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太喜歡叫他漢服,覺得叫華服好,比較雅,比較高上大一點。因為日本人叫和服,韓國人叫韓服,我們就叫漢服,這不是有點反主為客了么。。
因為漢族人沒有民族服飾的意識。漢服代表不了任何一個朝代,只是民族的象徵。在中國每當一個新的王朝誕生,統治者們喜歡把之前的東西全部摧毀,清初滿族統治國家,下令剃髮易服,不從者斬。但是極少數人可以不從,比如唱戲的,唱的是前朝之事所以必須穿漢服。漢服很艱難地被保留下來,但到了觀念開放言論自由的今天人們都不習慣了。實在可惜。我看到有人說日本也不全是和服,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日本大和民族是很尊重他們的民族服飾的,正式場合,傳統節日,生日,或者一些氣度非凡的老年人上街就會穿。他們平時上學上班不穿。而今天多少戶口本上寫著漢族的人竟然去嘲諷歧視街上穿漢服出行的同袍。我有一些同學準備出國念書之前準備買套漢服帶過去穿,我們漢族人反而不如國外的居民尊重漢服造成的結果。自己家衣服在自己家不敢穿,真的令人悲哀。我是覺得漢服本身就是非常美非常有味道的,希望大家一起發揚它保護它。


時代是進步的,日本也不全是和服啊,韓國也不全是韓服啊。難道印地安人就拿個樹皮頂著啊。這種文化在某些重要日子紀念一下還是有必要 的,畢竟是先人留下的。
漢服自有其深厚底蘊,之所以銷聲匿跡,或許可以追溯到新文化運動時期吧,一切所謂「陳舊」的中國文化都要推翻,一切都要學習西方,矯枉過正。以致而今太多人連左衽右衽都分不清。現在偶有穿漢服的,要麼是喜愛國學,要麼估計就是各個景點了。
首先,漢服不同於少數民族的服裝。這些少數民族的服裝到現在都是一些人日常生活,重要節日所穿的服裝。而漢服,那也只是兩千年前的服裝了。歷史的發展中人們服裝不斷變化,從改穿胡服到少數民族入主中原,漢服早已不符合時代的發展與需要,而且近現代歷史中,中國一直在向西方學習,所以服飾早已多樣。近現代感覺能算作中國人特點的服裝也就是旗袍和中山裝了,但這兩者不也是從滿清文化以及日本學生裝改來的?但其實說回來,漢服也並沒有消失,喜歡古風的人大有人在,高校裡面基本都有漢服社,但一套漢服的價格著實有些貴,其功能與作用也僅限在復古情懷以及外拍攝影,和少數民族服裝對於一般人的作用一樣了。其次漢服穿起來過於繁瑣,對於每個不同身形的人要求較高,而且容易臟,所以不太容易擺出來給遊客試穿。更重要的我認為,漢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髮飾還有一套禮儀,如果穿著漢服,頂著個寸頭,做著剪刀手拍照,那也沒有必要不倫不類了。所以女孩子更適合穿漢服一些。


大清國都亡了,還穿這個?


個人認為:

1.繁瑣,不方便。2.若要很好看,價格有點高。3.漢服的範圍大家都不清楚啊。

其實我不大支持用「漢服」這個名稱的,感覺用「中國古代服飾」會比較好,畢竟各代的服飾都不僅僅是有漢族的民族元素在其中。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