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生的眼光來看,區別大了,主要指的是在校期間。可能在一些地區的學校會有較大區別,視乎學校資源和導向。

畢業時,區別不大。頂多就是不同學系的畢業生前輩和導師,可以給你的資源、眼界、信息的不同,這你也無法提前預知,完全靠運氣。

畢業3年以上,以及以後的人生,單論專業本身而言沒有本質區別。

我現在的工作,每天用來維持生計的工具,在我剛上大學那年,並沒有出現在這個世界上,更何談學校教我如何使用它...

寄希望於大學告訴你接下來幾十年的職業生涯所有知識,這是不現實的。

最後,別怪中國專業設置模糊...這還真不關啥事,路是自己走的。再說,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專業,也沒有清晰到哪去...

總體而言,大學是試錯成本最低的時候。這個時間段,就要瞎折騰,不斷探索自己的邊界,不斷嘗試和失敗。這樣,你至少在畢業的時候知道,我絕對不會去做xxx。

最後,用查理芒格很喜歡的那句諺語結尾吧:

如果我知道自己會在哪裡死去,我就永遠都不去那兒。


這個區別就大了。

新聞從傳播理論,社會調查方法,人類學,社會學,廣告學,新聞史,等理論課程到新聞採編,新聞報道寫作,數據新聞,網路新聞,新媒體形式下的新聞等實踐課程。涵蓋的是整個新聞傳播所需要的所有理論與實踐內容。

說廣一點,從人類有語言文字開始就有新聞,說近一點,以前的報紙,小報,後來的電視雜誌,現在的網路新媒體,都是新聞的載體和形式。

而網路與新媒體只是近幾年新開設的一個專業,只能算是新聞的一個分支。基本理論是相同的,只是主要研究的載體不同,對應一些不同的寫作技巧和工作實踐要求。

我本科廣告學,研究生新聞與傳播,因為沒有紮實的新聞基礎和理論,所以不能當記者,只能做廣告狗,寫文案,寫新媒體雞湯。

而我的同學,在各大電視臺報刊新聞中心的,都是紮實學了7年新聞的人。

當然還有一些進了綜藝節目做導演的,是當初學了編導專業的。

如果想走偏學術的方向,就學新聞,想實踐性強一點,以後做新媒體相關的工作就學網路與新媒體。

不過中國的專業設置,都很模糊,具體學成什麼樣,還是得靠自己。


網新屬於新開專業交叉專業,每個學校自成一派,沒有固定的培養方案,總的來說偏激技術宅一些,網頁、視頻後期平面都學,更適合互聯網企業,和數字媒體技術、廣告學更接近。

新聞則是典型的傳播學類專業,文案、編輯、創意要求高一些。


新聞專業不斷在與自媒體融合,但本質新聞偏於實踐(像採訪和報道)和文筆的磨練,網路媒體更重流量與關注,新聞專業出來也不一定是記者


一個出來是自媒體營業者 一個是記者


贊同樓上所說中國專業設置模糊。相同的專業在不同的學校學的課程可能是不一樣的,不同的專業不同的學校學的課程也有可能雷同。本人所在學校下設新聞學和網路與新媒體兩個專業,但是90%以上課程是一樣的,且從我們後一屆開始,這兩個專業合併為新聞與傳播專業……所以還是得看你的專業課程設置 才知道究竟是偏理論還是偏實踐……

最後有一點 不論你的就業方向是什麼 做這行 文學功底得紮實……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