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道辯題其實沒什麼意思,任你說得天花亂墜實踐都是一樣的:跟老大商量,儘力說服,說服不了還得生,到時候老大老二不合鍋父母一起背。如果這一場也有「父母」這樣的鐵觀眾表現得會更明顯吧。

所以兩方都挺難的,正方的論點難以落到實踐,反方可能缺乏精彩的論點。但雙方表現還是很精彩的。

正方選擇把徵得孩子同意後產生的好的結果體現出來,一辯星悅雖然普通話還是磕磕絆絆但意思表達很清晰,拋出正方核心觀點。

反方大概是為了出新意?提出了一個很大膽的觀點「孩子現在被過分尊重」,一辯毛東本來說得挺好,這個觀點提出來就沒票了。乍一聽是有點反主流價值觀的,讓孩子提早經歷社會的毒打。但毛東的表達就比較生硬,會讓觀眾覺得offended。

正方二辯傅首爾,聽段子很happy,同時也提出了「以孩子的反應來衡量自身作為父母的優劣」深化了「徵得同意」的好處(如果孩子不樂意說明做得不夠好就不要)

反方二辯程璐也是接著一辯來講,但表達就比較輕鬆無釐頭,更容易讓觀眾接受(個人猜測這是反方的戰術,毛東的票其實是被戰略性放棄)最後開槓真的是233333我從那句「我太精彩了」開始關注程璐,他的開槓真的穩,最後牢牢抓住反方無法實踐的漏洞,不同意也堅持生。

正方三辯,青雲有試圖破解反方的觀點,關於孩子被尊重的問題,用的反駁是「不應該教導孩子接受不公平而應該用徵求同意鼓勵他反抗社會的不公」。其實從效果上沒有李誕說的「超量的愛」來得打動人,有點站在道德制高點打擊的意思,但這麼短時間能想出應對不容易,也算是比較常見的「上價值」技巧。第二點是「假裝商量實則告知是一種傷害」,跟席瑞後面反駁的「無論如何都要達成同意」實際上就是同一種意思,有點被辯題框死了一定要生的無奈 第三點是承接傅首爾的觀點,把孩子作為一道考題,挑選生二胎的時機,很可惜也落不到實踐,張歆藝後面關於女性生育年齡的發問一針見血。青雲雖然回應了但也只很模糊,屬於理想化,即能在短時間說服孩子。進一步,說孩子可能在被詢問的過程中獲得安全感並學會愛(和席瑞說在與二胎相處過程中學會愛,在辯論技巧上有異曲同工之妙)以及孩子作為哥哥姐姐的權利和義務需要對等,同意了才能承擔照顧的責任和義務。

正方三辯席瑞,反駁一擊即中,從實踐的角度,二胎不等人,以及正方一直刻意弱化的「徵得同意」等價於「一票否決權」,給孩子這個權利是一種不負責任,最後在實踐處落到「化解孩子的反對」有種圖窮現匕首的暢快感。其實不太喜歡他接下來拿星悅的話做文章,在觀眾丟聽到星悅用正面的語氣表達的時候,他從反面解釋,是有點冒犯的。表達技巧來說,不像黃執中會在不冒犯觀眾的情況下產生高級感。以及後面拿自己做例子,個例真的很容易被反駁(不像傅首爾雖然也說自己孩子偏偏邏輯強盜有種無言以對地哭笑不得感)但這個例子引出了「在相處中學會愛」的觀點,其實是打掉了正方「通過徵得同意給孩子學會愛的機會」這個觀點(雖然力度差一點)最後那句「直到我知道弟弟的存在,不是因為我的決定,我才充分相信,我的存在也不被任何人所決定」本場最佳金句。

關於導師和嘉賓,李誕和張歆藝之前有提到,一個很有人情味,一個落到實踐。蔡康永本期和梁博士的互動感覺應該是綜藝效果。和薛教授似乎就有點真的生氣了?不太清楚他們私下的關係。我其實不太喜歡梁博士,把家庭決定權量化的觀點(雖然指出孩子作為哥哥姐姐比父母少得多很真實)就像李誕說的,老大就是想要「超量的愛」。愛一定程度上不那麼理性,更多的是人情。最後把生二胎落到人口和國家發展問題,大概是響應國家政策,當然我個人不喜歡這套說辭,說多了就不正確了。

總的來說,這期辯題沒意思,但看兩邊交鋒很暢快,兩支隊伍一起準備質量明顯高了,策略也更加豐富。可惜愛奇藝彈幕一如既往地一言難盡。

最後心疼一下青雲,一些曾經被用在許吉如身上的語句被用在她身上,也許是她出場太多了審美疲勞?「上價值」甚至是踩著道德制高點都是辯論技巧,如果反對就拿出觀點反駁而不是反駁不了不舒服 許吉如遭到惡評主要還是場外因素,而我很慶幸青雲即使離開了奇葩說依舊有穩定的工作和光明的前途,這一季結束就離開,也未嘗不好。


這道題的核心是捍衛生育權麼?不是。

生育權是爸媽的,法律認可的,孩子奪不走,不必討論。

核心的問題在於:老大攔不住你生,但他可以讓二胎活不好,甚至活不下去。你以為老大的悲傷和難過是他自己的,而其實所有的成本都是家庭共擔的。

別人家裡,老大的思想工作做通了,一家人歡天喜地迎接新成員,二胎不僅有爸媽,還有長兄如父或長姐如母;你家裡,老大連哭帶鬧,二胎一誕生就多了個世敵,老大固然是開心不起來,二胎又真的幸福麼?

