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主今日偶然發現了一個叫做「秒懂百科」的視頻,就鏈接在百度百科的相關詞條上,通過看一個幾分鐘的視頻就可以大致了解百科文字版所敘述的知識內容。

一開始不覺得如何,仔細一想忽然覺得這個問題很大啊。「閱讀文字」這事到底帶給我們什麼?如果文字作為一種符號,無非要傳達給我們知識、信息,但是如果這種傳達我們可以通過視頻、音頻的方式傳遞出來,我們為什麼還要閱讀文字呢?如果我們說閱讀可以帶來某種體驗,那隨著VR技術的發展,我們也不一定非要去文字中尋求這種體驗了吧!另外,隨著音頻技術的發展,「聽書」這事也越來越容易,以後一本書沒準就能完全由電子人聲合成為一個二維碼,掃進手機,躺著、站著、走著,就都能「閱讀」了,無非是用耳朵而已嘛!

所以說,我們用「眼睛」去「閱讀」「文字」這件事情,到底有什麼不可取代性!為什麼非要「讀」「書」呢?我們的眼睛是不是會再今後不再用來看書了呢?


最終會不會消亡不好說。

但是,短時間內是不會的。

從載體上來說,文字與紙質文件雖然原始,但有它不可替代的保密性,重要文件放在電腦中總有被攻破的危險,而紙質可以杜絕大部分遠程盜取。

從意義上來說,文字類似於畫作和音樂,並非所有書都是技能書和工具書。

更多時候,它們是一種載體和鏈接,「晦澀」本身起到一種篩選知己的作用,所謂曲高和寡也是如此,懂得欣賞,能從作品中獲得一絲作者的心意,這一刻,你與作者就勾連起了一道鏈接。

而這些或許你會說,語音讀書不是也可以做到嘛?

語氣是會影響語境的喲。很多時候,就是要用心去讀才不會走歪路。

「玄」的載體反而更貼近「虛無縹緲」的心情,所以並非越明白越好。

除非以後有情緒販賣這種科技吧,直接把作者所需要的情緒,心情,一併放進作品中。


這個問題先得弄清楚什麼是「文字」,比如商場裡面的衛生間會用 這樣一個符號來指示,那麼這個符號是不是文字呢?

它應該是文字!百科對原始文字的解釋是:原始文字是人類用來紀錄特定事物、簡化圖像而成的書寫符號。這個符號就是這種類型的存在,它讓我們知道這個地方有衛生間。同理,各種品牌店的logo也算文字,路標箭頭也算文字。還有盲文也是文字,盲道上突起的圖案用於指示道路走向,也算文字。文字閱讀就是通過「看」這些符號識別它的含義。

和「文字」這個體系相提並論的是「語言」。語言和文字是兩個最流行的獨立完整的體系。我們的爺爺奶奶輩有很多人都是文盲,但是他們也生活得挺好的,就是因為他們掌握了「語言」這一個體系。

但是「語言」和「文字」的效果不同,文字利用的是空間特性,有很強的直觀性;語言利用的是時間特性,直觀性則不如文字。所以我們遇到複雜的問題的時候,會更多的畫草圖來分析問題,這其實就是用了文字和圖的直觀性。這一點語言是很難勝任的。從文明發展來看,我們的文字應該不會消失,文字閱讀與理解對於分析解決複雜問題的作用將會越來越大。


不管電子讀物如何的順應潮流趨勢,但是那種午後清風,一杯熱茶,手捧一本書的安靜,是電子讀物絕對取代不了的 。


不會啊。手機並不會也不可能代替紙質的閱讀,那種感覺不一樣的


文字是文化的根基,只有民族滅亡了,才會出現文化的湮滅;文化湮滅了,文字也不復存在。現在來說,文字閱讀會最終消亡,主要是還不了解文字對一個民族的文化、對一個民族的生死存亡關係密切到什麼程度。故民族在文化在,文化在,則文字不會消亡。現在出現的問題,可能是電子產品代替紙質書籍的閱讀,我覺得,可以取代一部分,但不會全部取代。


會換成另一種形式繼續存在,以前人們用算珠計算,現在用計算器,工具發生了變化,但是目的都是一樣的,為了計算數值,滿住人們的需要。

獲取文字的內容的方式其實有很多種,自我理解閱讀是一種,聽專家解讀口述給你又是一種,或者通過視頻更立體直觀的將複雜的知識展現出來等等,選擇於何種取決你的時間支配還有個人偏好罷了。

如果科技的水平足夠發達,可以做到將浩瀚無邊的知識,直接植入人的大腦里,那麼一個人就可以在短暫的時間內,擁有大量的知識儲備,你覺得還會有人花這麼多時候,悠哉悠哉的啃書嗎,這其實是一個值得深思的事情。


文字,在我看來是一種信息集合體,並非單純的符號,它的存在不單單是告訴廁所的左右,而是在傳遞信息。

至於消亡?等那一天不需要靠文字分別廁所左右的時候,再說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