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工業機器人就是專業應屆生,會簡單的plc編程,機器人調試CAD製圖,學校學的差不多都是電氣/機器人應用層。機器人屬於自動化一類,在網上看到很多人都說電氣涼涼了,而機器人行業還在蓬勃發展,機器人行業蓬勃發展的是那些方向。做電氣工程師首先是從電工幹起,做機器人應用工程師呢,機器人應用層該如何發展


先直接丟個數據,這個是根據教育部統計的16年-18年院系新增專業數據。

智能機器人主要包括:感知與學習、規劃與決策、動力學與控制、人機交互這四個關鍵性技術。

其中感知與學習是目前機器人領域研究的熱點,機器人的感知通常需要藉助各種感測器的幫助來代替人類感覺,比如,視覺觸覺聽覺等;而學習可以通過自主自我探索來實現,我們之前也研究用深度學習的方法,來探索機器人不斷自我強化學習的案例,感興趣的可以點擊此鏈接瞭解。

目前主要應用也是最成熟的領域為:無人駕駛、室內服務、物流運輸等領域。

自2016年以來,中國一直是工業機器人的最大消費國,預計未來10年中國機器人市場將達到6000億元人民幣。

機器人行業的發展在未來幾年甚至幾十年都是十分可觀,第一,我們國家缺少這方便的研究學者,發表學術性文章遠不及美國、日本、德國等國家;第二,我國政府目前出具一系列的政策補貼,為機器人行業錦上添花,第三,未來還有很長一段人口福利。

另附一份我們公司對於軟硬體的招聘要求,你可以參考下:

硬體:

1. 會3D建模,有2D圖紙輸出能力

2. 看得懂電路圖,能完成電氣接線

3. 有較強的動手能力,能完成裝配任務

4. 有較好的機械結構分析和設計能力

軟體:

1. 熟練使用C++或Python

2. 熟悉常簡的數據結構和演算法

3. 熟悉ROS開發

4. 熟悉嵌入式開發

5. 熟悉QT程序開發

6. 熟悉基本的機器人結構和運動控制演算法

7. 熟悉Gazebo,V-Rep或Webot模擬系統


其實什麼產業都一樣,你應該注意到的是這個行業的核心技術在哪裡,而不是熱門在哪裡。只有掌握了核心技術或者創造核心技術的能力,才能真正做到在一個產業立足。

首先說我也不是大佬,只不過比你早接觸機器人應用行業,跟你說說我的見解。不一定對,辯證地看吧。

機器人核心技術大概有電氣基礎設計,結構設計,零部件加工,控制方法實現,還有頂層演算法。總結不準確之處,請大佬們見諒。

你是電氣專業的,但機器人電氣部分對應機器人電氣工程師,其核心不是plc編程,而是集成電路的設計和實現,這部分是絕對的核心技術,也是後續控制演算法實現的基礎。每種機器人對功能和參數要求都不一樣,而又對體積和形狀有限制,只能自己設計電路板。致於晶元編程,這個太複雜了,可買到的晶元已經足夠實現絕大部分功能了。

機構設計對應機器人結構/機械工程師,是傳統的機械工程部分,如果只是實現,很簡單,幾個連桿誰不會啊,但如果把結構做的又高傳動效率又好裝配又有足夠的剛度又簡單,那就是核心技術了。可惜我沒見過這樣的大牛,大部分設計不要說美觀了,達到要求都難。

零部件加工其實不是應用層的問題,但之所以在這裡提,主要是想告訴你,現在我們國家的機器人行業還並沒有完全走出硬體方面的短板,maxon、科爾摩根、elmo(驅動器雖然屬於電氣,但它是通用件)、國外減速器(國內只有綠地的諧波做的可以,行星和rv沒聽過特別好的廠子)還是處於絕對領先地位,想完全自主可控,這些先解決了再說吧,還不算高精度的3D列印和金屬3d列印。

控制方法實現對應機器人控制/應用工程師,這個主要是編程和調試了。控制方法設計完成後,模擬,樣機聯調,最終實現。看起來簡單,但也是最費時間和精力的。往往都是想的順利,模擬結果也很好,最後在樣機上一跑,各種問題,一個一個修復,還可能不斷產生新問題。這個部分有創新的話發論文挺方便的,但實際大部分應用pid解決一切。

