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機械硬碟使用得當也能用很長時間——前提是「使用得當」。

但機械硬碟作為人類歷史上最為精密的機械設備之一:

  • 3.5寸7200轉的硬碟,磁頭相對外圈磁軌的線速度超過100km/h
  • 磁頭離碟片高度約5-10納米
  • 磁軌間距約70-80納米——這是磁頭在碟片上位移的最小距離

想像一下高速公路上一輛時速100公里的汽車離你身邊不到1毫米掠過?

只要整個硬碟的這些機械部件,包括馬達、轉軸、碟片、磁頭懸臂等等,在硬碟的生命週期內稍微出現一點瑕疵,或者在工作期間受到稍微大一點的振動,就無法正常工作了。

而固態硬碟使用的NAND快閃記憶體雖然生產過程中也是很精密的,但工作過程是純粹的電子運動,沒有任何機械部件的運動,自然就更不容易損壞了,從統計概率上來說壽命會長的多。固態的故障更多的是軟體故障導致的掉盤,固件損壞等,只要是正規顆粒廠家通過檢測的顆粒,在寫入次數範圍內出現故障的幾乎是沒有的。


關於固態硬碟的故障問題,請見我在另一個問題下的回答:

木頭龍:都說固態硬碟主控先掛,能不能換主控??

www.zhihu.com圖標

電子產品和機械產品都存在一些潛規則,比如你放著不用,它就不壞了?

你把汽車,光碟機放半年不用,很大幾率都會出現故障。

光碟機經常用,車經常開,你會發現這玩意真耐用。

但是機械硬碟和固態硬碟兩者之間沒有可比性,廠商一般會給出一個理論時間

理論僅僅是實驗室數據,可以作為參考

但一定不要較真,較真你就輸了,比如希捷企業盤的實驗室無故障時間為200萬小時

200萬小時就差不多200多年,用到你傳給你的玄孫都不會出故障(經過網友 @Barracuda 提醒,這裡的200萬小時是比如1000塊硬碟同時2000小時無故障,就是200萬小時平均無故障,並不是用到你玄孫都不出故障,≡(▔﹏▔)≡)

但是你離開實驗室,受限於震動,粉塵,穩定電流等影響,分分鐘給你打個骨折

你可以去問問機房管理員,一般客戶多久換一次硬碟?伺服器7*24小時連續工作的

除了外界因素,你會發現還有很多內置的因素,將導致這個硬碟的工作效率下降,甚至故障

我做了很多年的簡直網站管理員,經手的伺服器很多,客戶用的硬碟有企業級的,也有酷魚這種

無法避免的就是,以網站為主的伺服器,通常硬碟壞的快,比如像論壇這種系統

碎片文件會不斷的寫入讀取,而使用緩存技術可以有效的延長硬碟使用壽命

但是普通硬碟自帶的緩存技術並不適合網站,流媒體伺服器這種應用場景。

所以類似知乎這種平臺,知乎的開發應該有緩存機制

這種機制就類似迅雷下載等下載工具一樣,先一次寫入一個文件快,然後慢慢填,會好一些。

或者設置一個閾值,全部先寫入到內存或者緩衝地帶,符合要求後再真正下入硬碟。

但是這些對於消費者來說都是屁話,不存在的。

我們買了硬碟就是用,不管放文件還是放大姐姐小妹妹還是小哥哥大弟弟,用著用著它突然壞了,那麼這個就是不行!!!

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一個系統經常性的藍屏,重裝系統,他都不會去檢查下硬碟是否有故障,沒有這個意識,藍屏除了病毒以外,最大的可能就是硬體故障。

而硬體中最脆弱的就是硬碟了。

機械硬碟最大的缺陷就是一旦出現一個壞道,這個點就會不斷的擴大,不斷的擴大

屏蔽是沒有辦法屏蔽的,屏蔽就是欺騙自己

就像你把手紮了個洞,你不消毒,上藥,包紮,你直接給你腦子上傳一條指令

當眼睛看到這個洞的時候,給他打馬賽克,臥槽,這能解決問題嗎?

這個洞無非就會擴大感染,腐爛,蔓延,惡臭……

但是硬碟和我們的身體不一樣,不是說你消毒,上藥,包紮也可以解決問題

只能換掉,對,把你腦子裡的記憶,你的思維模式,你的演算法模式上傳(備份)

然後重新給你一個身體,再把你的記憶,思維模式,演算法模式等下載(恢復)

你就重生了,硬碟要重生,無非再花一次錢

可惜我們想花錢也買不了自己的重生,但是硬碟可以。

我前面講了,硬碟的這種壞道一旦有,就會擴大

但是很多硬碟檢查放水,出廠的時候就有壞道,只不過被屏蔽了

當你通電使用的時候,他就會一點一點的侵蝕整個盤面

初期的表現是讀取某個扇區的文件速度響應慢,然後我們一般整理下碎片,哪個扇區的文件被移動排列了,運氣好,遷移到正常的扇區,哎,速度恢復了。但是總有別的文件又被填到有問題的扇區去,別的文件你又不是每天一個一個打開檢查,所以給我們的感覺就是整理一次碎片,速度恢復了。其實卵用沒有。

所以我們IT圈有句名言,就是人品問題。買數碼產品就是攢人品,所以常年我們朋友圈裡有人升級啊,買個啥玩意啊,我一律贊助。不管20塊還是50塊,一律贊助,你以為我做慈善啊?

