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殺戮的動物不僅在人類的審美視角里長得更美,而且更萌,人類在照養貓,狗這些食肉動物是會比照養兔子獲得更高的情感認同


原因@星塵至暗 的答案已經很好,人更喜歡進化程度接近自己的動物。我再補充一些細節。

1.它甚至看不清你的臉,更別說表情了:

被捕食者與捕食者的眼睛有很大區別,我們常見的食草動物眼睛在頭部的兩側,視角幾乎是360°無死角,而食肉動物雙眼都在前方,視角略大於180° 。

兔子的雙眼在兩側,雙眼能同時看到的區域很小

貓和人類一樣,雙眼都在前方,利於判斷獵物的距離和動向

被捕食者為了寬廣的視角,放棄了清晰度。他們只需要看到周圍有猛獸,立即跑開即可,而不需要知道精準的距離、對方的動作表情。反之捕食者不那麼在意身後的動靜,他們需要的是準確判斷獵物和自己的距離、獵物的小動作。

雙眼都對不上焦,清晰度能有多高?我們可以嘗試在不轉頭的情況下儘力看向側後方,會發現越靠後的位置清晰度明顯下降。當我和兔子、羊、馬、牛互動時,它們通常看不清我的表情、長相,可能只看到有個人類在那裡而已,區分人類靠氣味。連表情都看不清,怎麼進行情感互動?

像下面這些兔兔的萌圖,實際都是錯誤的:

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人類心底更喜愛與自己類似的動物吧。

最後補一句,以上討論的是常見情況,不是說所有食肉動物眼睛都一定在前方,比如魚。反之也是如此。

2.遊戲不同,思維不同。被捕食者慾望少。

仍然是捕食與被捕食的鍋。動物從幼年起,就會在玩耍遊戲中練習生存技能。

貓和狗喜歡撲東西、叼東西、躲貓貓,這本質上都反映著捕獵的天性。人同樣作為捕食者,自然也喜歡這類遊戲,而養寵物不就是為了一起遊戲嗎?甚至包括撒嬌、訓練與被訓練,都是捕食者之間纔有的遊戲。在捕食者的心裡永遠綳著一根弦,即食物需要通過努力才能獲得,否則明天就可能餓死;即使喫飽了,想方設法獲取新的獵物是它們的天性。賣萌也好逞兇也好,它們對於新的、更多的食物永遠有種興奮感,這一點使得主人可以一直逗弄它們,樂此不疲。

兔子喜歡的遊戲則是躲藏、突然轉彎和跳躍、打洞,這些明顯都是逃跑技能……雖然家養的兔子餓了也知道主動來求喫的,但它們本質非常膽小,一旦喫飽,甚至只要嘴裡還有一口吃的,就開始得過且過小富即安,喜歡找個自認為安全的地兒趴著,不再搭理主人。往往讓主人覺得無聊。我認為被捕食者缺少一種慾望,它們的祖先告訴它們草到處都有,如果真的找不到草那也沒辦法,只好死了吧。所以它們對於食物,沒有像捕食者一樣的興奮感,人類沒法像掌握貓狗那樣控制它們,因此也就沒什麼意思了。

3.試試從它們的角度看問題,一切就很易懂了

從貓狗兔子的角度看,人類就是比自己強大的另一隻食肉動物。很多事情一旦涉及到人類,我們就會被一些文化上面的東西幹擾。其實如果單純從兩種動物相互依存/控制的角度去分析,一切就簡單多了:人類馴養貓狗兔子,對他們來說就像是跟著一隻獅子。

貓狗跟著獅子,小型食肉動物依附於大型食肉動物,心態不外乎這幾點:1.我打不過他,老實跟著他可以保命;我能幫他狩獵,只要好好表現,他也不會輕易喫我 2.跟著他蹭到點兒殘羹剩飯,不用獨自承擔狩獵風險 3.跟著他可以狐假虎威,應對其他強敵。

