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


略舉一則語錄,一段經文。以示大意:

僧問如何是修道?

師曰:「 道不屬修。若言修得,修成還壞,即同聲聞;若言不修,即同凡夫。」

曰:「 作何見解,即得達道?」

師曰:「 自性本來具足,但於善惡事中不滯,喚作修道人。取善舍惡,觀空入定,即屬造作。

圓覺經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金剛藏當知,如來寂滅性。

未曾有始終,若以輪迴心。

思惟即旋復,但至輪迴際。

不能入佛海,譬如銷金礦。

金非銷故有,雖複本來金。

終以銷成就,一成真金體。

不復重為礦,生死與涅槃。

凡夫及諸佛,同為空華相。

思惟猶幻化,何況詰虛妄。

若能了此心,然後求圓覺。


非追求圓滿,恢復圓滿真實性。譬如醉酒人醒酒,即恢復常態。恢復常態時如來藏就轉大圓鏡智,不生不滅,朗照大千。證到此分亦證得法界同體,所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雖然本自圓滿,卻 如金在礦,需要冶煉。金體乃現。


你是怎麼知道本自圓滿的?


人有八個心

第八個心本自圓滿,它可沒什麼追求,也不理解什麼;

不圓滿而追求圓滿的是第六個、七個心;

如來藏不是緣起性空,它是唯一絕待的實相。

~~~~~~補充一下:

第八個心,心體圓滿,但含藏的種子卻有染污,故還需要修行


什麼本自圓滿?你見過有說意識本自圓滿的嗎?首先,意識不圓滿啊,有漏,有無明。

至於如來藏識本自圓滿,他的圓滿跟你意識的不圓滿有矛盾嗎?

先要明白追求的是什麼呀。


本自圓滿,但因無明愚癡而有隨雜染。

比丘們!什麼是心的隨雜染呢?貪婪、不正貪是心的隨雜染;惡意是心的隨雜染;憤怒是心的隨雜染;怨恨是心的隨雜染;藏惡是心的隨雜染;專橫是心的隨雜染;嫉妒是心的隨雜染;慳吝是心的隨雜染;偽詐是心的隨雜染;狡猾是心的隨雜染;頑固是心的隨雜染;激情是心的隨雜染;慢是心的隨雜染;極慢是心的隨雜染;憍慢是心的隨雜染;放逸是心的隨雜染。


舉個比喻就很明白了:人雖然生來具有外觀,但如果從來沒有照過鏡子,也不會知道自己的樣貌,反而看見別人的長相,會思考自己是不是也長這樣,但自己和他人的外貌肯定有差別,這就是迷亂,而看見自己真實的樣子,就是現前圓滿。

如來藏的本體是空性沒有實質,這一點是肯定的,但若說它也是緣起性不太合理,若也是緣起性的,那又是什麼因緣而生的如來藏呢,如此一環套一環永遠找不到真因,如來藏是超越緣起性的,一切萬法是在如來藏的本體中緣起而幻現的。不能把如來藏看做有形色的實體,它就是空性,如虛空般,你說虛空的因緣是什麼,虛空只是不存在本身,不存在並不是一個法。但如來藏還有自性,但這個自性和虛空也沒有什麼差別,是分別念分別為二的。


先敲你頭看疼不疼,依樣畫葫蘆,別人喫飽了,你就不需要喫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