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個8歲小朋友正在學習單簧管,目前是業餘四級水平。請的老師是本地音樂學院單簧管專業畢業的研究生。從最開始接觸單簧管一直跟這個老師學習,有一年時間了。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極少示範(偶爾吹一兩個小結,次數不到五次)。現在學習的曲目很長,小孩子練習過程中節奏,音的升降什麼的等等都困難。我們從一週一節課,到現在一週三節課(進度不快,主要是想老師多帶著練習),但還是有些困難。在家練習的時候,我們大人也不懂,吹的是對是錯沒有一個參照。我跟老師探討過我家小孩這種情況能不能換個教學方式,比如帶著他吹兩遍。我們也跟老師說了好幾次,能不能示範一下完整的一首曲子,我們錄下來,回家多給小孩聽一下,小孩練習也要好點。可是老師每次嘴上都說好的好的,有空就吹。但是一直都不落實。不知其他人學習過程中老師也是這樣的?還是這個老師有什麼問題?


1、郎朗16歲時,在美國的老師加里·格拉夫曼,給郎朗上課從來不示範,因為太老了,而且右手很早就因病壞掉了,根本彈不了琴,全靠嘴說。

2、李雲迪19歲時,在德國的老師阿里·瓦迪,平時太忙,別說示範,一年見不到幾次本人,上課基本全靠助教和其他老師代課,即便本人上課也不示範。

3、你娃8歲,你娃的老師——我看就是懶……

p.s.如果他(她)有自己的一套教學理念,那他(她)就有充分的理由在某個教學階段不進行(或者進行)示範,而這個理由是應當講給家長的。而他(她)在你提出要求後,嘴上答應你進行示範,然而又不落實,這不就是應付差事麼?


學習樂器快20年,期間接觸很多老師,現在自己也當老師,回過頭來看自己的老師,很幸運的是那些教過我的老師們,業務能力雖然確實各有差別。但是都很認真的對待學生,樂曲示範也從來不會不做。尤其是佈置新作業後的示範,還有上課演奏錯誤後的糾正示範,都是每節課的必要內容。

老師為什麼不願意示範,就我的經驗來說,你的老師吹不下來。我不排除有些好老師確實是隻靠講,就能教出很好的學生,一般這種老師我見過的都是年齡很大了,確實演奏起來不方便了。年輕些的老師(60歲以下)有能力的,負責的,絕不會拒絕學生要求示範的請求。而且絕大部分時候,不用你說,老師絕對會示範給你聽。讓你感受。

為什麼一定要示範,先說下學習樂器可以分為兩個部分。

一個是學習樂器的演奏技能,比如,如何把音吹響,音色吹好,彈好。指法,手型,等等。這些都是技能部分。

還有一個就是音樂。樂句的處理,音樂風格的變化,強弱,漸慢漸快等。

不管是學技能還是音樂。示範都必不可少。只靠嘴說,太抽象,學生無法理解,就算理解了,也不全面。比如技能中的音色,你如何靠嘴說出來一個好聽的音色是怎麼樣的?根本不可能。

所以作為老師,示範給學生聽是必須的。

再說樂句處理,風格變化,都是很細枝末節的東西,剛開始學生學習都是靠模仿,慢慢引導找感覺,光靠嘴說,太難表達。

所以作為一個老師,給學生示範是必須的。不論是初學還是學了多少年的學生,都是一樣。有些很難得曲子,老師沒時間練習無法通篇全部演奏,但最起碼樂曲中的困難片段一定要給學生演奏的。

最後一個情況,可能你的老師只是單純很懶……


您剛剛說您家孩子目前是在學習業餘四級,而老師是地方音樂學院研究生畢業,這兩條信息首先就排除了老師吹不了孩子樂曲的可能。為什麼?因為老師的能力在吹這個難度曲目時基本等同於碾壓。

咱們看一下國內比較常見的考級教程裏四級都有什麼曲子:

中央院經典老版教材:《春之歌》,辛滬光《迴旋曲》,斯塔米茨《第三協奏曲》,韋伯《變奏曲》(這首比較難,對於四級來說有些超綱)。

中國院黃皮書教材:《春之歌》《迴旋曲》它也有,然後《哈巴涅拉舞曲》《春遊》《鴿子》《幽默曲》《瑤族舞曲》等特色曲目,最後收錄在中央院三級的《印度客人之歌》《船歌》這些曲目。

