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對不起我爸媽對不起所有人的罪惡感幾乎都要壓垮我了,可我還是不敢踏出家門和人接觸怎麼辦,


這個應該是恐怖症類型。罪惡感有兩種:一種就是你這種情況,由於無法出門進入社會,不免就依賴父母,自然就是舒服地躺在沙發上耍手機,在思想上覺得這樣不好但又無法改變,這就是你所謂的罪惡感。另一種罪惡感在精神分析和宗教修行中都是最後的階段,屬於一種感覺:這個時候罪惡的祕密呈現我面前,這個時候行使懲罰的「上帝」出現,這個時候應該就會發生改變。

能改變的:靜坐,接觸自己的身體,身體即為社會、集體、或者是一切。


如果想得到幫助,你需要去闡述你擁有怎樣的罪惡感,這種罪惡感是什麼事件引起的,對他人的影響是什麼?對你的影響是什麼?他給你帶來了什麼等等。

如果您覺得涉及隱私,那建議您找個心理諮詢師一對一諮詢,這樣既有專業性的保證,又有安全性的保證。


您好,感謝您的邀請。

您好,能簡單告知一下您的性別,年齡,職業嗎?您所說的罪惡感具體是指什麼呢?是什麼讓你不敢踏出家門和人接觸?這種情況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持續多久了呢?自己有採取過方法來幫助你自己,比說是去醫院做檢查或者去心理諮詢室尋求諮詢師的幫助。如果您有需要的話可以去諮詢室尋求諮詢師的幫助,或者在線諮詢,希望能幫助到您。


確認下,這種罪惡感咋樣的具體感覺?

對不起爸媽,具體是在那個方面?證據是什麼呢?辯證的說,對得起爸媽具體哪些個方面,證據是什麼?

持續一年的話,是如何持續的呢?

每天24小時,都在持續,還是一天幾次,而其他時間沒有呢?

按照知乎的邏輯,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怎麼做?

話說,任何一種感覺,都無法持續性的保持很長時間。


罪惡感是人們所有感覺中最讓人痛苦的一種,通過你描述的「對不起所有人」「幾乎壓垮」「不敢踏出」「不敢接觸」可以感受到你生活在罪惡感的陰影下,飽受ta的糾纏,也會傳遞出強烈的焦慮、恐懼、抑鬱等不良情緒。就好像心中壓著一塊大石頭,ta讓你寢食難安,情緒異常暴躁,長期被罪惡感折磨,也容易造成「精分」,這一點也是你要值得重視的。

我們在心理學上把罪惡感分為3個階段:

1.我曾經做錯了事情,錯誤是我造成的。(確認這件事中「我」的責任)

2.我絕對不該做這件錯事。(認知上「否認」我對這件事情總體的正確性)

3.因為我做了不應該做的錯事,因此,我是一個罪人。(最終導致改變「自我定義」)

所以,以上3點作為罪惡感形成的本質可以看出,一個人犯了錯誤,ta所認定的不僅僅是停留在自己做過什麼錯事,而是認定自己因為犯了錯就是有罪之人。

在心理學上有個"麥克白效應",來源於莎翁著名的悲劇《麥克白》,殺死了國王的麥克白夫人每晚在"夢遊"中機械地不斷擦洗雙手,試圖洗掉心中難以消弭的罪惡感。後經過美國芝加哥西北大學的行為學家試驗發現:罪惡感能被"洗掉"。

所以關於「怎麼辦」的問題,你可以將你對不起的事件轉化為一個載體,然後將其從身上剝離或洗滌掉,便能一定程度降低罪惡感。但如果時間過長已經泛化,或者問題過於嚴重,便建議必須尋求專業心理從業人員的幫助。

無論因為什麼事件產生了強烈的罪惡感,問題來自自我否定的認知,進而無法獨立思考和選擇自主的生活。

自主選擇並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權利。


說清楚,不能說了就私聊我麻煩


今天早起上網課,然而看了一眼課程表,今天沒課。

本來我是要繼續睡覺的,突然看到了你的問題。

首先你的問題有個地方讓我琢磨不透——你的罪惡感從何而來?

當然,你既然不願意說,我也不會多問,不過意見我還是可以提的。

橫逆困窮,直從起處討由來,則怨尤自息;

功名富貴,還向來時觀究竟,則貪戀自輕。

這句話被我用在了很多地方,或許文不對題,但不妨將它延伸一下,道理是一樣的。


如果就這點問題的話,你找個好諮詢師,很快就解決了。


微博上看到的。


是什麼原因導致了你會有這種罪惡感嘞 私信也行


剖析一下這個罪惡感哪裡來的 正面面對 我們既然知道錯了 下次不這樣做就好了 沒有人這一輩子選擇的都是正確答案 做的都是對的事情 只要沒有觸犯法律沒有危害社會傷害他人 什麼事都可以從頭來過


要具體考察罪惡感是否合理。如果沒有做什麼那可能是病態罪惡。要心理幹預。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