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覺得這幾年的歌很迷,那些很流行爛大街的歌,很多我都覺得超級難聽。

學貓叫這些自不必說。

《可不可以》《南山南》《一百萬個可能》這些,我也覺得難入耳。我覺得很多所謂民謠很套路,那種唱法故作滄桑聽起來都一個樣,歌詞也有點矯情,歌詞意境比較爛無病呻吟做作。可是周圍很多人都在哼。

我在想,他們就不會覺得不好聽嗎?中國聽眾的審美就這樣嗎?我真的不是覺得自己優越,我凡人一個沒什麼優越之處,但我欣賞音樂的時候真的很挑。

我小時候流行周杰倫林俊傑S.H.E等等的時候,大家也喜歡哼他們的歌,同樣是流行,差別怎麼這麼大 。

我只是一個普通人,對近幾年華語樂團瞭解的不夠全面,在我瞭解的小範圍裏,近幾年我覺得好的流行歌曲,是毛不易華晨宇許嵩……

先寫這麼多,我沒惡意只是說出我的真實感受,勿噴。我在動車上,很吵,所以寫的可能有點亂。

我可能沒有提出多具體的問題,和我有同感的朋友可以來聊聊天 。覺得我沒說對的地方,也可以指出我的問題。


最近一首《世界美好與你環環相扣》。第一次聽見覺得很好聽。「穿越人海,與你相擁」,歌詞部分也非常感同身受。但是突然這首歌像是捅了馬蜂窩一樣。各種翻唱的,各種視頻都拿來當背景音樂。

我是個五音不全的人,也不懂音樂。喜歡一首歌首先打動我的是歌詞,一天之內,無論我走到哪,這首歌都跟我環環相扣。一點也不美好了。

這種現象怕是消失不了,舊的一波蓋下去了新的一波還會出來。

之前的《芒種》,覺得好聽啊,這種好聽的感覺只能存在一天!!!

現在重新聽到《芒種》的感覺就是「喔,就是那首抖音神曲啊」。不會記得是什麼人寫的,不會記得是什麼人唱的,你哼幾句,我也能隨聲附和的那種。

我記得林夕、方文山,記得陳少琪、姚謙,姚若龍,娃娃。天天。。。

那些神曲我不記得是誰作詞作曲。不記得最初是誰唱的。這大概就是抖音神曲給我的直接感受。


在我面前唱流行歌會讓我心煩意亂生理不適瀕臨崩潰想要砍人……真的……就是這麼狹隘

小時候我也唱周杰倫的歌,但是已經很多年不聽流行也不唱歌,我室友都喜歡唱……太痛苦了……就連她們都覺得現在的歌不如以前,但我不知道她們為什麼還能聽得那麼起勁……

具體到歌的話,比如卡路里和大碗寬面,我他媽完全不能理解都2019年了火的居然是這種歌?!聽了想吐。聽這種歌的人,或許對話題性的需求比較高吧(呵)。主流文化越來越傻逼倒退(不,沒有什麼時候比現在更爛)。各個小圈子壯大並走出地下倒是真的。


我承認我自卑 我真的很怕黑…

真的感覺耳朵在被強姦

某音有些歌簡直就是精神污染 寧願聽lost rivers


神曲是網路時代的產物,我個人認為神曲出現的原因是網路時代信息傳遞速度過快,導致人們的關注點更新過快,而出名賺錢需要的是持續的關注度,但是通過日積月累的經營去積累口碑和關注度實在是太慢而且風險性太大,也許還來不及等到量變到質變的那一天,你就涼了,所以需要一個短時間內可以累計大量人氣和關注度的媒介,那麼這個東西就一定需要吸引眼球,那麼音樂行業就催生出了可以讓人「中毒」的旋律這種東西。所謂「中毒」,我覺得更像是染上毒癮,聽完之後會不斷在你腦海里回放,本人無法阻止,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忍不住去聽。但這個過程讓人有一種不適感,不是像你聽了某一個旋律之後迫不及待地去尋找的感覺,而是一種被動的、被強迫的過程。這種神曲還會不斷出現,因為可以短時間內得到大量關注度,在娛樂產業,關注度=錢,再加上抖音這種軟體催化,這個過程會縮短,效果會提高,為了名氣和金錢,會不斷有人去嘗試這種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機會。


確實,感覺現在流行的一些歌曲特別噁心,聽起來感覺不堪入耳,不說別的,就說歌詞,現在作詞家是沒詞可寫了麼還是怎的,寫的儘是一些完全沒有品味的歌詞甚至沒有素質的歌詞……

有人可能會說代溝,但個人表示我20不到,所以代溝的問題很明顯不存在,相信只是稍微有點品味的人基本都不會很喜歡這種低俗的歌曲,真的,聽的特別噁心,不明白為什麼那麼多年輕男女喜歡……


現在很難熬,但我相信這種現象會慢慢消失......現在是因為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了,但審美層次完全沒跟上(教育程度≠審美層次),還有低齡人口使用網路的緣故。至於我說會慢慢消失,很簡單,中國文化意識在提高,而孩子們終究會長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