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看到這個記錄,再一次被梅西震驚,不是引戰,我也同樣喜歡c羅 所以不要把答案引申到碾壓c羅


看到有人說雙標的。。。。

我想說whoscored是一家倫敦的數據機構。。他的評分是計算機通過數據統計,再經過一個公式計算的。。。當然每個位置的公式都有所區別,後衛的評分不可能看進球數來判斷,當然前鋒也不是,傳球,成功率,甚至回搶數據都在內,,。。。當然有個別比賽的重要性,比如驚天大逆轉,或者末輪搶分,人為應該再加分,但是人工智慧沒有感情~


以後一場比賽可以被概括為集錦和網站評分兩個部分了,足球運動發展的巨大進步,梅西歷史第一


有人說數據就只能看看就好,並且拿出了後衛表現做比較。我想說的是,你可以看看轉會市場,是不是基本上同等級球員裏位置越往前越值錢?再看看金球獎獲獎人員,是不是前鋒佔了絕大多數?

後衛力壓前鋒,除了極少數情況(比如06義大利),大多數時候都是這個隊進攻端出了很大的問題,而且大概率這個球隊贏不了多少球。WS上的打分機制裏會把勝負情況考慮在內,贏球了,球隊整體都會加分,否則你就拿不到這個贏球分,分數自然就低。有些比賽,你看著某個門將屢屢救險力保球門不失,但一看比分0-0,WS的贏球分拿不到,你門將再厲害也拿不到太高的分數。

決定比賽最關鍵的還是得有進球。不失球保證下限,進球決定上限。所以WS權重裏進球和助攻加分很多。

另外,後衛扣分也更狠。一個失誤就給你扣1分,前鋒打不進必進球最大的影響也就是不加分。加分方面後衛也更難,一個關鍵解圍會加很多分,一場球下來關鍵解圍的次數通常會少於得分助攻或者威脅球次數,特別是對於強隊。

因此,梅西之所以打分這麼高,有WS打分機制的原因,也有足球本身性質決定的原因。退一萬步講,我們不考慮後衛和前鋒比打分公平與否,和其他前鋒等進攻型球員比,同樣的打分機制下,梅西依然是鶴立雞羣啊。你還有什麼好說的呢?


梅西已經跟評分機構商量好了,評分印在背後。


瀉藥。whoscored這個數據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梅西很強,但是不能作為他碾壓其他人的充分證據。

換句話說,whoscored高分多的球員一般都強,但是高分少的人不一定不強。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whoscored評分是個什麼東西↓

whoscored評分的機制類似一個函數,把你一場比賽的所有基本數據(比如進球、助攻、過人、傳球次數、傳球成功率、傳威脅球、搶斷攔截、爭頂次數,跑動距離等等等等)作為參數輸入這個函數,然後經過一系列公式的運算自動生成一個範圍在0到10之間的評分。

它的好處顯而易見:1.評分高低完全由客觀數據決定,避免了人為打分時出現的受球員名氣大小或者受評分者主觀情感影響的情況。2.比賽結束直接生成評分,不需要你找22個人每個人盯著一個球員專門記錄表現。

它的缺點也顯而易見,比如針對下面這兩個需要思考的問題:

1.如何分配各項數據在評分中的權重?

2.數據能否涵蓋場上發生的所有情況?

第一個問題,足球場上影響因素的影響力遠遠比評分系統的權重所反映的複雜的多。除了歐冠決賽卡里烏斯那種一個失誤改變比賽走向的極端情況以外,絕大部分情況下單純的討論某一項數據權重高某一項數據權重低是毫無意義的,但是whoscore能夠實現自動評分的基礎就是要給每種數據設定一個確定的權重。

這個權重體系的結果就是評分對於特定風格的球員顯得過於"友好",而對其他一些風格的球員很"不友好"。其實不只是梅西(只不過梅西比較突出而已),大部分和梅西踢法相近的這種中前場持球球員(比如阿扎爾)都出現過被評價說評分"虛高"的情況。這是因為whoscored權重體系一向非常看重持球數據,持球時間長的球員過人和傳球多,即使失誤多一點也能獲得高分。而有些位置的球員(比如中後衛)除非表現超神或者開倒車進球,基本上很難得到全場最高分。

第二個問題的答案也是否定的。足球場上的很多貢獻因素,比如無球跑動的牽扯、比如防守站位的好壞、比如傳球選擇的好壞,再比如前場球員陣地戰回防的到位程度、比如高位逼搶中對對手的壓迫,是根本沒有任何量化的數據可以反映的。

比如在進攻中,優秀的跑位可以極大程度牽制拉扯對方防線,無球者通過跑位起到的作用常常比有球者還要大,但是如果你沒有通過跑位接到球完成射門,那麼你什麼數據都不會有。

15-16賽季聯賽馬德里德比第一回合,卡瓦哈爾助攻本澤馬破門。C羅在禁區中路突然啟動前插帶走馬競兩個中衛是整個進球的關鍵,然而這個關鍵的貢獻並不會在數據中有任何體現

比如在防守中,準確的預判卡位可以限制對方潛在出球線路、規避可能的風險,比讓對手接到球構成威脅後再去試圖攔截搶斷有用的多。但是在數據層面上,前一種情況你什麼數據都沒有,後一種情況下你可能有搶斷攔截數據進賬,評分反而會更高(是不是很諷刺?)。

