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六年,許巍再次發行了新專輯《無盡光芒》。2019年1月份許巍在北京舉行了《無盡光芒》首唱會。

看完首唱會,最大的感受不是歌好不好聽,而是被許巍豪華的樂隊震驚了。(俗稱「藍團」)目前這個豪華的團隊,由八個人組成。這麼龐大的隊伍,在如今樂壇確實少見。

有一次,許巍帶著團隊去廣州演出,當地負責接待的人,看到浩浩蕩蕩的一羣人,嚇傻了,問許巍,怎麼帶了那麼多人,他憨憨地說:人多力量大嘛!

在樂壇大名鼎鼎的「藍團」可不是因為規模而出名,而是樂隊的每一個人都是深藏不露的高手。

首唱會結尾處,給了樂隊的每一個人獨奏的機會,簡直精彩絕倫,那纔是首唱會的高潮。(據說因為這樣,大家更愛許巍了,以至於福州、深圳、上海等多站的演唱會一出來很快售罄。)

?御用吉他手:李延亮

李延亮是許巍的御用吉他手、音樂總監。他是許巍每一場演出的參與者,也是許巍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好友,最苦的時候,他們一起湊錢住合租屋 ,「許少年「 正是出自他口。

?韓紅的前男友,李延亮是目前公認的中國最好的吉他手之一。羽泉曾經說過,羽泉背後有一個羽泉,一個吉他手,一個鍵盤手,那個吉他手就是李延亮。他曾經還在《我是歌手》上助唱老狼。

?一身皮夾克、黑墨鏡,搖滾範十足,可以說他是整個樂隊的氣場王。

天才鍵盤手:王文穎

人稱「貝貝」的王文穎很早就跟王菲、樸樹、齊秦等歌手合作過,後來與竇穎結婚(竇唯妹妹),成了竇靖童的小姑父。雖然相差15歲,貝貝偶爾會在微博分享和竇穎的日常,非常有愛。

?許巍第一次見到22歲的貝貝,就稱他為「天才鍵盤手」,很快拉入「藍團」,成為其御用鍵盤手。2015年,貝貝跟著許巍一起去英國旅行,觀看一個英國樂隊演唱,只聽了一遍了貝貝,立馬能跟著對方樂隊一起演奏。臨別時,對方邀請貝貝留在英國發展。許少年趕緊說: 「貝貝在中國是最貴的,你們請不起」 。。。

演唱會上,修長手指撥動鍵盤的貝貝,華麗又性感,充滿爵士的味道,一身校服和頭上的毛線帽,成了會上的時尚icon,歌迷們看了紛紛在線求同款。

安靜的吉他手:靳松

整場首唱會,最令人驚艷的竟然是這名叫做靳松的新吉他手。靳松之前是做電影配樂的,後來被許巍「哄騙」過來。

?相信許巍《無盡光芒》巡演回來,靳松一定會人氣大增。他是全場最安靜的吉他手,也是最有吸引力的人。他彈奏的時候非常安靜,不搖頭晃腦,炫技抖腿,全程不苟言笑,高冷範十足,但你會感受到一種古典優雅、靈性之美。尤其是他彈的《夕陽中的城市》的前奏那段,如驚鴻一現的仙子,琴聲仙氣怡人。

?在現場,就有歌迷問「那個長頭髮的吉他手是誰?」,線上幾乎所有《無盡光芒》的視頻下面都有人在談論他,不過靳松無名指上明晃晃的戒指已經宣告天下:他已英年早婚,目測一大批粉絲會暗自傷心。

酷似「馬雲」的鼓手:龍江浩

一眼瞅過去,這個帶著墨鏡和紅帽子的太像馬雲了。所以有網友說:許巍果然膨脹了,三個吉他手兩個鍵盤手就算了,還讓「馬雲」戴個紅帽子給他當二鼓手。

?不過,這位哥們還真不姓馬,他叫龍江浩,曾經和劉歡、李榮浩、李泉竇合作過,是一位非常專業的鼓手。

「藍團」還有從謝天笑團隊挖來的才華橫溢的鍵盤手張彧(yù),有著「西南鼓王」之稱的盛雄軒,喜歡黑人音樂並且經常給許巍普及黑人音樂的貝斯手張塞龍,以及有過技術一流的的吉他手劉桐。