頂層演算法發論文更方便了,圖像識別,路徑規劃,機器學習什麼的,目前最火的方向基本都涵蓋了,但凡機器人沾著點邊馬上升級成為高新產業,但對機器人應用來說這部分經常外包,要不就是有專門的團隊做,cs居多。當然不排除我們這種人少錢少不得不什麼都做的也做頂層演算法2333。

另外機器人軟體工程師大部分不是搞頂層演算法的,好多是搞人機交互界面、資料庫的,純碼農。

其實畢業後你就會發現大學學的什麼不重要,關鍵大多數人大學真沒學啥有用的...看好自己感興趣的方向,然後去幹去學,掌握住公司不得不用你的核心技術,就算這家公司倒閉了也有下家直接來挖你。

另外加一點,機器人行業有市場,中國老齡化還能持續個十幾年(畢竟這兩年才放開計劃生育),可參照日本的機器人發展,再加上國家在加大力度扶持,機器人行業的未來可期。


機器人有服務機器人、工業機器人、特種機器人,這三種機器人幾乎涵蓋了各行各業,不誇張地說未來機器人會像電腦一樣普及,機器人市場還有很大的潛力。舉個例子,碼垛機器人在奶製品裝箱、飲料裝箱碼垛、化肥廠、物流企業,甚至在制磚廠空心磚的碼垛都有應用,總之有需要碼垛作業的基本上都可以用碼垛機器人完成,這僅僅是工業機器人裏的碼垛機器人,工業機器人還有焊接、噴塗、打磨、搬運等。我認為,未來機械專業畢業生在崗位上接觸最多的機電設備是機器人,而不是機牀,機牀只能是在機加工崗位上用,機器人其模擬的是人全方面的動作,因此其應用領域更廣。

未來機器人一定是往智能化方向發展,現在機器人還處在低端的通用執行機構角色,舉個簡單的例子,天氣冷了,人會自己加衣服,加衣服這件事,對人來說有三個環節,感知~決策~執行,而目前機器人還是簡單的執行,只不過相對其他設備,其完成任務的複雜性和通用性較好,現在其缺少的是感知和決策,而智能化的核心就是感知和決策,這樣才更具擬人性,纔可以真正成為機器「人」。


眾所周知,焊接、噴漆、打磨等職業是高危職業,而工業機器人恰恰可以將這領域的危險降到最低,所以學好工業機器人在這類型的企業挺喫香的


先聲明,我離開自動化這個行業有好幾年了。我本人屬於拍死在沙灘上的前浪。只能給你一些參考信息。

自動化行業應該會有一個長期的發展,機器人,特別是工業機器人的發展,也會持續。但是,能走多遠並不清楚。目前的好日子是政府用利益引導企業產業升級的結果,究竟能否靠內生需求發展下去,還要看製造業的發展。

長期來看,製造業會越來越走小批量多品種,甚至訂製化的道路,這就要求製造手段的柔性化。世界上我看到的最柔性最高效的是人手,沒有其它。因為除了人手的靈活性、敏感性,關鍵是還有一個大腦。這就讓人的能力遠超那些加工中心。那麼,就算機器人再如何靈巧高效,如果沒有具有人工智慧的控制單元,自動化也將只是編程——執行,那麼應用會非常侷限。

同理,生活機器人將面對家庭中更加多而且雜的事件,靠事先預想的程序是否可以支持?如果不能支持,是否能有好的發展?

還有感測器等的配套,還有工裝夾具的設計開發能力。相比較來說,倒是小事了。

你學的機器人主要是操作層面的,你可以考慮的工作方向是工業機器人維護、技術支持、編程等工作。不要想著從最基層做起,去做電器工程師,或者電工。當然,自動化開發中的電器和軟體工程師還是可以的。


機器人產品覆蓋面太廣了,應用到的技術非常多,形態也多種多樣。如果想要做出一個真正能夠有意義的產品,一定要對行業非常瞭解纔行。


市場前景是有的 怎麼搞就得好好弄了


還是很不錯的,前景很好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