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和中庸作為獨立篇章位列四書之二,除了其中核心概念之外有沒有其餘特別之處,例如聖賢備註、適應性突出之類。


我覺得還是有的,因為《十三經註疏》裡面的東西不是鄭司農就是孔沖遠先生。恕我直言,沒有任何前置性工作直接讀這二位的註疏基本上讀不出來啥東西。而今天我們習慣的讀書方式,其實是宋朝以後的,那麼朱子的《大學章句》和《中庸章句》是比較好的,所以建議買來讀讀。


大學是四書的首篇,中庸是四書的終篇。朱子說大學是個胚模,是個殼子。大學集中表達了儒家的人生哲學和政治哲學。一個人從格物開始,到平天下終章,以修身為中心。完整的表達了一個人從凡人到聖賢的成長之路。內聖外王之道粲然大備。三綱領八條目圓滿無缺。學習大學,當以朱子的大學章句為入門。對大學章句學之有成,再參以漢宋諸儒之經說,自然深造自得。中庸與大易相通,以誠為貫通天人之中心。朱子有中庸章句,是入門之書。周子之通書,張子之正蒙、理窟,與中庸相表裡。再參以船山之考證,清儒之訓詁。深思熟慮,體之身心,當有所悟。足下勉之。


禮記很難讀哦。把大學中庸摘出來,一個是強調,一個是梯子的用途。我關注的一個對古漢語很有耐心的中文系的小夥伴,一年下來似乎也沒讀完曲禮。如果不把它們摘出來,99%的人這輩子就失去了和它們結緣的機會。不要覺得很多人琅琅上口的四書五經像喫口香糖一樣輕鬆尋常。五經在當代已經是泰嶽般的存在。我真的很好奇現在中國到底有多少人通讀過四書五經。自己估計,10萬人頂天。通讀無掛礙的能有1000人,我覺得就算傳承到位了。


可以選些名家解讀。


事實上很多禮記註解,比如孫希旦禮記集解,裡面就沒有大學、中庸,只是標了一句見朱熹注釋。

所以還是看情況了啦。


應該獨立,大學;中庸篇幅少,想學儒學者應讀,而禮記篇幅長,因社會變遷,除一些篇幅應讀外,很多不合時宜了,非專研者,大可不必讀。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