看完你會發現這不是許巍一個人的演唱會,而是整個團隊共同的演出,每個人都有演奏的空間。也許這也是那麼多業內頂尖的人願意跟著許巍一起玩音樂的原因。

?無盡光芒》整張專輯10首歌中,共出現了24個「愛」的字眼。你會發現許巍不再搖滾吶喊茫然與孤獨,也不在執著於老莊的超凡脫俗,他重新回到了人間,身上沾滿了煙火氣,你非但不會拒絕,還會感嘆如此美好溫暖。

?許巍說,20多歲的自己和很多人一樣渴望成功,希望自己能出人頭地,纔有那張《在別處》的專輯;40多歲的自己,看了很多傳統文化的書,就想成為音樂大師,想名垂千古,所以有《世外桃源》、《空谷幽蘭》這樣的音樂。後來他看到《我在故宮修文物》,看到那些師傅們一輩子認認真真踏踏實實的工作,大受感動。

?現在的許巍只想踏踏實實的生活,踏踏實實的做音樂。所以他在《無盡光芒》的專輯文案上引用了羅曼·羅蘭那句話:「生活中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這是他六年來的感悟,也是他想通過音樂傳達的心聲。

?整張《無盡光芒》專輯裡,我最喜歡的兩首歌是《無盡光芒》和《夕陽中的城市》,尤其是《夕陽中的城市》這首歌尾部,「藍團」的每個人一段solo,太精彩了,分享給你們。

許巍好聽的新歌《夕陽中的城市》

(文章首發於個人頭條號「音外之音」,和你一起分享音樂世界的精彩故事。)


《無盡光芒》是一張嚴重被低估的專輯。

我在之前對於《無盡光芒》鄭州站巡演的觀後感中曾提到:「並不是許大菩薩在創作生涯的晚年江郎才盡,而是他在音樂造詣上進化的程度已經完全頂破了一部分曾經因為《那一年》、《故鄉》而入坑的古參粉絲們音樂消費需求的天花板」。這一事實可以完全解釋《無盡光芒》為何在現今的許巍歌迷羣體中評價不高。

許巍在創作生涯晚期所達成的脫胎換骨式進化,使得他的近兩張專輯完全可以以一個全新的品牌獨立於當年那個唱著《曾經的你》《藍蓮花》的搖滾/民謠歌手許巍。

儘管此時的許巍(2012後)和彼時的許巍都已從生命泥沼中走出,但在對於音樂的表達方式上,晚期的許巍更加灑脫奔放、直白犀利,一方面是他本人的精神境界日益提高,以致於所要表達的東西的層次也不再拘泥於過去簡單而又含蓄的正能量式傳達,另一方面則是他的江湖地位已完全穩固,他完全有充足的人脈和實力去調動國內頂尖的音樂人資源來表達自己所要表達的世界觀。由此,我們便得以有福欣賞最近的這兩張把許巍的個人世界觀呈現得如此飽滿精細的概念專輯——《此時此刻》與《無盡光芒》。

我在之前的演唱會感想中也提到過:如果一個人批評《無盡光芒》相比於《此時此刻》有所退步,那麼他一定沒有真正聽懂《此時此刻》。想要聽懂這兩張專輯是需要門檻的。有時我看許巍在《此時此刻》專輯宣傳期裏的節目訪談或是紀錄片,每次在他介紹專輯或是歌曲的創作靈感和中心思想時,我總會感同身受地體會到一股他內心的詞窮和憋屈——要找到一個讓普通人能理解的方式來陳述真是太TM難了,你看我還要不斷反覆補充和解釋我剛剛的意思,最後你們聽了還是覺得不明覺厲,算了,還不如別說了,都在歌裏了。

之所以要以普通人的視角闡述他近期的專輯是如此困難,是因為這兩張專輯是以一定的靈修概念作為入門門檻的——如果對於佛教凈土宗的基本概念、道家思想中「道」概念以及天人合一概念乃至於一些經典的新紀元運動讀物(《當下的力量》《奇蹟課程》《與神對話》等)沒有一些基本的瞭解乃至共鳴,是很難理解他到底是在歌裏唱著些什麼的。

如果沒聽懂,可能會以為:《愛情》這首歌就真是寫愛情的肉麻情歌;也可能會覺得《空谷幽蘭》這首歌怎麼如此堆砌辭藻、無病呻吟;甚至於會覺得《世外桃源》是一首俗之又俗的古風歌曲。接著便「啪啪啪」在豆瓣上給《此時此刻》或是《無盡光芒》一個大大的一星,並在短評裏寫道「流行媚俗,用詞重複;江郎才盡,廉頗老矣」。