不是,我是攢人品。

攢人品幹嘛?只求買到的硬碟體質好,出廠沒屏蔽的壞道扇區。

這樣,只要我正常使用,用10年完全沒問題。

但是人品值不夠,可能用兩年多點就壞了,又過了質保了,真是MLGBZ

人品不是特別好,也不是太差,至少質保內還可以換新的,無非就是導出導入數據麻煩。

比如前段時間我升級,我就把手裡一塊體質特別好的酷魚出了出去

發貨前一切都檢查了一遍,nice

結果買家到手,因為疫情期間吧,沒當面拆開,回家打開一看,介面處有磕碰

我暗叫佛祖保佑,結果還是一大堆壞道,介面都斷了,雖然不影響,但是內部肯定進行過激烈的碰撞,雖然我上了聯強國際專用的硬碟氣泡保護袋。韻達牛逼。

買家問我咋辦?其實就是讓我退貨,我靠,二手的東西你自己不驗貨我憑什麼要給退貨?

本來就不要的東西,退回來幹嘛?無非就是要錢,好吧,我攢人品,我補償了他40.

最後他說他在知乎看到我發的鏈接,老實說,過了那麼久,我自己都不知道我在知乎發過,到現在我都沒找到我在哪裡發了。好好的東西,這麼好的體質,給韻達震蕩攻擊了,也抗不住。

關鍵我用的這玩意啊

所以硬碟命長命短很多時候是掌握在物流手上,並不掌握在廠家和我們手裡。

所以總結來說:

  • 看體質
  • 看運輸

決定了它的壽命

買疊瓦式硬碟看這個

對於smr疊瓦式硬碟怎樣使用才最合理??

www.zhihu.com圖標

買移動硬碟請移步看這個

想買一個移動硬碟,有哪些推薦??

www.zhihu.com圖標

硬碟的定期檢查和保養看這個視頻:

林大路:移動硬碟的那些事兒「視頻」?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其實還是使用不當的問題。

機械硬碟近幾年有額外的故障率,好像都要歸功於希捷幾款神一樣的產品,三年故障率嚇死人。

在正確使用的環境下,機械的故障率不高。你們遇到的筆記本和移動硬碟故障,全都是使用問題。

機械硬碟在運轉時嚴禁任何震動。不要看那些幾百個G的防震指標很好看,盤面鑽石塗層防刮,自動感應跌落等等技術很高級,那些都是保險的,平常使用,任何顛簸都是損耗。

普通人把硬碟插上再放桌上,電腦放好了抬起來挪一挪再拍桌上,甚至蓋上屏幕略用力,都可能讓震動傳遞到盤體上。只要盤面上有一絲損壞,揚起碎屑,就可能蝴蝶效應,逐漸磨損擴散最後災難性故障。

此外移動硬碟經常遇到的接觸不良、供電不穩等等工況,也經常導致硬碟寫入損壞,甚至用到一半強行複位等等,這也是引發故障的潛在因素。

相比SSD全固態,只要不摔碎,怎麼摔都沒事,簡直弱爆了


不少答案進入了一個誤區。

只談原理不談現實。


可靠性是可以控制的。

這個控制,來自廠家。

機械硬碟理論上寫壽命是無限的,但是我廠家憑啥給你做那麼高耐力?

SSD最高寫入量可以突破到10萬次PE,

但你一個窮酸破打遊戲的散戶,一輩子擼不完500個PE,QLC又不是不能用。。。好顆粒襠燃要供給大客戶。。。

你說機械硬碟誤刪容易恢複數據,好,廠家給你上smr,自帶垃圾回收,再把GC策略做得更積極。。。

你說SSD沒有振動部件就穩定?

好,我廠家讓你接電就有問題。。。

英睿達BX300直接下放3D MLC到入門級,但是很多人反應這盤兼容性問題——鎂光也承認是固件有問題,於是

就是不改。。。。


所以,性能上,機械盤再強也摸不到最爛固態的屁股。

但是可靠性上,廠家的靈活性太大了。

SSD曾經成批次就變磚的。

機械盤也有從上世紀戰鬥到今天的。


而網上經常表示機械盤壞更多,首先是有「出事纔到網上說,沒出事沒人說」的現象。

而且還有更多可能——

比如面對各種意外:熊孩子拔電源,熊孩子踢機箱。。。

甚至有的用戶喜歡1毛1W的電源,喜歡在並夕夕、X魚上買「全新」二手盤,機箱還喜歡20塊錢包郵的鐵皮盒子。

最後共振、開箱就爛、接電就爛。。。太多太多原因。

而不是簡單一句:「我沒用幾天就壞了」。


最後,要提一點很多人所謂的「重要數據存機械」。

數據安全,

備份為王。

存機械更安全,這個說法成立,僅限以下三種條件的環境:

【1】你只有一個硬碟或SSD+倉庫盤

【2】你沒有任何其他備份手段

【3】你壞了硬碟真的會去送恢復公司


機械硬碟損壞起來太輕鬆了,最極端的立在桌子上,啪唧倒了就報廢了。

看一下硬碟的基本結構圖,可以說,著裡面的結構是相當複雜的,複雜沒關係,它還緊湊。

複雜意味著裡面任何一個部件出現問題都可能造成不可修復的損壞,緊湊意味著容錯度極低,很小的磕碰就可能損壞。

比如你啪唧一下,磁頭一震,把碟片打穿了,完蛋;啪唧一下,轉軸歪了;叭唧一下,馬達壞了;啪唧一下,電路板短路了(這到可以修);不小心接觸強磁體碟片消磁了等等,這些問題在固態上都不是致命的。

隨著技術的進步,電子設備的可靠性好於機械設備,已經成為共識了,但是硬碟從初始設計上,就是一個複雜的機械結構,除非重頭再來,不然無論容量有什麼變化,基本上不會有本質的改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