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現在的工資水平,且是一個人,如果買房,每個月要還多少房貸,要還多少年,你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


90年人,已經買了,坐標山東濟南,當時處於國家鼓勵階段,首付20%,利率9折(中信銀行貸款),總價94萬,首付21萬,月還3700,還款30年,95.6平的兩室。靠自己,家裡沒錢,21萬女友5萬其餘16萬均是我借的,然後去非洲出差,月入18000.歸來繼續出差廣東,現在在韓國,計劃今年把裝修的借款清零。生活變化有兩個,剛交房交公共維修基金後身無分文,借了3000過渡,裝修貸款5萬,裝修完身無分文借了3000過渡,現在人在韓國出差,月入20000。畢業四年,買房、裝修、結婚一套下來感覺現在很累,忽然間卻又很喪,覺得四年了職業晉陞上有問題,找不到出路,不滿意現在的狀態卻又很焦慮,無力感,是不是前面用力過猛了,慢慢調整吧。18年都要過去了回想起來沒有收穫感。希望以後越來越好吧。


這是一個普通的買房故事

01

「房的事,以後不想了,接下來還債。」

李建對老婆說。

那天,李建搬新家。搬完後,都累癱了。一家人隨便喫了午飯,開始收拾。

那是上海郊區,他的房子在5樓,站在北面的走廊向外看,周圍都是稻田,螞蚱能上到5樓,蚊子成羣。

遠處有零散的幾個工廠,夜裡會偷偷排放濃煙。投訴過幾次,沒人管。

小區旁邊,1.5公里內,連個小賣部都沒有,要想買東西,得到地鐵站,那有個商業廣場。

李建幻想過很多次搬新家的喜悅,電視裏都這麼演,但從拿到鑰匙開始,李建也沒興奮過。

「就像經歷了一場持久戰,死傷無數,你活著出來了,沒有勝利的喜悅,只是慶幸而已。」

李建喜歡這樣總結他的買房史。

現在,他在靜安區上班,每天6:50起牀,七點半要坐上九號線,這樣纔不會遲到。

9號線人太多,進去之後,得保持一個姿勢,像木頭人。一直到漕河涇站,有人下車,才寬鬆一點。

這種場景,李建太熟悉了,14年前,他就是這樣來上海的。

02

2003年,李建從鄭州出發,坐綠皮火車。車上都是河南老鄉,沒座的人站滿過道。廁所門口、洗漱臺上,都是人,沒下腳的地方。車廂煙霧繚繞,人們大聲說笑,像個菜市場。

李建生在農村,離鄭州幾十公里。這個地方的人外出,要麼往北京,要麼南下廣東。但李建卻到了上海。

「小時候看電視《上海灘》,浪奔浪流,對上海莫名嚮往。」

這就是他選上海的原因。

到了上海,是在一個叫吳涇的鎮上。一個超大冷庫,周圍都是搞物流的。

李建進入一家物流公司,住進宿舍。一間房,四個上下鋪,住八個人。空餘時間,同事們打牌、喝酒、租光碟看。

李建是有夢想的,他喜歡看書,在那個羣體裏有點不合時宜。但一年之後,他的努力就有了回報。

當時一同進來的同事,工資一樣。一年後,李建就加薪了。他搬出宿舍,到外面租了個單間。

那個村子還保留七八十年代的痕跡,叫星火村,村西頭還有個廢棄的糧庫。李建的房租是400塊,房東人好,經常過來嘮家常,房間也夠大,安靜,很適合看書學習。

唯一的痛苦,是沒有廁所。哪怕半夜,也要走出院子,去外面的公廁。當然,也可以買個塑料桶,每天一倒。

那一年,李建21歲。他從沒有過在上海買房的念頭。

03

到了2005年,發生了兩件事

一是房東第三次漲租金,他急了,一氣之下,就到外面找房子。結果發現,外面的房子更貴。

第二是他有了女朋友,再不找帶廁所的房子,實在說不過去。倆人算了個賬,房租這麼貴,乾脆一起住吧。

當時的吳涇鎮,是個偏遠的鄉下,坐公交,一個小時才能到龍華,去趟徐家匯,都說「去上海」。

也就在那一年,鎮上的新樓盤開始多起來,有個大開發商的樓盤,名聲最響。

李建和女朋友去售樓處的那天下著小雨,銷售員一個勁的講,很殷勤。他女朋友很喜歡,房子好,綠化也好,跟周圍的老小區完全不一樣。最後問價格,一平米5000元。

「這麼貴,賣給誰呀」

出來的時候,李建有點調侃加生氣,當時他的工資3000塊,兩個人的收入也就5000出頭。那套小三房,首付要15萬,如果首付兩成,是10萬出頭。

幾年後,李建說,當時要是讓兩家父母幫忙,還是能買的。沒有買,是抹不開面子,要自己掙錢。

這個決定,後來讓李建糾結了很多年。

2007年夏天,他們終於離開了吳涇鎮,去了「上海」。因為李建找到一份新工作,工資大幅提升。

當然,同時提升的,還有房租。

04

那個房子在伊犁路,兩室,沒廳,整套租金1500元。一個東北的小夥子和他女朋友住一個小間,剩下的大間,李建和女朋友搬了進去。

「合租的那對小情侶,人挺好,就是太不方便,門挨門,隔道牆,連吵架都不敢大聲。」