在正式談到《無盡光芒》之前,我們不得不首先提一下《此時此刻》,因而在此稍微簡略地提一下《此時此刻》(不談音樂性,只談思想性;當然,這張專輯在音樂性上的成就,對於所有耳朵還建在的人來說已無須贅言)。

在《此時此刻》專輯的紀錄片中,有一句話完美詮釋了這張專輯:這張專輯的所有歌曲都是《此時此刻》這一首歌的註腳(大意如此)。

在我看來,這張專輯的主題可以用八個字概括:此時此刻,世外桃源。人間的流浪者(空谷幽蘭)啊,當下的一切皆已俱足,當下你便擁有著一切來自那個「一」的恩寵,你永遠是被愛著(愛情)和救贖著(救贖之旅)的,雖然你一直在尋找你的家,但你的家就在這每一個當下里,為何不為之感到深深的喜悅呢?在這個與「一」合為一體的當下,你便已出離人間,身處世外桃源之中。

其實從歌單安排上來看,如果不考慮到《此時此刻》大氣磅礴的管絃樂開頭對於初聽觀感的提振效果,個人認為《空谷幽蘭》這首歌其實最適合放在專輯開頭(就如巡演中的曲目安排一般)。因為這是一首直接對著本專輯表達對象點名的歌曲,就如同一封信的開頭總是要寫上收件人的暱稱一般——我不是對著別人在唱歌,而正是為你,這迷失在紅塵之中的空谷幽蘭而歌唱啊!另外,這首歌中「紅塵中 你的無上清涼」這句歌詞讓我一度以為是寫給觀世音菩薩的歌(由於「觀世音菩薩」和「清涼」這個意象在以往各種經典中的聯繫實在太多),但後來看各種訪談與紀錄片才明白,這首歌中最先誕生的幾句歌詞是許巍在終南山所寫就,於是便瞬間明瞭了這首歌中的「空谷幽蘭」並非指的某一特定的對象,實則是指古往今來所有已經走上和即將走上覺醒的道路之人。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比爾波特的《空谷幽蘭》這本書,講的也是關於終南山中隱士們的故事。

至於《此時此刻》裏的其他幾首歌暫且不詳談,畢竟這裡是關於《無盡光芒》的評測,不過剩餘曲目大致都可以往靈修、西方極樂世界的路數上去理解,如果你把相關概念套到歌詞裏聽了後,突然有種「哎喲,是那麼個味」,那肯定就是你套對了:

比如,《愛情》談的是來自於我們每個人都擁有的那來自於「一」或是來自於阿彌陀佛的「無條件的愛」(視你想要怎麼理解),這首歌裏四處洋溢著感激之情,也難怪有人會評論說「怎麼可以一首歌的肉麻程度那麼高,但唱出來卻又深情+不噁心呢」;

《喜悅》據許巍本人說靈感來自於與家人在廬山盡享天倫之時,但歌詞中屢次出現的「回家」的意向其實在凈土宗中也曾多次用於指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許巍在演唱會上屢次唱《喜悅》失聲落淚若說沒有對於彌陀救贖的感恩之情在其中我是不太相信的;

《心願》中「誰會在此刻覺悟著天命」也再直白不過了,許巍在訪談中也會用「天命」這個詞來指代那個「一」、「道」或是我們的「高我」。「越過海洋,在日落的天空裏,這是永恆,自由的新世界」,這裡的「日落」又湊巧引出了後來《無盡光芒》專輯中的概念;

《救贖之旅》……到這裡總該聽出來是什麼在「救贖」了吧?「是超越這輪迴,使塵世同享極樂的彩虹之路」這句已經明顯到不能更明顯了。另外,歌詞中最後提到的「被歌唱拯救」只是一種「救贖」的具體化現,就這跟我們都是被母親的奶喂大的,但卻不能忘恩負義地說「是奶餵養了我們、跟母親一毛錢關係都沒有」一樣。

《世外桃源》裏可別人家說是「美人」你就真以為這歌是單純寫給「美人」的了,知乎以前有人問這首歌的「桃花已不覺開滿了西山」中為什麼是「西山」?想想「西方極樂世界」吧。「從人間到天上從天上再到人間」,這一路輪迴還是挺不容易的,不過還好「終點清凈而光明」。合十。

說完了《此時此刻》,現在我們來正式談談《無盡光芒》。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寫到:

《此時此刻》和《無盡光芒》這兩張專輯雖然乍聽上去毫無相干,編曲風格也不甚相似,甚至於兩張專輯都在自說自話,不斷地拉著幾個重複的意象做文章——在《無盡光芒》中尤為突出。但實際上,兩張專輯是同一種人生狀態的無縫延伸。《此時此刻》如果說表達的是「初次從夢中醒來,『看山不是山』 」的喜悅,那麼《無盡光芒》則是「再次入夢,看山還是山 」 的下一層境界。真正喜歡現在的許巍的人,這兩張專輯都會是Ta人生當中不得多得的摯愛。

當然,相比於《此時此刻》的晴朗明媚,《無盡光芒》則平添了一絲悲壯與憂傷的色彩。專輯的題眼是「夕陽」,無論是主視覺圖,還是專輯曲目的歌詞,都無處不暗合了夕陽給人帶來的感懷色彩。

按理說,在《此時此刻》如此燦爛的基調之後,下一張專輯在主體調性不至於跌落至如此的負面。也許是許巍在這幾年裡經歷了太多——到了知天命的年紀,生命中的離別轉瞬之間便會降臨到自己身邊。鼓手張永光在14年底的隕落或許便是本專輯中某些歌曲的創作動機之一,在《無盡光芒》巡演中演唱《為了告別的聚會》這首歌時,舞臺屏幕上每個樂手的實時影像都被呈現在一個個升起的藍色泡沫之中。「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我想大概這便是這一特效對於此曲中「聚散無常」感慨的詮釋吧。

但好在,在如此厚重的黑暗外殼下,《無盡光芒》所傳達的主題信息依舊是正面和向上的。不如說,正是在步入黑暗的黃昏之時,才更會讓人感到落日餘暉的光明與溫暖。

在凈土宗的《觀無量壽經》中,有一套觀想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而這套方法中,第一個觀法便是「日想觀」。

汝及眾生,應當專心,繫念一處,想於西方。云何作想?凡作想者,一切眾生,自非生盲,有目之徒,皆見日沒,當起想念。正坐西向,諦觀於日欲沒之處,令心堅住,專想不移,見日欲沒,狀如懸鼓。既見日已,閉目開目,皆令明瞭。是為日想,名為初觀。

這段經文簡單來說意思就是:面向西方,專心想像著自己曾經看過的日落的場面。這裡的日落觀只是一個引子,接下來還會有水想觀、地想觀、樹想觀乃至於華座想、像想等觀法來逐步引導修行者觀想出一個西方極樂世界的詳細樣貌。

因此,無論是專輯的「夕陽」意想還是主視覺圖中狀如懸鼓的落日,似乎都在昭示著《無盡光芒》專輯中的無盡光芒到底來自於何處。

相對於《此時此刻》專輯中僅憑《此時此刻》一首歌曲提綱挈領、其他歌曲為之作注的做法,《無盡光芒》中的主線脈絡則是由開場曲《只有愛》、中軸曲《無盡光芒》和壓軸曲《夕陽中的城市》這三首歌去串聯而成。

只有愛,才能讓我覺醒

即使有烈火燃燒我的心——《只有愛》

專輯就開篇就如此開宗明義:這一世的目的就是為了覺醒,而能讓我覺醒的辦法就只有來自於阿彌陀佛的救度。歌詞也儘可能含蓄地表達了佛教中關於輪迴轉世的思想——「不管在今生,還是永遠」(第一次聽的時候,怎麼都覺得後面必須得是「來世」才對稱)。

就像你愛這世界

你無盡的光芒——《無盡光芒》

在西方散發無盡光芒愛著整個世界的那個人到底是誰?專輯題眼「無盡光芒」的來源是哪裡,到了這裡想必已經呼之欲出。副歌部分「照耀我的天真」這一句歌詞也非常讓人動容。在塵世流浪的星際種子們有哪個在外人看來不是「天真、單純、傻傻地像個孩子一樣」呢?

在這裡插句題外話。吳青峯在Apple Music上的自選歌單「吳青峯的太空人日記:醒」中,收錄了《無盡光芒》這首歌——這也是此歌單唯一一首來自於內地歌手的歌曲。結合吳青峯這一年來與前恩師的恩怨情仇給他帶來的打擊與傷害,不難想像這首歌在這段如此黑暗的時期給了他什麼樣的撫慰。

