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結婚,我特別寵著她,結婚三年她都沒有去工作,中間也讓她去工作試試,至少不要和社會脫節,但她也堅持不了多久,而且因為已婚未育的確很多正經公司都不願意招。

現在生了寶寶,她自己每天在家裡瞎想,總怕我有一天出了什麼意外死了沒人能夠照顧她們,總怕她自己現在沒有工作將來養不了孩子。

而且她特別不喜歡我爸媽,不過我爸媽也有他們自己的壞毛病,所以現在特別難,天天吵架,我出去工作掙錢,我一個人做三個工作,她就在家生氣,回來給臉色我看,說我一天到晚顧著掙錢不願意讓她出去工作,我說我可以讓你出去掙錢,但你不能讓我也不工作了啊!孩子我也可以一起帶,她怕我爸媽帶會讓孩子被拐跑了。。。。我覺得她是抑鬱了,但是她又不願意去調整心態。。。我很煩惱啊!


既然你沒有工作,那就一定要掌握家裡的財政大權。讓老婆賺的錢上交給你。

然後家裡的開銷,由你負責,花銷入賬等東西你都要清楚。

這是一種自我保障的方法。

這樣一來她沒錢在外面瞎混,二來萬一她在外面花心,你也能分到一半財產外加賠償。

這種情況下,你可以辭職在家帶孩子。


謝謝邀請

不喜歡你爸媽沒什麼不正常的,沒必須喜歡你爸媽,這沒什麼好講的。還是說你是爸媽的小寶貝?

如果她怕你出意外死了沒人照顧,你就買一份生命保險,死了就有巨額保單的。

你和他說,那你先找工作,找到和你賺一樣錢的工作後,你辭職。

反正她也找不到,你也不用在乎別的。

現在的人真奇怪,家裡到底有多少資產還吵著不要讓別人去工作。

如果真有那麼多資產,那確實別工作了。


問問她能賺多少,養的起家嗎?


看到這個問題心裡一陣唏噓。

我是一個全職媽媽,有4年時間沒坐班了。我生孩子比較晚,生的時候36歲。至今仍有許多人意外我做出了全職帶娃的選擇,因為我是一個比較喜歡工作的人,完全看不出來會因為孩子而放棄職業發展——階段性暫停也算放棄。

在生孩子前,我已經完全獨立了。我工作得比較早,刨去回爐求學的時間,仍有十餘年的工作經驗。對我個人來說,困擾我全職媽媽生活的,並不是經濟——就算全職在家,我仍有兼職收入來源,雖然沒有上班時多,但保障生活是足夠了。我的主業也不是寫知乎或公號,來知乎寫字是因為一直想哪天退休了就寫字玩玩,在皮姐夫的鼓勵下,我就來了。

皮姐夫是一個很顧家的人,他工作之外的時間全部用在了家庭上,家裡大小事都會主動操心,帶娃上也是一把好手。我也並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圍著竈臺轉的主婦。孩子小時,家政上我們能外包的就外包;孩子大點後,家務變得相對簡單了,能夠用機器完成的就省掉人工;那些不得不自己做的,也以簡單明快為主線。

在生孩子後的頭半年,我偶爾還能接到獵頭電話,談到我能回去上班的時間,我還很確信:孩子大點我就可以了。在孩子兩歲半左右,大約是估摸著我可以脫手了,原來的工作單位邀請我回去工作,而我這時候發現我不能給出確定的時間:我和皮姐夫的工作性質都需要出差和不定時的加班,皮姐夫的工作日常很忙,而如果我回去上班,會面臨與他半斤八兩的工作節奏。如果兩個人同時加班出差時孩子怎麼辦?對於孩子的成長,我們認為不能假老人或保姆之手,另外老人年齡也確實大了——再直白點說,老人連看好保姆的能力也沒有。

這時候我們是全盤打亂來規劃。皮姐夫其實在孩子出生後,也陸續調整和碰撞了新的職業方向,而我選擇重新探索自己未來幾十年的職業方向:我一直認為自己是要工作到六七十歲的——假如說一定年齡退休後,如果身體狀況允許,我也會以做義工的方式參與社會勞動。

人們常常認為中年是穩定的,不,中年面臨著最大的動蕩

只是中年人學會了靜水深流。

在我自己的職業方向上,我從來不簡單地認為是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這麼簡單——我要的是一個方向,而在這個方向被我的腳印勾畫出來之前,我還看不清楚它的形狀。那麼我就去試驗這個方向。我同時跑動幾個方向,我與能夠溝通交流的人交流,我觀察,我思考,我閱讀……我比任何時候都更繁忙

