假的黑麪觀音入獄,接著再幫假黑麪觀音巧妙逃獄,以此來讓大家進一步相信逃獄的這個就是真的黑麪觀音。

7、研究所研究「聲探」系統也是為了研究催眠,而從第三個場景的故事可以看出黑麪觀音至少在20年前就可以催眠控制人了,所以研究所知道以後肯定要找到黑麪觀音來做研究。從第三個場景結束的語音來看,後來精神病院跟黑麪觀音跟催眠方法一脈相承,可能後續研究所還是找到的真黑麪觀音,且真黑麪觀音跟研究所達成了某種合作協議?

其他的還有一些不太確定的想法:

1、有一些比較牽強的黑麪觀音露出破綻的地方:①從第二場尹小六的表述中來看,黑麪觀音(謝阿婆)和尹小六是互相見過的,所以尹小六假裝道具師找黑麪觀音套話的時候,黑麪觀音可能已經認出來他了,所以將計就計沒有拆穿他。後來黑麪觀音還去找胡東套話,說道具師(小六)問她知不知道這以前是什麼地方,還說說道具師(小六)是由於聽到燈光架摔倒地上的聲音出去的。但是從結束的語音來看,小六根本沒有問黑麪觀音這個問題,並且也不是聽到燈光架的聲音出去的。②黑麪觀音和胡東發現屍體以後,黑麪觀音走的不緊不慢的,完全沒有一點慌張的感覺,跟她的江湖騙子人設不符。③第二個場景找李醫生談話的時候,問李醫生為啥把鑰匙放到抽屜裏、4點35的時候在哪,但實際上跟李醫生的鑰匙對接的並不是黑麪觀音,而是尹小六和葉老二,黑麪觀音(謝阿婆)沒道理知道鑰匙的事情。④第三個場景黑麪觀音(張桂芬)在李叔的教唆下跑路的時候也不緊不慢的,同樣跟她的人設有點不符。

2、可能的bug,黑麪觀音(謝阿婆)跟李醫生聊天的時候問他今天見過黑麪觀音沒有,結果李醫生說沒見過,但實際情況是劉大偉推那個假的黑麪觀音到李醫生這裡,假黑麪觀音還在這裡藏了一會,李醫生不可能沒見過他。而從李醫生前後的表現來看這裡沒道理撒謊。

3、劉大偉可能是研究所的人。從前兩個場景來看,劉大偉知道很多內幕。第一場中劉大偉是促成整個拍攝計劃的關鍵人物,為什麼他要在這個時間點做這個事情,很大概率是他知道「黑麪觀音」從研究所逃跑了,做這個局是想把「黑麪觀音」抓回去。第二場中劉大偉跟假黑麪觀音說你出去就知道,他可能是知道來接假黑麪觀音的人是研究所的人。

4、第二個場景中的計劃不全是黑麪觀音出的。她本來的計劃可能是這樣變化的:①挖洞讓假黑麪觀音直接跑出去,後來發現有研究所的人在,所以將計就計把計劃變為「自殺」一個犯人,將「自殺」犯人的屍體藏到挖一半的洞裏,通過改死者信息讓假黑麪觀音以屍體的身份被運出去。本來計劃是沒必要殺這麼多人的,尤其是丁警官的死,黑麪觀音也很意外,所以她專門去找李醫生套話,包括後面還在窗外偷聽。這些都是實際情況偏離了她預期計劃的表現。在本來的計劃中,她作為清潔工幾乎是不會被任何人懷疑的,而現在的結果是丁警官的屍體就放在垃圾房,劉大偉還看到了她運「垃圾」去垃圾房,她變成了嫌疑犯之一,涉及到一個警官被殺的事件中,案件嚴重程度直線上升。從這個角度來看,百分百會被查的黑麪觀音(謝阿婆)找李醫生自爆的內容更想是表明自己只是被人指使做的。此外,她在案子中做了什麼,警方從李醫生那邊都可以瞭解到,查案子的時候就算找不到她做口供也影響不大,沒必要花太多警力去找這麼一個無關輕重還失蹤了(被滅口了)的小人物。

5、丁警官的屍體是劉大偉指使處理的,第二個場景剛開始劉警官問謝阿婆(黑麪觀音)「今天怎麼這個時間送垃圾箱」,此時應該是劉警官為了確認是否是按計劃執行的。後面謝阿婆(黑麪觀音)看到垃圾桶裏的屍體明顯嚇了一跳,之後就馬上去找李醫生套話了。

6、實際情況偏離了黑麪觀音計劃的主要原因是黑麪觀音的其中一份信給到了研究所的內應劉大偉手中,研究所將計就計派了兩個人提前來接假黑麪觀音,直接把他抓走。但研究所的計劃也出了意外,「自殺」犯人的時候被鄭百萬看到了,由於不確定鄭百萬到底看到多少,為了防止暴露自己,劉大偉必須要多殺一個鄭百萬。所以研究所又進一步修改了計劃,讓黑麪觀音假裝副駕駛出去,屍體換成鄭百萬,丁警官需要作為替罪羊被殺死。然後研究所又仿造原信件給了謝阿婆(黑麪觀音)一個任務,讓她運丁警官的屍體去垃圾房。

