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和女朋友以前爭論的問題,假定兩者都做了好事,也達成了相同的結果,你覺得有沒有區別。我認為即使信徒做了好事,但我也認為是屬於低級的愚昧的行為,不算是一種理性的行為。就算達成了同樣的結果,我也並不提倡,為什麼回爭論是因為有些人認為信教可以讓人們多行善事利於社會穩定但我認為這並不是一個好的現象。具體原因我想了很多之後有時間補充。


有。以基督教為例。

首先在於好事的定義。

非信徒好事的定義在於對別人和對社會有貢獻,能夠讓世界和平。

信徒做好事的定義在於對神有貢獻。神的願望是讓世界動刀兵。(聖經原句)

所以首先這個定義就是不同的。實際上不存在題主女朋友的假設:「兩者都做了好事,達成相同的結果」。如果你們讀過聖經,就不會出現這種討論,也不會有以為存在這種假設。

前面有個信徒寫了一段,說非信徒修橋和信徒修橋「工程上、效用上、成本收益上,這兩座橋都沒有本質的區別」,我來說說這個例子的謬論在哪裡。

1.非信徒修橋用的工人跟信徒的不一樣。

非信徒修橋用的是專業設計師和的泥水匠。他們都是有專業科學基礎,有經驗的人。橋以後有個三長兩短,設計師是要問責的。

信徒修橋用的是信徒設計師和信徒泥水匠。因為信徒是否定科學的,所以他們學而不精,更多的是不學無術。聖經說,神要的是愚昧的,升為聰明。所以在教內,無論是彈琴的,唱歌的,還是建大樓的,全部都是業餘選手。憑著自信自己是在神里愚昧變聰明,在沒有專業技能的情況下自信滿滿的接手。結果就是造出來的橋必然是前凸後翹,左寬右窄的。然而又因為神是不會譴責他們的,所以橋好用不好用,會不會倒,完全沒有問責制度。

(舉例:我這裡有一座聞名的教堂,耗時幾十年建成現在的樣貌,但鐘樓上的鐘一敲,樓就有倒塌的危險,所以後來就換了電子鐘了。)

2.非信徒修橋的目的,選址,還有功用和信徒不一樣。

非信徒修橋是因為此處有修橋的必要。或許是貧困山區建一條公路通出外界讓山區人民有致富的可能。或許是節省盤山公路上車輛的汽油費拉一條筆直的高價讓運輸的時間和效率得到提升。

信徒修橋是因為在此處修橋神會喜歡。至於有沒有必要,會不會對人民生活有改善,不是考慮的範圍。他們修一條橋,很可能是因為這條橋能通到對面山頭去拜神。

所以,如果你只是個遊山玩水的非信徒,你路過這條橋的時候,你可能會接受了一個錯誤的視覺:「呀,在這荒山野嶺竟然有人出錢免費修了這條橋讓我感受大自然。」 這條橋是由非信徒修的或者是信徒修的,結果都一樣,就是能讓你享受了大自然。但這個錯覺讓你忽視了兩者造橋的根本區別,信徒也就只會修這些橋了,他們是不會給你去修什麼高速公路,讓你的生活有什麼質的改善的。

所以,如果僅僅把相同點放在「走在橋上的人的感受到相同的助益」實際是錯誤的。我走在一條由業餘人士修建的橋之前上面都要考慮下會不會垮塌,要不要拿我的小命去做驗證。

我再舉例信徒認為什麼是好事。比如:給你傳教,是好事。逼你悔改,也是好事。你為了該不該殺人內心爭鬥不休(神讓你殺可是你良心認為殺人是錯),最後你殺了,是好事。你因為守教義生命垂危(比如有些教義不能輸血),監督(逼著)你死,更是好事。把你逼死了,唱歌讚美耶和華(來取你的命),這些通通都是好事。至於你什麼感受?你世界觀崩塌了?你家破人亡了?你殺人了?你死了?對不起,這正是神說的「讓世上動刀兵。」他們對你做的都是(他們自認為的)好事啊~!

第二,信徒對於好事的定義,是飄忽的。什麼事情定義為好事,是隨著他們心裡的神(也就是他們自己對崇高的自己的投射)的想法改變而改變的。

這條很多人都說了,就是今天對你好,是神說的好事,比如要跟你傳教;明天就能拿起刀子捅死你,因為也是神說的,比如給你傳教失敗,你冥頑不靈。

第三,非信徒和信徒對於做好事期待的回報的對象和時效,是有區別的。

非信徒人生只有短短數十年,期待自己做好事的回報的對象,是同時期的人。回報的時效,是在自己有生之年。

信徒相信生命是無窮無盡長的,期待自己做好事的回報的對象,是神。回報的時效,是於神同在的無窮無盡的長。

信徒說,「付出不求回報」,實際上他們把重點隱藏了。他們真實的意圖是:付出不求(你們的)回報,(因為你們的回報太少了,不值得他惦記。)他們要的,是天國的那份(無窮無盡,永生永世)的產業。(聖經原文)

信徒的觀點,其實跟貪官受賄的觀點是一樣的:「你價值太低憑什麼來賄賂我?省省吧!」 他們只是用神作為了一個外套,把同樣的觀點包裝了一下,看起來高尚無比。

實際誰更虛榮?誰更貪婪?誰虛偽?誰傲慢?