但我並不真的著急,我自信具有控盤能力,而這種信心是之前的生活磨礪給我的。

可是,我寫這個答案,是想告訴你,一個像我這樣的中年女性,仍面臨著:

間歇式的自我懷疑和情緒波動。

與你的妻子相同的是,我情緒波動時,第一聊天對象也是自己的丈夫。我希望他能傾聽、瞭解、關懷,讓我自己能理清思路——我要的並不只是來自於伴侶的寵愛,雖然事實上皮姐夫和大多數男同胞一樣,在與婦幼老人相處時展現出了寬厚的擔當和風度。

我要的是理解、平等和尊重。我在職業上所有的構想和努力,很大一部分是希望能夠得到價值認可——金錢回報也是價值的一種體現方式。為此我可以一次次的自新和出發:需要什麼我就學習什麼。

我不知道我說這些,你聽到的時候有什麼感覺。許多人並不能真正地傾聽他人,人們是在「選擇性傾聽」

只聽合自己口味的。

而我渴望的是「同理性傾聽」

出發點是為了理解而非為了回應,也就是透過言談明瞭一個人的觀念、感受與內在世界。同理心和同情有些差別,同情摻雜了價值判斷和認同。同理心也不代表贊同,而是指深入瞭解對方的感情與理智世界。

我是一個幸運的人,皮姐夫能做到同理性傾聽。所以,當我心中的波瀾起時,與皮姐夫坐下來聊聊,我就慢慢自己恢復了平靜。

除了皮姐夫,我還有幾個深交的朋友,與她們的對話,也能達到沉靜我自己的效果。

而我最最喜歡的之一還有讀書,讀書是與其他靈魂的交流。

我不知道你們的孩子多大,你的妻子有沒有渡過產後抑鬱的高發期。我也不知道你們日常育兒和家庭事務上的分工如何,孩子好不好帶養,她日常有沒有親近的朋友交流,有沒有能夠平衡情緒和身體的有益活動——我在產後8個月恢復了運動,每週去一次健身房,這些年來沒有間斷,當一個人圍著家庭轉的時候,需要一點其他環境透口氣,得以跳脫。假如說不想有額外的開銷,或是因為帶娃時間上不允許,那麼也可以推著娃快走……生活需要充實的內容,這對孩子和母親都同樣重要。

你看我來回答你的問題,說的全是自己。其實我要表達的是,你們現在的核心問題,不是任性決定是否由你來辭職全職帶娃,或她來工作養家,你們需要用愛來平靜下情緒,相擁著一起理性的討論問題:

這種焦慮的感覺,究竟來自於何處。

你和妻子是一個整體,你們互為扶持。我們的大腦和感覺常常欺騙我們自己,明白自己內心焦灼的來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許是經濟,也許是煩悶,也許是勞累,也許是擔憂……也許這些全都有,萬千念頭齊來,完全理不出頭緒。

那麼在一個晚上,一起喝杯清啤,來理一理心事:

  • 孩子誰來帶,為什麼
  • 由老人或保姆照管可能性高嗎,為什麼
  • 自己的工作發展,對家庭生活的理解、計劃和整體安排
  • 她內心裡渴望著什麼,能做些什麼,準備怎麼一步步去做
  • 階段性的生活安排到哪個節點時會再次重啟討論(比如說孩子能上託班或幼兒園)
  • 眼前的一些生活困難怎麼一一安排,孩子的,家務的,與老人相處的
  • 怎麼樣釋放出妻子的一些自由時間(無論她工作還是在家),讓她有時間去喝杯奶茶,會個朋友,讀幾頁書,出一身汗
  • 怎麼樣在有孩子的前提下,仍有一些兩人時間,聊聊天,談談心,做彼此一生一世最好的朋友

……

在你妻子心目中理想的工作方向上,要慢慢聚焦和細化:太多選擇等於沒有選擇,太過寬泛會引起不必要的焦慮。有了方向就可以慢慢探索和蓄力,比如說邊帶孩子邊為孩子上幼兒園後回歸職場作好準備——當然,如果她願意老人或保姆照看孩子的話,也可以更快地回歸職場。媽媽的早期陪伴確實對孩子很重要,但對孩子來說,一個狀態不好的牢騷媽媽,不如一個狀態滿滿的忙碌媽媽,我們先保證媽媽的狀態,然後媽媽的能量會輔射到孩子身上。

成為母親後往往會讓女性更為成熟,若你的妻子有機會回歸職場後,希望她能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決定,並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我們相信她會變得越來越穩,而你選擇了妻子共渡人生,就在此時給予她更穩定的支持,幫助她理順內心的迷茫和方向。這確實對你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快速成長吧,奶爸。你和她需要做的功課都還很多,路都還很長。

願時光予你和她以溫柔,挽手行走在世間。

去合力,用愛。

謝邀 @知乎親子


推薦:

1、你先看這本,會幫助你掌握一些傾聽和溝通技巧:

非暴力溝通京東去購買?

