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見圖)上任後提出強國夢的思想,一改以鄧小平「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為基礎的外交基調。(資料照,美聯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見圖)上任後提出強國夢的思想,一改以鄧小平「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為基礎的外交基調。(資料照,美聯社)

日前,中國大陸召開人大、政協兩會,外交部長王毅面對西方媒體對近來中國「戰狼外交」的質疑時,強調中國「從來不會主動欺凌別人」,但「中國人是有原則、有骨氣的。對於蓄意的中傷,我們一定會作出有力回擊。」顯然,其意北京面對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全球蔓延的「中國責任說」,將不會輕易妥協。

與此同時,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國家,不斷加大對中國的究責力道。然而,北京的戰狼出擊,並非毫無策略。因應疫後的國際情勢,北京將基於國際現實的「勢」與「力」,施行有所差別的對外政策。簡單說,就是「對美周旋」的同時,建立抗美的全球統一戰線。

「屠龍派」似乎已成為美國共識

美國川普政府官員認為,北京就算沒有「製造病毒」,至少也有「隱匿疫情」: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公開推文指稱「中國的無能造成了這場全球大屠殺。」國家安全顧問歐布萊恩(Robert O'Brien)則說,中國疫情隱瞞和蘇聯1986年處理「車諾比核災」對可相比擬,且其「外洩病毒到全球,摧毀美國數兆美元的經濟財富」。

密蘇裏州共和黨籍檢察長施密特(Eric Schmitt)指控北京當局「欺騙、隱瞞、瀆職和不作為」造成巨大生命和經濟損失,因而提出訴訟;共和黨參議院議員葛理漢(Lindsey Graham)提出《新冠究責法案》,授權美國總統可以凍結在美中企資產、旅行禁令、簽證撤銷、限制美國金融機構對中企放貸,禁止中企在美上市;與此同時,美國佛州(Florida)委託柏曼法律事務所(Berman Law Group)向北京提出的集體訴訟,已吸引約8000位民眾、2000間公司企業加入。就連一向被視為親中派(China-loving)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Joe Biden),也一改過去論調,強調將提出「對華強硬」政策。

一時之間,被疫情重創的美國,從行政立法到司法、從聯邦到州政府、從官方到民間,通通擂起了對北京的戰鼓。甚至連一向被視為「擁抱熊貓派」(Panda Hugger)民主黨,一夕之間也參與了「屠龍派」(dragon slayer)的行列。

美國前副總統拜登有望代表民主黨角逐白宮大位,但22日他發表關於非裔美國人的言論遭到強烈砲轟(美聯社)
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見圖)一改過去親中的論調,改採對中強硬的政策。(資料照,美聯社)

「底線思維」下「有所作為」的北京外交戰略

要如何因應疫後由美國發起的全球究責聲浪?疫後的北京外交戰略,勢必一方面堅持「有所作為」;另一方面,強化「底線思維」。

自習近平主政以來,認為中國在經濟、軍事、科技、綜合國力等各方面已逐步提升、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因此,改變了鄧小平強調「決不當頭」的「韜光養晦、有所作為」戰略,以單向的「有所作為」強化中國在國際社會的角色。與此同時,北京在「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論述下,以強調大國之間應平起平坐的「新型國際關係」及對抗美國圍堵的「一帶一路」為槓桿,推動一個有利於北京的全球治理模式。

在「有所作為」戰略下,北京認為,中國不應一昧的順從西方國家,在維護國家利益的前提下,「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戰狼」必將四處出擊。

然而,隨著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國家對中國提出究責、求償的浪潮日益加大,北京開始提出「底線思維」戰略。亦即北京要以「最壞打算」來「做最好準備」,預設美國將擴大對華圍堵,並促成美中全面脫鉤。在此假設下,北京一方面持續透過防疫/經貿合作等雙重外交路線,爭取建立與歐洲、非洲等地區國家的統一戰線,以「築牢與大多數國家的合作」,並讓美國對華的圍堵,成為「不斷自我孤立的過程」;另一方面,在認知「美強中弱」前提下,避免和美國形成「硬對抗」,以持久戰周旋來自美國的各種打擊。

因此,北京雖然一再升高對美方的回擊,甚至以尖銳辛辣的言辭回擊美國。但美中齟齬日益升高的同時,基於「底線思維」戰略,已有中國學者提出,應透過強化與美國工商界關係、改善與美國媒體的關係,以及推動與美國智庫、大學知識分子的對話等「巧實力」(smart power),讓緊張的中美關係得以脫困。與此同時,法新社記者提問關於美國總統川普「可能切斷與中國關係」一說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亦有別於過去的強硬,不但回應「保持中美關係穩定發展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還強調「中美雙方應繼續加強抗疫合作」。

此外,日前總理李克強在兩會中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釋放了對美和緩的訊息,強調要「共同落實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美聯社)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見圖)認為美中關係遭綁架,可能將雙邊關係推向猶如新冷戰般。(資料照,美聯社)

是狼、是羊?取決國際現實

從北京的諸多作為可看出,面對美國的步步進逼,北京必須考慮到國際現實、並區分內外:以「戰狼」之姿滿足內部高漲的民族主義,但以「綿羊」態勢建構有利中國發展的國際環境。亦即,當北京意識到「戰狼」出擊,將引來更多「屠龍派」後;疫後的外交戰略,北京勢必以「綿羊」的友善,爭取更多國際社會來「擁抱貓熊」。

也就是說,面對後疫情時期中美對抗格局下的國際情勢,已揚棄「韜光養晦」的北京,其外交戰略將是「底線思維」下的「有所作為」:在避免現階段與美國直接全面對抗的同時,建立與他國的友好關係;但若他國扈從美國的究責論,則如限制澳洲牛肉進口一樣,將施以一定程度的打擊。

整體來說,對北京來說,面對艱困的疫後經濟重建,需要的是一個內外皆穩的發展環境。然而,要如何爭取更多朋友、創造更多有利條件,考驗的將是北京的智慧。

*作者為工業總會大陸事務組組長、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