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考了很久,我想探討的是安身立命之所在,或者說你希望自己在那個時空實現生命的意義。

設定一:不可以自殺,不可以自殺,不可以自殺

設定二:可以任意選擇古代的時間,可以選擇野蠻人時代、三國、唐朝、明朝等


謝邀。

那就去道光年間,上那撂地說相聲去,爭取多活兩年,收個叫朱紹文的徒弟。

別的不說,就咱這小燈籠的,到時候怎麼不能捏幾個尖果?我就不信隔著一百多年,我圓粘子圓不過他們。萬人迷先生給張大帥支牌都嗨置了,我要去了那不得一竿子一竿子往家拽啊,那到時候得一晚上戲倆果。

您問我怎麼戲?那肯定和少華老一樣,教她們說相聲啊。就教《直脖兒》吧。


首先我有語言障礙(書寫文字水平也不高),所以首選明清,再次,我沒有辮子(還是個青年,衣服順一件唄),只有明朝了

其次再分析明朝

1.自然災害

據科學統計,明朝在二百一六年里一共發生了一千一百五十九次地震。明朝初期雖然時有地震,但危害一般不大。譬如洪武十一年,即公元一三七八年的「四月乙巳」,寧夏地震,東北城垣崩塌「三丈五尺」,「女牆崩一十九丈」。正統十三年,公元一四四八年,「九月丙戌」,延安榆林等地發生地震,城牆倒塌了一百來丈。這些地震基本上震級不高,對於普通民眾的影響並不算太大,也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到了明朝中後期,地震的震級越來越大,正德四年三月,山東大家峪因地震出現山崩。嘉靖五年四月,貴州安南地震,同樣出現山崩,毀壞民舍。

這其中尤以嘉靖三十四年,也就是一五五六年發生在華縣的八級大地震最為慘烈。此次地震共造成了八十三餘萬人的死亡,這應該是創下了世界地震死亡人數的紀錄。這場地震發生的時候正是深夜,波及的範圍達到了大半個中國,十多個省份,二百多各州縣,都有震感。建築物頓時盡毀,到處是裂縫,其中甚至湧出了魚物、船板。距離較近的渭南縣城因此下陷一丈多。當時華山、終南山山鳴不止,黃河水因此澄清了數天。關中地震之所以死亡人數超過世界紀錄,其中相當一部分原因是地震造成了洪水泛濫,以及洪水過後災區大面積的瘟疫。

同時,《中國災害通史·明代卷》統計,水、旱、蟲、震、疫、沙塵、風、雹、雷擊、霜、雪、凍害等十二類自然災害,明朝共發生3952次。其中,水災、旱災、地震、瘟疫四類自然災害最為嚴重。

天啟七年(1627年)的大幹旱,在陝西、華北地區相繼漫延,到了崇禎十一年(1638年)旱情又向南擴大到了華東、中南地區,向西擴大到西北地區,全中國都處在大旱之中。直到順治二年(1645年)這場長達18年之久的大旱才基本結束。它是中國幾千年來最嚴重、影響範圍最廣的自然災害。

同樣,晚清的「丁戊奇荒」雖然僅僅四年1875年到1878年,但其範圍也很廣闊。受災地區有山西、河南、陝西、直隸(今河北)、山東等北方五省,並波及江蘇北部、安徽北部、甘肅東和四川北部等地區等地區。1000萬人餓死,2000萬人逃荒。

從災害發生的頻率看清朝其實並不比明朝低,僅水災就有1581次,旱災625次,地震609次,風災429次,蟲災257次,雹災131次,僅這六類災就有3632次。因為清代卷與明代卷在災害種類劃分中不同,例如雪災和凍害是放在一起,因此,有九類自然災害。因此,從數據上說,明朝的自然災害次數並不比清朝多多少。

