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聲明,我是PreSonus死忠!

一開始接觸PreSonus,是因為他們出的DAW軟體,StudioOne,也稱為S1。那時因為買不起正版的Cubase,新的破解又遲遲不出。恰好P家的S1推出,破解如影而至,安裝包100多M,小巧玲瓏,就抱著試試看的心理裝上了。

S1軟體雖小,但功能居然挺齊全,大部分的MIDI功能,音頻功能,混音臺和內置插件,都包圓了,除了Tempo速度線不能曲線以外,還真沒啥大的缺點。加上灰黑色的外觀非常素雅專業,對其他硬體和軟體的各種兼容,一時覺得Cubase成了雞肋,S1很靠譜。

Studio One 4

在那同時,我也購買了一對PreSonus E8音箱,4000多一對。除了低頻不夠緊緻,這個價位,已經無法苛求太多了。到現在4年多了,這音箱我一直沒關過(真的,電源一直開著,除了停電和出門旅遊),它倆就是沒壞過。就沖這兩隻箱子,我內心對PreSonus公司是尊敬的。

後來陸續買了他家的正版StudioOne4,Studio18|24音效卡,Faderport8,ATOM打擊墊。smooth like a charm,沒任何問題。

FP8,Studio18|24,ATOM,及遠處的E8

PreSonus這個公司,很低調,也很聰明。實際上,在我知道他們之前,他們已經做了好多年的硬體設備了,比如數碼調音臺和效果器。他們等到羽翼豐滿時,拿出一個瑕疵非常少的好產品S1,一下子沖入DAW市場,並且暗中勾結了Melodyne這樣的優秀修音插件內置其中,深得用戶之心。他們並沒有把所有心思都用在反盜版上,這使得市場佔有率一下子提升,並且他們針對S1開發出如FaderPort系列,Studio音效卡系列,ATOM打擊墊等延伸硬體,讓即使是盜版用戶,最終也願意為他的硬體買單。而這些硬體與S1的高度集成,也形成了獨一無二的跨界,回過頭,用戶還是會選擇他的正版軟體。這是一種多麼偉岸的商人心態啊(這馬屁拍的好彆扭,但我是真的在贊他們)

區域網可以遠程遙控S1錄音混音,Studio192高端音效卡內置FX可以在S1中靈活使用(我這款不行,低端了),S14代的ImpactXT帶有巨量的鼓採樣,新的鼓機窗多了很多奇趣的玩法(類似於reason了)。SampleOne也變得極強,甚至可以直接選擇通道錄製採樣。新的Chord軌支持和絃分析和套用等等等等。還有,Tempo軌終於可以隨意畫曲線了,感動到流淚。

我不知道還有什麼產品比S1更親民的了。

所以,PreSonus,一個確實具備軟硬體開發實力的公司,商業,但更瞭解用戶需要。而我,已經在各處貼滿了logo,為這家公司助威。

筆記本

零件箱

玻璃櫃

本人行業背景:作曲與編曲,從Cakewalk到Sonar到Reason到Cubase最終到S1都熟練操作。製作範圍從流行樂到管絃樂,從錄製到修音混音,都非常熟練。我甚至經常用S1加ATOM參與電視臺現場音樂播控。

以上是我由衷的對PreSonus公司做出的評價,並不誇張。


emmmm。。。反正你是不可能找到第二家在自己的產品說明書後面加上鮮香牛肉蓋飯的菜譜的公司的。。


這家硬體的路線還是佔領低端市場更多一些。即便是高端產品,主打的也是性價比,而非硬實力。

我用過他家的東西基本也都是入門級別的硬體產品。

E4.5的音響,Audiobox USB音效卡、Audiobox 1818VSL音效卡、HD7耳機。下個月還準備入一個T10的低音箱。

他家的E系列音響就一個入門價格,所以要求不能太高。聽個動靜,別指望太準確。

1818VSL停產之後,官方再更新的驅動就不帶虛擬調音臺了,這相當於廢掉了這個音效卡最有意義的功能。只能去用老驅動。這點讓我很不爽。好在後來處理了一個不經常折騰驅動的同學。

HD7耳機(這個是買別的東西送的)基本就是和superlux入門款同檔次的東西,要求也別太高。

如果說presonus是個後來居上的公司,只能說他在性價比上的這個定位比較出色。

在入門音效卡上,可能百靈達、山遜這種專打性價比的都沒它火。

Studio One用過半次,不熟悉它的邏輯就放棄了。不過畢竟挖了cubase的牆角,所以會有一定cubase的影子。

不過作為一款新的宿主,不用在乎老用戶的使用習慣。可以大刀闊斧的做一些前沿功能。

不過一旦處於產業之中,用什麼軟體就不是你自己能決定的。比如說你的同事用的是cubase,那麼為了交流方便,可能你也要用cubase。甚至可以直接打開你的工程。


老牌調音臺公司 硬體功底過硬 宿主做的也好 曾經是studio one用戶

音響用的e5 效果確實同價位同尺寸最佳

好公司


後來居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