2、《終身成長》,對帶娃也有幫助,你的妻子可能需要看看這本,如果她願意的話:

終身成長:重新定義成功的思維模式京東去購買?

3、也許都市女性更為喜歡的這本會更適合她:

遇見未知的自己 張德芬京東去購買?

4、讀不讀進得進去一本書,需要契機,希望現在是你和她的一個契機,如果讀不進去,也不必勉強,慢慢來吧:

少有人走的路(白金升級版):心智成熟的旅程京東去購買?

5、帶養好孩子,能去掉媽媽的很多不必要的情緒波動,也許你們需要一本科學餵養的指南:

美國兒科學會新生兒嬰兒護理全書京東去購買?

以上書籍只是建議,需要的朋友自行尋找合適的購買渠道。

祝福你們。


如果允許的話,你的工作那邊看能不能請個長假或者不重要的就辭掉,讓她去找工作。你要表態,說你願意支持她,只是怕她辛苦受氣。如果她還堅持,那就讓她去試試吧。實話說,她不一定真的能邁出這一步,畢竟脫離社會這麼久了。她缺的只是安全感,你也應該反思下你的工資有沒有給她或者給了足夠的家用和零花錢?這個是重點。如果不是錢的事,那可能就是激素水平不正常引起的抑鬱,多理解吧,有些事情你站在她角度多理解,可能她就想通了


這的問題呀,光是一個理解沒有用,你老婆難道不理解錢在生活中的作用嗎?

上面一堆說讓她去試試找工作,她肯定找不到好的。可是萬一她要真找到一個錢少事少離家近的工作,還很想去幹,你怎麼說服她別去,就算你成功說服她了,會不會更加落下心病。她出去工作的目的難道是為了改善家庭經濟狀況嗎?

女人不講理起來她自己完全控制不了,結婚的男人,還寵老婆,你就準備好一件事,你的生命註定要被消耗,你的精力註定得花在一些無意義的事情上面。我能說這些,是因為我的境況和你差不多,她任性,沒有安全感,你的規劃就只能遷就他,收入減少,精力用在你一開始就知道錯誤的方向上,還沒法說服她,過後她也不一定能理解你,後面還會出類似的情況,她還會覺得她的生活不如閨蜜好,主要都是因為你。

這就是命。


應該是心態出了問題,帶她去看看醫生,還是建議開導為主~


如果可以說通的話,去看看是不是產後抑鬱?產後抑鬱是可以幹預的,感覺明顯是情緒放大了,這時候的她講道理什麼的是完全沒用的,嘗試跟她講道理只會讓她情緒更激烈,更會覺得你不理解她,不支持她什麼的,更喜歡胡思亂想。然後不知道她父母能不能主動給予支持,如果她父母知道情況後可以主動給予照顧和支持的話,應該對她的情緒會有一定的安撫作用,當然,前提是她父母是辨是非明事理的,否則可能會給你更大壓力。

孩子剛出生的一兩年是最困難,最容易出現夫妻矛盾的,多放寬心,堅持過去了就會慢慢好起來了


哈哈。看了五六次。纔看到。神特麼讓你辭職。

哈哈。沒事。多半是你寵的。自己受。

你可以和她說呀。你想出去工作就出去工作吧。家裡小孩請保姆啥的你來負擔就好了。她賺的錢自己花。然後說你的工資到時候就不能全給她花咯。

畢竟外面社會人心險惡。指不定哪天就被小白臉騙走了。你鎖家裡也不是個辦法。


如果她的能力夠強,你就做成功女人背後的男人唄。

如果她的能力夠嗆...你不妨先修個年假啥的,讓她出去試試?


特別能理解新手媽媽的玻璃心。大多數女性剛生完寶寶,由於激素的滑坡式下降,導致抑鬱的屢見不鮮。曾有專家表示,如果換成男性,基本承受不了這樣的生理變化。女性由於天生的母性而默默承受。

所以很多剛生寶寶的女性會有迫害幻想證,她們受不了看任何有關孩子傷害的新聞,及其沒有安全感。對羣親人的依戀也前所未有的濃厚。

所以,題主要積極面對,耐心地開導妻子。鼓勵她出去工作。對於孩子,可以短時請下保姆或育兒師,讓你爸爸媽媽在旁邊幫把手,同時也消除了妻子的疑慮。


工作又不是說找就能找到的?等她找到了再說。


你是挺為難的。這個事兒真不好解決。

你老婆的沒有安全感,來自於她太在乎你,怕失去。一部分女性在做了媽媽後,因為身體相貌還有社交圈子的問題,會變的很自卑多疑。加上懷孩子帶孩子,有時候產生一些抑鬱傾向也會造成安全感缺失。

