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聽到更多的見識見解。


沒人邀 大三狗來強答一發

我小時候很笨,對數學一竅不通,這種蠢笨的狀態一直持續到初三。在此之前,我喜歡語文,喜歡讀小說,作文常常被當作範文朗讀。我初三那年,體育中考,有個項目擲鉛球,我們一般用的是外面裹著沙子的鉛球,但那節課那種球被其他班拿走了,我們就用最硬的那種。然後我很不走運地被砸到了,在左額頭上,據我身邊的同學說,自那以後我的數學成績就突飛猛進一路高歌,從此與數學結緣。

以上是個笑話,每當非專業人士問我為什麼選擇讀數學時,我都會告訴他這件我與數學結緣的趣事。但事實上,我在初三那一年做了大量的習題...頭部受傷的那段時間躺牀上無聊做題,數學成績就變得很好,所以我十分信奉刷題提分的口號。

後來我上了我們那個地級市最好的高中,進了實驗班,那時候我心裡已經隱約有些暗示:我數學很好,我要保持下去。這種好成績一直保持到了高三,期間參加過競賽,但成績很差,只有省一,大概在那個時候我感覺到了自己與高中真正一流水平的差距。但我從小到大接觸的人中,我的數學成績一直是最好的。

或許是帶著執拗的心理,不想承認別人比我聰明,比我有天賦,高考之後決定來複旦學數學。不過我高考分不夠,只能去別的專業然後再想辦法轉專業,還好復旦的轉專業政策很寬鬆,一年後我終於來到了數院。選擇數學 當時的心態很清楚,學得好就學下去,學得不好就轉行。當時的心理其實是抱定了轉行的念頭。

大一學的很認真,數分,線代,ε-δ,線性變換...匆匆讀完陳紀修,我年少無知地拿了Zorich和Rudin讀。那時候數學倒沒有太大地震撼到我,我答大致地有了一些現代數學的概念,它很嚴謹,很冗長,很抽象,實數是什麼?它真的存在嗎?無窮的求和是什麼意思?該怎麼定義它?大一結束,我瞭解的東西還很少,只是覺得數學很奇妙而已,那個時候我還迷戀做題,難題,技巧,各種放縮。現在看來實在浪費了不少時間,當初應該拿那些時間多讀些其他的東西。

後來就是大二,受了一些打擊,我一直覺得自己解題水平還可以,報名大學生數學競賽,本來想著能拿個一等獎,後來出來只是二等獎而已,排名在前面的一大溜兒人。老實說那時候很不開心,高中時候面對競賽強者的自卑感再次湧現在自己心頭。那段時間我開始跑步,每週兩三次,每次二十到三十分鐘,買了很專業的運動服,跑鞋,心情不好了就去跑跑,跑完大汗淋漓地,心情就好了,很受用的。其實我很快就走出來那段時間,一是因為高中時那種少年人心性已經褪去了很多,二是因為我學了一門課,這門課叫抽象代數。

回想起來,抽象代數這門課是我重生的開始。我說的一點都不隆重。抽象代數現代代數學的入門,羣,環,域,加上一點點Galois理論。十一國慶那幾天,我集中精力把楊勁根的書讀完,當初想學完的目的只是因為想知道為什麼「一元五次以上的方程沒有根式求解的公式」,不過要吐槽一點的就是楊的書處理的並不好,感覺走的不是正路...有點炫技的嫌疑,所以那時候並不是很明白Galois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抱著強烈的好奇心,回到學校後又拿了很多抽象代數的書來看,最終Rotman的書解決了我的疑惑...我已經記不清那天具體是幾月幾號,但當我徹底搞懂這個問題時整個人都興奮異常,從圖書館騎車回到寢室時簡直要飛上天空。洗澡時也一直在自言自語證明思路...這是我接觸過的第一個「有趣」的定理的證明,現在看來依舊很巧妙,Galois把所謂「根式求解」的過程闡釋地非常清晰,抓住了這個過程的本質,並放回到著名的Galois對應中,得到了這個結果。

我從那一天起愛上了代數,後來的大二下選了抽象代數II,用Serge Lang的書,又深入講了一些Galois理論,模,表示論等等(現在一想我學的東西真的好少啊)...這段時間,我是真正的愛上了數學,代數不同於分析,它有更精巧的外貌。

大二過的很快,每天很單調,也很充實,喫飯,圖書館學習,喫飯,睡覺。但大二下的底色確是苦悶,雖然找到了心中所愛,但我並沒有下定決心。自己也慢慢了解了做純數以後的出路,嘛...我想有志於科研的人都懂的,轉行一直在我心中揮之不去。我並不是出身於富貴之家,不得不考慮諸如以後房子是不是買得起,諸如同齡人賺的比我多我會甘心嗎?我想有志於科研的人都會有這樣的疑慮吧(天縱奇才請忽略),求學時付出比別人多幾倍的努力,換來的卻不足別人的十分之一,這種心理上的不平衡真的能接受嗎?

