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問題被收錄至活動「十萬個是什麼」中。

活動時間:2019/01/21 - 2019/02/20

活動規則:大於 300 字的客觀事實定義,且註明可信來源,創作時間在前的優先採納。

活動內容:進入活動頁面回答問題,優質內容將有機會被收錄在《十萬個是什麼》電子書中,同時還有機會獲得特別定製的榮譽獎盃。更多相關問題請進入活動頁面瞭解。

歡迎你把家鄉寫進百科全書,分享你的家鄉美好。


腸粉,是一種可以在早餐、早茶、午餐、下午茶、晚餐、夜宵時段享用的早餐食品。

說起腸粉,大部分人想到的可能是拉腸。拉腸,無非就是將米漿攤在平板器具上入屜蒸熟,然後捲上各類肉菜(也有僅僅在米漿中打上雞蛋一同蒸熟的蛋腸)、淋上豉油和熟油食用。

最早,用來承載米漿的是竹篾編成、形如簸籮的窩籃。可能由於工藝繁複,七八十年代的時候有人用布來代替窩籃,稱為「布拉腸」。我小時候的確喫過這種布拉腸,到後來,用方形鐵盤盛米漿,插入形如抽屜的蒸箱漸漸成為主流,布拉腸這個說法也漸漸少有耳聞了。

這是米皮的部分,至於用料,每名老廣可能都能說出自己心水的搭配:豬肉片、牛肉片、豬牛混合的「鴛鴦」(並不是真的要喫掉這種象徵愛情的水禽)、鮮蝦、叉燒、豬肝、豬腰、魚片、香菇滑雞等等,不一而足。除了肉類之外,腸粉裡面也往往會有生菜 - 要想生活過得去,盤中總得添點綠,廣式拉腸早就意識到了這點。

廣東經營粥粉面飯的檔口,往往極盡排列組合所能。預先處理調製好的肉類,可以用來製作腸粉,也可以用來滾粥、蒸飯、混跡粉面之中。但這種跨界並不總是成功:嘗試過一次牛腩拉腸,筋肉堆成一座小山的大塊牛肉橫亙在綿軟的米皮上,像是江南水鄉中大馬金刀闖進來一位關外武夫,有失綿長順滑的口感。

腸粉上淋的豉油,考究一點的店家會特別調製;至於植物油則必須是熟的,否則會有澀味。雖然作用是為了增添香氣、潤滑口感,但我沒見過哪家用香油的,可能是怕香油的味道喧賓奪主。潮汕地區有用芝麻醬或花生醬加上沙茶醬調成的腸粉醬汁,與牛肉同嚼,有火鍋味。隨著不同菜系的交融,這十幾年來廣州人對辣味的接受度也在提高。九十年代末的時候,一些早餐檔還會掛出警示:「椒醬勁辣,請勿浪費」,而現在對於不少人來說,辣椒醬已經成為腸粉的標配了。

腸粉是屬於市井的美食,不少菜系喜歡玩的「粗菜精做」在腸粉上玩不出什麼花樣,茶樓裏的「頂點」、「特點」段位似乎已經是腸粉的上限。到了 2019 年,在老城區還可以用 10 塊錢左右喫到腸粉 + 粥的經典廣州早餐搭配。

然而這種廣式早餐不是每個人都有福氣享用的。拉腸最大的缺點,就在於必須坐下來喫,不適合單手持握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完成進食。

最後,廣義的「腸粉」不限於以上介紹的拉腸。還有將米漿蒸熟後捲成大號果丹皮、澆上醬料食用的「豬腸粉」。將米漿蒸熟後加上配菜的沙河粉、陳村粉等,似乎也和腸粉沾親帶故。但大多數人在聽到「腸粉」一詞時(注意不是「粉腸」),還是會想起拉腸:

一種可以在早餐、早茶、午餐、下午茶、晚餐、夜宵時段享用的早餐食品。


1994年,被某個房地產老闆,請我們一行五人,到大連某五星級酒店,第一次「喝早茶」,一餐下來250塊錢,人均50,被嚇到了!那次早茶中,迄今二十餘年仍有深刻印象的,就是「幾碟腸粉」,白色半透明包裹著大連北方的鮮蝦,漂亮極了,口感爽滑鮮嫩,性感至極,好喫極了!

世間竟有如此美味——那是1994年的東北!

於是,殺到了腸粉的原產地——廣東!只要你願意,可以天天、餐餐喫,一喫二十多年,沒有喫膩!