你要看不明白事情真相,那就有點太天真了。這條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就是:千萬不要回報信徒給你的任何「好事」。因為你一回報,就等於擋住了人家拿那份大產業的路,他又做無用功了。他要多恨你?他要多視你為冥頑不靈的包袱?親身經歷。我們孔子的那套「以直報怨「都不能適應他們,只能「以空氣和冷漠報德」才是正路。再回到修橋的那個例子。在鄉間修一條歪歪扭扭的,沒有多少客流量的橋,就能得到永生永世的回報,而非信徒修了高質量的造福人類的高速公路,卻要下地獄? 信徒怎麼就想的那麼美呢?我建議題主和題主女朋友在沒有教會人士/基督徒的監督下,自行閱讀整本聖經。順序從頭到尾,不要跳躍章節,不要單取一兩章節優先閱讀,堅持完整的從頭看到尾。自然就能得到讀書心得了。

要看信徒為什麼做好事,一些信徒做好事的原因和非信徒一樣,有些不一樣。

有些信徒詛好事,是因為他們的信仰告訴他們做好事是有回報的,這類人能為了宗教做好事,就能為了宗教做惡事。而且還會做的理直氣壯。所有宗教恐怖分子都是這類人。在他們心裡,沒有自己的是非觀,一切都是以宗教和信仰的指導做事,這類人是宗教的受害者,也是最容易危害社會的人。

有些信徒做好事單純是因為他們是好人,這些人即使不信宗教也一樣是好人。

還是那句話,沒有宗教,好人一樣做好事,壞人一樣做惡,但只有宗教和類似宗教的東西才能讓好人做惡,並且讓壞人做惡還自以為是替天行道。


你為什麼會做好事?不是一出生就懂得吧。回想一下,小的時候父母老師對你的思想道德教育,讓你做好事,要麼是物質滿足,要麼就是精神滿足。比如,給小夥伴餅乾因為你想得到他的幫助或者跟他做朋友,這就是物質滿足;因為他餓了,你知道餓肚子很難受,他吃飽了你會感覺心安,這就是精神滿足。

其實,人生在世,做的任何一件事都是有目的性的。人們很容易忽略那些給自己以心理安慰的事,覺得這是無私的,其實精神上的愉悅和滿足也是一種利己的行為,只不過人們習慣了看物質和行為,忽略了精神層面,所以才會覺得自身精神的滿足相對於付出的實實在在的物質和行為太過於微不足道。

信教,本身就是尋求心理安慰的一種方式,因為信教而做好事,也是只能給予精神滿足,並沒有半點物質牽扯。換句話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也是一種信仰么。


奉獻和投資的區別。


在行為層面上相同,非信捐的錢是錢,信徒捐的錢也是錢。但兩者心理動機不同。

在宗教教義里,明確要求信徒做好事不允許求回報,不能是心理上的自我滿足。基督教教義里,做好事上不了天堂,也不能防止下地獄。做好事要偷偷的做,不能讓人知道。做好事是義務,是使命,是信心導致的結果,而不是實現宗教目標的手段。佛教中一切為空,要求無我。所以布施不能要求有任何回報,因為要求回報就說明沒有做到無我。捐了錢也要當沒捐。捐錢的人是空、收錢的人是空、捐的錢是空、捐的動作是空、捐後的心理滿足還是空。

信徒做好事的確有獲取宗教回報的成分在裡面,但這個宗教回報無需受益者花費實際資源去滿足它,信徒通過信仰就能自我滿足。比如信徒捐了錢,信徒在乎的不是對方有沒有說「謝謝」,而在於有沒有做「捐錢」這件事本身。這件事一旦做了,宗教回報即刻獲取,有沒有這聲「謝謝」是無所謂的。信徒不會因為沒有獲得實際好處,下次就不做好事了。信徒做好事動機更加單一純粹,索取的回報也更低,功利性很小。當然,在題主看來這種心理動機就是愚昧,不理性的。

世俗倫理道德主要關心行為的結果,極少關注心理層面。世俗倫理道德不要求人們做好事不求回報。大多數非信徒做好事都是求回報的。有些為了獲得一個好名聲。有些通過做好事來體現個人價值。有些做好事是為了群體利益,比如,雷鋒叔叔。有些做好事就是為了遠期經濟回報。並且,這個回報都是要求花費現實資源的。一旦沒有回報,很可能就不做好事了。比如,你捐錢給老王,對方沒說「謝謝」。你又捐錢給小王,小王也沒說謝謝。然後你心理可能會說,這家子素質真差,下次不捐了。即使是雷鋒叔叔,如看不到社會狀態改善,我無責任的猜想他應該沒有持續做好事的動力。顯然,這種做好事要發微博、要拍照留念,最好再刻個碑的,應該就是題主提倡的聰明的、理性的做好事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