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追王玥波播的聊斋系列评书,觉得真的非常好听。而且聊斋里面的故事生动有趣,有富有魔幻色彩,还能体会清朝时期的风土人情。深入研究更是能体会当时社会环境的不公平,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请问您喜欢它吗?为什么?


喜欢(好吧言简意赅)


谢邀

很喜欢,因为它让我从小就明白了妖魔鬼怪比人类更可爱!


曾经发过一段感慨:从少年时代就读西方现代派,二十年后,发现自己最爱的长篇小说是《三国》,短篇集是《聊斋》,由此看来,我真是个如假包换的中国人啊。

我承认欧美(美俄英法德意……都有特别牛逼特别伟大的作家和作品)文学对中国文学的总体优势,但是文化偏好这个东西,有时没道理可讲。

年轻时我曾写过一本聊斋笔记,分析了我喜欢的几十个故事,现在笔记找不到扔哪儿了,但可以说我对这部书还是下过几天功夫的。

从小说技巧来说,《聊斋》其实并没有太多玄妙复杂的东西,看多了有时还会觉得单调。但它足够丰富,也足够动人,能够给人方方面面的感受。有些人物刻画很成功,情境和语言也很打动人。


可能在你读完精选版本的时候你会觉得这是一部很优秀经典的文学作品,也对得起蒲老先生文学家的美誉。当然,在我精细的阅读完整版三分之一的时候我心中就会有一点点感觉到诧异,诧异于一个文字修养如此之高超、文学涵养如此之深厚的学者他的内心深处尽是一些攀龙附凤,加官进爵,娇妻美妾,投怀送抱的鄙陋腐朽思想……虽然不可否认老先生笔力可畏,群览博书,经书典故顺手拈来,但实实在在的在我的内心大大的打了折扣。乃至于阅读一半的时候已经可以确定他之所以终其一生只能进身为秀才,大概他自始至终都没有跳出小我,他缺乏一个大我的升华。我想但凡一个读书人立志进身为一个国家的管理阶层的时候,他所需要考虑的就不是个人的荣华富贵,必须有一个大局观。徒有文才是无法掌控的。

不过我还是强忍著不适读完了整本聊斋。无法有太高的评价,只不过当作一本三俗版的故事会罢了。


喜欢。

聊斋脑洞爆表,很多故事让我眼前一亮,超好看。


聊斋志异算是我对文学喜爱的启蒙作品。小时候父亲曾经给我讲过里面一些故事。十几年前高中时候,有阅读课外小说的机会不多。家里有两本上下册线装聊斋,带到学校里来读。算是认真阅读的第一部小说。反复读了很多遍,到后期,读聊斋只比读白话文稍慢一点。必须承认,他很多思想有那个时代的局限性,但对人物的刻画真是入木三分。里面很多故事很离奇,很美好。文笔气氛,情感都非常优秀。苏辙说司马迁写史记有浩然之气,聊斋志异感觉也有一种「气」,只是我说不出。


喜欢听玥波老师的聊斋,也同时看看红楼和金瓶梅吧

这也是王老师书里经常说的

我个人很喜欢聊斋和红楼

读这俩部书的时候 感觉最难也最有意义的是把自己带入作者的世界观里理解作品

现在的人往往都是带著现在流行的三观去看书 去评论人物和情感


喜欢看聊斋,但没有看过别人的评书。


本人是题主,为啥提这个问题呢?太喜欢聊斋了。

聊斋虽然是三百多年前成书的,但书里的故事现代人读来完全没有陈腐感,生动有趣且很有想像力。

也难为蒲松龄老先生一把 年纪了还有如此活跃的思维。

额,这是一个中年男人的幻想,在现实世界里他是不如意的,当年刚踏进考场,一路连捷,然后几十年不中,这好比一个人,小学第一,初中第一,高中还是全市第一,就是高考不中,一直考到七十多都不中,还能比这更郁闷的吗?

兄弟们,搁在现在哪个受了这样的打击,不抑郁,不跳楼,不发疯,都会敬他是条汉子。

蒲松龄老先生就没有,不光没有,娶妻生子当老师写小说一样没耽误。

要知道他写的可不止是聊斋志异,从实用的农家知识,婚丧嫁娶到俚曲无一不包。

而且蒲松龄在毕际友家一呆就是三十多年。其为人可想而知。

能在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家里工作三十多年,还是老师的角色,可见蒲松龄应该是人品性格都非常好的一个人。


王玥波的聊斋?

那可能是因为他人有意思,有意思的人说书,说什么书都有意思。

我记得几年前,我在中国评书网听王玥波的聊斋。反正我就记得中国评书网特别人性化。音频的前一个网页是原文,原文下面是翻译。

好像听的是叫《晚霞》,可能记错了,毕竟时间很久远了。

讲的是南方的一个小伙子,家贫,他妈妈几度纠结,想让孩子去学门手艺,养活自己。有朋友推荐,去学赛龙舟,就是在龙舟上做艺术体操,虽然这个挣钱多,但是呢,特别危险,他妈妈就不想让他去,但是他特别懂事,就劝他妈妈,然后终于去了。这小伙子天赋特别好,在一次表演中,从船上跳下去,掉到水里,又从水里捞上来一条金鱼。从此一战成名身价倍涨。但是呢,人有失手马有失蹄,在一次演出中死了,然后去龙宫balabala。。。这么个故事。

我听的时候就好奇,这蒲松龄老先生还懂龙舟表演?多才多艺啊。而且对这个孩子的心里描写,和对他妈的心理描写特别多。想想也是,毕竟老先生,擅长捕捉人物心理。

我看看原文吧,瞻仰一下。

打开原文。。。

卧槽?!

家贫呢?

赛龙舟呢?

捞鱼呢?

心理描写呢?

原文这段一共二十个字不到!

全特么是王玥波编的!

流批!


这个问题象是为我量身定做的。

首先三皮的聊斋我各听过不少于四遍,非常非常喜欢。以云萝公主,黄英,阿绣,夜叉国尤甚。他连批带讲的给我普及了很多老年间的俗文化。

再说《聊斋志异》,我能告诉你白话聊斋我中学六年每个假期都会读一遍吗?现在印象最深的故事、这么多年了还念念不忘的、文学作品中第一个喜欢上的女性是《婴宁》。

我儿子今年九月就四年级了,我准备这个夏天把《聊斋志异》介绍给他。


聊斋是一种酸性的国学,可以治疗现在的碱性国学的毛病。

我喜欢讲《聊斋》。

喜欢讲义务的国学是碱性国学,什么弟子规、感应篇、了凡四训,奢谈义务,一堆老碱,是碱性国学。

讲风花雪月的国学是酸性国学。比如《聊斋》和宫体诗。

打造酸性国学,淡化义务,淡化考验,反对三教合一。


文辞优美简练,学习文言文的必备材料。

另外推荐买《三汇本聊斋》(汇评,汇注,汇校),里面的点评,特别是但明伦的点评也很有意思。

聊斋里面的故事对于现在人如何面对友谊,爱情,家庭和婚姻等问题仍旧有借鉴意义和有意思的启示。如果愿意开脑洞的话,每一个故事都可以披上当代的外衣,成为一个新的故事。


另一种科幻,所以喜欢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