原來聽說腸粉是米漿蒸熟,裹以生菜、雞蛋、各種豬牛肉和海鮮,近年來創新紅米製漿,內裹油條等喫法,淋上醬油。

米漿有說道,傳說中的石磨,早已經換成了高效機器。布拉腸永遠比方形不鏽鋼蒸屜做出來的厚實Q彈,醬汁也有不同,簡單的不過是醬油和椒圈,但是以香菇等熬製的醬汁更為濃稠,澆上去,更適合北方人對豆腐腦汁的情結。只是很多老廣本地人,更願意接受只加醬油,說是「能突出米香」。

你看那街邊早餐檔的小夥子手腳麻利,左手屜,右手湯勺,一勺米漿倒上去,勺底一劃,操起雞蛋一磕一掰,再用勺底劃散攤開,扔一兩片生菜葉、肉末,出溜進蒸屜,2、3分鐘即可拉出來,用平底鏟一劃兩鏟入盤,澆上醬汁,一份熱氣騰騰的腸粉就漂亮上桌了,看著都是享受!

有時,可以配一點店家會的辣椒醬,清單之餘平添一點刺激,別有風味。

通常 ,一個大老爺們兒,得喫兩份。這玩意兒,只能喫的不餓,完全不能給人「喫得過癮」的感覺。

不同店家的工藝流程和用料不同,做出來的口味也有明顯差別。有些真的不行,比如擠成一坨,失去了清爽。最難喫的......是在北京喫的廣式腸粉,份量倒是挺多,但是黏糊糊的口感實在是......

喫腸粉,是件讓人開心的事兒,那玩意兒放在哪兒,眼睛裡看著就漂亮,喫到嘴裡爽滑Q彈,馬上心情愉悅!

歡迎來廣東喫腸粉,得是街邊大排檔現做現喫的那種,好看好喫,一天心情都是好的!


好喫的批爆,如果可以我一日三餐都喫(指的早餐那種平常腸粉)

我比較喜歡腸粉拉出來的粉是薄的,有些人做的一層厚皮就覺得很難喫,酒店裡和喝早茶賣的那些也偏厚不好喫。做腸粉的時候會刷油防止粉拉出來黏一起,如果打包再喫就沒現場喫那麼好,因為腸粉會黏。但還有一種腸粉做出來不是條狀的,可能是布拉腸?不知道怎麼做的,只在正規飯店喫過一次,皮太薄了感覺不出什麼,雖然總體味道更好但是也太貴了。

牛肉腸喫得少一是會貴,二是少見,三是不像瘦肉末那樣喫的快,要停下來嚼一會,沒那麼爽。

潮汕腸粉不太喜歡,調味那種醬汁有丶奇怪,再加上鹹蘿蔔之類的東西,很重口,喫完有點渴。

腸粉蒸完後的雞蛋部分和粉部分的口感不同,所以我覺得加個蛋是很划算的。關於青菜啊蔥啊芝麻啊這類隨便加不加,如果是免費加堅持「加到就是賺到」的指導思想就完事了。加香菇豆芽什麼的進去就比較奇怪了。最誇張的是有時候會看到有神奇的人加辣椒進腸粉,據說還有甜腸粉不過沒親眼見識,這兩個都是異端,應該拿去抽屜裏蒸。

腸粉機器碰到過兩種,一種是多層櫃子抽屜,然後帶個手套防燙傷;一種是單層的扁平抽屜,要用個鐵鉤子推拉但不用手套。後面這種只遇過兩家,都比多層抽屜好喫。

價格建議肉加蛋腸粉5塊,城中村小巷裡很多,兩份10塊剛好有點撐。


是一種可以讓一方人喫一輩子的食物。

我覺得拉腸不是一種小喫,而是像炒米粉、米線一樣的主食。

絲滑纖薄的口感配上調製過的醬油清香,感覺沒有它就不是一個完整的早餐組合。


只是我知道的腸粉分幾種

布拉腸,把粉漿和配料倒布上面蒸熟,再刮下來,這個沒圖

還有潮汕地區的腸粉,汁多,一坨,沒有分開幾小條,能選的配料也多,包括生蠔,鮮蝦都可以加

還有最普遍的腸粉,一般蛋腸或者肉腸再或者蛋肉腸

以前腸粉在我們這裡只有早上才能喫到,現在全天24小時都可以

不同的店粉漿的差別很大,我覺得皮薄有點韌勁,醬汁夠味而不濃最好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