即使在我平靜的時候

憂傷依然略過我心底只有在我想你的時候希望的光才照耀我——《夕陽中的城市》

和《此時此刻》的最後一曲《世外桃源》不斷歌頌著歌詞中的那個「美人」一樣,《夕陽中的城市》也是一首寫給那個Ta的深情告白。只是這裡的基調完全不似《世外桃源》那般清遠明朗,彷彿在經歷過晚霞裏那最美的一瞬後天空便馬上灰暗下來,只讓人感到無限惆悵。但好在,心中的光芒仍在閃耀著。只有愛,才能帶領我們穿過這夜空的黑暗,抵達那溫暖的彼方。

可以說,只要聽懂了《只有愛》《無盡光芒》《夕陽中的城市》,基本上就可以說是聽懂了《無盡光芒》整張專輯。

畢竟,只要知道了「無盡光芒」來自於哪裡,就沒理由不知道《你的深情》中到底是「再次被誰救起」;沒理由不知道《遠航》的目的地在哪裡,以及為什麼說「我渴望的寧靜,總在每一天靜默禱告而來;我渴望的美景,總在每一天你給我愛而來」;沒理由不知道《心中的歌謠》裏,為什麼說「你是我在這人世裏,珍愛的希望和溫暖」;沒理由不知道《在這裡》中,「你」是怎麼「讓我看到心中的萬丈光芒」的(另外,這首歌在我看來有點像是上專中《愛情》的姊妹篇)。

對於那些給《無盡光芒》差評的歌迷們來說,他們聽到的也許是一張江郎才盡、溫溫吞吞的專輯,但對我們這些能聽懂許大菩薩到底在表達什麼的人來說,這是一位引路人揮灑著自己的每一分創作力、在唱片的每一個音符中都歌頌著「南無阿彌陀佛」所鑄就的禮物。

整張專輯以「夕陽」為主題,在我看來,也許不僅僅寓意著西方落日背後那一片極樂凈土,以及已步入知天命之年的許巍自己人生的夕陽。我們的地球當前也處於一個關鍵的「夕陽」時期。正是在這樣一個關鍵節點,越來越多的人正在醒來,奔赴自己的下一個階段。而《無盡光芒》無疑是某一小羣早就覺醒的大師想要在這美麗卻又短暫的夕陽中喚醒更多人的一種嘗試。即使是在這如此昏暗無光、顛倒黑白的黃昏之中,許巍卻用如此出色的兩張專輯給這個世界的晚霞又增添了一筆明媚燦爛的暖光。在文章的最後,我要再次感恩許巍及其團隊對這個世界的貢獻。在黃昏,卻依然感受到了你的溫暖。

ps:《無盡光芒》的歌名連起來恰好是一首小詩

只有愛你的深情,

引領我遠航無盡光芒的春海;

心中的歌謠在這裡,

我不猜,這夕陽中的城市。


我今年33歲,從15歲開始聽許巍。作為一個不懂音樂、多半生都在聽許巍的人,我無法從專業角度客觀的評論新專輯的水平,只無條件的欣賞他、喜歡他,並沉醉於他帶給我的音樂世界。每次聽他的新專輯都需要時間來消化,慢慢品味,體會他的心路歷程。

那個陰鬱、狂躁的少年,如今已知天命。他的成長都寫在他的音樂裏,而我,願沉浸在其中,隨他一同成長。


一首挨一首,聽了好幾圈,有個大概的瞭解了,談談看法。最近幾年的風格可以用幾句話概括:

溫暖的感覺

一個暖字打天下,一道光芒照你心。意象蹈襲覆轍,旋律大同小異。

從97年的《在別處》到06年的《在路上》再到18年的《在這裡》;從詩人蘭波的過度理想主義到凱魯亞克的不竭精神追尋,再到釋迦摩尼的當下喜樂自在;從絕望、迷惘到救贖、和解再到平淡、從容……心態越來越好,味道越來越淡……

夕陽中的城市

以第四首《遠航》為例,典型的巍式風,讓人舒服的那種。

前奏一起,哎媽,這不17年寫給姜昕的《重生》嘛~

看意象辭彙,光明太陽、山穀草原、山巔海洋、風裡雲裏、藍天彩虹、渴望盛開……沒用十次少說也有五次,就是把之前的「旅行」改成「遠航」,再排列組合一下(我想他組合時想不出好詞也是煎熬的),作詞搞定。

