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隨筆是我初二的時候寫的,高一又改了一次。想請各位大佬評價一下文筆。


首先是肯定,

其實在作者的用詞裏,可以看出作者的辭彙功底還是很不錯的。可以感覺到作者的腦海里是有那個畫面的,中心也很明確就是讚美月亮。

然後就是我個人的看法

em感覺就是硬甩修辭。

如果我作為一個網路讀者看的話感覺很尬,而且像「仙子之淚」這種辭彙美是美,但是有些俗了。

改一下句式會不會好一些?

比如這樣

【目光不覺移了上去,入目便是一輪皎潔的白。】

這樣轉折會不會就不那麼生硬了?

比如說你想要轉換到另一個話題duck不必我怎樣怎樣,老人怎樣怎樣,還是自然過來比較舒服。

想升華主題的話可以用老人的傳說來強化,更具有神祕感【我覺得你想要的感覺是這種】。

比如

【聽過嫦娥奔月的神話傳說,打小便知道嫦娥仙子的廣寒深宮就在那月亮上。

尚在地上的人們一代又一代將這故事口口相傳,說那嫦娥仙子竟是每日以淚洗面,說她後悔,想來是做長壽的神仙太過孤寂,有那千年之身還不如人間幾十年快活。

(加你自己的觀點)】

總結

這樣的文其實在作文裏可以算得上是詞藻華麗,一二類文之間的這個水平,但是如果真的要大眾化來看的話還有些略顯幼稚。

喜歡寫作是件很美好的事,希望題主保持熱愛,繼續前行!

【我也是個高中生,說的有不對的地方見諒,辯證的聽就好。】


那個,你 的 地好像分不清?


謝邀。答主也經歷過中高考,所以從一個曾考生的角度來說,這篇文字給我的第一感受就是,這太像一篇會出現在作文素材書裏的套用模板了,修辭中規中矩,尤其是第三段的內容,把主語從女神換為另一個姿態美好的女子,也完全沒有任何問題。在描寫上過於單薄和程式化了。相信任何一個語文老師都會提多角度描寫的重要性,這會使描寫的層次更為豐富,讓讀者有更強的代入感。

你要能準確地描繪出一幅幅場景,使人物真實可信,他們在自己固有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和味覺中進行著日常工作。——拉威爾·斯潘塞

(摘自《文學創作手冊》中的《讓感官來幫忙》這篇文章,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這篇文章用了很多鮮活的例子,如果有興趣可以看看。)

這邊風景獨好。獨在哪裡?好在哪裡?

你在陶醉、描繪它時會想到這個問題,讀者在欣賞你的文章時也會想到這個問題。空口無憑,不如把可以與之媲美的風景擺出來,進行鏡頭的切換、畫面的轉換,在比較和映襯的效果中,讀者就自然而然地明瞭你筆下的風景的「讀好」之所在了。在《綠》中,朱自清就作了這樣的比較——北京什剎海拂地的綠楊,脫不了鵝黃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綠壁」,叢疊著無窮的碧草與綠葉的,那又似乎太濃了;其餘呢,西湖的波太明瞭,秦淮河的也太暗了——在這種時空跳躍的畫面變幻中,讀者便在「不是」哪種綠中獲得了關於梅雨潭之綠的似有卻無的想像,回味無窮。

題主這段文字的描寫僅限於形狀和色彩,而在用詞的感情色彩方面,用的都是正向的詞語,如「晶瑩」「無瑕」「一塵不染」等,因此在後文說到女神常常哭泣時,總感覺有種突兀感,因為這中間的對比轉折沒有對應的文字描寫,即如此一塵不染的月宮,如此冰清玉潔的女神,本應是令人神往的存在,為什麼會無端哭泣?題主認為是目光所及是人間百態所流淚(這裡提老人說是因為「後悔」則完全沒必要了,與前後文都沒有關係,這一筆顯得很多餘),這和月亮的明亮並沒有任何關係,非要說的話,應該是女神多愁善感才對。