傅首爾說,有些父母就是不配有二胎。這道題,問的就是一個孩子你都搞不定,生兩個要擔的責任更多,你們真的可以麼?生了就要養,生了就要教。這個必須,是要父母捫心自問的。

我們當然不希望生育率太低,但我們絕對不希望生育率由不幸福的孩子們來填補。


第一季奇葩說看到現在,這是我見到的最爛的辯題,所有的辯論最怕的就是「必須」兩個字,這種絕對詞出來,這不是把正方往死裏逼。

生二胎必須要經過老大同意嗎?

席瑞已經解釋的很清楚了,那我再通俗一點解釋:必須經過老大同意,那就是老大不同意不能生,也就是這是老大對生二胎這件事情的獨裁。

青雲說,孩子是那個弱者,不能強硬地剝奪他的權利,但你們不僅沒有剝奪他的權利,你們還剝奪了父母的權利。

梁教授從經濟學解釋了權利的問題,我看很多人表示聽不懂。那麼我用最俗的決定權判斷方式再來給你分析一下,我們現在孩子不獨裁,父母也不獨裁,大家平等投票,少數服從多數,那麼父親要生,母親要生,老大你空有一票能對結果有什麼影響?

星悅有一個漏洞很大,她說,因為和她有關係,所以她要參與決定,那麼照她這麼說,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叔叔嬸嬸,都和這個孩子有關係,是不是大家都得參與一下決定。要不讓父母做一個PPT ,來闡述一下這個二胎相對一胎有什麼優勢和改進,然後說服全家人?

關於青雲提的,席瑞的個人案例是幸福的,還有很多人生了二胎以後,兩個兄弟反目爭鬥等等。但我想說,這不是由於當初的同意不同意造成的,你就算當初同意了,生出來,同樣的性格同樣的成長環境,依舊會造成你們的反目。席瑞的案例是說,孩子小時無法判斷好壞,但可以在愛與被愛中學會成長

最後,今晚很多人說的,家庭不是講權利講道理的,是講感情的,我們就是要超負荷的愛。聽起來好幸福,但中國有一個詞形容這種愛「溺愛」,這是好詞嗎?而且,照顧孩子的感受,誰又在乎父母的感受,你們知道現在生二胎有多難養,父母能下定決心想要再生一個需要多大勇氣,被別人否決了,父母還可以狠,被自己家老大否決了,父母這個難受只能自己憋著。憑什麼成熟就要無限妥協,更何況這是夫妻倆自己的事。

最後,我覺得我可以讓老大知道這個事情,我可以教老大學會接受這個事情,但是作為父母,沒有必要非要徵得孩子的同意再生二胎。


個人認為反方完勝。第一觀感,反方的辯論策略建立在

1.合理化「不同意」這一訴求(承擔責任,缺乏愛,blablabla)

2.迴避不生的損失

3.認為不合理的「不同意」會被改變

其他一些觀點也間接建立在這三者之上,例如詹青雲說的「尊重弱者」,那如果弱者的訴求不合理我們還要尊重麼?弱者想不勞而獲,想殺人我們也要允許麼?

然而首先,第二點被嘉賓明確的點出了,而在嘉賓質詢詹青雲的時候,她的策略是回到了第三點(孩子變得很快+當代社會的對弟妹不合理來暗示一個好的社會不會有不合理的改變)。

但是這並沒有面對問題呀?今天為什麼我們要討論徵求孩子的意見,不就是因為不成熟的孩子可能會有不合理的反對嘛!

而反方的邏輯線,個人認為是沒有硬傷的,有硬傷歡迎在評論區指出。

綜上,我對今天正方的表現不大滿意,我更希望他們能討論一下「如果孩子以不合理的理由固執地堅持不同意二胎,而且馬上就要錯過最佳生育年齡了,我為什麼不能生?「


二刷了一下首爾街的發言,感覺「老大能讓你什麼都幹不了」和「有助於冷靜」這兩個觀點沒有在上邊的框架,不得不感嘆一句首爾姐牛逼!但依舊覺得那兩點構不成「一票否決權」這麼一個條件。


後來思考了一下,不怪正方,是辯題設置不平衡了。。。。。必須兩個字可以說抹去了正方一切的合理性。因為不必須不代表不徵求同意,所以從邏輯上來講,反方其實只需要論證「存在一種情況,不需要老大同意就可以生二胎」就可以在邏輯上證明自己的持方。。。。。

大概正方也很無奈了


忍不住加張圖from 儲教授微博


同一天在知乎熱榜刷到「有哪一瞬間你知道了父母重男輕女」這個問題,回答高達2600+條。

這期辯論給我個人的感覺有一點兒輕飄飄的,甚或自欺欺人。當他們在討論「尊重」「超量的愛」「權利義務」的時候,在中國這個重男輕女還相當嚴重的國家,這道辯題難以讓我思考這些金貴的東西,而是「歧視」,性別的歧視。

掙紮在這個辯題真實一面之上的,是被重男輕女傷害一生的女孩兒們,她們甚至成為另一個關乎原生家庭影響的問題下面又一個主要的回答者,「商量」這件事的背後與尊重無關,只關乎對生男孩兒這件事的瘋狂索求和慾望。

承認這個事實很難麼?很難。所以這期辯題和對辯題耍技巧擺事實的論述我都很不喜歡,完全個人見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