但論自然災害嚴重程度,明朝顯然更嚴重,這一點從「人人相食」現象可以略知一二。

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歷史學碩士陳嶺先生(女士?我不太清楚,姑且按先生說吧,希望日後有幸得見),在2012年寫作《明清時期災荒食人現象研究》碩士論文時,曾參考了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古氣候研究室20多位專家學者歷時20餘年的整理,寫成了《中國三千年氣象記錄總集》皇皇巨著。其中,關於明清的災害記錄多達三千多頁,800多萬字,災荒期間吃人記錄佔八十分之一。

陳先生又根據諸多史料做了一個《明清災荒食人年表》。在此,我想澄清一個問題:歷史研究、學習首先得有史料,而史料搜集整理作為第一步,前人們、今人們在這方面做出了卓越貢獻。在此表示極度感謝。

明朝共有1279個縣次(某些縣不止一次)佔75%.6%,543年歷史中共有225年出現過吃人現象,明朝佔135個年份。10縣及其以上的大規模吃人現象共有41年,明朝佔了32年。按照災害輕重分別是1484年、1485年、1528年、1553年、1588年、1615年、1640年、1641年、1877年、1878年。也就是說,清朝的丁戊奇荒確實嚴重。

在十個年份里,明亡前的1640年、1641年兩年吃人現象極為嚴重,分別為237縣、136縣。從空間上說北方五省河南、山東、河北、山西、陝西最為嚴重,河南是明清時期自然災害最為頻仍、嚴重的省份,占整個明清災荒吃人現象的七成以上。。

明亡的1644年,正是明朝自然災害高發的那一年,共有479個縣在那一年同時出現吃人現象。1640年,也有237個縣同時出現慘事。

而且,明朝災荒吃人現象更為悠久,明朝最早的災害人吃人現象出現在洪武二十年(1387年)的河南淮陽縣。永樂二年(1404年),江西的泰和縣和安福縣。

從成化年間開始,自然災害開始頻仍,越往後越多、越大。

如成化八年(1472年),陰曆七月分山西榆次、太古、壽陽等地因為雨雹傷了莊稼而造成人吃人現象。山陝甘豫特大旱災。持續四年。

何喬新《山西大飢人相食哀嘆之餘謾成一律》

春風不入野人家,白骨如丘事可嗟。小瓮滿儲彭越醢hai,輕車穩載德光羓ba。

頭顱無復歸黃壤,腥腐猶能飽暮鴉。立馬郵亭倍惆悵,幾行老淚灑煙霞。

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河南魯山縣四月到七月大雨,「人相食者甚多,民多逃死」。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山東棗莊「無賴剝殍piao肉為食,至有尚呻吟即為人所剝,有司莫能禁,枕藉於溝壑者無算。」

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山東安丘縣蝗災,「有割屍肉而食者」。

2.戰爭,不用我說了,遇到了就炮灰

3.戶籍

沒有戶籍那就是流民咯。不能進城,不可投宿,不能參加科考,允許被當做奴隸買賣,沒有人身自由。四處流竄被官府逮到沒準兒按盜匪給處置嘍,流放服徭役啥的。即使有戶籍也不是說就可以到處亂跑了,只能在戶籍所屬地周邊活動,這個周邊可不是像現代臨省臨市那麼遠,按里算。商人經商走南闖北需要官府開路引(度牒),每到一個城池都有把守城門的差役稽查。即便是混進去了,沒有度牒客棧都不敢做你的生意,城裡還有宵禁,就你一個人孤零零的在外面,巡邏隊不是一抓一個準。所以大部分穿越小說都是在胡扯,一個現代人穿越回古代可沒那麼美好,根本不可能仗劍攜酒共美人遊山玩水,最大可能是被餓死,因為不能進城投宿。深山老林多蟲蛇走獸,想隱居也不安全,更何況自己連個火都生不著呢。

4.飲食與娛樂,想哭(┯_┯)不說了

5.親人,我滴個親娘啊!孩兒不孝啊!幸虧,我是單身汪

6.文化水平,會幾個公式又救不了世,讀幾本書又當不了先知

7.健康,財貨(無,只有衣服),力量,運氣

8.或許,你可以把自已賣了,現代人細皮嫩肉的,上層好男風(女生估計審美不一),去外國,會葡萄牙語嗎?去日本,比中國還窮,搞不好,還有神風。活下去,不容易!