~~~~~~~~~~~~~~~~~~~~~~我是一條分割線~~~~~~~~~~~~~~~~~~~~~~~

其實還有一部分別的暗示,比如DLC結尾以後還專門感謝了《天才瑞普利》和《通靈之戰》。《通靈之戰》可能跟第一個場景有關,而《天才瑞普利》則有可能是跟主線有關,電影裏的主角殺了三次人正好對應DLC裏的三個場景,不過我之前沒完整看過《天才瑞普利》,不太確定具體是怎麼對照的。我這裡提供這個思路,希望有看過的朋友一起交流一下想法。


謝 @知乎遊戲 遊戲測評活動送的key

本體還沒有打完,過年期間和室友一起推了黑麪觀音DLC的3個案件。很喜歡這種相互關聯的系列案件的設計。

整體非常佩服劇本。

幾個案件的邏輯都很縝密,基本沒有bug,絕大多數角色行為的動機都很明確。故事和角色很有說服力。

臺詞水準也很高,兼顧了信息量和趣味性。碎片信息在臺詞中融入得很和諧,每個角色都是在合適的場景說了合適的話,不會顯得突兀。而且每個角色提供的信息量也恰到好處,有用信息中交織著一些調節氣氛塑造角色的無關信息,整體節奏挺好的。加上遊戲裏採用了比較多的方言配音,在塑造人物的同時,也很有趣和醒神。

然後說說遊玩過程中的一些個人感受,權當參考,盡量不劇透。

DLC3個案件的難度,似乎是遞減的。第一個案件最難,第二個還算清楚但我做了不少筆記,第三個信息量不多,也完全沒記筆記。

第一個案件的解謎部分,我稍微有點失望,倒不是劇本的問題,只是前面發生的事撲朔迷離,把期待值鋪高了,我就會期待是個更厲害、更巧妙、更有顛覆性的真相。但藏起來的關鍵人物太普通了,因為前面沒出場過,也談不上顛覆,那些撲朔迷離也只是他趕鴨子上架的一些行動。所以會有些失望,沒有解謎時那種酣暢淋漓的爽快感。

相反,第三個案件的戲劇性就做足了,雖然大概猜到了XXX就是XX,但第一次解謎時坐實時他扮豬喫老虎,還是想拍手叫好。第二次解謎時,我小夥伴的評價是——頭皮發麻——我覺得這是對懸疑推理故事最好的褒獎。但黑麪觀音的劇情似乎是和本篇的主線相關的,主線沒推完的我,沒看懂黑麪觀音的動機到底是什麼,這點等本篇推完再來評價。

另外,有少數幾個角色的行動動機我沒看明白,尤其是XXX,說讓殺人就殺人,一言不合就殺人,怎麼一點心理掙扎都沒有?當然,如果是因為被XX,接受設定的話倒也說得過去,但遊戲中好像沒有給出他被XX的直接證據,所以關於他的行為是否合理,我持保留意見。

這次DLC給我的另一個感受是單次遊戲時間過長,因為怕忘記信息,必須趁熱打鐵,所以案件中途難以中斷。第一個案件錄音時長20min+,我這個推理菜鳥,邊聽邊做筆記,第一關用了3個小時,到中途就有點失去耐心了。對於推理向的老受眾來說,這點可能不算什麼,甚至還算是優點,但對比較輕度的推理向玩家來說,門檻就有點高了,從而可能導致受眾受限。我也明白時長和案件的複雜、精彩程度成正比,這點大概比較難調和。當然,作為一個DLC,硬核一點其實也沒什麼問題。

最後是,在通關前不能回顧前置章節,簡直逼死我這個強迫症了!!因為一閃而過的綠字說明似乎有很大的信息量,我專門跑到B站的通關視頻去截的圖;聽完第一個案件的解謎後,因為有些地方存有疑惑,想回顧一遍角色說的話,我只好重置了遊戲_(:з」∠)_

——

劇本:9/10

配音:8/10

系統:7/10

美術:7/10

個人標準下大概是這樣。


作者:等待魚魚

  我一直對國產遊戲抱著一種比較謹慎的態度。這種態度並不算是帶有偏見的預設立場,而是用時間和金錢換來的實際經驗。想讓國產遊戲的各方面質量儘快達到較高水平,要麼是砸大錢、用牛人、十年磨一劍,要麼就是劍走偏鋒、彎道超車。而在目前的市場前景下,前者困難重重,後者恐怕是更好的選擇。

