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先亮出觀點,紙媒會迎來一個春天,但不是現在。

報道同一個事件,可以看報紙,可以看自媒體,你會看哪一個?

那麼我的回答是:我會看有質量,有內容的那個。

取決定性作用的,不是媒介,而是內容。

曾經的紙媒輝煌時期,拼的是內容。自媒體領域,更是在拼內容。

的確,目前的情況是,紙媒衰落。

這裡提供另一種類比,僅供參考,二者的可比性其實並不高。

電子書與紙書,很多人說電子書會打敗紙質書。

紙書衰落了嗎?根據目前的情況看,紙書的銷量正在逐年增長。同樣內容,同樣質量的情況下(我指的是正版紙質書和正版電子書),如何選擇取決於閱讀習慣和諸多因素。

拿我自己來說,白天我會讀紙質書,夜裡躺在牀上我會看kindle。恩,對,也可能是因為身邊沒有女人的緣故。

那麼,紙媒會被新媒體打敗嗎?我認為,打敗紙媒的並不是新媒體,是不可抗力。

垃圾的自媒體隨處可見,垃圾媒體倒不至於隨處見,為什麼,有門檻。

現在的紙媒,為什麼衰落,新媒體的衝擊只是一部分,更多是因為沒自由。

條條框框的限制,導致內容越來越難做,於是,紙媒領導們不求做好,但求無過。

紙媒內部,一批好的媒體人流失了。大多數時候,報紙再也沒有高質量的內容呈現給讀者。

這樣的報紙,能不衰落?

關於紙媒的未來。我個人認為,糟糕的情況不會永遠持續,但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從不缺乏優秀的媒體人,缺乏的只是一個自由的機會。但我相信,在未來的某一天,紙媒會煥發出全新的生機。

最後,隨便貼幾張報紙截圖,不作評論。(有國內的,也有CCTV4常援引消息的國外的)

貼一些大報吧,市一級,省一級的報紙就不貼了

同一份報紙,例如很多的都市報,90年代可能要比現在的內容好看

參加筆會的時候曾有人介紹過通訊員調查採訪的年代,

既然問題已回答,就寫到這裡吧

……


報紙不等於新聞。新聞不會「死」,它們只會以新的形式存在!兩年前,和一家紙媒副總編輯一起喫飯,他堅持認為報紙是新聞場不滅的燈塔,我直言不諱:現代艦船航行已經不需燈塔,但依然需要方向指引,例如衛星導航,燈塔可以熄滅了,但可以另外的導航形式存在。這位年近50的漢子憤怒不已,認為我褻瀆了新聞精神。就在上個月,他所在的報紙停刊,這位漢子抱著報社大門嚎啕大哭!朋友圈只留下了「新聞已死」四個大字。其實,新聞不會死,知識時代在發展,技術在進步,人們閱讀習慣已經不一樣了。就在那位大哥四字朋友圈下面,我留言七個字:新聞永遠不會死!

題主你好!

「紙媒寒冬」的說法早在前幾年就被人們提起,在互聯網社交媒體的巨大衝擊下,紙媒幾近步履維艱。但在這樣的寒冬氛圍中,今年卻依然有新的創刊雜誌及復刊雜誌湧入人們的視野。中國版《DAZED》、中國版《JALOUSE》等相繼創刊,並且創立了已經停刊15年的英國傳奇雜誌《THE FACE》復刊以及《VOGUE GREECE》復刊。冷芸時尚圈的羣友以貴刊發展的下半場 :紙媒將會突破寒冬,迎來生存發展的新時機?為題,以各大時尚紙媒為例做了關於紙媒未來發展的相應討論並梳理了紙媒新媒體時代在各方面所做的突破。因為是羣討論,希望能從不同角度給予關注此問題的朋友一些不一樣的看法。

以下是冷芸時尚圈羣友梳理的國內幾大頂級紙媒公司旗下時尚刊物目前在大眾眼中的地位,以此為例來闡述紙媒雖然被互聯網社交媒體衝擊,但任然有新創刊及複雜志湧現的原因。

1、赫斯特雜國際集團(中國)

隸屬於赫斯特國際集團旗下。赫斯特雜誌國際集團是全球最大的美國雜誌媒體出版商, 在84個國家和地區出版近300個版本的刊物,同時也在運營34種語言的網站、 社交媒體、短視頻媒體、電商平臺以及付費電子刊等等。在新媒體時代大潮下, 赫斯特雜誌國際集團秉持著「一切內容的發生皆有其目的」的信念,表現為以下三個特徵:

