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做了一個活檢,流血了,發現醫院用的是重複使用的器械,就是一個人一包的那種活檢鉗,現在恐懼這種醫療器械幹不幹凈,醫院到底有沒有徹底消毒滅菌?因為這個地方得傳染病的人特別多,恐懼中……


除去人為因素,只要醫生是按規定操作,可以放心的。


這個完全放心吧,現在院感管控這麼厲害,消毒設備非常成熟


現在醫院每件用於傷口處理或者只要沾血的工具或者是一次性用具都是無菌消毒過得,如果發現醫生用過某件工具又給你使用了,恭喜你中獎了,這是大事件了!


理論上是乾淨的,不相信當地你就去北上廣深大醫院去做的。


這樣說吧,重複使用的器械都是經過滅菌的,這個過程比較複雜,但是全世界的醫院都是這樣做的。我就直接回答題主的問題,經過正規滅菌後並認證合格的醫療器械不具有傳染性。滅菌是指殺死一切微生物及其芽孢,其中包括致病菌和傳染源。

醫療器械無論是金屬還是塑料,就算是一次性的,也是需要經歷製造,包裝,滅菌的過程,而原材料是否曾經粘過艾滋梅毒各型肝炎及其他傳染病患者的血液都不得而知了。只要經過合格地清洗,執行了標準的滅菌程序後,化學監測和生物監測合格的醫療用品,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是不會感染的。院內感染一直是醫院抓得比例嚴的問題,所以題主可以放心。

另外絕大部分難以治療的傳染病都是病毒,離開人體很短一段時間就失活了。


從業者告訴你:安全只是理論上

為什麼這麼多醫院發生醫源性交叉感染?甚至有過某省級醫院感染一批的hiv?為什麼新剛才剛裝機的胃鏡腸鏡醫生要搶著給自己做給家屬做?手術室的院感控制是可以的,門診就呵呵了,尤其是那種難以追溯被交叉感染的器械,比如牙科的,內窺鏡,五官科器械,眼科醫生翻眼皮等等等等。。。除非是密封一次性的


醫院需要重複使用的醫療器械,是有嚴格的消毒滅菌流程的,並且有專部門,特定人員負責。一般是院感護士。

公立醫院比較嚴格,民營醫院,尤其是民營口腔也是有zf和組織一直強調的,但是抱有僥倖心理的終歸是有的。

民營醫院對利潤的要求更高,有時候甚至會高於責任。

題主所提到的口腔內窺鏡,是有一次性保護套保護的,符合感控流程。

不過,相對的,感控做得好的,民營機構,收費也會高一點點的,還望消費者理解。

更多感控諮詢歡迎關注澳泉醫銷網公眾號,帶你見識一下醫院感控在你看不見的地方是如何運作的。

如需原圖,請聯繫澳泉醫銷網微信公眾號

正規醫院很多器械都是重複使用的,但是他們有專門的供應室,所有物品都是一用一消毒滅菌,畢竟醫療器械是可以傳染很多疾病的,所以這個消毒滅菌也是掌握的很嚴格,但是規模小的醫院這個條件就不一定能做到了。前段時間某家醫院因為新生兒奶瓶多人共用沒有做消毒處理,後來還死了很多小寶寶,被衛生廳嚴懲了,最近風聲緊,開始每個醫院走訪調查醫院感染控制工作,每家醫院都小心翼翼的,應該不太會犯這種事吧。


醫院有嚴格的消毒流程和專業的消毒設備,你在擔心乾淨問題,而醫院和大夫在操心無菌的問題,尤其是手術器械,破皮治療的器械,發生感染,對於大夫和醫院會是很麻煩的事情。(當然,感染包括的不只是院內感染,手術後的換藥還有感染源的接觸等等,都可能發生繼發感染)


你想多了,醫院比你更擔心感染,侵入性接觸的一般都是一次性的,有的耗材成本太高沒辦法一次性的,醫院會有供應室進行消毒滅菌。所以,可以放心。


不能說是乾淨的 嚴格來說是無菌的 除了違反規定重複使用未消毒的器械的情況。


看過手術兩百年的消毒那一章就知道了,每個器械都有很繁瑣的消毒程序。手術兩百年是央視的一個紀錄片,強烈安利。


醫院裡面有一個地方叫供應室,他會把所有反覆應用的器械集中消毒,處理後都是嚴格無菌的。


乾淨,放心用。回收後清洗消毒,流程非常嚴格 並且會做微生物實驗,還有追溯系統。


消毒滅菌是必然。醫患關係這麼緊張的年代,醫生內心這是恐懼的。


院感要求嚴格 現在要求一次性使用的基本都一次性了,及時不一次性醫院也會有很多方法讓它無菌 例如高溫高壓 低溫等離子 環氧乙烷等等


一隻放過屎的碗,高溫蒸汽滅菌之後也是無菌的,但是幹不幹凈就不知道了。但我估計你不會用它喫飯。


這個是良心活,回顧過去兩年在經濟發達地區的兩批(起)院內感染事件,可以看出,潛在風險還是有的!有些東西(規則)的積累,需要很長時間!


醫院有嚴格的消毒規範,你說的是重複使用的器械,在消毒完後可以繼續使用,百度搜索唐門微創可以瞭解跟多醫學知識。


醫生是不想擔責的,是有底線的,規定了重複使用的器械消毒滅菌方法後,操作人員應該會按規定操作的,所以是乾淨的(符合殘留規定)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