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開Leslie天生就是天使這一點之外,據我所知不少缺乏母愛的孩子長大後都很難像他一樣那麼無私有愛,而人品和家庭環境,教育本來就有很大關聯,加上娛樂圈也是個很容易讓人迷失的環境。所以到底為什麼哥哥的人品可以從明星中脫穎而出呢?可以從後天環境,受的教育這些做解釋嗎?


那啥子,高贊回答說的很好了,也說了老張不是討好型人格,他也不至於缺愛到童年悲慘。

so,老張雖然父母關係不好,但對他可以說比別的孩子要好一點了。

畢竟是他母親等了好多年都覺得自己不會有孩子了,又突然出現的小兒子,家境那會還沒中落,長得又像洋娃娃一樣精緻。誰不寵著點?

別的孩子見爸爸都很少,他都敢偷偷去他辦公室搗亂。

當初送國外也是因為趕上數學改革學習喫力了,那麼多孩子個個都是精英,但為了小兒子還是隻送他出國了,60年代出國,一呆多年,家境開始一點點沒原來的生意興隆,但如果不是他爸爸快不行了,就算大學畢業他再回來都沒問題。家裡什麼情況,父母還得養一大幫孩子能不知道有多辛苦?

與其說這是後天形成,倒不如說是他天生和後天融合在一起的。

看看他的哥哥姐姐們,都是堅毅自強,獨立自主的精英,家裡又一直都是當地有名氣的大家族,每一個都是獨當一面,遇見事也能臨危不亂。這樣家庭出來的孩子,又自小讓爸爸帶著他去見生意場面,他自會在任何時候都懂得大方得體,不卑不亢等性格。

後面六姐還有他的恩師等人對他影響也很大,但我有時細細想來,突然想起來他少年時期是完全在國外的,可以說在性格打好基礎後的添磚加瓦是他獨自一人在國外自己堆砌的。

能夠熱情大方,開朗自信,熱愛生活,勇敢堅強的持續到回國,那些年陪伴在他身邊的朋友也一定是很溫暖的,他的周圍環境是足以讓一顆小樹苗茁壯成長的。

即使沒有人會去澆水施肥,偶爾的一點陽光也讓他學會了自己澆水施肥,去和其他樹苗一起成長。

在他之後的生活裏,八年苦熬也許是最難忘,最落魄的時候。倘若他好好讀書回來,憑自己的資歷最起碼也可得一份體面舒適的好工作,然後一點點晉陞。

但他選擇了藝人,在那之前他或許是做過思想鬥爭的,哪怕父親生氣他丟臉,哪怕明知那個時候藝人是很難被人尊重的職業,還是咬著牙,每天都奔波在公司、劇組和家的三點線裏。帶著傲氣的少年一點點磨滅了他的粗糙外殼,顯露出裡面的光亮。

雖然於我而言,老張某些資源真的很虐,但他很幸運的遇到了很多好老師。帶著他走過迷霧森林,到了更曠闊的地帶自由奔跑。

最重要的一點,可以說是我最近才慢慢領悟到的一點。他一直對外界是保持一定的抗拒的,不是說別的,而是某些像霧霾一樣的環境和實物,他閉窗不開,而如果開窗,他接受了霧霾是可以給他更多的光亮,但代價是他要接受有霧霾的存在。

就如他熱情演唱會說的,從藝二十多年最驕傲的不是有多好的作品,多大的成就,而是一直記得自己叫張國榮。

與其說他不忘初心,倒不如說初心不變他不變。就算要與某些東西作鬥爭,就算會傷害到自己也絕不妥協。

拋開那些可能會影響他性格的因素,我只想說,這就是老天爺的傑作,扔沙漠裏沒有人管,他也能學仙人掌儲存水分活下去,就算扔在南極,也能學會長出厚厚的皮毛去抵禦一百級的大風。

他其實一直都知道該怎麼做能獲得更大的收穫,也看到過各種各樣的性格和背後的代價。所以他敢於和那裡面的某個小世界說No,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性格是什麼,抱著他淌過大江大河到達了今天的堤岸。

有些人啊生來就是要發光的,先天後天都改變不了他要發光。

補充:討好型人格啥意思瞭解瞭解好嗎?老張哪一點沾上了?他說父母關係不好,陪伴少就成童年悲慘的可憐孩子了?父母關係不好,孩子會因此受影響有這個成分,但缺愛到留下巨大心理陰影,長大後對誰都好,恨不得無底線討好他人,那他不得比小白菜慘啊!

