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存在有土地和生產資料私有制,存在有資本家統治的國家,不管怎麼民主,總是資本主義的國家,總是替資本家控制貧苦農民的一副機器。至於普選權,立憲會議和國會,都不過是一種形式,不過是一種支票,絲毫也不能改變事實的基礎。

當剝削制還存在的時候,是不會有什麼平等的。地主不會和工人平等,饑寒交迫者不會與飽食暖衣者平等。無產階級把稱為國家而受到迷信崇拜的這副機器摒棄,把硬說國家是全民政權而受到信任的這種陳腐童話揭破,因為這是資產階級的謊言。

——列寧《論國家》


這個問題的背景是「資產階級已經成為國家的實際統治階級」,在資產階級為統治階級的國度,主要矛盾自然是階級矛盾。在面對外敵的威脅時,人民始終是「兩面受害者」——除非這個「外敵」是該國資產階級的外敵而不是該國人民的外敵。

故此,在資產階級為國家實際統治階級的國度,廣大無產階級人民羣眾的主要任務不是發展生產力和解放生產力,而是階級鬥爭。


確實是各個發展時期的無產階級人民羣眾的任務不盡相同,但無產階級人民羣眾通過各種方法最終掌握國家實際政權,是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國家的必要條件


列寧~國家與革命

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和表現。在階級矛盾客觀上不能調和的地方、時候和條件下,便產生國家。反過來說,國家的存在證明階級矛盾不可調和。

~~~~~~~~~~~~~~~~~~~~~~~~~~~~~

下面給一個篡改版:全社會的抽象和超越???


高贊匿名引用《國家和革命》講的很好。我來通俗一下:

國家是階級矛盾無法調節的產物,是統治階級壓迫被統治階級的工具。也就是說:

所謂國家利益,指的只是統治階級的利益,不是被統治階級的利益。所謂愛國,也就是愛統治階級,不是愛被統治階級。

緊抓階級鬥爭,第一個要解決的就是弄明白一個國家的統治階級是誰?被統治階級是誰?然後纔是咋斗的問題…

按此理,資本家要是國家的統治階級,那愛國就是為資本家奔忙;工人農民要是國家的統治階級,那愛國就是為工人農民奔忙;如果瘸子柺子是統治階級,那就愛國是為瘸子柺子奔忙。

所以解決題主疑惑的方法,就是搞清楚誰是國家的統治階級。需要你自己考慮。

但提醒一點,模糊jj矛盾,淡化jj矛盾,調和jj矛盾的都是煙霧彈,因為有些事情就是非黑即白的,絕對對立,無法調和


一羣羊在大聲疾呼:打倒狼羣,羊要翻身做主人。

狼被打倒了。

然後羊還是羊。

而披著羊皮的狼,成為了草原新的主人。

下次看到大聲喊口號的,你只要知道他們,

要麼是真蠢的羊,要麼是蔫壞的披著羊皮的狼。


謝邀,這問題挺有意思的。因為當今大多數人其實並不會刻意去思考「國家與國民的關係」。

按照高中課本的簡單敘事,國家是統治階級的工具。教科書直接了當的道出了國家的核心,即國家是靠統治階級來維護和運作的。

但如果只侷限在這一步,那對國家的理解就未免太淺薄了。因為統治階級是一個寄生羣體,脫離被統治階級,那麼這個羣體就會失去它的控制力和影響力,最終退化為新的被統治階級。

也就是說,國家是以統治階級暴力機器約束為基礎,由被統治階級接受統治而形成的一種社會關係總和。

那麼拋開「階級」這個為了方便理解而使用的標籤呢?我們會發現事實上就是一羣具備高組織度的人在管理大量的、以更小的羣體為單位的大多數人。

說到這裡智商正常的人應該差不多理解國家是什麼了。而我前面說的「國家與國民的關係」,實際上就是隻這一小羣人和剩餘一大羣人的關係。

我們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志,而當一羣有一致利益訴求的人成為統治階級時,他們的羣體意志就會直接影響到被統治羣體的意志。由於被統治階級接受統治的一個必要前提,就是統治階級具備強有力的暴力機器,那麼很顯然這是一種不平等關係。沒錯,所有以私有製為主體的國家,事實上都是基於不平等的統治關係而建立的。

