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講座課題吧,一般來說講座很對普遍問題應對方式,那麼課題針對也會比較明確,而親子互動類型的講座其實很少,培訓倒是可能

而且考慮到講座時間一般在比較長,孩子的專註力只有很短的時間,成年人講座不適合帶孩子,對家長來說孩子吵鬧很困擾,對孩子來說也很煎熬


不是必要的,但是可以的。

不要說家庭教育的講座沒用。聽講座,看書,聽書,看家庭教育的短視頻都可以,用心學習思考都有用。

雖然每個家庭每個孩子都會不同,教育的方法可能不會是一招通吃所有孩子所有情況。

但是任何人任何情況都會有共性和差異性。

每個孩子能力性格不一樣,有差異性,但也有共性,都需要安全感需要愛需要運動鍛煉需要學習成長……。這些共性不用學么?

而且差異性的研究也有呀,性別差異的教育,九型人格,先天氣質的四類,不同行為背後的目的意義……這些人和人之間的差異學學不好么?

確實有打著教育講座的名號買東西的,但不代表所有講座都不好,現在搞教育視頻帶貨的也很多,也正常,也不是說帶貨了,講的內容就不能信了。

上一位回答,說講座沒用不用聽的,真的是狂妄無知,沒有邏輯。

好的教育不是治孩子的招數,是講的做人講的親子相處。不怕孩子聽,甚至孩子聽了更好。《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書中提到,有小讀者,看了書更理解了父母,看到了父母的用心。

上面寫的有些情緒了。因為看到一些回答有點不高興了。家長是需要學習的。這是基本的認知。好的教育理念不是欺騙是真誠不需要迴避孩子。


昨天老師在群里通知接到教育局通知,有節家庭教育講座將在本周日本地教育頻道進行,請家長協調好時間確保到時候跟孩子一起認真收看。

我跟孩子說了這個事,孩子很不感冒,也許是長假在家太久情緒不好,也許是覺得這種教育講座效果不很直接,孩子嘟囔著說:「我不聽,講的都是些跟我們學習沒啥關係的事,有那功夫還不如做點題呢。」

我也覺得家長好不容易休息一天,還得大早上爬起來,關鍵是這類講座基本都是給家長講如何教育孩子的,孩子聽不聽好像意義不大,所以也沒把這個事放心上。

我發牢騷給做老師的閨蜜說:」這學校閑的沒事幹了,家長好不容易休息一天,凈整些沒用的。」閨蜜勸我說:「我勸你還是跟孩子一起聽聽,不僅僅老教授教育實踐有一套,對家長孩子啟發也不小。」

閨蜜作為一名有經驗的班主任老師,專門給我分析了三點好處:

1、檢驗父母與孩子觀點的一致性

父母都把教育好孩子作為很重要的一件事執行,這也是對孩子最負責任的一種方式,哪怕過程會有些不盡人意,但不可否認父母的愛子之心。

如果父母留給孩子很多的物質財富,他不一定能夠從中收穫益處,反而容易縱容了他的揮霍無度,甚至害了他。

但如果家長把孩子從小就教育好,給他養成良好的習慣,哪怕清貧,也是孩子一生的財富,他會銘記一輩子

父母真正的教育好一個孩子,不僅僅是需要家長的愛心,更需要家長的智慧。這個智慧就一定是來自於不斷的學習,最快的捷徑是向有經驗的人請教,找到自己的差異,借鑒並實踐。

同樣,對一個孩子來說,在同步的學習中找到自己與其他人思維上的差異,也是最有收穫的一種方式。

2、互相討論可以提醒對方

很多父母反應現在的孩子不好溝通,這不是孩子的問題,大部分情況是因為家長跟孩子的觀點不很一致,追不上孩子的想法,造成了互相之間的誤會。

如果再加上其他不和諧的因素,比如有的家長脾氣比較急躁,比如有的家長不喜歡聽孩子講話,就會很容易跟孩子產生代溝,造成家庭的不和諧。

如果父母與孩子參與到共同對教育理念的學習中的時候,你就能發現跟孩子思維上的差距和不同,然後理性的分析這種不同是應該家長改善,還是引導孩子調整。大人思維相對成熟的,越早發現孩子的問題所在,就越能有好的效果。

3、看到不同,改善認知

在看到家長和孩子對同樣的教育理念的不同看法以後,家長要跟孩子進行討論,比如說教育理念中往往強調家長的終身學習,這個終身學習對家長來說是要學什麼?

