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話題下的評論,會有正方反方,但就我個人看來,好像沒有誰說服過誰,比如說華為蘋果之爭,比如說這件事情是對是錯等。

一類人的做法不為大眾認同,但是在他們自己看來自己是對的,堅持自我,比如說私生飯行為,比如說同性戀(我個人能接受同性戀,但確實很多人都不接受)。

當然我認為是可以求同存異的,但如果在一個觀念上你非常想說服對方,認為這個異不能存在,有可能說服對方嗎?


就個人經驗來看,並不能。

我跟我爸爭論某件事的時候,雖然他說不贏我,但也並不認同,並不服氣。下次一有機會還是會跟我杠起來。

觀念這種東西似乎非常的根深蒂固,像是自己給自己打了個死結,別人怎麼解都沒用,非要自己才能解開的樣子。


得看什麼事情,如果你問的是所有的事情,肯定有。每個人的觀念是由於社會生活經歷不同而不同,但可以在一定共識下,被說服


不能,不說觀念,就是某一件事情對方不懂、不會、不明白時論你講破咀皮也無濟於事。有感於把你口袋裡的錢放到我的口袋裡有可能,把我腦袋裡的東西放到你的腦子裡是沒有可能的。


這個問題也分兩個層面,一是私人層面,二是公共層面。

在私人層面,不同的人對此採取不同態度都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沒有人可以強制他人服從,每個人都有表達的自由;但在公共層面,一定會有確定的答案——即使在一個不成熟的社會裡仍然如此——這個確定答案本身決定了所在的社會到底是否成熟。這當然也就會引入另外一個更大的問題:普世價值。如果否認普世價值,前面所有的討論就都沒有意義,並進入虛無主義。


觀念這種東西,真的很難會輕易被說服。因為觀念從通俗意義上來理解,就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和生產實踐當中形成的對事物的總體的綜合的認識。它一方面反應了客觀事兒的不同屬性,同時又加上了主觀化的理解色彩。所以,總而言之,觀念是人們對事兒主觀與客觀認識的系統化之集合體。

觀念的形成非一朝一夕,而想改變一個人的觀念也不是非三言兩語的事情。這需要經歷、時間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就像「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樣的道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