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年間出過那些權相,明相?曹操哪類亂世中的丞相就不用說了


商周的歷史我不瞭解,從秦漢開始,宰相地位最高的時代當然是東晉了。東晉時期的政治制度叫東晉門閥政治,先有「王與馬共天下」的琅邪王氏的王導,後有「天下蒼生望謝安」的陳郡謝氏的謝安。

這是中國歷史上宰相獲得的最高評價。王導和謝安堪稱商周之後的宰相之冠。

「關中良相唯王猛,天下蒼生望謝安」,良相通常與明君搭配,所謂明君賢相,在王導謝安之前,明君賢相是很多人歌頌的,但是王導謝安開創了歷史,沒有明君,也可以有王導和謝安。正是沒有所謂的明君,才成就了王導和謝安。

如果說別的宰相是賢相,那麼王導和謝安就是似君似臣,無冕之君,更可貴的是他們的家族並沒有被清算,而是富貴安榮了很久,並且超越了皇族,成為中古時代的象徵。

王導最終的職位是丞相,謝安最終的職位是太傅。這兩個詞是並列的,都屬於宰相。

丞相、相國,並秦官也。晉受魏禪,並不置,自惠帝之後,省置無恆。為之者,趙王倫、梁王肜、成都王穎、南陽王保、王敦、王導之徒,皆非復尋常人臣之職。

太宰、太傅、太保,周之三公官也。魏初唯置太傅,以鍾繇為之,末年又置太保,以鄭沖為之。晉初以景帝諱故,又採《周官》官名,置太宰以代太師之任,秩增三司,與太傅太保皆為上公,論道經邦,燮理陰陽,無其人則闕。以安平獻王孚居之。自渡江以後,其名不替,而居之者甚寡。《晉書.卷24.職官》


首先應該從秦代算起。秦朝之始中國纔有了中央集權的統一大國,纔有了皇帝,才開啟了中國一直延續到現在的 皇權相權二元制衡 的政治格局。錢穆說過,中國的傳統政治,應該從秦漢算起,之前的可以不論。「秦代是漢代的開始,漢代是秦朝的延續」。所以要討論宰相的朝代,是漢、唐、宋、明、清這五個大統一朝代的時候。然後,皇權只有一個皇帝,相權卻可以被分割,宰相就有好多叫法,到了明清,名義上就沒了宰相,實質的相權落在內閣、軍機處。

去掉一些權滿一時的權臣,宰相權力最大的朝代,應當屬於漢朝。三國演義裏,袁紹經常說自己袁家四世三公,三公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太尉管軍事不問政務,御史大夫實際是副丞相,全國的政務都由十三曹匯聚給丞相,丞相纔是政府的真領袖。其中御史大夫還負責皇帝家務的,也歸丞相管,結果是丞相不僅管政務,還管皇帝的家務。漢代之後的唐,三省六部,把相權拆了給三省,宋代積貧積弱,相權進一步弱化了。宋以前宰相在朝是要「坐」還賜茶的,到了宋代,宰相上朝變成「站」了。明則廢了宰相削弱相權,諷刺的是出了個張居正。清朝延續明代,但是外族統治,拿軍機管政務,皇權專制最甚。要說獨裁專制,清朝是可以的。
宰相一般就是指丞相。

封建時代的相權和皇權從來都是一對矛盾共生的存在。國家越大,要處理的政事就越多,皇帝發現自己一個人幹不完,就找了個人幫他幹,給他一部分權力,這倒黴蛋就是丞相。

關於丞相的權力問題,其實這是難以判斷的,不過一個總的趨勢是,自戰國至秦,丞相地位較高,處理政務的權力較大。自漢至唐,為加強中央集權,丞相權力和地位呈逐漸下降趨勢,至宋初丞相座位被撤,自此丞相與皇帝議政需站著。明初朱元璋以胡惟庸案徹底廢除丞相制度。因此,如果非要說哪朝宰相權力最大,地位最高,我個人認為是戰國時期,當然不包括亂世權相。

總的趨勢來說宰相的權力是逐步下降的,到明朝胡惟庸後更是連丞相都取消了,清朝名義上宰相是內閣大學士,實際是軍機大臣,但軍機大臣也就是個跪受筆錄,決策權都在皇帝手裡,軍機大臣有點像皇帝私人的翰林學士,沒有成為宰相職位時候的是侍中,參贊軍機, 承命撰草重大決策。

陳平總結過宰相的職責「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遂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也. 」權力最大的時候應該是蕭何、曹參當相國的時候,一人獨相,軍國大事無所不統,曹參之後分左右丞相分割宰相權力,總的來說權力還是很大的,有些事情決策上皇帝也插不上手,等到漢武帝時,漢武帝感覺權力太大,就想選一些有點能力,有乖乖聽話的人當丞相,又重點培育內朝官,所以一朝13丞相,大半沒有好下場,丞相權力逐步被內朝侵奪,到後來稱呼也變成了司徒。後邊的歷朝歷代宰相決大部分時候都不是一個人,是一個羣體,權力可想而知。


這個應該是根據各個朝代的中央政治架構來判定的。從秦朝開始算起,秦始皇權利高度集中,丞相李斯有實權,但更多是按章程辦事,權利受限制,後來又被趙高害死,權力不算大。兩漢三公制,丞相權力比較大,但還是要和御史大夫、太尉分而治之,並且常受到皇帝猜忌,政治鬥爭不斷,丞相更迭頻繁,以西漢為例,漢武帝一朝就換了n個丞相。魏晉南北朝本身就是亂世,國家都不保,更何況丞相?隋唐進入治世,但唐中期以前丞相都受到直接聽命於皇帝的三省六部限制,後期丞相權力稍大,但又受困于越來越猖獗的宦官專政,可謂沒權。直到宋明,宋朝重文官集團,但在北宋受到削弱,變成虛位,沒實權,以參知政事多代之。南宋有權,出了幾個奸相,賈似道等。而明朝取消了丞相一職,但實際的丞相即內閣首輔權力比較大,中後期的張居正權力達到頂峯,但也是跟太后支持、皇帝年幼有一定關係的。明朝從朱元璋開始就是完善內閣、首輔治政而皇帝不必親力親為的一個政治架構,這也是為什麼明朝出了許多昏君國祚還能綿延將近三百年的道理。至於清朝,軍機處完全淪為傳皇帝話的工具,專治制度空前加強,已經沒有丞相這個概念了。所以綜上所訴,丞相權力較大的也就兩漢、南宋、明朝了。第一次知乎發言,呼呼。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