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回答的問題。取決於你的要求,以及你將他們的生活與誰比較。

我的父親開始了他的生活。當我父親23歲的時候,他賣掉了自己的相機和錢,還有2個朋友,買了房子並自己重新裝修。他一生中曾多次這樣做過。不,他擁有自己的螺旋槳飛機並擁有私人醫療保健。他還在工作,自僱。他可能在70歲退休。他從生活到工人階級,再到舒適的中產階級,一直很幸運。

我,爸爸,飛機

這一代沒有那個機會。我將不得不出售10000相機買房子。但在25歲的英國,我的工作很好,工資還可以,我並不絕望,負擔也不重。但是我不打算買房子。我不去度假。我沒有車。約會女孩也要考慮周全,餐廳晚餐,電影院和香檳都很貴!成本分析。

上班的我

那是我在曼徹斯特市中心的白領工人。每年2萬英鎊。在Mcdonalds,Primark,呼叫中心,公交車司機,送貨員,辦公室保安等工作的人......其他60%的人口。他們有完整的工作,沒有政府補貼,工資低,負擔沉重。

英國的婚姻文化比中國更放鬆。你不需要汽車,房子,好工作,高富帥,結婚。通常我們結婚,結合我們的收入,一起買車和房子。

自2008年經濟衰退以來,通脹有所增加,工資停滯不前。對許多人來說,負擔沉重。許多老年人也需要退休,但他們不能退休,所以管理職位充滿養老金領取者。工作人員無法獲得促銷活動。在2008年之前,20-30歲的人負擔沉重。現在是20-40,負擔沉重。

英國11年來一直不滿意。


我老師,一大教授發推吐槽過公交車太貴了,火車太貴了。

其他的個人感覺也沒那麼貴。巴黎物價明顯比曼徹斯特貴很多。


說英國物價高是用人民幣來衡量的。按照國內最高的最低工資標準(截止2019年4月),也就是上海的最低月工資是2480RMB,按每月30天每天8小時算,合每小時10.3。而英國的最低工資標準(截止2019年4月)是分年齡段的,以18-20周歲為例是6.15磅,25歲以上是8.21磅。大家也都知道英鎊兌人民幣的匯率大概是9,也就是說人家的工資水平是國內的5倍以上。

英國的超市分大概幾個等級,最好的MS,waitrose,中等的Tesco, sainsbury,最低的Asda。我們就以tesco為例,超市裡的菜經常打折,一般一頓飯的菜和肉加在一起7.8磅基本夠了。再說住房,我當時住的單間,而且住的還不錯,一週也就是180磅,算上你的日常開銷,一天30磅應該說是足夠了。按你工作8小時來說,還能剩下一些。

再加上英國人口少勞動力根本不足,所以隨便找個工作根本不難。

所以就算英國物價高,你覺得他們生活負擔重嗎?


感覺還好吧。每個階層都有自己的活法。我房東除了我的房租,就是政府救濟。每天9點起開始喝酒到晚上一天喝掉一瓶葡萄酒,葡萄酒不貴。然後每天就是買買東西,看看電視。

她的兒女都是服務生,感覺活得也不累。

英國有各種檔次的超市,高端的去MS,waiterose, whole food, 大眾的去 TESCO,ASDA , Costco ; Sainsbury』s ;還有廉價ALDI, Iceland , Lidl ,等等選擇很多。

上班族早上中午去快餐店喫的也不少比如eat,Wasabi,pret a manager;喫個三明治或者沙拉;去星巴克,Costa的也不少。早上我喜歡去pret a manager買個沙拉,冬天買個湯。還有大企業和機構有食堂,喫喫也不貴啊。我以前的企業食堂有補助,選擇也很多,還有亞洲炒麵、炒飯、點心(雖然不正宗);4鎊對我而言就喫得非常好了,差不多相當於外面15鎊。同事一般7鎊。

要是工作收入好的,負擔也不會太重。當然非要好地段買房,孩子拼好學校,那隻要不是王室,估計都累。

一到週五酒吧到處人都漫出來,一到夏天海邊小屋子人滿為患,英國人生活應該挺自在的


我2001年第一次到英參加英國政府提供的一個培訓項目,呆了一段時間,因為大部分費用都是項目提供,零星花費仍給了我英國物價超高的感覺,但不足以全面體會local的物價。

2003年全家到英國北部Aberdeen呆了兩年,這次是當地生活的兩年,但因為享受跨國公司外派員工待遇(諸如收入免稅、租房津貼、租車津貼、全家醫療保險、配偶工資補助、子女私校學費報銷),依然只能部分體會英國的物價。

今年英國疫情爆發前夕我們從北京到英國與在英讀書的小孩會合,從3月至今,因為回不去,只好獃在這裡,完整體驗英國的物價水平。

三年前賣掉北京兩套房(二環內一套89平方二居一套58平方一居)換成倫敦西南郊(相當於北京五環外)一棟房300多平方1.3英畝花園,交易完成價格(包括全部稅、各種服務費)150萬鎊。每月帳單支出:市政稅340鎊;其他水、電、氣、電話、電視費約235鎊;我計算了3個月全部超市花銷(全部食物、日用品、必需的衣物)平均到每月633鎊;加油平均34鎊(因為lockdown基本不能外出,所以跑得很少),車保險費平均月支出50鎊。加總每月的家庭必需開支是1292鎊。

3個半月間,我還有DIY工具及材料和花園物品的支出共計1048鎊。請電工幫助修復一路電源不通65鎊,請污水公司抽凈化糞池287鎊,請管道工修理淋浴間漏水150鎊(恢復天花還未報價)。原請園丁每週一次每次一個小時左右,每月300鎊,疫情後暫停了。

總體來說,英國任何與服務相關的都收費昂貴。食品價格比目前國內貴得有限。老百姓維持基本生活是不難的。英國家庭平均年收入是27000鎊左右。但這樣的收入孩子絕不可能考慮上私校,也難有外出度假的可能,儘管有很多假期。收入稍高個稅也很重。中國家庭誰沒點兒存款,與英國人接觸多了你會驚訝他們真沒什麼「餘糧」,日子過得緊緊巴巴,會去買奢侈品的都不是平常人。

在這邊看電視真的會感覺到媒體的教化作用,各種教DIY,修房子,搞花園,做飯做點心,做衣服,畫畫,甚至做清潔,讓一個髒亂差的家變得明凈,甚至如何省錢去實現一個小夢想……這裡凡論及富人奢侈都會有種譏諷,暗含對財富是不道德的評價,搞得富人都很低調。教化也體現在讓窮人鼓起信心努力掙取更好的生活。

在英國,活著不難,心高要好生活很難,階層固化得比國內更硬。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