但慢慢地,我發現自己已經離不開數學,我無法想像自己以後如果轉行所面臨的繁瑣的工作,我將無法使用一身屠龍技,沒人在乎什麼是域擴張,沒人知道素理想會怎麼改變,也永遠不會用到。我看著它們,覺得自己撒不了手,於是我越學越多,學的越多越更難以割捨,就像一場吸毒。

繼續學數學的決定也就慢慢地種下了,在很多個課間,我看到滿滿的一塊黑板。我就知道我離不開了,我的生命已經和數學捆綁在了一起。我愛它,儘管它對我並不垂青,但我依舊愛它。大二下遇到了一個老師,他教我複變函數(這學期也選了他另一門課),老師平時不苟言笑,每次開始講課也是一本正經,但漸漸講到精彩處便變了一個人,他眼睛不大,但我能清楚地感受到從那裡傳遞出來的光,那時候我告訴自己,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這就是我想要的光。

就這樣到了現在,暑假裡花了兩三週讀完了交換代數,這個學期主要在學數論和代數曲線,它們都是很美麗的學科。我常常能看到埋藏於期間的那些一一對應,原本兩個完全不相干的事物,本質上深深地連接在了一起,數學就是那冥冥間的紐帶,它用美妙的語言,將紐帶展現給人類,展現給我,這是很奇妙的體驗。

學數學的過程,最讓我受用的就是保持謙遜。我知道自己瞭解得還很少,每當回望前人的工作(我想吹爆Gauss),就深深感受到自己的渺小。每個人的能力都有限,如果能利用有限的生命和有限的能力,做出一些不那麼trivial的工作,我會感到我的生命得到了意義。希望讀純數的人,多多少少都會帶有這樣一些理想主義的色彩,但金錢總是避免不了的話題,我和同樣打算學數學的朋友聚在一起聊天的時候,總會偶爾吐槽一下離譜的房價。這些朋友是我生命中珍貴的禮物,我從他們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看到了眉眼間一直保有的好奇之心,還有一股執拗。跟他們散步或是騎車,風吹過的時候,我才切實地感受到了青春。人生從來不公平,我們奮鬥終生所獲得的東西有可能只是別人與生俱來的起點,為了避免這種虛無,我們才選擇了數學,為人生選擇另一種可能的意義。

前段時間高中母校傳來消息說有個學弟拿了CMO的金牌,我的心裡由衷地感到高興。在以前,聽到這種消息總會多多少少有些酸葡萄的味道,但現在卻不會再有。我心裡甚至為他憂慮,和一絲絲幸災樂禍,又有一個人要被數學禍害了。希望他可以少走些我走過的彎路,在這裡祝福他。

謝謝你看到這裡,我會始終前行。

(也不知為什麼漸漸變成了吐槽...


我:「啊我已經不想學數學了……」

學弟:「學長我這有個挺難的題」

我:「拿來我看看」


謝邀。

談不上大佬,畢竟我也只是一個大一的學生,也只能簡單說一說我的看法。

我對數學感興趣應該是在初中就開始了,那時候班主任是數學老師,她告訴我們,數學是一切的基礎。當時的我們還小,不能完全理解這句話,但是隨著學習的深入,我們也漸漸明白了數學的重要性,老師也儘力用一種有趣的方式進行講解,班上學習數學的氛圍很好。

之後就是高中,數學老師很認真,但她始終是按照教材以及考綱進行教學,每當出現一些超出考綱範圍的知識點或題目,她都大手一揮,告訴我們這個不考,不用看。我對此深感不滿,但考慮到大多數同學沒有深入學習的想法,我就只能自己找資料去學習。從那時起,數學的大門向我開了一條小縫。我從競賽與自招書籍入手,看到了一條與高考數學幾乎完全不同的道路。於是,我在數學課上就在看這些書籍,偶爾拿幾道題去問問同學,交流一下看法。就在這種環境下,我報名了數學競賽,最後拿了個二等獎(聽說競賽生把這個叫省二)。拿了這個二等獎的我開始膨脹,結果高考就炸了,沒能去到自己想去的學校。

好像有點偏題,我最後總結一下吧。

我認為數學是一切科學體系的基礎,它擁有目前最完備的體系以及最純粹的思想。

如果可能,我真的很想到數學系學習。


一門課學好了興趣就會增加,小學就覺得數學比較有趣但學的不算太好,後來跟了一個好老師之後開竅了,有種思維通了的感覺,越來越喜歡數學,一直覺得數學是最有技術含量的科目,做數學題會有一種莫名舒適的感覺


非大佬,就像我以前不理解很多人總想登頂珠穆朗瑪,甚至不顧生死一樣,而我不求自己能將珠穆朗瑪給再拔高几米,窮盡一生能登上這座山的山頂,看過世間奇美的風景就可以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