說到這你應該能明白了,統治階級有能力影響到大多數人,那麼統治階級意志背後的利益訴求就尤為重要。因為利益訴求是根本,而意志只是利益訴求合理化落地的工具。

如果資本家佔據了一個國家的統治階級位置,那麼就意味著國家意志將為資本利潤服務。典型代表就是大洋對面的美帝。

而且,人一定要明白一點,萬事皆有成本。我們做什麼事情都有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人世間的一切成本也正來源於此),因此選擇非常重要,不管你是不是嘴炮愛國,只要你是被統治階級,且你接受了統治階級的統治要求(甭管主動還是被動),那麼接下來你的一切生產和工作活動,實際上都是為統治階級利益服務的。你怎麼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統治階級的意志得到了貫徹。

美國真的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如果你是美國人,那麼你要麼為產業資本工作,要麼為金融資本工作。不管皿煮自遊喊的多好聽,只要美國的統治階級還是資本家,那麼美國人就毫無疑問在為資本的意志工作,而他們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為最終的資本增值而服務的。鐵鏽帶的工人是,華爾街的白領是,伊拉克阿富汗戰場上的美國大兵也是。

至於中國,我能說資本並不是統治階級。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白國家怎樣產生。

在原始社會,個人在野外是無法獨自生存的,人們只有匯成一個整體才能和自然相對抗,由此就產生了部落,那時候集體利益至上,個人嚴重依賴於羣體,由於部落中有孩子,有傷員,也有孕期的女性,部落成員們根據各自的優勢進行不同的生產活動,因而有了早期的分工,人們為了保障種羣的延續,把能夠獲取到的物資集中起來平均分配。但受制於生產力所限,人們的生產沒有剩餘,自然也就沒有私有可言,那時候的人們還是分散於各地簡單的聚落,沒有國家。

隨著生產力的提高,漸漸地出現了剩餘產品,在剩餘產品的產生同私有制的結合下,人類進入了文明社會,剝削也就在這種結閤中產生,剝削的出現,使得原有的部落內部發生分裂,一部分掌握生產資料的人對整個部落擁有了支配地位,他們利用這種優勢無償佔有部落其他人的勞動,部落中人的地位,也在這種生產資料的佔有中分化開來,隨著這種佔有的擴大,整合,強大的部落漸漸吞併了弱小的部落,階級由此產生。階級產生後便出現了階級矛盾與階級鬥爭,在自然條件下,各個地區有各個地區的階級,由於各個部落及其強大,為了避免部落與部落之間的統治者發生直接對抗,而使得部落間的各階級在彼此衝突中滅亡,於是就需要一種表面上凌駕於各個階級之上的這樣一種力量,這時,國家便誕生了。

所以說「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

根據國家的產生過程表明,國家實質上是一個階級壓迫另一個階級的暴力機關,當國家成為管理社會階級的獨立機構時,它同時也是階級統治與壓迫的工具,即國家是統治階級的國家,它是依據統治階級的意志來管理社會公共事物的機關。

國家作為統治階級工具,還通過它的職能具體的表現出來,具體表現為以下方面:

1.對內職能:政治職能(按照統治階級的意志把人們的行為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經濟職能(組織經濟建設,推動經濟發展),社會職能(管理社會公共事務)

2.對外職能:組織國防,外交(文化經濟政治交往)

這倆種職能緊密聯繫,對內職能是對外職能的基礎和根據,對外職能是對內職能的延伸,二者都是國家階級本質的體現,為的是本國的統治階級利益服務。