他們在這裡住了大半年,就搬走了,找到一個獨立的兩室戶。房子很舊,每天爬5層樓梯,房間裏有一臺綠色的舊冰箱,像個古董。

空調的聲音像拖拉機一樣,牀是棕繩的牀板。這個兩室戶,每月2000塊。

「這些都可以忍,不能忍的是房東,他是個奇葩,過一段時間就上門,檢查一遍。」

搬走的那天,房東挑了兩個毛病,一是說牀板鬆動了,二是說沒經他允許,在水池裡貼了瓷片,要扣押金。

李建那天特別生氣,跟房東理論,差點動手。女朋友不願再理論,認倒黴,拉著李建離開了那個「鬼地方」。

他們要搬的新家在延安西路,房東是個大姐,人很好,至今他們仍有聯繫。

那間房子是在一個老別墅區,應該是解放前後的產物。樓梯是木頭的,踩上去吱吱響,把老鼠嚇的亂竄

房子是國營廠分給職工的福利,房東沒有產權,每月象徵性繳62塊錢。一套房子,分成了若干間,每間一戶人家。廚房在一樓,公用。

這間房子在二樓,樓下私建了一間房,他們房東就借用了一樓的樓頂,搭建了一個單獨的廚衛。

李建和女朋友很喜歡,單獨、便宜、功能全,正合心意。

也就是從這時起,他們開始把買房提上日程。

05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中國樓市也跟著降溫了。

松江九亭房價不到9千,泗涇8千出頭,要是再往松江新城去,還有六七千的房子。新江灣是1萬多,就算黃浦區,也才3萬多。

李建很高興,看來房價要降。就算不降,照他收入的趨勢,再等一年肯定能買。

他們用了兩個月的週末時間,到處看房,嘉定、松江、浦東,但他們不著急,慢慢看。

當時到上海郊區地鐵站,到處都是中介的人在發廣告,促銷,就像大清倉。買房的人,最喜歡看到這種架勢。

這時的李建27歲,和女朋友還沒領證,也沒想過要孩子。平時所有的時間,都放在了工作上。

這種情形,大概持續了快一年。

到了09年國慶節,父母來上海小住。一家人擠在一間房子裏,打地鋪。

「不行,得趕緊買了。」

整個2009年,上海房價每個月都在漲,李建和女朋友已經領證,倆人再去看房,發現已經被房價拋棄了。

1萬內的房子,已經很少。存了一年的錢,更付不起首付了。李建第一次有了焦慮感。在租的房子裏結婚,連個喜歡的傢具也不能買。

好在老婆能能夠理解,買房這事,暫時擱置。把去年預計的一年買房,改成兩年後再買。

06

人最大的無奈,可能來自對未來的無知。

到了2011年,李建還是沒有買房。每年的原因都一樣,存的錢,趕不上房價。平時他會關注樓市動態、宏觀經濟,專家們的言論,有時候很興奮,有時候很絕望。

2011年國慶,他們回老婆家,在信陽看房子。新樓盤2000塊,對他倆來說,沒啥壓力,就是一旦買了,就更買不了上海的房子了。

畢竟,他們沒打算回去。

回到上海,發現上海房價正在下降,降的厲害。坐11號線去嘉定,地鐵站兩邊都是樓盤,中介到處發廣告,都在促銷。據說,有開發商還低於成本價拋售。

這讓李建一陣驚喜,不買信陽的了。

當時他的收入,一大部分是在年底發放。也就是說,過年後,再湊點錢,就可以買了。

那是李建離房子最近的一次,年後返回上海,就開始湊錢,一遍湊,一遍在網上搜房子。買哪裡,買多大,開始想具體細節。

但很邪門,春節剛過,從2月開始,上海的房價又開始漲了。後來有個詞叫報復性反彈,李建是後來才聽說的,他就是被報復了。

也就是兩個月的時間,等他們4月份去看的時候,又買不起了。

2012年結束後,人們發現,房地產是這一年裡,支撐經濟增長最穩定的行業。

但李建開始由焦慮陷入慌亂。

因為這一年,他老婆懷孕了,他們從沒像此刻這樣需要房子。

07

李建發現了問題,如果按目前的收入,越存錢,越買不起。

乾脆,不去想買房,先賺錢去。

李建在這兩年裏很拼,工作努力,還做兼職,收入大幅度提高。

2013年,女兒出生。

年底的時候,李建和老婆開始行動,先跟親戚打好招呼,錢落到位。然後開始找,他們定了目標,一旦發現合適的,不糾結,寧願買錯,也不錯過。

在年底,他們選好了樓盤和戶型。2014年春節過後,來上海的第一個週末,他們就行動了起來。

李建記得很清楚,帶父母去看樣板房的那天,下著小雨,一家人看了兩個戶型,當場選好。

第二天,李建就去交了訂金。

從售樓處出來,他突然覺得輕鬆了很多。那個被稻田包圍的工地,看起來沒那麼喧鬧髒亂。

「現在不買,以後還會漲的。」

李建是這樣想的。

只是,他沒想到能漲多快。他買過後,到了5月份,每平米就漲了1千塊錢。

然而,這只是開頭。

從那以後到現在,上海房價一路上揚,中間限購、限貸,政策一次比一次嚴,也沒能阻止。

這像一場饑荒,只要有食物,一定會瘋搶。

2016年底的一個晚上,李建給老婆說:

感覺有一種後怕,如果當時沒買,可能再也買不起了。

08

現在,坐9號線去松江,出了九亭,開始上高架。泗涇、佘山、大學城,地鐵站也有中介發廣告。

只是,上面的樓盤,都是嘉善、太倉的,或者是商鋪辦公之類。

上海的房子,如今已經不僅僅看錢了。

李建一直不喜歡自己的名字,他在公司有個英文名,叫Jason,名片上的臺頭是商務總監。

他今年36歲,上學的時候,他喜歡聽魔巖三傑、喜歡許巍,也喜歡《鮑家街43號》時代的汪峯。

我描述的這麼詳細,因為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但故事的主人公不叫李建,而他的故事千百次在不同的人身上上演

存錢和買房,看起來好像是一件事,但是放在一起很多人都做了一道錯誤的命題

錢和房之間,或許我們需要更多的考慮另一個因素:時間

時間是這個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

那些買過房的人真心懂得這個道理


已經買了。怎麼說呢,以前對買房沒有概念,湖南三線小城市的,13年的時候我的實習工資只有1500左右的時候,我爹給我集資了我們當地的一個小區,144.8個平方,當時跟初戀要死要活,我爹同意的條件是留在我們這裡,房子我們家出,他們家裝修,後面因為某些原因,最後分手了。15年交房,從買到交房,我從來沒去看過一眼,一直都拖著辦房產證。那個時候對房子房子沒有概念,哪棟哪號都記不住,從來沒去看過。捂臉。確實不是炫耀的。但是直到認識了現在的老公,因為他們家在長沙附近,沒有買房,相信大夥都知道長沙限購這回事。跟現在的老公在一起之後,因為他跟人合租,從來沒有在外面租過房,跟人一起合住的我,諸多不方便,恰巧趕上新政策,我有了購房資格,才真真切切感受到了 房子的重要!!!!! 因為想著馬上住,看了很多二手房,價格都偏高,90平方左右的小三房都要110-120左右。都是老小區,環境也不怎麼樣,零零碎碎看了十幾套房,跑了兩三個月,我是月光族,老公家裡條件也不怎麼樣。拖拖拉拉 最後湊齊了20萬,我的購房資格下來的時候,恰好北辰中央公園剛需搖號第一批結束,很惋惜錯過了。老公為了買新房,加入了一個買房羣,得到了置業顧問的微信。告知還有47套房,是第二批搖號,當晚把我們給激動的,第二天準備手續,遞交資料,可能是皇天不負有心人,第二批搖號,我在第八個,最終買了個95平方左右的2樓,8000多,簡直太划算了。可能有點光線不是很好,但是也心滿意足,後面6.25新政策出來以後,我們的購房資格又重新審查,拖了一個多月,拼拼湊湊 我們自己只有20多萬,最後開口問我爹借10萬,付百分之四十,走的商業貸款,等額本息 貸30年,利息跟本金一樣多了。

各位,請注意,神逆轉來了。

我爹覺得貸款45萬,利息要50萬不划算,毫不猶豫的給了我50萬!!!!第二天我爹媽帶著我和我老公,去交了全款~~~

這輩子從來沒這麼多錢在我手裡過~

好開森^_^ 開森

終於不用做房奴了~ 感謝爹媽感謝我老公,全程我沒花一分錢, 捂臉。。。。


91女 想買 來自粵東比較重男輕女的地方

自己攢了十來萬首付,之前看中西安,奈何今年出了限購政策。

目前在深圳搬磚,無奈只能看老家的房子,1w上下也是讓人頭疼,樓盤特別多,都是炒房捂房的在作怪,價格虛高沒有成交量,空置率特別高。

現實讓我很理智的知道現在不能買,再等等。

可飄了那麼多年,心好累,特別是每次搬家,而且現在深圳房租漲的讓人直掉頭髮。

內心還是很渴望有自己的一個小家的。

目標60平左右兩居(?_?)

還是要努力啊

希望早日有個窩


房子肯定還是要買的,但是看到房價如此之高,都會有所畏懼的,但是不買房還要租房,每個月的租金也是不少的,與其把房租交給別人供房,還不如自己買房,用租金還房貸,如果房價上漲,也就實現了保值增值的目的。當然,買了房,房貸也是一個壓力,但是很多人也完全沒有必要有那麼大的壓力,最好學會靈活運用信用貸和信用卡,完全不會影響生活品質。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