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現在的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知識來回答,現在的AI的智能來源於模型的訓練成果,而人的自我意識,心智也是類似的,人從出生開始,自己的自我意識,心智開始與外界發生交互,開始所謂的訓練,積累過程。熟悉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的人都知道,一個模型訓練好了,把訓練好的模型複製多份,都可以直接去使用,人的心智,自我意識最終也要歸結於物質層面,也可以認為是一種「模型」,只是存儲於大腦中罷了,當你有合適的方式抽取複製出來,並轉移到新的載體並能讓其恢復正常運行,那麼,也就意味著完成了意識心智的複製。只是這個過程如何進行,現實中肯定還不可能做到,西部世界也是沒有說明,應該是默認可以做到。

人的意識是大腦神經元的複雜反應,人在做出選擇的時候,這裡面不單單是生物基因的影響,還有人在整個成長過程所累積的信息(經驗、知識、情感等等)做出的綜合判斷。我認為科技的突破完全是可能模擬人的大腦神經結構。我們知道我們新的記憶在大腦中會產生新的迴路(神經元),但是我並不認為克隆一個和你大腦一模一樣的大腦,這個大腦會有你前面人生的經歷(它僅僅有物理結構,能做這個類似人的運算),人記憶和經驗的複製在現在科技水平看來遙遙無期。

未來機器生命是有可能的,可能產生人一樣的情感和更智能思維模式,不過只是現在科幻片中的機器人需要編程的來實現機器生命恐怕是不可能。我認為人類自己無法徹底了解自己的大腦機制(學習機制、決策機制和反應機制等等),而且現在的代碼編程思想還無法正確表述這些機制。

最後無論是人的意識和機器的意識都是需要物質或能量載體基礎的,都是信息累加產生的結果。


棋譜多到一定程度,下棋如何分辨是計算機還是人類?意識雖然玄學,但類似棋譜,是可以被其他載體承載的,人的行為意識被採集到一定程度,我認為是可以做到類人的,我認為不違反唯物。


首先確認基本原則 意識是受到外界環境刺激的應激反應。只要我們固定外界測定量的基本不變,就能找到不同的地方。

掃描腦電波 記錄每一個時刻的對應反應 然後結合園區外部數據 過濾掉環境因素和事件因素 經過大量的數據積累了就可以過濾出相應的選擇對應的腦部反應

在前期 需要搜集所有數據 導致進展緩慢 進入實驗後期 可能已經找到快速過濾無關信息的方式 達到複製效果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