我妻子也是這樣,不過我比你好處理一點,我是停止了工作一直在她身邊,慢慢的幫她度過了最難的時候。

停止工作有時候不太現實,有一些回答不要這樣勸題主了。

你得先明白,你老婆最想要的是什麼。她想要的是自信、是要你的態度、對家庭婚姻的「掌控」

我和你說說我是怎麼做的,除了我長期陪著她以外(其實長期陪著,有時候也沒用)

第一,她很害怕因為養孩子,失去自我,失去社會能力

這個時候,你要多給她暢想未來,告訴她等孩子大一些,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工作,都可以。她呢,肯定會說我現在都這樣了,能融入社會嗎?你要肯定她,是可以的。帶孩子的經歷,有時候會讓一個女性的性格為人包括思維變的更好,你要鼓勵她,讓她未來有暢想。

第二,她會覺得自己身材不好了,相貌不好了,老公不愛她

這個需要你更加倍的對她好,多親吻,甚至多提出同房的事,下班了,盡量多陪她說話,偶爾帶個小禮物,一定要讓她知道,現在的她,你更愛!

第三,一定不要爭吵,理解她的初衷,其實冷靜下來,她對自己這樣的狀態也很苦惱,她需要的是理解

你要多理解她的脆弱,同時你需要堅持一下就是在家多勞動一些,堅持一段時間,還有就是偶爾說一下工作的煩惱,讓她感覺到老公又賺錢又顧家,多好啊。

第四,把戀愛時說的甜蜜話多說一些

為啥這個又提一遍,這個特有用,多說讓她寬心的話。

還有就是,咱們作為男人,其實也挺辛苦,但是妻子生孩子了照顧孩子更難的,一定得多體會哈。

希望你能解決問題,自己多注意休息,多注意情緒調節,你自己不能情緒失控。有了孩子,是對我們男人的一種歷練和修行,加油!道友!


一般家庭都是老人帶孩子,我爸媽也不靠譜,這需要適應,現在就讓爸媽參與進來。最多2年,像我爸那種力工出身的老粗,現在已經是帶娃能手了,當然,這2年有很多磨合和爭吵!但是我爸竟然學會了買童裝,買葯,買零食,做遊戲。


1)一結婚特別寵她——有什麼問題?寵老婆不正常麼?

2)結婚三年沒出去工作,擔心和社會脫節,已婚未育很多「正經」公司不招

三年沒出去工作,是沒有出去找過?還是找過,並上過班,由於種種原因離職。已婚未育很多「正經」公司不招?請問題主所謂的「正經」公司是交五險一金的普通企業?事業單位?政府機構?哪種呢?職場對女性歧視很正常,題主老婆是否因為考量了多方面因素覺得不適合上班呢?現在網路如此發達,根本沒有和社會脫節這一說法了……

3)這不能臆斷說是產後抑鬱。因為產後抑鬱分很多等級都需要嚴格的評分。題主所謂的「瞎想「我可以理解為是她缺乏安全感。產婦缺乏安全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我不知道題主在有孩子之後育兒時期在家中是什麼狀態。但是產婦缺乏安全感絕大多數是由經濟帶來的不安。請問題主有在經濟上給到你老婆該有的安全感麼?比如房子,車子和存款。現階段對女性來講的確要求太多,缺乏一定的經濟基礎和保障,是整體社會的問題。我們無法像其他國家那樣保障育兒女性的權利。當然現在她需要的是所有經濟的保障。可以協調,房子,車子,存款都劃入女方名下。當然基本上男生是不願意的,所以保障她安全感,患得患失的最根本解決辦法【所有有價物品,包括房產,車,存款全部歸女方所有】簽名去公證,我想她不會在患得患失了。

4)特別不喜歡題主爸媽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和無緣無故的恨。沒有一個女人不是帶有一顆想要融入對方家,把對方父母當自己父母的初心出嫁的。但是很多細節和難以注意到的「雞毛蒜皮」都是造成不喜歡你爸媽的原因。當然不能說全是公婆的問題。但是如果不喜歡你爸媽,那為了雙方好,還是保持距離。大家逢年過節碰個頭喫個飯,面子上過得去即可。保持距離尊重彼此,纔是最合適的距離。沒必要硬要逼迫雙方像原生家庭那樣的親密。畢竟是你自己組成的家庭。凡是以夫妻關係放在第一位的丈夫,強調夫妻關係纔是中心的丈夫,公婆為了兒子好,應該不會作妖。老婆因為愛才會結婚,所以老婆更不會作妖。皆大歡喜。公婆不要要求媳婦太多,媳婦也不要奢望公婆,彼此互不干涉,矛盾自然而然解決。互不插手對方的事,我想不出還有什麼矛盾。