  例如,如果我們現在打開 PS Store 或者 Steam,確實可以發現不少國產遊戲,普遍是小製作、小體量,盡量採用槍車球、RPG、沙盒之外的玩法。

  坦白來講,主流槍車球之類的玩意兒,我們現在很難做得出來,或者說做得出來也沒法在同外國遊戲的競爭中取得優勢。所以會有一些想做出好作品的人另闢蹊徑、彎道超車。

  至於什麼時候才能拿出真正意義上的 3A 大作,跟洋大人的作品堂堂正正一決雌雄 —— 現在想這個問題恐怕為時過早。不過,假設國產遊戲足夠好,我們也無需吝惜讚揚。

試圖彎道超車的國產遊戲

  去年三月底,Steam 上架了一款名叫《疑案追聲》國產遊戲。讀到這篇文章的玩家中,一定有玩過這款遊戲的,相信現在依然會有印象。

  甫一上市,遊戲的賣點被定義為「用聽覺取代視覺,成為遊戲的核心感官」。其實第一次聽說這種定義我是拒絕的,因為,你不能讓我用聽覺取代視覺,我就馬上去取代,第一我要試一下,因為我不願意取代視覺以後再加一些花裏胡哨的效果上去,聲音「咣」一下,很響、很嚇人,這樣遊戲玩完一定會聾,根本沒有這樣強悍的耳朵。

  我是個推理愛好者,因此,最早是一個同好推薦我這個遊戲,大概又花了三天時間斷斷續續通關。

  好在《疑案追聲》對得起時間和金錢。幾十塊錢,我能買兩本推理小說,一個白天的時間就可以讀完,而遊戲本體再加上之前兩個免費 DLC,我前前後後玩了二十多個小時,得到了與閱讀一部精彩推理小說不相上下的快感。

  遊戲本體給我的感覺,比起突出「聽覺作為主感官」的宣傳,它首先是個較為硬核的推理遊戲:每個關卡不過是一張戶型圖、一堆隨地亂竄的角色、一堆人名、幾個初看上去一頭霧水的問題。在遊戲進程中,玩家將以「上帝視角」看到所有角色在戶型圖上的移動軌跡,聽到各個房間的全部對話和環境音效。遊戲的目標,即是藉助錄音掌握完整的故事情節,從而推理每個角色的身份是什麼、他們都做了些什麼,事情的真相是什麼。

  除了玩家的位置可以移動,唯一必要的可操作元素只剩下播放錄音的進度條。假設玩家足夠懶惰,全程可以只使用滑鼠左鍵通關;假設玩家特別勤快,也不過就是再加上空格鍵和左右方向鍵。

  《疑案追聲》就是這樣的推理遊戲:手殘絲毫不影響遊戲體驗,隨時暫停也不會讓人抓狂。比起一個「遊戲」,它更像一部有聲推理劇本,只不過採取了《忒修斯之船》的體例,去掉謎底部分,讓玩家(讀者)自行探索,使推理過程更加沉浸,真相大白之後的成就感也就更加強烈。

  相比之下,在近一年前最初宣傳時不去強調自身的硬核推理屬性,而是先強調「聽覺」,這可能是為了吸引玩家特別是輕度玩家的注意,也可以免於同 Steam 上形形色色大製作遊戲的特點和優勢發生重複 —— 畢竟人家是準備彎道超車的。

  因此,我懷著期待,打開了新 DLC「黑麪觀音」。

「黑麪觀音」裏有什麼

  大概從十年前開始,漢語互聯網上逐漸流行起兩個用來形容文藝作品的辭彙:燒腦、反轉。意思大致是說,這影視劇/動畫/遊戲的劇情複雜,欣賞過程中會消耗大量腦細胞,結尾很突然,讓人感到十分意外、有衝擊力。

  我不太習慣用生造的詞來表達這種意思,因為已經有更準確的辭彙,雖然字數多點:情節曲折、邏輯縝密、結局精彩。那麼,《疑案追聲》的新 DLC,也是基本符合這些形容詞的推理故事。

  進一步來看,新 DLC 包括以下元素:

暴風雪山莊

  暴風雪山莊是所有推理小說模式中最廣為流傳的,知名度高過密室類型。大致就是說,整個故事發生、發展,結束於同一個與外界斷絕聯繫的場景之中,所有的相關人員和線索都存在於此場景。這也可以算是戲劇中的三一律在推理小說創作領域的變體。

