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親戚朋友大家都是這樣說的,我很好奇為什麼大家都只想買房不想讀書?


有時候我覺得各種「暴論」,以及對「暴論」的反應或解讀爭議,都是定義不清晰的結果。

「早買一套房,勝讀十年書。」

  1. 以什麼評判標準來「勝」?
  2. 該結論是對應某一個特定時空,還是普適的?
  3. 是否意味著排他性選擇,比如買了房就不能讀書,讀了書就不能買房?
  4. 勝,是指統計規律,還是每一個案例對比都要成立?
  5. 讀書水平和學校專業的控制變數做到了麼?

好了,在我們眾所周知的特定時段、特定地域內,如果以獲取資產為評判標準,一個又買房又讀書的人,大概率比一個只讀書不買房,且讀書的水平和學校專業與前者相仿的人,要勝出。

至於不在特定時段,不在特定地域,不以資產為標準,不算又讀書又買房,或者讀書水平一個是清華特獎計算機一個是職校金融——

這些爭議可以製造出無數個回(爭)答(議),然後流量就來了,「暴論」大勝利


當然是氣話,大家還是希望讀書的,那些親戚生了後代還是會讓他讀書。

只不過這兩年房價高企,讓人迷失,15年前畢業的,家境好點的,都通過家裡的幫助買房了。而後面畢業的,17年、18年及畢業的,即使家庭情況和前面的一樣,也買不起了。即使讀書比他好,甚至家境之前也比他好,讀書比他努力,工作比他拚命,更比他省喫儉用,然而又有什麼用。只因他早生了幾年,上車了,現在結婚生子,生活過的非常滋潤。而你還在拚命的湊首付,女朋友也告吹了,沒人會跟個沒房的窮小子。無奈。更不用提拆遷戶了。這幾年的房地產政策讓人迷失,讓人不再相信天道酬勤,不再相信勤勞致富,所有人都在投機,能拿出首付的都迫不及待的上車了。問題到底出在哪?不敢說。但是這樣環境徹底撕碎了人的價值觀,一切向錢看齊。總覺得現在的社會和二、三十年前少了點什麼,仔細想想,少了點純粹。我爸結婚的時候沒房,只有一輛二八自行車,也沒彩禮,就這樣把我媽接過來了。那時候也沒有這麼重的彩禮,也沒要求房車,雖然也要求三大件,但是根本不用背上三十年的貸款,而且三大件沒有也行。

現在生活條件雖然是好了,以前過年才能喫上肉,穿上新衣服,但是以前人壓力沒現在那麼大。因為大家都苦,沒有攀比,沒有炫耀,一直都苦,也就不覺得苦了。可現在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富的當然滋潤,窮的則是各種不順,有句話叫貧賤夫妻百事哀,我改一下,叫貧賤家庭百事哀。現在窮人窮,不僅要忍受窮,還要忍受別人的嘲諷,白眼,謾罵,父母的指責,你結不起婚,你是廢物,你買不起房,你是廢物,你買不起車,你是廢物。現在評價一個人,唯一的標準就是家庭條件,至於這個人怎麼樣,不關心,「渣男?」「拋妻棄子?」「不懂人情世故?」「好喫懶做?」,亦或是「上進?」「好學?」「喫苦耐勞?」「品學兼優?」「一心一意?」,這些評價標準都被錢掩蓋了,哎,人心太浮躁了。

以前聊天話題是天南地北,讀了什麼書,碰到什麼有趣的事,去哪裡玩了,泰山有什麼好玩的,廬山是個世外桃源。現在張口房子,閉口車子。哎,關鍵是現在的高學歷的也是這樣,同學聚會,話題也是房車,什麼純真,什麼初心,在高昂的房價面前,一文不值。

扯的有點遠了,回到題主的問題,其實買房和讀書並不矛盾,矛盾是畢業之後能不能趕上房價上漲的前期,趕上了,恭喜,讀書真有用,沒趕上,讀書是否有用就讓人懷疑了。所以問題的關鍵在於你有沒有上車,而不是有沒有讀書。

事實上讀書是非常有用的,讀書好普遍工資會比沒讀書的好,不討論個例。而且讀書是有趣的,能懂天文地理,天南地北,數學物理,文學藝術,這些不是很有意思的事嗎。社會搖,殺馬特多是不讀書的,多半聚集在快手抖音(非嘲諷)「這裡插一句,這些話很可能會被不讀書的人噴,但是讀書的會理性些,知道我說這些話的意思」。你看,這就是讀書和不讀書的區別,讀書的人,我說的這些話他會去理解,不讀書的人,可能直接問候我了,看到區別沒?難道你覺得去工廠流水線上當行屍走肉很有意思嗎,用現在流行的話來說就是個工具人,不讀書的人的生活是很無趣的。(這裡防止被噴,補一句,讀書不在於學歷,而在於你有沒有上進的心,學歷低的也有愛讀書的,我跟他們玩的也很好,我指的不讀書不是低學歷,而是有沒有去探索未知的心,不讀書的高收入者我也不喜歡,如某些明星)。相信我,讀書人只會窮一時,不會窮一世,至少也不會比不讀書的人差,這是幾千年來的規律。拆遷只是富一時,而讀書是富一世。千萬不要對讀書排斥。


這個世界上從不缺沒腦子的人,大多數人也都是烏合之眾,聽到一句押韻的話,就想當然覺得有道理的也不在少數。

所以「早買一套房勝讀十年書」一定會有大量擁躉,甚至多方論證這句話無比正確的人也一定存在,反智主義早就是人類面對的共同困境。

對精緻的利己主義來講

希望無腦的人越多越好

要不然怎麼才能割韭菜

而反智主義的甚囂塵上

很多是精英的努力成果

就看你屁股坐在哪頭了


作為一個對房地產持樂觀態度的人,我還真覺得這句話不對。

十年閱讀學習的成就以及能換取到的價值,絕對超過一套房。

2008年,杭州均價一萬多,現在11年過去了,杭州均價兩萬多。

也就翻了一番多,算兩番好了。

如果十年閱讀和學習,都不能讓自己的價值翻個三五倍…那也活該買不起房了。


潮流中,歷來是先行者得利,走在當中的保本,走在最後是被動當「韭菜」。

在中國,各種媒體,各種專家,曾經多少人鼓吹「房產破滅理論,房產大跌理論」,最後失敗,但這些人是賺到錢了。現在這些可恥的人又改變套路,改變了方向,變成了「房價會持續上漲理論,房價鳥尿壺論」的擁護者。

在現在的房市中,「買房就是賺錢」,已經變成了2005年股票市場中那些看到人賺錢就衝進去的「韭菜」,莫名買著開發商都嫌棄的樓盤(炒家操作的股票),買了就是坑,就會降價的樓盤(隨時可以收割的股票)。你看那些人聽到開發商降價,就去砸售後處,各種「爆發」的「韭菜」,一樣是這些人,從來不動腦袋,只相信,買房就會賺錢。當年那些專家,給這些「韭菜」立了個榜樣,「買房就賺錢,買的越多,賺的越多」。很傻很天真。

說句不好聽的話,買房從來是個很專業的事情。讀書也是很專業的事,讀書然後賺錢更是專業的事。當前幾年買一套房獲得收益大於讀書賺錢,就有了,你說的話「早買一套房,勝讀十年書」。

當這世界上,虛妄的物質和金錢,都會隨著自甘墮落而流失。但真正學習到的東西,在某一日讓你守的住,不會過分貶值,而且會升值。

想想,那些東西可以讓你平淡而踏實,值得學習纔是最關鍵的。

一個持續學習的二手房中介給出的建議。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