5)她想去工作,想讓你在家裡帶孩子

和你前面有所矛盾。你說她3年不出去上班,我現在可以理解為為了備孕?但是現在她想出去上班,你留在家裡帶孩子。為何不可?沒有人規定一定要女的在家帶孩子。你現在要打3份工才能維持家用開銷?是還兼職很多其他的工作麼?如果她一個人的收入可以完全cover掉家裡的費用,為何不能你在家裡帶孩子呢?帶孩子也是一份工作不是麼?需要育兒,教育知識,親子互動。是挑戰一個人能力的「綜合管理職位「。

6)不願意讓你父母帶孩子

很正常,有什麼不正常,你都說她不喜歡你爸媽。她怎麼捨得讓她的寶貝給你爸媽帶呢?再說老年人就算是再怎麼時髦和年輕。和寶寶的爸爸媽媽能比麼?不可能!親子關係的培養都是最初的那幾年完成的。我想作為一個有擔當的男生。完全可以在家裡攻克一切,說不定比你老婆在育兒方面更專業。做的更好呢?

所以綜上所述,你老婆的不安感和希望你能分擔的,你都沒有做到。不是她太作妖。而是你有沒有想過你願不願意為了她和這個家庭做出一點貢獻?讓她上班去cover你們小家?而你在家裡育兒陪伴成長呢?還有,千萬別讓父母參與插手小家庭。除非不想過日子了,要不然我覺得盡量保持距離~


有什麼為難的

她要工作就讓她去,你的工作能請假就請,請不了就辭。

她大概率是產後焦慮,這種情況你跟她說要調整心態是沒用的,她要是能調整就不會焦慮了。你就先順著她,培養她安全感。

看你在其他回答下說你在SOHO,那她出門工作了還能在家放個攝像頭監視你啊?找一些時間上不是那麼緊的工作稍微補貼家用唄,偷偷掙錢的辦法有的是。


試著幫你找了幾條理由:

1.孩子在嬰兒時期更需要母親;

2.你需要掙錢養家;

3.幫你妻子找個提升競爭力的課程或直接提升學歷,讓她以後能更好地適應分工要求;

4.每個月固定地帶著她和孩子與朋友(你的和她的都有)聚會;

5.工作閑暇跟她通話5分鐘,必要的話聽她說就行;

6.孩子是你倆的,讓她知道這一點。

可參見我的另一個回答:

在準寶要寶寶前,你們夫妻都做了哪些準備? - 管一棹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4802455/answer/893939629


從你的表述中可以看出,你是個很勤奮很有擔當的人(做三份工作),也很疼愛老婆,但是現在的情形確實讓你很為難。

我們換個角度看問題

現在你妻子每天面對的是:剛剛生產完畢成為新手媽媽,但是老公工作太忙一直不在家,回家就睡覺,沒有任何溝通的機會,也沒有協助育兒,感覺兩個人隔得很遠,不交心,尤其是自己沒有經濟收入,面對養育孩子的開支壓力,她由失落到沒有安全感;與公婆相處問題多多,互相看不順眼,認為公婆辦事不靠譜,不能放心把孩子交給他們帶;孩子太小,不能送幼兒園,帶孩子帶的身心俱疲。所以當你做完三份工回家只想一頭栽倒睡覺的時候,面對的是一個「胡思亂想」「給你臉色看」「鬧著讓你辭職」「不肯調整心態」「非常不喜歡你父母」的妻子。

這樣分析完了,你能理解你妻子的想法了嗎?通篇讀下來,我感覺主要矛盾不是她要出去工作——孩子剛剛出生,如果不是情勢所逼,沒有哪個媽媽想出去工作,尤其是母乳媽媽,孩子出生第一年是需要媽媽全程陪伴的。而是新手媽媽和公婆之間的矛盾太多!

我的建議:請你的父母離開,不要再與你妻子一同照料孩子。我覺得這是最快的緩解她抑鬱的方法,如果可以,你最好能請假一週,在家陪她,一起照顧孩子,幫她度過難關。只有你妻子的抑鬱緩解了,其他問題才能逐漸解決。或者可以考慮請你的岳父母來幫忙帶孩子。


建議帶她看心理醫生


離婚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