比如,傳球選擇的好壞。一場比賽中傳球有上千次,並不是隻有一腳直塞穿透整條防線完成助攻的才叫好的傳球,也並不是隻有瞎jb傳傳丟了的才叫不好的傳球。在組織進攻的過程中,球員需要觀察場上形勢、隊員站位跑位進行轉移調度。好的傳球選擇能帶起全隊進攻的節奏(哈維魔笛這些中場大師最擅長的就是這個),不好的傳球選擇很容易讓進攻陷入小範圍糾纏的死局。這些事情數據會告訴你嗎?通通不會。只要你這次傳球沒有直接造成進球(助攻數據)或者射門(傳威脅球數據) 那麼無論好壞都只會被算作一次成功傳球而已。

等等等等,不一一展開講了。

所以答案已經很明顯了,whoscored評分的"完全客觀"是它的優點同時也是它的缺點; whoscored機器打分在快速高效節省人力的同時也會導致評分不能完全反映賽場表現。在這種前提下,梅西在實力非常強的同時他的的球風又恰恰非常喫whoscored權重體系的紅利,所以他在評分方面的一騎絕塵是正常的,但這不能說明他的實際表現能碾壓榜上的C羅、萊萬這些人。

至於去年C羅帽子戲法逆轉馬競後獲評9.7分 一天後又被whoscored官網強行修改成10分的軼事,說明瞭whoscored官方也很清楚他們的評分準確性究竟如何,是不是?

以上。

————————————————————————

12.12更新

某人的粉絲真是可怕,惹不起惹不起。

點開主頁一看,果不其然是資深imei。

你說我的回答毫無意義,那請你給出有意義的證據來?你這麼義正言辭,那為什麼不索性去把能支持你證據的所謂資料收集好寫個回答?自己肚子裏一點東西都沒有,在評論區裡面槓什麼呢?

難道非要全世界承認梅西碾壓眾生你才滿意?

我談了兩點,一點是數據權重問題,另一點是數據模擬真實情況的問題,你在評論區前前後後說了一大堆,然而始終沒能對我強調的這兩點做出任何正面回應。這理解和表達能力如果去搞辯論恐怕會輸的很慘。

你非要來跟我槓,我就跟你多槓幾句。

你的觀點無非就是唯數據論,認為堆砌足夠多的數據再加上一個演算法就一定能算出真實情況。

嗯,果然是外行人,可是現實並沒有你想像的這麼美好。如果事實真的如此那我這個菜鳥也可以自稱軟體工程師了(手動狗頭)。

你要搞清楚,whoscored評分系統不是阿爾法狗,它只是一個運算模型,它不會智能識別不會機器學習。況且粗略地算個評分這種事情你要用高端ai技術來解決實在是高射炮打蚊子。

退一萬步講,就算它運用了阿爾法狗那樣自動學習不斷自我修正的演算法來,你知道培養出來一套這樣的系統需要多少數據做支撐嗎?圍棋盤只有361個點,每個點只有黑、白、空三個狀態,所以現有的計算機技術能夠cover它的各方面內容; 足球場上球員所具有的變數可比這個多太多了,你覺得你所謂的那兩百項指標能模擬出來個啥?可笑。

數據帝們如果還不服氣,那就看看去年中國的金球獎投票記者駱明老師寫的文章吧,免得上圖那種槓精再來說我空口無據。↓↓

梅西粉絲應該也都是巴薩球迷吧?哈維的話你們總該能聽進去了吧?


如果這個評分不是隻看滿分,而是看高分的話,就很容易看出一個球員在球隊進攻端,防守端的作用和表現,它將足球場上的整體,細化為各個部分,其實是方便球迷更直觀的看懂球員在場上的表現,梅西作為巴薩(當今足壇進攻力最強的俱樂部之一)穩定的前場進攻核心,滿分多,還是挺正常的,可以說明梅西在巴薩進攻時從組織,到牽扯防線,到最後終結中無可替代的地位和超強且全面的進攻個人能力。。。另外,有些人提到評分對無球狀態的盲區,也是客觀存在的,也許以後會有改進,但是意義不大,個人認為,無球狀態特別是無球跑位,可以歸到球員表現或者說是對教練戰術的執行能力,而不是評價球員個人技術水平的標準,無球跑位怎麼跑?不是你想怎麼跑就怎麼跑,是教練說怎麼跑,你才怎麼跑,無球跑位是跟著戰術走的(門前嗅覺這一點除外,不過門前嗅覺只體現在補射和少部分射空門上,不包含其他)


whoscored是程序打分吧?這種打分看看就好了。程序只能衡量的比賽中那些能看的東西,而沒辦法衡量看不見的東西。

最簡單的例子:你看,這裡面一個中場、後衛和門將都沒有。別的不說,這麼多年的曼聯爸爸德赫亞連10次滿分表現都拿不出來嗎?

上張圖片,這個程序認為上個賽季的庫爾圖瓦表現完爆德赫亞……看起來,被這個網站評高分似乎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


這數據涉及演算法權重,肯定不能說絕對反應了一個球員的表現...但是80%-90%應該有的...也就是說偶爾10分說明不了問題,但是經常10分說明一定很厲害了...比如班上考試,試卷不能反映你的真實表現,特別是偶爾一次滿分...可能是試卷(規則)適合你...但是次次滿分就很厲害了....


我陳述一個有趣的基本事實:

上賽季C羅帽子戲法天神下凡逆轉淘汰馬競,whoscored評分9.7。

隨後一場比賽梅西兩球一助,虐了個菜,滿分10.0。

後來whoscored覺得實在不好意思,給人家C羅改了個10.0。


無球跑位不算分的


看兩個數據就知道了

C羅一球7.8分

梅西一助8.3分


想起來了FM裡面的金評梅,果然是名不虛傳。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