所以人類覺得貓狗萌,是因為它們確實在努力討好人類,不僅為了活命,也為了每天獲得食物。即使不做寵物,自然界中的食肉動物也有弱者依附強者的規則,因此它們輕車熟路。

兔子跟著獅子——這個設定聽起來就很匪夷所思。估計我們養的兔子也想不通人類圖個啥。兔子心態:1. 他隨時可以喫我。我無法幫助他狩獵。他為什麼沒喫我? 2. 想逃跑 3. 我只要喫草就行,依附獅子對我來說毫無意義,只有危險。

現代家庭的寵物飼養,實際上把食草動物和草隔絕了,青草也成了每日必須討好獅子才能獲得的資源。因此飼養一段時間之後的兔子,通常會比小時候「懂事」一些,也知道迎合主人,聽得懂名字,甚至個別的也能學會一點兒技能。但是後天能做出的改變有限,食草動物一旦和祖祖輩輩千錘百鍊出來的食肉動物對比,就顯得呆呆笨笨了。

食肉動物思考如何討好人類的時候,食草動物在思考如何逃跑。

(第三條為更新內容)


食草動物都有不分場合隨地大小便的習慣,食肉動物則會到固定地點排泄。

而人類在排泄上的習性,是典型的食肉動物習性。


因為食草動物很臭的。

跟著 @山高縣 大神來答題。

答主家裡窮,小時候放過羊。一羣羊的味道很難聞,尤其是在中西部水資源短缺的地方,你是不會給它們洗澡的。羊身上一身騷味,而且羊糞蛋又小又臭,地上很容易就踩到,不小心踩一腳能臭一天。

牛馬驢太大。它們幾乎可以隨處拉屎撒尿。在近代歐洲馬車遺留在地上的馬糞一度是一個社會問題,直到汽車出現。況且家裡沒有幾十畝地是養不起它們的,原來農村一家一畝三分地也是公社幾頭牛大家輪著用(當然我沒見過,小時候已經換拖拉機了),沒有一家養一頭牛的。小羊羔還可以養一養,太大了出去放(要不殺掉喫肉也行)。

豬圈是砌在廁所邊上的,而且豬也長得很快。說實話我上廁所的時候還跟豬說幾句話,最像寵物的還是它。

養過鴿子,餵過雞。也主要是糞便不好處理。雖然養雞是要喫雞蛋,養鴿子……主要是為了補充營養(據說鴿子很補),不過養鴿子的時候也挺喜歡它們的,和貓一個待遇。這倆喫穀子,當然如果說雞主要喫蟲子也算食肉那也沒辦法。

還有兔子。只喫蘿蔔的兔子非常臭,而且它們會打洞,得養在籠子裏。當然古代養兔子也主要是為了喫肉改善伙食,和養豬一個思想。

人類從古至二十世紀馴化的動物總共也沒幾種,去掉牛馬驢羊豬,就剩下貓狗了。老鼠(倉鼠)這種完美符合「萌,喫素,好養,不怎麼臭」的標準寵物的玩意兒是二十世紀才馴化的。


食肉動物比較愛玩,懂玩,通過玩耍和人類拉近距離,交流感情。玩耍的本質就是演練捕獵。食草動物只有在幼年才顯得活潑,成年後則變得無趣。人類社會表面上都遵從食草型道德,但女人更喜歡食肉型人格。

因為食物鏈靠上層的動物更聰明,更貼近人性。

舉個例子,我曾經喂兔子時被兔子誤咬了。我疼得齜牙咧嘴,兔子都沒反應。但是像狗,貓,這些動物就知道小心翼翼的從你手中叼走食物。即使誤傷你,你生氣了也會感受到你情緒。

從生物學上講,大家都是從微生物進化而來的,更強更聰明的變成了食肉動物。我們作為食物鏈頂端的生物,自然選擇了次聰明的生物做寵物。正是人以羣居,物以類聚。


主要由兩個原因:

1.食草動物喫得多拉得多。

2.食草動物更膽小,容易受驚。


難道不是因為食草動物更好喫嗎?天天喫的食物怎麼做朋友?


貓狗更聰明,與人類的互動更多。
捕獵需要高機動性,採集只要你願意去做。天天跑健身房喫肉的和宅在家喫泡麵的身材能一樣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