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喜歡它本身還是喜歡它帶來的縹緲感?


嗜酒者的性格分析

1、 經不起任何小的打擊。這是嗜酒者最為常見的性格特點。我們基本都很沒有耐心,特別對長時間、不舒適的環境不能忍耐,有逃避心理,容易用酒麻痹自己。

2、 虛榮心。虛榮是害怕受到傷害而產生的自我保護。我們表面上把自己抬的很高,但在內心深處卻認為自己很無用,又極力不想讓別人知道這一點,只好用面具來偽裝自己。3、 憂慮。很容易受到恐懼和擔憂的困擾,經常杞人憂天,這會讓我們異常煩躁不安,。很多時候我們並不知道自己處在憂慮之中。

4、 孤獨和不安全感。內心容易產生無聊、不合羣的感覺,而且可能越是人多的時候這種感覺越強烈,造成我們無法享受友誼甚至親情。

5、 過於敏感。經常會與別人發生誤會,別人無心的一句話都可能讓我們長時間悶悶不樂,甚至做出一些很不理智的行為。6、 過於衝動。經常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讓自己後悔的事情,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想得到某種東西是就一定要得到它,很難控制住自己的慾望;短期熱衷(腦子一熱)於某件事情,失去興趣後就不再繼續了。7、 容易藐視別人。很容易看不起某人或某類人,特別在不能承受競爭壓力和焦慮時表現尤為明顯,這會讓我們有不能融入社會的感覺。8、 想像力豐富。無論想做什麼事情都會找到充分的藉口支持我們去做這件事情,而這些藉口多半是半真半假或者全部是假的。做過的自己感覺不對的事情,也總是要找到自欺欺人的理由。9、 追求十全十美。我們大都是理想主義者,總想把自己的全部設想變成現實,對缺憾不能接受,怨恨不已。但理想主義也許正是我們對戒酒端正態度獲得康復的一個關鍵因素。10、 依賴性。在日常生活上對別人(主要是家人)有倚賴心理;做很多事也想倚賴別人完成。11、 過度的自我意識。只想讓別人理解自己,總是認為別人應該為自己做某些事或說什麼話,不能體諒別人的處境或感受;喜歡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別人;認為自己能做到的別人也應該做到。以上性格特點在普通人身上也會體現,但在我們身上表現的特別誇張和難以控制,這正是我們與社會格格不入、得不到同情和理解從而嗜酒的原因。嗜酒與酗酒的區別:

嗜酒、酗酒,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比如說,大家看到兩個人一起喝酒,都喝醉了,如果一個是酗酒,另一個是嗜酒,雖然表面現象完全相同,但他們的本質是截然不同的。

酗酒——指的是長期、大量的飲酒;

嗜酒——指的是對酒精失去控制!

長期、大量的飲酒未必是酒癮患者;偶爾喝酒,未必就不是酒癮患者。

問題的根本在於,能否控制酒量。如果能控制酒量,即使每天喝、喝的也很多,那麼,這是酗酒,而不是嗜酒。

如果喝上一口酒,就無法停止,即使幾個月喝一回,這是嗜酒,也就是酒癮患者。

酗酒是習慣,嗜酒是疾病,不可同日而語。

這裡有一個誤區,就是說,很多酗酒者戒酒了,所以,大家認為酒癮患者戒不了酒是意志力、毅力、品質、道德有問題,這是完全錯誤的。

因為這本身就是兩回事,酗酒者戒酒,只是改變一個習慣而已。

而酒癮患者戒酒,面對的是一種強大的疾病。

記住:嗜酒是一種不可治癒、逐步惡化、足以致命的疾病。

世界上有很多人知道他們生來就不能喫某些食物――牡蠣、草莓、雞蛋、黃瓜、糖           或其它的什麼――一旦喫了,身體或許不會太不舒服但可能引發嚴重的疾病。

這種對食品過敏的人可能會非常自卑,他們時常抱怨造物不公平,讓自己喪失了享用美味的能力。

酒癮患者永遠不可能適量飲酒,所以,我們戒酒的目標自然是——終生滴酒不沾!

過於清醒的生活態度,其實未必是件好事情,有些時候不麻醉一下自己 ,你是熬不過去的。

圖片為《品樂侍酒》第一期。


"我不喜歡喝酒,只是喜歡醉"


喜歡喝酒,是因為喝酒能讓我感覺到那種放身的自由,沒有壓抑感,也喜歡那種飄渺的感覺,酒本身也覺得挺神奇,就像音樂一樣能讓人沉醉,她屬於人類創造的一種偉大文化
喝了酒之後的自己纔是真的自己啊。現在的人,能有幾次摘下面具說話?

晚安。清醒的一刻都在想你。


兩者都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