  基於遊戲本身的特質,《疑案追聲》以往的每個關卡基本都遵循暴風雪山莊的規則,所有線索在玩家面前一字排開,所有角色在玩家面前逐個登場。

  新 DLC 也是如此,每張戶型圖對應一組完整的詭計,線索依然沒有任何刻意遮掩,角色不會存在劇情之外的關鍵設定。對於玩家來說,把任何一部分從整個劇情中單獨拿出來體驗也絲毫不影響遊戲進程。假設卡在某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需要做的就是再聽一遍、多想一想,要相信遊戲提供給我們的線索已經足夠了。

戲中戲

  在回味過本體中最讓人有茅塞頓開之感的結局後,我突然意識到這是個戲中戲的故事。在推理故事中,戲中戲的關鍵吸引力,在於角色「在故事中的故事中」擁有另外一個身份 —— 假如作者特別喪心病狂,那麼可能會演變為成終極套娃,不過也要小心過猶不及。這方面也有不少作品,比如動畫《千年女優》和小說《W 的悲劇》,都講述了某個演員身上發生的故事。

  很顯然,《疑案追聲》的編劇們在本體中完全沒玩夠,於是在免費 DLC「致命劇本」「中元節特別篇」之中,都引入了戲中戲的元素。作為推理愛好者,在「致命劇本」前半部分快結束時,我真的以為這就是整個 DLC 了,沒想到這是故事的真正起點。當時我不由得在內心感慨,遊戲編劇是很懂的……

  類似的,這次在「黑麪觀音」中,劇情都圍繞著「黑麪觀音」的身份和目的逐漸展開、深入。玩家們會發現,這個傢伙在不同的案件中既是逃犯、又是神棍,但又好像跟核心詭計沒什麼糾纏,就是個單純的騙子……更有趣的是,「黑麪觀音」跟「致命劇本」,這兩個 DLC 竟然有所關聯,在「致命劇本」中時隱時現的神祕研究所,這次也同樣出現在「黑麪觀音」之中。

「四簽名」式結構

  柯南·道爾在福爾摩斯系列中的重量級作品《四簽名》,講述了兩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一位體面的年輕女士突然被天降橫財砸中,相關人員卻遭遇了謀殺事件。福爾摩斯和華生介入,福爾摩斯找到了兇手,華生找到了老婆。

  第二個故事發生在第一個故事的若干年前,四個英國殖民者在印度攫取了大量財寶,決定將其帶回英國後合理分配並為此簽字畫押(這是標題的由來)。後來,其中一人背叛了同伴,由此產生了一系列算計和報復。

  兩個故事互為依託和補充,共同組成了《四簽名》的宏大情節。此後,許多推理小說都運用了這種寫作結構,將一個完整的故事,用巧妙的手法拆分成兩個、三個甚至更多部分,放在不同的時間段分別遞進敘述,最終達成一個完整、複雜的詭計。比如麻耶雄嵩的《獨眼少女》,綾辻行人的《水車館殺人》等。

  這一次,我們會在「黑麪觀音」中體驗到讓人印象深刻的四簽名式結構。三個故事,三個詭計,最終指向同一個兇手和同一個若隱若現的幕後黑手。平心而論,這次的情節比「中元節特別篇」更加複雜,製作人員已經貼心地用其他方式為玩家降低了難度,同時也沒有降低揭穿詭計時巨大的快感。

新的期待

  在連續耗時六個多小時通關新 DLC 之後,我將其與本體和前兩個 DLC 作了比較。

  本體的素質自不必說,除了起到遊戲教學作用的前兩個關卡,後三關乃至整體的詭計設計都非常工整,尤其是在最後一關對於玩家心理的引導,讓人印象深刻。

  「致命劇本」的難得之處在於線索指引的有效性。因為能夠看到那些四處亂竄的人名,所以玩家從一開始就會發現異常,然後開始思考「更衣室裏到底發生了什麼」。但只有在故事推進中我們才會逐漸注意到,重要的不是最後由誰拿到了更衣室裏那個關鍵物品,而是關鍵物品的掌握順序。遊戲在只能展現音效和角色位置的情況下,儘力做到了不隱藏線索,不給玩家畫蛇添足地增加困擾。

