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报记者吉雄世╱高雄报导】「特斯拉」变「穿云箭」?自驾车上路的安全性再度引发讨论,国立高雄大学「2020人工智慧与法律思辨研讨会」日前登场,探讨人工智慧(AI)科技导入车辆(自驾车)、医疗、金融等多方领域,带来的便利与冲击,邀请相关产官学界专家学者,以及法学院、工学院(电机工程学系)学生发表首度跨域共学的研究成果。
研讨会筹办人、高雄大学财经法律学系特聘教授张丽卿表示,自2018年开办迄今已迈入第3届,延续过往成果,邀集各界共同关心AI与法律相关配套发展。
张丽卿的科技部产学合作计划借镜、剖析德、日、美自驾车伦理规范与政策,提出台湾发展上的建言,安全是首要目标,其次是如何保护个人资料与平等利用,以及自驾车系统(数据)透明与解释(牵涉事故肇责),还有如何衡平科技发展、法规伦理,都有待努力建立。
与会业者、台湾智慧驾驶公司董事长陈维隆指出,自动驾驶车辆要大量商业化应用,除了技术瓶颈要突破,更要法律相关配套完善,以公司立场而言,在厘清相关法律(尤其是刑事)责任前,产品很难上市贩售。
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助研究员陈弘儒以伦理学经典题目「电车难题(Trolley Problem)」,提供道德哲学上思想试验的方法,作为对自驾车碰撞伦理系统之启发。
前(第9届)立法委员许毓仁受邀担任专家评论,许任内关注数位科技产业发展议题,积极推动人工智慧发展基本法。许以「会动的电脑」形容自驾车,只要上路就在收集、判读数据与执行,不讳言伦理道德法规的冲击大过科技瓶颈。他倡议因应新兴科技、新型态商业模式下以「监理沙盒(Regulatory Sandbox)」,解决法规与科技之间的落差,设计风险可控管的实验场域协助业者测试产品、服务、商业模式。
高雄大学人工智慧研究中心、生医科技及人工智慧法制研究中心跨界合作,电机系教授吴志宏、财法系特聘教授张丽卿共同指导两系及东海大学法学院学生,研讨会上发表研究成果,包括操作解说模拟自驾车、导入AI功能的轮型机器人、体现跨域共学精神。
除了自驾车,研讨会尚有探讨AI与医疗、刑事法,以及AI与金融、演算法相关主题,累计近20篇论文。
延续过去两年盛大举办的「人工智慧与法律思辨研讨会」系列,由高雄大学生医科技及人工智慧法制研究中心、人工智慧研究中心、人工智慧法律国际研究基金会、高雄大学法学院及东海大学法学院共同主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