父母可以讓孩子想想,在他們看來,希望父母學習哪方面的知識才能更好的幫助到他,學習那些技能才能更好的得到孩子的認可。

現代家長的確是很辛苦的家長,既要肩負生活的壓力、老人的贍養,最重要的是怕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導致孩子停滯不前或者退步。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個道理誰都懂,但是不是誰都能做到奮起直追,而學習、持續終身的學習就是最好的改變自己、幫助孩子改變的方式。

善於吸取別人的經驗的家長才是明智的家長,而有機會聽到專家的課程是很難得的學習機會,為了讓效果更好,家長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盡量保留相關的視頻資料

家長可以通過錄音或者用手機錄下整個講座來完成,因為直播的效果最好,但是不能回看細節的話就會有疏忽。

說白了就是應該先有這個態度,才能真正領會到思想的精髓,只聽一遍是效果甚微的,值得聽的課程一定是值得收藏的。

第二、重複收聽的過程就要記筆記或者提煉出思維導圖

這是個消化的過程,很多知識是需要重複才能夠吸取更多的,家長要注意這件事主導的人應該是家長,一方面家長相對來說理論知識豐富、閱歷多多,分析問題能比孩子更全面、更能概括到實質的東西。

第三、對於學到的理論要進行實踐

理論聯繫實際,就是把先進的理論運用在教育孩子中去檢驗,任何理論應當是經得起檢驗的,也只有通過檢驗才能真正的掌握其精髓的。

父母根據自己消化的新的理論進行調整自己的行為,開始會有一定的不適應期,因為人性是最討厭改變的,這個不適應是正常的反應。只有突破自己的不適應,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

父母與孩子同樣的去看待某一些教育問題,可以很好的讓親子之間的距離減小。

作為家長,一定要重視學習,只有自己學習好了,才能正確引導孩子少走彎路,做孩子人生路上的引導者,這才是真正的為孩子負責。

孩子看到父母的努力,看到父母的教育改變,他們也會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與學習,同樣與父母之間更容易溝通。

【我是勵志職場辣媽,多平台邀約原創作者,專註孕產、親子、育兒,親子閱讀踐行者,健康育兒倡導者。】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你好,聽家庭教育講座,有沒有必要,主要看講座內容而定!這個可以事先問下主辦方講座的內容。如果是親子互動的可以考慮帶孩子參與一下,否則還是家長聽比較好,因為裡面可能涉及到教家長怎麼教育孩子的,孩子可能不適合聽。另外現在很多打著家庭教育公益講座的名義,賣課,讓人非常反感,家長要注意鑒別,一般如果是培訓機構的講座會比較好些。象我們做家庭教育一般是和培訓機構合作,純公益性質的,如果有家長確實需要老師介入,這個才是收費的!最後想說,學家庭教育知識,不是一兩節講座就能解決問題的,建議平時多關注家庭教育的文章,家庭教育更多的是指家長要先改變,才能帶動孩子改變,所以家長也要不斷的學習,提高自己。希望能幫到你,謝謝!


沒必要,容易激起逆反心理。成人聽完後會下意識代入自己,容易因為一時的激情對孩子成長提出錯誤的要求。孩子聽完後大部分不會認同的,年少的孩子由於你帶他一起去,在他潛意識裡會認為你覺得他有問題,所以會拒絕接收所有觀點。親子關係中信任非常重要


孩子和家長一起聽家庭教育講座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區別

1、如果是養育類的家庭,還是可以聽的。

一般養育類的講座是很煽情,而且容易讓家長與孩子產生共鳴感,有利於促進親子之間的關係。

2、如果是溝通類的,不建議孩子和家長一起聽

這類講座孩子和家長一起聽的時候,有時候會起反作用。雙方會採取講座內對自己有利的信息,來為自己辯護,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當然還有許多類型的,這個也是要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區分對待,不能一概而論。


家庭教育講座,第一、這種講座也就是聽聽而已,是否適合你的家庭,是否適合你,是否適合你的家庭中的其他成人,是否適合你的孩子,沒有一個家庭的教育方式是一致的。別人家的成功案例,照搬到其他任何一家都不見得成功,甚至還會失敗。

至於說孩子要不要跟著一起聽,聽什麼?聽大人們應該用什麼方式和他們「溝通」、「交流」?如果想聽就自己去聽聽得了。


有沒有必要主要看講座的主題和主講內容以及目前你家孩子的年齡;

並且現在市面上的講座類型很雜也很多,不建議帶著孩子一起看,家長可以經過自己的挑選,找到適合的在一起看,雖然在挑選的過程中會耗費家長的時間和經歷,但是給孩子的還是需要精挑細選的;當然,讓孩子看的前提是孩子有一定的接受能力和判斷能力;

要是孩子還小,那就家長好好學吧,等到合適的時間在慢慢教給孩子就好啦~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