隨筆隨筆,一定是有感而發才寫下的文字。答主也有寫一些隨感的習慣,時隔很久之後再回看,依然能感受到寫下那些文字時洶湧澎湃的情感,這是很難復刻的,因而也沒有太多改動的空間。題主這段文字中看不到有豐沛的感情流露,實在是很遺憾的一件事。只為描寫而描寫的文字是空洞的,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寓情於景」,一定是先有情,景才會生動。引用一段文字來說明。

先感動自己,再打動讀者

當心靈睜開眼睛開始活動,心情隨之激蕩不安,那便是表達自我的最好時候了。而且,也只有吐真情,有真意,「把心捧給讀者」,才能真正感動讀者。……不僅要有感而發,還要發得特別,讓讀者讀來有新意、有觸動,才能免去無病呻吟之嫌,真正深入人心。峻青兩訪山海關,為其雄風所震撼,寫作慾望特彆強,但苦於找不到一個新穎的抒情角度,便任憑激動在心中激蕩,並不下筆。直到某日看到一份材料說十年動亂造成許多人信仰危機,他才「忽然火光一閃」:堅貞不渝的信念,就是最堅固最強大的雄關。於是,下筆如有神,膾炙人口的《雄關賦》就這樣產生了。

說到寫作成長性這件事上。鑒於學生時代總會有考試,不可避免地經常要寫文章,儘管大多數時候都是考場作文,但也是對寫作能力的鍛煉。這就像肺活量一樣,每年體檢的時候這個數字都會上漲,拿三年前的肺活量來說明自己現在的肺功能不錯,這似乎意義並不太大。因此初二時寫下的文字,到高中的時候再拿出來看,哪怕是同樣的題目同樣的素材,寫出來的水平一定都會大不一樣的,何不推翻了原有的文字重新寫一段,再拿來作比較。在淺的地基上建出來的房子,終歸是不如更深的地基上建出來的房子來得高。

避免文字程式化一個很重要的方式就是仿寫,從初級的直接引用作家的文字開始,到仿寫,再到變成自己的肌肉,逐層地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瀑布的高度不會高於源頭」,作文輔導書上的文章固然很中規中矩,可以在考場上拿到不錯的成績,可那種文字只能束縛寫作的固有思維。現在的考試都強調「去程式化」、「去套路化」,寫作說到底能寫出自己的東西、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特點才叫真正的寫作。現代作家還為人知的大部分是文豪,他們的東西可以看,陶冶情操很好,用來當寫作的範本就有點過高了;當代有不少作家的文章很親民,拿到考場上當素材也是極好的,比如畢淑敏、周國平(周的哲理很對考場的路子,有很多是很正能量的生活大道理,但我本人並不喜歡,有點老學究的感覺)、和菜頭(寫的一些時評很有思想,可以藉以培養自己的辯證思考)、以及教材上出現過的作者的文章都有找來看一看的必要。

如果是作為一篇考場作文,無疑可以拿到不錯的成績。但如果是作為題主有感而發寫下的隨筆,那麼期待題主能夠寫出自己的個性。


初二寫就高一改,私愛自是不待言。

文心清婉。可以這樣走下去。

文筆稚嫩。姮娥舞的意象可以用,白玉盤就沒了新鮮感。多用一些有別於、能超越的詞語組句,或可有點鮮味。語句結構,文筆文風,有模仿朱自清《荷塘月色》的痕跡。自己練筆可以,拿出來發表就欠些火候了。

力求清新自然。楊朔的白粉病,朱自清的雕琢感,是散文創作的前鑒。

寫作也是一場修鍊。你有一點兒優美的天賦,把你的優美,變得優雅下去。


不錯,寫得挺有趣的,就是第二段珍珠和眼淚的比喻有點多餘。和前面玉盤的比喻有衝突,又和下一段「在玉盤中看到」連接不上。


寫的不錯,給予肯定。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