在資本主義國家,資產階級佔有生產資料,是國家的統治階級,處於支配地位,無產階級沒有生產資料,或擁有脆弱的生產資料,在國家內部處於被支配地位,資產階級為了鞏固其自身統治,一方面他們會利用國家機器對內使用各種手段(如對內壟斷各種資源或使用金融,經濟政策直接/間接剝削本國無產者,對外轉嫁經濟危機矛盾發動戰爭等)殘酷的剝取本國無產階級的財富甚至生命,另一方面,他們通過利用政治上層建築 即通過政策 法律 暴力機關等用來適應符合資產階級自身的經濟基礎,力圖把無產階級的行為控制在有利於資產階級統治的範圍之內。他們通過思想上層建築(如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哲學,理論等)豢養有利於維護其統治的學者、權威。用各種手段束縛人們的思想,力圖通過教化,使統治者的他律成為人們自律,使人們自覺的控制自己的行為,遵守有利於統治階級的政法秩序。對外同樣通過思想上層建築宣傳利於本國經濟基礎性質的價值觀(無產階級國家宣傳有利於無產階級的價值觀,資產階級國家宣傳有利於資產階級的價值觀)同時為了鞏固本國統治階級的利益,排斥與打擊同本生產關係性質相悖的其他上層建築。

因此,從這個角度上看,無產階級沒有國家,無產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終的解放自己。


因為國家是統治階級的工具

所以如果一個國家的統治階級是工農勞動者,那麼愛國是沒錯的。

如果統治階級是資本家,封建地主皇帝,奴隸主,你作為無產階級愛護一個這樣的國家,說明你在維護資本家的利益而不是自己的利益。

所以,為什麼要抓階級鬥爭,因為要明白要搞清楚,誰纔是這個國家的主人統治者。

那麼我們要愛怎樣的一個國家呢,怎麼區分誰是哪個階級呢?

這就要看誰掌握了生產資料,誰就是國家統治者。

封建社會,地主掌握土地這種生產資料,所以地主階級是統治階級。

資本主義社會,資本家掌握土地、廠房、機器設備、工具、原料等生產資料,所以資本家是統治階級。

那麼工人農民勞動者要怎麼成為統治階級呢?

很簡單,要掌握生產資料,勞動者們掌握生產資料依然要用勞動創造財富,沒有了地主資本家作為寄生蟲,每個勞動者都能勞動多少就能收穫多少,一切生產資料屬於勞動者,那麼一切財富也屬於勞動者。

只有你是這個國家的統治階級時,你纔要愛國,因為愛國就是在保護自己的利益不受到侵犯。

工農勞動者作為統治者的的國家是什麼樣的呢?

在經濟結構方面實行純粹單一的全社會所有制(即100%公有制);商品經濟將消亡,一切勞動產品將成為社會統一分配的對象;經濟運行形式方面由一個社會中心用統一的國民經濟計劃來配置社會資源,組織整個社會的生產、分配和消費(即100%計劃經濟)。


首先說明,以下僅是馬列主義觀點。非馬列主義者是不贊同的。歡迎不瞭解馬列主義的人接受馬列主義。

因為沒必要講愛國。

國家是一個階級統治另一個階級的工具。例如奴隸國家就是奴隸主階級統治奴隸階級的工具,封建國家就是地主階級統治農民階級的工具。愛國實際上是愛工具,而愛一個工具本身就是很匪夷所思的說法。統治階級喜歡灌輸愛國主義給被統治階,而被統治階級如果愛國,則純粹是上當被忽悠瘸了。

不過,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是一個特殊情況。根據恩格斯的理論,無產階級專政下的國家是會自行消亡的,社會主義國家是無產階級統治少數資產階級的工具,這裡就有個反常的現象,舊社會的國家隨著階級歷史的進程,階級矛盾日漸尖銳,國家機器也越來越強大,以至於爆發革命。而社會主義國家則剛好相反,國家是日漸式微的,最終消失殆盡。所以可以看出來,社會主義社會是唯一的統治階級不必要宣傳愛國主義的社會。因為在任何以往的舊社會中,都是少數人統治多數人,國家被統治階級說成是階級調和的工具,從而掩蓋階級矛盾的不可調和,而社會主義國家中,是多數人統治少數人,無產階級在無產階級專政下作為統治階級可以大方地承認階級鬥爭,也有完全沒有必要鼓吹愛國主義以達到階級調和的目的。


很多人都在引用列寧同志的名言啊。關於一個馬克思主義者應該如何看待國家,正好我在之前寫過一個相關的答案,我先把原來的那個答案搬過來:


這個問題就要涉及到十分有名的「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是實現階級統治的工具」的了。

很多人從字面上理解這兩句,首先把「調和」理解成「緩和」,所以「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就被理解成了「國家是資產階級成立以奴役無產階級的」;再把「統治」理解成單純的「統治階級大權獨攬壓迫被統治階級」,所以「國家是實現階級統治的工具」就被理解成了「國家是資產階級壓迫無產階級的工具」。「美國是資本家的天下」應該就是這種理解的產物吧。

但這種理解是錯誤的。我們先來看看恩格斯先生是如何闡釋這個問題的——

「國家是社會在一定發展階段上的產物;國家是表示:這個社會陷入了不可解決的自我矛盾,分裂為不可調和的對立面而又無力擺脫這些對立面。而為了使這些對立面、這些經濟利益互相衝突的階級,不致在無謂的鬥爭中把自己和社會消滅,就需要有一種表面上站在社會之上的力量來抑制衝突,把衝突保持在「秩序」的範圍以內;這種從社會中產生但又居於社會之上並且日益同社會相異化的力量,就是國家。」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

這一段十分直白易懂,拿來解釋這個問題再合適不過了:社會中的對立面,也就是不同階級之間的矛盾無法在保留二者的前提下得到解決(矛盾的同一性),也即無法調和。同時,對立的階級之間將會不斷地進行鬥爭(矛盾的鬥爭性)。為了使鬥爭雙方不會被迅速消滅掉,使雙方能夠在一段時間內維持存在(即實現、維持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的統治),需要一股表面上看站在客觀中立第三方的力量抑制雙方的衝突,這股力量就是國家。

因而國家的目的是通過抑制衝突來維持矛盾雙方的存在。所以,能夠較好地維護資產階級統治的國家一定是能把資產階級約束得比較好的國家。美國就是如此,當年的「爆破手」老羅斯福不知道拆分了多少涉嫌壟斷的托拉斯,強如洛克菲勒的石油托拉斯都沒能倖免。蘋果谷歌微軟都是可能涉嫌壟斷的熱門企業,恐怕也不想步那些托拉斯的後塵吧。


所以說,很多人對「調和」的概念還沒有搞清楚,因而在對「國家的起源」這一問題的理解上也出現了偏差,國家的職能就是調解階級矛盾,維持現狀——也就是維持統治階級對被統治階級的統治。但是國家的調解並無法徹底解決階級矛盾,所以才說「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

那麼列寧同志為何要在《論國家》演講中做出一番如此激進的陳述呢?這個是要結合歷史背景來看的。

列寧同志與第二國際的論戰貫穿了自俄國革命以後列寧的整個後半生。堪稱馬克思親傳子弟的第二國際成員,甚至包括列寧的老前輩普列漢諾夫,在革命思想上都是比較「右」,比較保守的。在對資產階級國家的態度上,他們基本都主張「循序漸進」;在歷史唯物主義上,他們基本都認為需要完全改變生產關係的時機還未到來。在這一情況下,產生了一大批盧森堡口中的「機會主義者」和列寧口中的「修正主義者」。當然,我對這兩者的陳述不含褒貶,大家可以自行採信。

俄國革命中,列寧等人領導下的布爾什維克以一種果斷的,「極左」(非貶義的客觀陳述,政治光譜中列寧主義本來就是極左)的方式守衛了革命成果,建立了第一個長期存在的工人政權。這引起了前第二國際成員的不滿,很多人開始批評列寧。甚至連受列寧尊敬的老前輩普列漢諾夫都與列寧決裂,連社會民主黨中同樣反對改良的「左翼」人員李卜克內西和羅莎盧森堡也發文批判列寧。然而列寧同志仍然堅信「斬草必須除根」,以堅定的信心和高昂的鬥志逐一回應了這些言論。在這種情況下,顯然不能要求列寧同志客觀闡述國家的作用,極力表現資本主義國家的惡,激起受壓迫人們的鬥志纔是當時所需要的。


「斬草必須除根」和「步子太大扯到蛋」顯然是社會主義者中的「左派」和「右派」各自理論的核心。距離俄國革命已經過去了百年有餘,縱觀二十世紀的共運歷程:

那些「沒有除根」的人成功消除了階級矛盾嗎?顯然是沒有的。階級矛盾是不可調和的,這違背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矛盾理論。但是資本主義國家的改良也確實提高了工人的待遇,這點必須要承認。所以仍然有人堅信,通過調解能夠使階級矛盾達成一個和諧或者接近和諧的狀態,使矛盾雙方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最終抵達共產主義的彼岸。

那些「邁大步子」的人避免「扯到蛋」了嗎?也不盡然。但他們是否通過對生產關係的徹底改良,在某些方面取得了極為輝煌的成就。並且這些勇往直前者的言語和行動仍然激勵著,影響著,教導著當今的被剝削者呢?顯然是肯定的。所以也仍然有人堅信,我們需要徹底地改變原有生產關係,建立一個雖不完美,但肯定會更為美好的新世界。並且通過恰當的制度,可以避免領導者的墮落和「新階級」的產生。

社會主義國家在歷史上起的作用應該是最終消滅「國家」這一事物,還是更好地調解階級矛盾,我暫時對此不予置評,畢竟這兩條路都已經有先人走過,他們既在歷史上留下了各自的成績,也留下了各自的教訓。所以只是把這些東西放在這裡,大家可以自由地選擇。只要做出了這一選擇,問題的答案就很明顯了。


知道為什麼階級矛盾不再是主要矛盾了嗎?

馬克思沒讀好的人拿著資本家這帽子只是為自己的仇富服務的

不承認社會的客觀規律,純粹是為了砸爛比自己富的,比自己強的,把整個羣體搞成一團爛糊!


看了一下前面各位大神的回答,聯繫今年疫情之下人民羣眾,國家機器,社會各界的現狀,有個大膽猜想:改開以來,土共在下一盤很大的棋啊。

當然,幾十年走著走著,方向會不會偏,就不知道了。


因為理論上中國的統治階級是無產階級,所以愛國==維護無產階級利益(包括長期和短期)。

以下邏輯是成立的:如果大多數人能決定少數人的統治地位的話。那麼少數人的統治就會體現大多數人的意志。

封建皇帝,也會考慮順應民意,怕被推翻統治。當皇帝武力強悍,民眾反抗能力很弱的時候,考慮民意的動力就會更少。如果力量很弱,隨時能被推翻,那甚至會去拍民眾馬屁。

大多數人如何能左右少數人的統治地位呢,當然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了,人們代表從民眾中來,代表了人們羣眾的利益,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的權力機構。


太絕對化片面化了。

雖然國家是統治階級的工具,但這只是說統治階級的工具只是國家的基礎,並不直接等於整個國家。完整的國家是在這個基礎上全社會的抽象和超越。


國家是統治階級進行階級統治的工具,我個人認為這個國家是有歧義的。什麼意思呢?如果把明國,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作為這裡的國家,那麼沒錯。如果把國家理解為中國,那麼就有問題了。中國自始皇帝陛下橫掃八荒一統六合後,換了若干個名稱若干個理論,如果以單一的統治工具的方式理解中國那麼馬克思也理解不了中國。中國是源遠流長的文明的集合,中國的延續不以統治階級的意志為轉移,人民會在特定的歷史階段選擇最適合這個階段的統治階級和理論成為國家機器的組成部分。直接把國家定義為工具的方法恰恰是特權思想精英政治的體現。


這句話的潛臺詞就是國家的主體是資本家。愛國等於愛資本家。

不需要理解和解讀吧,控制資源的多少決定你的階級,什麼資源?社會資源,這個國家的資源,這個國家的資源就是這個國家的主要組成部分。

資本家,什麼叫資本家,有資本叫資本家,哪些資本?就是這些資源。


這句話有問題 主要是邏輯不嚴謹


一覺醒來,我穿越到wg時期了?


你到底想說啥???


僱你幹活,不談薪資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