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薩意麵之類的就不說了。

我的印度朋友告訴我,他們其實很多vegetarian,就是不喫肉,喫蔬菜和豆類。

但凡什麼蘑菇啊雞肉啊豆類啊比如chickpea,加點姜加點洋蔥,辣椒粉之類的,或許再加點牛奶,都能熬的稠點,澆在飯上,或者弄饢佔著喫的,都叫咖喱。

還有種跟咱們小籠包似的,他們叫momo,不過趣味是,可能餡不一樣,有可能一下喫到個特別辣的。

有類似蝦片類的東西,佔著菠菜熬的醬,有點發苦。

我還喫過一種米,嚼著不像咱們的米,有點脆,像假的米,好像是印度南部的早飯。

我有個朋友來自印度北部,極愛喫辣。說是南部,一般都沒那麼辣。


印度人巨喜歡喫咖喱和辣的食物,喜歡喫各種甜食。每家必備洋蔥,路邊小喫也都會有洋蔥做調味。喫各種黏糊糊的菜品。反正不管做什麼都像shi。

印度的食品種類還是很多的,南北方飲食文化有差異,素食者也很多。印度咖喱初嘗覺得soso,但是後勁兒大,胃不舒服,不像中國的辣椒,入口刺激感很足,胃卻很舒服。印度的路邊攤或小飯館建議大家要慎重食用,不衛生,沒有標籤的飲料不要飲用。有次買了一瓶當地產的包裝正規的礦泉水,一打開瓶子,一堆螞蟻爬了出來。我見過的印度人做飯有些菜是不洗的,比如土豆,是不洗直接用刀在案板上削皮的,削完直接切,切完不洗直接做...。家做酸奶是直接用牛奶放在錫盒裡直接兌自來水,放冰箱發酵後直接喫。印象頗深的是印度的餐後甜點(紅色圓圓的),是甜到齁死人的那種。


很多人都喫素食,在他們看來雞蛋也算肉食,所以雞蛋也不喫。印度的食物口味比較重一些,他們一般也會喫和我們餃子一樣的東西,她們叫momo


當然是飛餅了,咖喱的,咖喱的,哥咖喱的。


咖喱和各種麵食,還有各種顏色的辣椒,魚,雞蛋,蔬菜,雞肉


朋友是印度人。經常在他家蹭飯。雖然他不願意承認他做的所有菜在我看來都屬於咖喱,但是喫了小半年的我還是堅信他們的料理方法,做出的就是咖喱。不像天朝紅燒,清蒸,涼拌,油炸,湯麵炒麵,火鍋...實在多種多樣。

跟咖喱一起喫的主要是饢,不像新疆的饢,他們的是薄的白色的那種,他們有專門做饢的麵粉。有一次我想給他做餃子用了那個麵粉,結果,餃子皮都黑了,意識到次麵粉非彼麵粉。。

或者喫米。印度米不同於天朝或日本。他們當地的米是長粒的,柔軟的那種,好熟好消化。

雖然說了他們的料理方式很單一,但是他們也有好喫的炸丸子,和很多好喝的夏天消暑的飲料。也許還有當地有更多隻是我還沒有喫到,這個印度朋友是在國外留學認識的。

關於咖喱也有過反思(ヽ′ω`),也許是對咖喱這種食物的刻板映像吧,對他們來說做菜加咖喱粉茴香粒就像加醬油雞精老抽醋一樣正常(ps他們不用醬油味極鮮之類的)說不定在駕馭香辛料這方面他們更勝一籌呢?(腦補食戟のソーマ裏的印度小哥哥)


咖喱什麼的,喫的東西一般都是辣的


以素食為主,口味偏咸和辣,但當地也有不少中餐館。值得一嘗的印度美食有「郭杜裏雞」、「羊肉汁拌飯」。印度烤餅等


跟我們一樣,能喫不能喫的都喫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