不用自殺,三個月內,我就完了,穿越?有哆啦A夢嗎?不送哆啦A夢,免談!

還是現在好,儘管沒有哆啦A夢唉

聽說你想穿越?有淘寶嗎?

"普通話"

周 至 西晉

古代雅言(時洛陽話)官方通行和今天洛陽話差別較大。東晉 至 南北朝北方雅言(時洛陽雅言)官方通行永嘉之亂,衣冠南渡,中國官方話開始分為兩種:北方雅言和南方雅言。北方雅言是北朝標準音,和今天洛陽話差別較大。

南方雅言(時建康雅言)官方通行

建康今為南京。南朝以南方雅言為官方標準音。南方雅言以當時建康話為標準,但是和今天南京話不同源。當時建康話屬於吳語,和今天蘇州話同源,但是差別仍然很大。隋北方雅言(時洛陽雅言)官方通行隋朝統一,北方雅言重新獲得唯一的官方地位,北方雅言和今天洛陽話差別較大。南方雅言(時金陵雅言、揚州吳音)官方通行金陵今為南京。由於揚州經濟的繁榮,原南方雅言分化為兩支,一支以金陵話為代表,一支以揚州話為代表,他們都屬於吳語,比較接近。吳音和今天的蘇州話同源。上層社會一般通曉揚州吳音。隋煬帝也學習過吳音。吳音和今天的蘇州話差別較大。今天的南京話和揚州話屬於江淮官話。一般認為江淮官話是北方雅言和吳語的結合,和吳音不同源但是受到吳音影響。唐北方雅言(時洛陽雅言、長安雅言)官方通行長安官話是長安化的北方雅言,和今天西安話差別較大,有專家稱接近今天的粵語。

南方雅言(時蘇州吳音、金陵雅言、揚州吳音)官方通行

唐初揚州話也是吳音的代表,但是後來揚州由於戰爭,經濟地位讓位於蘇州。由於唐朝蘇州經濟的大發展,蘇州吳音一開始流行於沿江和江南,後重新轉為全國大部分地區通行,通行主要人群是知識分子,當時的藝術工作者,歌妓等中間一般也流行使用吳音。和今天蘇州話差別較大。金陵今為南京。和今天的南京話不同源。今天的南京話屬於江淮官話。北宋北方雅言(時洛陽雅言、開封雅言)官方通行和今開封話差別很大。南方雅言(時平江吳音、金陵雅言)官方通行平江即今天的蘇州。北宋的江南文化承襲了唐代的強勢地位。吳音繼續流行於當時的知識分子和文藝工作者。和今天的蘇州話差別較大。金陵今為南京。和今天的南京話不同源。今天的南京話屬於江淮官話。南宋

南方雅言(時臨安雅言、平江吳音、金陵雅言)官方通行

南宋的三大有通行地位的語言(臨安話、平江話、金陵話)都屬於吳音。從南宋開始,南北雅言合併為一種,結束了1000多年的標準語言分裂。臨安即今天的杭州,臨安雅言是受到北方雅言影響的吳音。今天的杭州話仍然帶有北方口音。和今杭州話差別很大。平江即今天的蘇州。和今天的蘇州話差別較大。金陵今為南京。和今天的南京話不同源。今天的南京話屬於江淮官話。元蒙古語 官方通行大都話 官方通行元代漢語沒有標準音,官方語言一般沿革宋朝的南方雅言,但大都話亦有通行度南方雅言(時臨安雅言、平江吳音、金陵雅言)官方通行

