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確實渣,作品偉大,分開來看


通篇讀完第一發現我是一個沒有什麼理想和夢想的人,所以我不太理解斯特克里蘭(外國的人凝名好難記呀,肯定因為看的少的原因,也可能是文化差異造成的)的種種行為,為了畫畫拋棄妻子,因為自身肉身和靈魂的糾結而傷害情婦,都市生活中的他都表現的對女人不屑不尊重,結果來到海島後又和一個女人結婚了,只因為這個女人不打擾他,也可能因為他需要的真的是這種附庸品,像古代中國男子取妻一樣,一切以丈夫為核心地生活,女人盡到一個小媽的本份即可,而且女孩嫁他的理由也挺有意思的,因為他是白人。還有一點於我接受無力,自從追求夢想後好像他就變成了粗俗的人,不是罵人就是發脾氣,拒絕一切好意,他不就是為了追求美嗎?至於弄的和要搞反社會反人類的組織一樣嗎?難道美的高級呈現形式這種暴虐的低俗的?

這也是我發現的第二個問題——我非常不了解畫家,尤其是一個天才型畫家,一個特立獨行的畫家是什麼樣子的,我真的不知道美的高級呈現是什麼樣子的,我心中所想應該是溫良恭儉讓的,再或者是人性高光或是糾結,能夠呈現歷史長河中人類共有的東西,可是這樣一個豪無溫情和人性的人發現美的極致是什麼呢?我在書中一直也沒發現,當然可能是我讀的還不夠理解還不深刻,但是他的文學形象還挺貼合一個畫家的,藝術的集大成追求者都應是不瘋魔不成活的吧。我曾經形容過完美主義者,這種人會讓自己和他人都特別不舒服,但是極致的完美主義者是容易成為領域內的佼佼者的,可能藝術造就者們也是這樣。

說著我就發現了第三個我的發現,夢想並不讓人快樂。我猜測的情節是主人公作出驚世駭俗的決定和行為後,歷盡千辛萬苦追求自己理想後,應該是愉悅的,最起碼是肉體痛苦心靈愉悅的,但是我也沒讀出來,當然這個更可能是我讀的太淺薄太不細緻。沒有感覺到任何的愉快和美好,只有最後作品大成時,他坐在屋子裡用看不見的雙眼去體會時那種我不懂,以一個世俗的眼光看會覺得空虛,但如果以一個畫家眼光看他是不是極滿足呢,這就是畢生所求了呢,這麼講來追求夢想也是快樂的,只是不是我所理解的小快樂吧。

第四我的感受,作為一個女人我是真的不理解書中的女人,主人公的情婦,出軌居然是出於對他丈夫在人生泥潭中給予她的溫情的報復,並且毅然決然。如果她的出軌是出於所謂的愛情和內心的渴望即使最原始的性慾呢,也比報復深愛自己的丈夫接受起來容易。可能我的人生閱歷太少,人性的黑暗看的不多,是真不懂。還有一個海島上旅店的老闆娘印象挺深刻的,說她的第二任丈夫因為不在意她和別人打情罵俏所以比第一任總家暴她的丈夫要令人噁心,最後離婚,至今留著和家暴她的丈夫的照片。我不太懂即使受傷害也比不愛自己更難以接受嗎?我沒經歷過刻骨銘心受傷害的愛情,也不是sm的愛好者,追求平平淡淡才是真的凡塵小我是真的不懂。

第五個感受是相對溫情的,那個出軌情婦的老公(天呀,是真記不住名字,感覺我沒長腦子)好溫暖,讓我在整片文章中看見了溫情,所有人都嘲笑他的畫作,他依然畫,對妻子的溫暖和愛也讓人動容,在書中的年代他居然能夠覺得男人出軌能原諒那女人為何不可,還有他對男主人公的態度,簡直了,意識到男主人的天賦並能包容這個瘋子,這個曾深深傷害過自己的瘋子,凡人做不到。他和主人公在我看來像是兩種高人,主人公隱身世外,他隱於市間,主人公是天才的逐夢者,最後功成名就,而他就是我們,紅塵中默默逐夢,一無所成。還有一個溫情的是主人公和阿塔的兒子,那個被全村人圍攻過,一見人就跑的孩子,也未見父母對他愛的描述,每次醫生去看見孩子自己百無聊賴地在自己玩耍,當時心中總隱隱擔心,一對冷淡描述把第一個孩子埋在芒果樹下的父母,一個全村都不喜的人設,好怕他餘生苦悶艱難,結果恰恰相反,他被描述的很開心,他的自我修鍊挺棒的。

這是第一遍讀月亮和六便士的最重要幾點感受吧,短期內不會再讀第二遍,因為不是太喜歡這個內容,或許等心境變了有夢想了或是更成熟更能了解人性時會再讀吧。


這個斯特里克蘭德(主人公)真是讓人又愛又恨。

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世俗環境中唯有他抬頭看見了月亮,可是他踐踏六便士的行為卻又令人不舒服。

斯特里克蘭德為自己心中的理想拋棄妻子兒女,為了藝術害得人家家破人亡。我佩服他追求理想的勇氣,可又不滿於他漠視一切的態度。

我認為,最好的境界應該是包容一切而不是無視一切。與拋棄一切追求遠方的態度相比之下,我更願意將詩意帶到苟且的生活之中,在自己發光的同時將光源帶給其他人。

月亮是遙遠而美好的,而六便士是真實而貼切的,兩者都很重要。

最好是:仰望月亮時,莫忘腳下的六便士


普通人不就因為害怕傷害別人,不敢打破社會常規,最後平平淡淡過了一生嗎?


卑鄙與偉大、惡毒與善良、仇恨與熱愛,可以互不排斥地並存於同一顆心裡。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