討好你妹個大頭鬼啊,他不去「招惹」別人,就已經讓他們燒高香了。


謝邀,對哥哥瞭解的不夠全面,就我僅知的來答。

首先是六姐,這位保姆是順德自梳女,終身不嫁,為主人家奉獻終生,而且非常忠誠。張國榮多次提到她,六姐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應該是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可以說部分代替了母親的角色,這位老人家對哥哥的堅毅容忍,善良大度,敬業努力,為人著想都有很深的影響。哥哥一生對人對事始終如此,而且他非常感恩,真心換真情,雖然也受過很多傷害,但這個人一直溫柔善良的看世界。

其次是大家姐,哥哥對人對事非常通透,有眼光有格局,不給自己貼標籤,這點大姐應該給他影響很深。詳見張國榮對於好萊塢的看法,認為華語電影電影的未來在內地,港圈能有這種眼光的人幾乎絕無僅有。另外大姐的勵志也感染了哥哥。

唐鶴德先生是哥哥生命裏除了母親外最重要的人,出於對張國榮先生的尊重沒有去過多瞭解過,知道的一點就是一位有修養的好人,對哥哥的善良包容應該有影響。

還有相處過的同行朋友,張國榮是個特別喜歡研究新生事物的人,也特別善於學習,他跟著黎小田學了很多,加上他為人有禮貌,尊敬前輩,港圈很多前輩很喜歡他。我很喜歡看別人說他的小事,細節處見人品,有個訪談中說他與人在外飲茶看到人過來馬上站起來打招呼,同座的人問他不是很熟為什麼如此?老張說「長輩嘛,當然要有禮貌。」90年代到內地拍戲結識了一批內地朋友,張曼玲,孫鳳琴老師等都是很正直傳統又很有中國文化底蘊的人,《霸王別姬》劇組當時應該都是人才,張國榮內地拍戲接觸到中國傳統文化,京劇中有歷史,有人文,內地的傳統文化給了他精神薰陶和氣質升華,那年的戛納張先生真是特別體現出中國文人筆下「溫潤如玉,謙謙君子」的氣質,這是一種有中國文化內涵的儒雅東方美男氣質,很有中國古典美的意境。王家衛導演應該也對他有很深的影響,墨鏡的文化內涵毋庸置疑。還有拍攝《紅色戀人》的經歷也加深了對中國這片土地的愛和認同感。他最後一本寫真集《慶》裡面有祖國的山山水水,據說部分是他自己拍的,在他的鏡頭下有很多普通人的生活場景,只有從心裡喜歡才會如此去拍。他的專輯《這些年來》裏的圖片居然是普通的百姓生活。哥哥是個有憐憫之心的人,平時看到的生活點滴都讓他心有體現,會體諒別人,感同身受,另外從普通人的生活體會淡定從容,純真質樸。下圖是《這些年來》EP專輯裡的圖片,他理解的生活就是這樣歲月靜好的。

再說他的留學經歷,前段時間,演員向佐講述13歲去國外留學被人捂著枕頭打,瞬間想到了老張。張國榮也是13歲去英國留學,那個年代香港還是殖民地,學校裏只有兩個中國人,一個他,一個外省人(臺灣人),可以想像他的留學生活受到的歧視和欺辱,這段留學生活應該鍛煉了他的堅毅勇敢,獨立堅強,他後期說到總是輕描淡寫,一筆帶過。另外留學期間受到英國文化薰陶,比如莎士比亞戲劇和英倫音樂的影響還是英國的紳士文化。英語很流利,喜歡他中後期的英文歌和英文演講。他說英語和唱歌時感覺像在吟誦詩歌,語感非常好,估計是受莎士比亞戲劇影響。對於歌曲的理解很深,感情表達細膩也有這個原因吧。京劇應該也是原因之一。

張國榮喜歡讀書,此君博覽羣書,港圈最愛讀書的除了梁家輝就是張國榮。據說香港人最愛讀金庸,但張國榮喜歡尼采,莎士比亞,讓我詫異的是他喜歡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香港人懂得欣賞巴金的似乎不多。受他影響最近讀尼采也很喜歡,他鐘意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輕》我也在讀。看他讀過的書就知道什麼叫「腹有詩書氣自華」了。書中的人文主義精神對哥哥的品行一定有影響。

