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原諒什麼,誠覺世事皆可原諒。

~~木心

解讀:

如果悲傷,如果生氣,那會怎麼樣?

抬頭紋會多那麼幾條,磨皮次數也多不少。

~~《論語》


請參看木心的《同情中斷錄》

對於暮年的木心早已無所謂原諒

他已得到了他想要的「七克」


想起了魯迅的名句:我一個也不原諒。和木心這句相映成趣。魯迅做為一絕絕的鬥士抗爭了一輩子,五十幾歲撒手人寰,為什麼魯迅不說世事皆可原諒呢,一個原因,可能是他活的沒有木心活的長。

木心的經歷一言難進,年少有文采,文革有過牢獄之災,在獄中受過非人的待遇,被折斷手指。在五十幾歲才踏上西方自由之幫。在國外著書立說,揮豪潑墨,講學授道。在國內卻寂寂無名,後因陳丹青的大力推薦。他的著作才在大陸風行。

木心作為一個閱盡人間榮辱,卻有幸能活到耋壽之年的人來講,主要是他的隱士風格,他的風輕雲淡,他的自我和洒脫。

不知原諒誰,說的是把被原諒的人都忘記了,不掛在心上了。

不知道木心有無宗教信仰,但這句「誠覺皆可原諒」,我覺得頗有宗教情懷。看開,看破,與世界由抗爭走向和解,原諒一切,包括原諒世人,也包括原諒自己。正是木心超越世俗的地方。


物我合一,上帝視角,無所謂原諒與否。


確實是不知道原諒什麼,有什麼可以原諒的,已發生的事情發生了,已造成的傷害造成了,是誰造成的,極大可能是自己,看開點就好了


自己參悟慘悟。你把這句話與木心先生的生平聯繫起來,或許會有一定程度的感受。試試看。


悲觀的看,人性經不起考驗,再美麗的人性,再光輝的人格也可能會走向墮落,也很容易走向墮落。其實眾生皆苦,眾生皆一樣,所以沒什麼不能原諒的。


不原諒又能怎樣呢?既然原諒與不原諒的結局一樣,那麼就豁達一點吧。


這是木心先生在母親逝世之後有感而發的一句話,一些詞句的產生總是依附於作者本身的某種或者某些私密情感,只過讀者總喜歡揣測作者、附加個人的情感於其上,這其實是不對的,不過這也正是讀者與作者之間星星點點的微妙靈犀。人們去猜吧,我只靜靜地看著。


有什麼是真正重要的東西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