  「中元節特別篇」講述了一個精神內核類似東野圭吾後期作品、白乙一作品的故事 —— 也就是說沒那麼緊張刺激、不太像推理故事、還有超自然元素,相比遊戲其他關卡更加溫情。其突破主要在於,利用知名主播的出演為玩家打開第四面牆,從而有條件嘗試更加晦澀的線索,帶來推理元素之外的獨特感受。

  而「黑麪觀音」是一個套著謀殺、越獄、背叛、遺產爭奪等重重外殼的謎團……

  在微量劇透的前提下,我只能告訴各位讀者,作為一個 DLC,它同時具備與本體不相上下的遊戲時間、比本體更加複雜工整的詭計、比「致命劇本」更清晰的線索、比「中元節特別篇」更曲折的情節,此外還有進行二週目甚至三週目的價值 —— 這對於推理愛好者來說,依然是可以得到充分享受的遊戲作品。

  當然,遊戲中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在玩家行走的過程中,往往在毫釐之間、一門之隔,就聽不到另一邊的任何動靜,有時角色一邊進出一邊說話,為了避免漏掉關鍵情節,我需要在門兩邊各聽一次。但假如加上了「門無法完全隔絕聲音」的設定,也就會出現更多的偷聽,劇情恐怕會變得非常複雜。

  另外,一些方言依然讓我有點頭暈。假設能像一般文字 AVG 一樣,提供一個字幕記錄,方便我隨時查閱可能會更好。但有了字幕記錄,玩家又容易只看不聽。再說字幕記錄應該遵循怎樣的格式呢?以房間分類還是以時間分類?這些問題都令人相當糾結。

  對於「黑麪觀音」以及以後可能會有的各個 DLC,我還有一個比較私人的想法。

  《疑案追聲》本體是五個環環相扣的故事,匯聚成一個大的故事。如果把後續的幾個 DLC 也做成一個大故事會怎樣呢?畢竟「致命劇本」和「黑麪觀音」已經聯繫起來了,研究所的真相還沒有揭開。我想他們一定會有一個計劃,反正對於編劇來說,腦細胞還遠遠沒到不夠用的時候。

  除此之外,這款遊戲的方式跟敘詭實在是太搭了。雖然「中元節特別篇」已經勉強算是用過了敘詭手法(利用人們的思考盲點埋設伏筆,用容易引起誤解的雙關和隱喻誤導讀者),但若是更多加入性別敘詭、年齡敘詭,還可以讓故事變得更有衝擊力。

  讓我們靜靜期待,《疑案追聲》的後續發展。


謝 @知乎遊戲 邀。

很高興接受邀請進行黑麪觀音DLC的測試。

今天急性腸胃炎病假在家,用了五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打通了這個DLC。

在疑案追聲這個遊戲之前確實從來沒玩過類似的遊戲,玩完主體部分後其實覺得很意猶未盡。中元節的免費DLC又不是我的菜。很高興這個正式的大篇幅DLC問世。

以下評測完全沒有任何劇透,可以放心食用

從容量來說,這個DLC確實是對得起眾多付費玩家。

第一幕和第二幕其實完全不被劇透只靠正常的遊戲過程很難正確一遍兩遍就打通。第一幕和第二幕以及第二幕和第三幕中間的兩個過場動畫才讓玩家還原清楚邏輯關係。

感覺幾乎所有的關鍵核心線索直接證據都被隱藏在過場動畫裏了。

想靠遊戲過程本身部分搞懂,很大概率上要靠直覺和想像力。

怎麼說呢,這感覺就像是《明星大偵探》全場都在講故事搞綜藝,但是所有的關鍵證據甚至一些不關鍵的證據全部給你隱藏起來,這玩家還玩個毛線啊。

第三幕反倒是恢復了主體遊戲部分正常的遊玩邏輯和狀態。所有的線索邏輯和細節都還原的清清楚楚。

完整來看玩黑麪觀音在答題邏輯中最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學會排除法,排除所有錯誤的選擇,剩下的就是正確的可能性。

整體製作一如既往的精良靠譜。如果未來還出其他DLC我也會保持對這個遊戲的持續關注和體驗。

祝開發這個遊戲的團隊越來越棒出更多好玩的DLC。加油!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