1、 媒體傳播必須徹底打通線上線下,形成多媒體傳播優勢;2、 優質內容傳播方式雙向化、傳播內容多元化、傳播行為更加個性化;3、 產出有目的性的內容,最終由數據驅動,增強優質內容的精準覆蓋率。

目前赫斯特媒體廣告中國出版刊物包括ELLE世界時裝之苑、SuperELLE、ELLEMEN睿士 、ELLEMEN新青年和ELLE Decoration家居廊。

2、時尚傳媒集團

誕生於1993年,已發展成為擁有17本高檔期刊,業務涵蓋期刊編輯、圖書策劃、網路傳媒、廣告、印刷、發行、數字出版、電視製作等多項領域的跨媒體多平臺的傳媒集團,並在上海和廣州設立廣告、發行分公司、辦事處。

3、現代傳媒

中國領先的媒體業務集團,在業內最具創新性和國際影響力。這家在香港上市的媒體巨頭成立於1993年,現在通過其藉助數字和空間多媒體渠道構建的戰略平臺,提供商業,文化,藝術,時尚和生活方式等各個領域的創新內容。在中國內地和香港創立超過十本雜誌,包括《週末畫報》,《生活月刊》,《號外》,《生活家》等。4、康泰納仕集團(Conde Nast)

素以出版最精美和最具影響力的雜誌而聞名於世。對內容原創性及卓越品質的一貫追求,使該集團在雜誌界居領先地位長達百年之久。時至今日,康泰納仕繼續秉承著對於自身的高標準,致力於革新創寫新紀元。康泰納仕集團跨足全球6大洲,在21個市場中經營120本雜誌和61個網站,影響和啟迪著超過1.2億的高品位雜誌讀者和600萬網路用戶。

康泰納仕集團旗下刊物:

2005年,《服飾與美容vogue》雜誌(http://www.vogue.com.cn)由康泰納仕與人民畫報社版權合作出版,該雜誌用極具視覺衝擊力的高品質圖片來呈現時尚潮流,獲得了中國廣大讀者及整個時尚業界的廣泛迴響。同時,也被國際業內人士推舉為全球最有影響力和時尚權威性的版本之一。

2007年,由康泰納仕有限公司與中國婦女雜誌社版權合作的《悅己self》(http://www.self.com.cn)亮相中國, 提出「快樂由自己,美麗身心靈」的價值主張,與當代都市女性個性化、注重自我實現的內心訴求不謀而合,得到了讀者的接受和高度認同,成為女性讀者們的手邊伴侶。

2009年,《智族GQ》雜誌(http://www.gq.com.cn)由康泰納仕與中國新聞社版權合作出版。《智族GQ》的目標是成為一個視野開闊,趣味深厚,聚集消費精華,體現流行精髓,關注現代社會男性心理健康、科學生活方式和理念的高品質雜誌品牌。

2011年,中國婦女雜誌社與康泰納仕集團版權合作推出有關家與生活的高品位雜誌《安邸ad》(http://www.adstyle.com)。《安邸ad》秉承強大的國際背景支持與本地化創新重生的優勢,匯通中西方文化,以「世界各地最美麗的家」為編輯宗旨,將以全方位的觸角帶領中國讀者領略有關家與生活的高品位生活態度。

通過冷芸時尚圈羣友對頂級時尚雜誌公司旗下刊物的梳理髮現,對於年輕一代,雖然當下文化讀取和風格構建的主要渠道是數字化媒體。但對愛看雜誌、喜歡紙質雜誌的人來說,紙質閱讀體驗是任何數字媒體都無法代替的。傳統紙媒在數字媒體爆炸的當下或許逐漸勢微,但它依然保持著權威性和獨特性。並且各大頂級時尚及生活類雜誌皆有藉助數字和空間多媒體渠道構建的戰略平臺,以提供商業,文化,藝術,時尚和生活方式等各個領域的創新內容。因此紙媒也在互聯網社交媒體衝擊中尋求適合自己的新媒體時代。

以下為冷芸時尚圈羣友梳理的紙媒在新媒體時代所做的創新和突破。

1、內容分發渠道

(1) 紙媒雜誌;

(2) 移動互聯網領域:微信公眾號、頭條號、微博、抖音、小紅書等等;

(3) 原生廣告視頻短片;

(4) 線下快閃店、展覽活動。

2、發行渠道(線上、線下)

紙刊時代,如何佈局線下發行渠道是成功的關鍵。優質的零售點和高檔場所的擺放位置,成為當時各家雜誌社手中的王牌和底牌。而如今訂閱和發行的主要渠道都在網上,而且各種渠道屬性還不一樣,如何將內容在各渠道進行合理分發,就成了各家紙媒的業務重點。那麼紙媒的發行渠道有哪些?