一分鐘後進入副歌,直接升K引吭高吟,這種起式聽過04年《每一刻都是嶄新的》專輯的朋友不會陌生,一多半都是。

結構上而言,這首歌是AAB式的,如果說前兩截沒有新意就算了,最後一段仍然是典型的巍式淺哼呢喃,暈。

不過,不算亮點的亮點也在這最後一段,即巍式取意寫境。王國維說:詞以境界為最上。曲亦如是。巍風別具一格之處就在取意寫境非常精準。這次造境用的是兩段guitar 章句輔以一段悠揚的小號。託底的節奏吉他旋律非常簡單,就一4/8拍的循環往複,主要營造一種空曠高遠的冷調大環境的感覺,這是借鑒愛爾蘭樂隊U2的風格,像《with or without you》(鼓點也很像)、《song for someone》就是這種感覺,以這樣簡單的章句取意,可以說模仿的蠻好。再一個,主音吉他旋律,聽了兩遍,好熟啊,腦海中揣摩檢索了一下,哦!這不是DS的靈魂馬叔(Mark Knopfler)三個手指撥弄著紅色芬達的味道嘛,淡淡的憂傷中不失希望,欲說還休的情狀……

愛爾蘭三寶之 U2

恐怖海峽靈魂 Mark Knopfler

如果說近幾年許巍做的最多的嘗試,就是吸收並糅合更多西方優秀音樂家的風格,尤其像Bill Evans這樣的爵士(Jazz)音樂家,第三首《為了告別的聚會》間奏有一段典型的比氏爵士鋼琴,可惜的是馬上被吉他噪音牆掩了。聽最後一首《夕陽中的城市》也能感受到:他的groove還是在水準之上。這種「弱-強-弱-強」的節奏是雷鬼(Reggae)風,由牙買加音樂家Bob Marley開山,最近十年被國人借鑒很多,像謝天笑、龍神道甚至痛仰玩的許多調調就是這種,老謝的《潮起潮落是什麼都不為》是很典型的了,滑稽又可愛。玩好了,很舒緩很巴適,不知不覺脖子一縮一縮,腦袋身體跟著前後搖擺……

爵士鋼琴小王子 Bill Evans

第三世界臟辮王 Bob Marley

總體上,編曲上向著複雜化演進,越來越多的加入西洋交響樂器,愛樂樂團的高大上弦樂編組不必說了,古怪的號聲也越來越多了,鼓編也用成兩個人了。不過,做歌就像做手機或筆記本一樣,不是配件都是最頂尖的,總成就是最優的。Live還好,在不到5分鐘的成品裏如何取捨調度,非常考驗一個手藝人的水準,如果把控不好就有邯鄲學步的危險,容易吵。像老馬(Mark Knopfler)那樣做長做精也可以,不過好像並不迎合當下的樂風。當下的樂風是怎樣的?旋律越簡單抓耳、時長越短越好,參考抖音火曲。所以再三平衡,創新之外剩下的,就是李延亮式guitar嗚啦啦和噪音牆。尤其是從12年的《此時此刻》開始,機長的大段 guitar solo就佔了過重的篇幅(不論是時長還是音軌),效果器的不同音色雖紛繁卻有亂耳之嫌,可謂成也機長,敗也機長。這是讓一個喜歡炫技的優秀吉他手當製作人不得不付出的代價。

可以說,近年來許巍創作力下滑非常嚴重(雖然比樸樹強太多)。可能是我太苛責,但如果對比前三張的首首經典以及後來的披沙瀝金現在的庸常實在是讓人唏噓。而且,像作詞這種活兒,不是自己一人生憋就有精品的,不吸收當下時代的空氣,不和年輕人交流學習,只能在有限的知識架構的犄角旮旯裏挖點舊料。我寧願相信他老了,荷爾蒙不再,年輕時痛的久了看開了,心態越來越平和越來越波瀾不驚了,而不是日子越來越好,越來越怠惰。大學那會兒,聽著聽著眼眶就濕了,一本《少有人走的路》,一首許巍,陪我度過了失戀後最難熬的歲月,現在如果有把吉他還能把《故鄉》的前奏彈出來。於我而言,那種打動人心的感觸在這張專輯暫時還沒有聽到。

總體平平吧,沒有驚喜的感覺。不管你磨6年還是做1年,牛就是牛,庸就是庸。如果按豆瓣標準,我給3星。

茲瓷茲瓷

但是,你要問我茲瓷不茲瓷,我不茲瓷他茲瓷誰!?我是茲瓷的~


接受批評

接受質疑

接受討論

關於共鳴

關於鑒賞

關於巔峯

關於製作


過去你是直擊內心的驚艷,如今你是順應內心的溫暖。感恩的話已說過太多,如今明白最好的感恩就是攜帶這些溫暖去生活。你的每張專輯都是人生一個新階段的開始,好好聽你的歌,繼續做個讓自己和別人舒服的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