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有經濟環境下,糧食產量翻三倍,會造成怎樣的影響?


目前而言是不可能的,產量已經到達瓶頸期。


如果不改變分配方式,人人繼續追求利潤最大化,農民更苦。


首先假設inelastic demand 糧食,假設糧食不用於出口,假設總需求不變。糧食價格降低,消費者或者更多利益,生產者也就是農民其實沒有得到多大的利益。


主要還是看投入產出比,效率提高3倍,糧價繼續下降嘍


因為物質守恆,所以土地退化速度加快,黑土地變黃土地,黃土地變沙漠地


人民的生活水平會往上走一些,不會有什麼翻天覆地的變化。


瀉藥。

這個假設,條件不夠清晰。我猜,想問的是現有投入不變的情況下,糧食畝產量三倍。

影響主要應該有

1.糧食產量增加,農民收入增加。與此同時糧價應該會回落,但綜合起來,農民收入還是會增加。

2.糧食增加,用於畜牧養殖的糧食也會增加,雞鴨魚肉供給也會增加,人們餐桌上會更加豐富,當然,價格也應該比現在便宜。

3.耕地紅線會有所放寬,這意味著一些城市可用土地增加,用地成本短期下降,商品房也可能價格回落。

4.大概率地球上會消除饑荒。

5.新能源方向有可能跟糧食有關了。

當然,也可能有隱患

1.糧食大幅增收,品質是否有保證?

2.飽暖之後,飲食會更加精細,食品大都是深加工之後的產品,長期如此是否健康?

3.部分農民可能失業,成為有喫有喝無事可做之人,社會管理成本增加。

4.現有條件不變,糧食畝產量增加,那就意味著這種糧食品種有著超級高的光合作用轉換率,如果有技術可以使得植物光合作用效率提升到這個地步,那麼會不會運用到動物身上,最終運用到人類自己身上?

5.科幻小說有了新的實踐方向…

腦殼開始疼了


糧食產量翻3倍,18億耕地紅線至少取消一半,農村戶籍的移動限制也肯定放寬,城市化將進一步發展。


幾千年來,隨著農業技術的進步,糧食畝產量一直在提升。也正是因為糧食產量的提升,能夠支撐的社會人口規模越來越大,農業人口的佔比越來越低,纔有更多的人口從事別的行業,促進社會進步。以中國為例,數千年的封建社會農耕技術進步十分緩慢,所以社會進步也十分緩慢。直到解放後雜交水稻普及,打破大鍋飯實行家庭承包制,糧食產量得以大幅提高,才實現了大量農業人口得到解放,從而為改革開放經濟發展提供了足夠的勞動力。從此中國社會快速發展,實現騰飛。

如果題主是說在目前的基礎上糧食產量再提高三倍,那麼我能想到的改變是:1、轉基因食品安全問題可以得到解決,也就是說所有人可以不喫轉基因食品了;2、基本農田紅線範圍可以大幅縮小,建設用地可以進一步拓展;3、進口糧食依賴度大幅降低,國家糧食安全問題得到解決。4、進一步解放農業人口,為經濟發展提供勞動力,中國繼續享有人口紅利。5、城鎮化水平可以進一步提高。


計劃生育完全開放

糧食將出口創匯

肉類會便宜很多

耕地紅線取消

節約糧食的公益廣告費省了

國家將更多的農民調到城市裡做工


怎麼說呢,也就自給自足到可以全國人民過上美國的飲食生活水平。


如果沒有更多的假如和條件,翻三倍就是浮誇風,又要害苦老百姓!


1、18億畝耕地紅線取消,隨便搞建設,房價不再困擾中國人民,中產住別墅排屋不再是夢。

2、對外政治經貿軍事關係更有底氣,可以當救世主援助非洲糧食,養非洲人民給我們站臺,不再擔心美國、巴西、加拿大等卡我們糧食。

3、有機農業興起,國民健康改善,施化肥農藥的糧食僅用於援助和出口


中國糧食出口創匯將成為現實,輕則引動多國反傾銷,重則摧毀各國原有的糧食產業鏈,


謝謝邀請!

你說的產量翻三倍已經在實驗田成了現實,並且是無藥害農產品生產實驗田,你不要擔心產量提高了人就沒有活路了,相反,人們會生活得更好。這也是我們科研人員一直都要把提高產量作為農業科研的主要目標的原因。

產量翻三倍,大家就不要去喫工業用的農產品了,也就不用擔心非洲飢餓了,也能夠幫助大家喫上安全的農產品了。


解決一些列資源環境問題,帶來又一波人口增長。

糧食翻三倍→糧食價格下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糧食翻三倍→糧食原料產品價格下降→人民生活提高

糧食翻三倍→減少種植面積→增加蔬菜水果種植→蔬菜水果價格下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糧食翻三倍→減少種植面積→工業生活用地增加→工業產品/居民生活成本下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

總之,距離共產主義的物資極大豐富,又邁進堅實一步。


用啥化肥能畝產三倍?


世界上的閑人會越多,也許人民的生活壓力會減少,世界可能更和平!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