(1)傳統郵局徵訂、發行代理公司、街邊報刊亭等等

(2)微信小程序電子刊

(3)自有APP

(4)第三方雜誌電子閱讀平臺,如葫蘆時刻。

3、營銷發展策略

(1)粉絲經濟——瞄準飯圈少女腰包的雜誌封面、海報、別冊等;

(2)發行電子刊(付費閱讀碼)——硬照、文字、短視頻、語音等多方位展示,沉浸式體驗;

(3)資源重新配置,拍攝原創長視頻(時裝微電影)和創作短視頻,藉助各大成熟視頻平臺發行,賺取平臺補貼和廣告收入;提供服務和諮詢,針對企業的企業營銷和諮詢,比如流行趨勢、創意和視覺及數字化營銷;

(4)利用雜誌擁有的豐厚人脈資源,舉辦一系列藝術、樂活、創意、文化、設計等主題展覽;

(5)部署文化創意空間,打造集展覽零售、餐飲酒店、教育培訓等多種功能的一站式時尚地標,並在未來將這種空間模式複製到全國各大主要城市;

(6)轉型為 MCN(Multi-Channel Network),以平臺化的運作模式為旗下網紅提供運營、商務、營銷等一系列服務,保障他們能夠持續輸出內容,從而實現長期且穩定的商業收益。這對於貴刊來說,就是傳統線下業務的互聯網化。

4、紙媒發展的現狀以及趨勢——擁抱移動互聯網

三點表現:

(1) 傳播渠道的多樣化,在過於擁擠的微博和微信公眾號之外,抖音、小紅書、今日頭條、企鵝號也成為各大紙媒重點佈局的內容分發渠道;(康泰納仕中國旗下《GQ》中文版新媒體項目「GQ 實驗室」,依靠入時的話題和新穎的呈現方式,穩坐業界神話寶座。)

(2)在微信小程序上搭建電子刊,不僅讓閱讀更加方便快捷,而且大片和視頻的視覺呈現更多元,還能讓讀者實時參與留言、彈幕、投票和轉發,增強讀者與雜誌之間的互動粘性。優質的內容+良好的互動有利於培養讀者稱為真正有效的粉絲,這是傳統紙刊無法比擬的優勢;

(3)建立讀者粉絲羣,能夠及時獲取讀者反饋,比傳統紙質的讀者反饋更快捷,且能夠讓讀者貼近實際編輯選題工作,更有參與感和認同感。

註:以上回答出自冷芸時尚圈6羣友的討論,詳情請點擊鏈接閱讀原文

冷芸:貴刊發展的下半場 :紙媒將會突破寒冬,迎來生存發展的新時機??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如果還想了解更多可以點擊下方知乎專欄,瞭解往期文章。如果還想了解更多可以點擊下方知乎專欄,瞭解往期文章。

冷芸時尚?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所有文章均為誠意原創。如果您閱讀後感覺有所收穫,感謝您至少能做以下1件事:點贊,轉發,關注,打賞。感謝您對知識的尊重。


歡迎加入我的圈子,在這裡你可以就有關服裝、時尚產業的一切暢所欲言:

冷芸時尚圈 - 知乎?

www.zhihu.com圖標

伴隨廣告收入下滑,如何迅速走出現實困境成了紙媒的當務之急,在轉型這條路上,《紐約時報》已初嘗勝利之果。《紐約時報》擁有430萬全球讀者者,其中有330萬付費用戶,甚至定下「2025年訂閱用戶突破1000萬」的目標。2018年《紐約時報》的在線訂閱收入增長了18%,達到4億美元,而數字廣告收入也增長了8.6%,達到2.59億美元。這樣的成績背後,是《紐約日報》做了大量大膽的嘗試和創新。

數字化時代,紙媒應該如何轉型升級?如何重新奪回失去的讀者?要怎麼開發出行之有效的數字化產品,才能和一眾來勢洶洶的數字資訊媒介產品進行有效對抗?又該如何對待自己賴以成名的紙質報紙?數字化時代的廣告經營模式又該如何變革?此時,看一看那些一直在數字化轉型前線衝鋒陷陣的國際大報的種種做法和嘗試,興許就會受益匪淺,廓清轉型的思路和戰略框架。

德外5號:紙媒仍有未來!《紐約時報》的數字化轉型之路,帶給我們哪些啟示?|德外獨家?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是媒體的未來吧

紙媒只是一種承載形式而已,早晚都會轉型的,那些停刊的紙媒是以另一種形式存在了而已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