各地音協教材:手邊沒有,但通常比央院和國院的書要簡單一點。

而考音樂學院研究生的曲目,起步就是收錄在各大考級教程十級的《弄臣》《茶花女》這類,而且專業演奏的要求遠比考級豐富和嚴格,就更不用提大部分考生都是用弗朗塞、尼爾森協奏曲,Time Pieces,巴賓這種技巧要求很高的作品了。

所以,第一點,就是老師不可能不會,哪怕沒見過這曲子也能視奏。

第二點,老師為什麼不願意示範。很多小孩的節奏聽覺和音高聽覺並不是那麼好,單純依靠模仿容易走偏,就像我自己教課有時候帶上示範還不如光說效果好。因此學生是否適合這種大量示範的模式是因人而異的。還有就是有些孩子比較懶,對於示範形成依賴以後就光是模仿,不去好好讀譜,對於實際演奏能力也是一種傷害。以上第二點是我猜測老師可能有的考慮。

第三,為什麼老師不願意錄音。教課的圈子魚龍混雜,也不乏喜歡搬弄是非渾水摸魚的,老師雖然大概吹得不錯,但也不想以此形式授人以柄,所以他對於錄音會有點抵觸。

然後,就是我的幾點建議,如何解決進度慢的問題:

一是好好學樂理。作為家長其實不必太為孩子哪個音吹對吹錯操心,因為孩子只要真的把譜面的變音記號搞明白了,就是去用那個指法就行了,根本不會存在老吹錯的問題。節奏也是一個道理。當然按照經驗,樂理明白了有時候也得磨一陣。您可以跟老師問樂理怎麼上,甚至一週三節課可以變成兩節黑管一節樂理,相信老師有這個輔導的能力。

二是多練基本功。基本功除了長音、吐音練習之外,主要就是音階。管樂指導大師唐嘉宏曾經說過,音階能解決曲目中70%以上的技術問題。要多練音階、琶音、三度音程、大調的屬七和絃和小調的減七和絃,因為他們就是曲子的原料,相信有了這些基本功的支持,孩子不再難為無米之炊。

三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如果你認可這個老師,就跟定這個老師。因為每一個老師方法都不一樣,你換一個老師可能還要適應他的講法與要求的側重點以及尺度,多則半年少則兩三個月,何苦。當然您要是真的想換的話也沒事,就是研究生再往上就得院校老師了,這個更換的成本不低。

以上就是我的解釋以及建議,希望對您能有點幫助。


曾經教過一段時間黑管的來答一下。首先,如果您孩子是4級水平,老師是音樂學院畢業,那麼根本不存在老師吹不下來曲子的問題。這個難度的曲子對於「認真」學過5年以上單簧管的人來說,吹下來根本不是什麼問題(好壞,表情另說)。再說上課,我,包括我老師的習慣都是在課上先過一遍基本功:長音,吐音,三度,四連音,音階,琶音,半音階。這一套下來怎麼也要20分鐘。然後再根據考級要求過練習曲和要求的曲目。後面這個過程主要集中在糾錯和解決難點,有的時候一個難點可能就要花費5-10分鐘,這個時候一般會做一些示範,基本也就是幾個小節。綜合看的話老師在一小時的時間內灌輸的概念是學生獨自在家的時候應該如何練習,習慣這個套路。如果在這中間插入示範的話,時間上是不允許的,而且對孩子的提高起到的效果並不會比糾錯和集中練習難點要大。如果一定需要聽示範的話,一般考級書都附帶音頻,可以平時上學路上,或者休息的時候聽。另外建議去買,或者從網上下載一些大師的音頻/視頻,去了解黑管應該有的音色,以及熟悉一些著名的曲子。


示範並不是這樣示範的,如果要聽全曲,那可以在網上找,都是得在課堂上示範,讓學生能更好的知道老師想說什麼。

不過順帶一提,示範一年不到五次,這個老師很明顯不想好好教你的孩子,炒了他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