臨安即今天的杭州,臨安雅言是受到北方雅言影響的吳音。今天的杭州話仍然帶有北方口音。和今杭州話差別很大。

平江即今天的蘇州。和今天的蘇州話差別較大。金陵今為南京。南方雅言在北宋仍然為官方語言。和今天的南京話不同源。今天的南京話屬於江淮官話。明南方官話(時南京官話)官方通行南京方言從吳音轉為江淮官話,當時南京話類似今老南京話,當時外國人學習漢語較多以南京官話為主。遷都北京後,仍然以南京官話為主。北方官話(時北京官話)官方通行類似今北京話,開始為土話,後來隨著遷都北京,開始有一定影響力。官方語言重新開始分為南北兩支。吳音(時蘇州白話)民間通行繼承宋代南方雅言。明代開始,南方雅言轉為民間。明代江南承襲了歷代的經濟文化中心地位。當時有人云:「善操海內上下進退之權,蘇人以為雅者,則四方隨之而雅,俗者,則隨而俗之。」。蘇州白話對各個劇種有很大的影響。百戲只祖崑曲也是使用蘇州白話。蘇州白話發音類似今蘇州話。清南方官話(時南京官話)官方通行類似今老南京話,清初流行於官方,雍正年間(1728年)清設正音館,取消南京官話的標準音地位。北方官話(時北京官話)官方通行雍正年間(1728年)清設正音館,確立北京官話為官方地位。類似今北京話。吳語(時蘇州白話、上海蘇白)民間通行類似今蘇州話

到了古代第一件事當然是要知道自己是誰,在那,啥時間。弄明白了才能安身立命不是。

當然還有更重要的一點,確定下自己是男是女!

畢竟是古代,男寧女寧可是不同的命啊。

在確定自己的身份與所處之後,就要立馬把自己所學有限的歷史知識與時代對接起來,要是只想的番茄炒蛋不是可能的,西瓜更是沒有的吃。

在此之後自然是要把知識變現啦,也別想一步登天的成土豪,還是先來一波原始積累吧。

衣食住行是最基本的。

但是夜,emmmmmmmmm

好像其實不是必須的,畢竟不是人人都有錢,肚子都還餓著吶。而且衣服這,一個不好就是掉腦袋的事,所以肯定不要干,什麼奇裝異服的想法絕對不要去想。身上穿的要是黃的立馬裸吧。

住、行這都是要有原始積累才能搞定的。

所以吃是最重要的生財之道,畢竟咱們是吃貨帝國嘛~

那什麼吃的最賺錢吶,當然是鹽啦,古人可不是人人都知道鹽是怎麼生產的,但咱不同啊,要鹽,還不突然,只要找到滷水或者海水亦或鹽礦什麼的,不是很容易。

咱也不用生產白鹽,雜質越多反而越安全。畢竟白鹽這東西太金貴了,普通人也消費不起不是。

如果鹽搞不定,那咱還可以弄調料啊。當然前提你得會炒個菜(或者煮(宋以前煮才是中華料理的主流))其實會不會煮菜也不太要緊,會烤就成。隨便弄幾個香料混混不就成了十三香了,反正總比當時人吃的香。又或者可以試作醬油、醋、醬之類的,反正大豆古代是不缺的。實在不行,大豆作豆芽也行啊。

這些都不想弄,那就裝裝高人,指點下農民種地吧,反正稻子之類的古人都是密植,咱就讓不要種那麼密。然後在試著弄點氮磷甲出來,就說這是神土,可以增收(古代當邪教教主不犯法,所以可以順道建個NICK神教什麼的)

這有了一定的原始積累之後,當然是要作大作強。

賣點稀奇物件什麼的也好辦了,投資買塊地什麼的也好,不過城裡暫時還是不進為好。畢竟也才來不久,接觸的人那收集的社會情報也很邊角。這要是就進城了,指不定得罪了什麼就gv了。

所以還是繼續了解社會現狀之後再行動。

這時就得靠身份了,是個男的,那就編個身份,混個流民先,有點小錢了,去官府弄個正式的身份在說。

是個女漢紙,那可不好辦了。最好的辦法得找個寺廟或者道觀里弄個出家人的身份來護體為好。

有了身份,有了積蓄。這時候就要努力回想歷史了,起碼大的歷史方向要把握准,才能發家致富。


推薦《從酋長到球長》

鳳尾不如雞頭 穿越回史前時代感覺也不錯


不妙,連個身份證明都沒有,八成會被送官法辦。太硬核的設定,不適合我。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