張國榮得空喜歡去逛博物館,書店,到處去旅行,結交的朋友中也不乏藝術家,收藏家,早年榮迷大粉的灰寫過一篇長文《跟著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裡面很詳細的寫了他的藝術品味。對藝術的長期接觸和薰陶對哥哥的人品也有影響。

張國榮先生是個複雜的人,隻言片語不足以概括全部,像他一樣做個好人,溫柔真誠地看世界是很多榮迷的目標。瞭解的越多越是產生敬畏之心。

補更:有答主說他討好型人格,討好型的人怎麼會和港媒狗仔的關係那麼差,如果他願意放低自己去討好,金馬和金像獎上不會受到那些羞辱。據說金馬後來傳出只要他去就可以考慮給獎,但《春光乍泄》之後張國榮再未踏進金馬獎一步。如果他討好,《夢到內河》MV送審未過,他寧願禁播也不肯刪減,如果討好他沒必要指出周潤發去好萊塢發展是個錯誤。張國榮在他的底線之外是絕不妥協的。有時候想想倒是寧願他那時候妥協點,這樣多好不得罪人,自己也不用那麼辛苦,但那樣就不是張國榮了。


謝邀,這個問題...我覺得首先人家境好,不需要跟人爭什麼,所以骨子裡沒有貪婪這種東西。

另外,小少爺在娛樂圈也確實是喫了不少苦才熬出頭的,旁人的辛苦和不易都看在眼裡,所以懂得尊重和愛惜別人。

然後人聰明,好壞心水清,況且又那麼驕傲,凡事要靠自己爭取,對人對事不會輕易降低標準,恐怕也是不屑於做那種自己都瞧不上的事兒的

我覺得人品只是內心認知的外在表現,經歷了起伏他明白人世是這樣的,傷害別人意味著傷害自己。不管某一次收穫怎樣,始終待人真誠友好纔能夠受到同樣的對待。懂得自愛的人才能更好的愛人...這些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一樣的


雖然他年少缺少父母的關愛,但作為一個比較傳統的大家族,還是很好的保留了中國的傳統道德,並且從這個家族中的其他成員來看,可知這個家族具有良好的人際環境和社會環境。

同時,六姐給了他如母親一樣的愛,姐姐給了他很好的管教(他說起過小時候因為犯錯因為學習被姐姐們打的事)。

所以,從客觀成長環境來說,他並不缺愛和教養。

再從主觀意識來看,他除了數學不好以外,是熱愛讀書的,上進心強,勇於自省,愛學習(不僅是學習知識,也學習他人長處)。他後來說過雖然他的教育背景不算完美,但是他感謝母親給他提供了一個比較好的教育條件。他的英國留學經歷,應該是耳濡目染的將英國的紳士風範融入了言行。所以,他身上既有中國式的傳統道德觀念,但同時也有西方式的文明紳士風範。

這些都是後天因素,但並不是有好的後天因素就會造就一個人品好的人。與後天因素相比,我還是更多相信先天因素,他就是一個天使。

有答主提到他無條件對人好,討好型人格,我堅決不同意。他打動我的就是,交友甚廣卻不失底線,敢於直言卻不失分寸,渴望成功卻不失原則,在最浮華最功利的娛樂圈中卻始終能潔身自好。

另外,問題裏說香港人情淡薄。我覺得,這個問題在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應該還不存在。人情淡薄應該是隨著後來香港經濟騰飛、物質利益驅動後纔出現的。


本來就是個善良的孩子,例如對待新人,前期他受過的苦,他不想讓別人也受到,所以給新人總是很多的幫助和體諒。多去聽聽他的採訪吧,就知道為什麼他那麼好了。他絕對不可能是討好型人格。他和朋友去打羽毛球,他的朋友都覺得壓力好大,只有施南生知道他只是很認真地對待比賽,我們可以輸,但是不可以不儘力。和他公事的人都直言過壓力很大,但是為什麼合作完卻還是對他稱讚有加,因為他對事不對人,如果是自己的錯誤,也會和工作人員道歉。他堅持原則,絕不是個爛好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