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週要增1萬多基站,手機可成藝術門類!今年兩會這麼談5G

  澎湃新聞記者 吳雨欣 崔珠珠 陳宇曦 周玲

  中國的5G建設正在提速。

  5月25日下午,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在會議結束後舉行的“部長通道”採訪活動上,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5G從今年以來加快了建設速度。雖然受疫情影響,1、2月份甚至3月份可能受到一些影響,但各個企業還在努力加大力度,爭取把時間趕回來。現在在祖國大地上,每一週大概要增加1萬多個5G的基站。4月份,5G的用戶一個月增加了700多萬,累計已經超過了3600萬戶。

  對於5G的使用,苗圩結合疫情防控,介紹了三個場景。

  第一個場景,在疫情最緊張的時候,鍾南山院士通過5G視頻遠程連線,為五個危重病人進行遠程會診。通過5G傳輸的影像資料都非常清晰,對於診斷、對於病人的救治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第二個場景,“部長通道”採訪的視頻連線,通過5G+4K,還有8K高清的顯示,所以這麼大的屏幕,但看起來非常得清晰,非常得真切。

  第三個場景,在兩會期間,新華社做了一個5G全息訪談,雖然記者與代表相隔大概有1000公里,但就像在面對面交流。

  苗圩說,這三個場景都說明5G隨著網絡設施的建設,隨著基站不斷增多,將來使用會越來越多,很期待在北京冬奧會上能有更多的5G場景,能有更多的用戶通過5G量身訂作,為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務。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及,“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

  澎湃新聞記者梳理髮現,今年全國兩會上,5G也成為頻頻受到關注,多位代表、委員圍繞5G建言。

  據中國信通院測算,2020到2025年,5G將直接帶動經濟增長10.6萬億元,間接帶動24.8萬億元,產業帶動力可見一斑。

  以下為澎湃新聞記者整理的今年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關於“5G”的部分建言:

  楊傑:強化5G頂層設計和整體部署,推進5G融入百業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董事長楊傑認為推動5G深度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將是一項系統性、複雜性、社會性工程,需要在更高層次、更大範圍、更深程度上彙聚社會各方力量共同破解發展難題。當前,深入推進5G發展面臨三大難題:一是5G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運營成本大幅躍升,影響5G建設部署進度,拉高社會使用成本;二是圍繞5G的科技創新協同不足,製約5G在更廣領域、更深層次的應用普及;三是面向5G的產業融合發展體系尚未建立,製約5G對各行各業轉型升級的賦能作用。

  對此,楊傑提出五點建議:一是強化5G頂層設計和整體部署,統籌各方力量形成5G發展合力;二是多措並舉破解5G成本難題,加快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協同發展;三是建立健全5G科技創新體系,促進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提升;四是鼓勵和引導5G服務民生,提高人民羣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五是鼓勵和引導5G融入各行各業創新發展,賦能實體經濟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張雲勇: 5G 站址應與城市基礎設施同步規劃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聯通集團產品中心總經理張雲勇在接受《中國電子報》採訪時表示, 5G的高頻段特性給網絡建設提出了更高的挑戰。未來,5G基站的數量將至少是4G的兩倍。隨著基站密度逐漸增加,運營商長期面臨的選址難、建設難問題將更加突出。

  張雲勇認為,為盡快發揮5G戰略價值,應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援的力度和確保政策的有效執行,將5G網絡建設規劃納入到城鄉規劃,並與城鄉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

  對此,張雲勇提出了三方面具體建議:首先,建議提高對信息基礎設施重要性的認識,把信息基礎設施作為城鄉建設項目的組成部分,把信息基礎設施規劃作為城鄉建設規劃的重要內容,把信息基礎設施驗收作為城鄉建設項目驗收的關鍵環節。其次,建議規範網絡設施的進場行為,加大對網絡設施的保護力度。最後,建議加強輿論引導,加大科普宣傳力度,消除公眾對 5G 電磁輻射的片面認識。

  俞敏洪:利用5G優勢進一步推進我國城鄉教育均衡

  全國政協委員、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在一份提案中表示,目前的5G網絡建設呈現出“城區熱點深覆蓋、縣鄉淺覆蓋、村不覆蓋”的局面。從教育場景來看,在5G時代,城市地區已經率先進入自適應教學的智能教育階段,鄉村地區尚未完全進入以互動教學為特徵的數字教育階段。俞敏洪認為,對於5G應用,也需要統籌城鄉學校信息化發展,大力支援鄉村學校區域5G網絡覆蓋,確保師生可以享受高速率、低延時的5G教學設計和應用。

  為了充分利用5G優勢進一步推進我國城鄉教育均衡,俞敏洪提出四項建議:第一,相關部門大力支援在鄉村學校區域搭建5G微基站,以較低的成本實現鄉村學校5G網絡覆蓋,在網絡基礎建設和服務上縮小城鄉數字鴻溝;第二,為鄉村學校提供終端設備和資費補貼;第三,進一步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對貧困地區進行政策傾斜和經費補貼;第四,支援民營教育企業開發5G和AI應用,進一步提高研發經費稅前加計扣除的比例,保護知識產權,激發民營企業創新動力。

  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發佈的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4.23億,較2018年底增長110.2%,佔網民整體的46.8%。2020年初,全國大中小學校推遲開學,2.65億在校生普遍轉向線上課程,用戶需求得到充分釋放,在線教育應用呈現爆髮式增長態勢。

  周雲傑:將5G、工業互聯網等技術結合

  今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海爾集團總裁周雲傑建議,結合“新基建”建設,將5G、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工業互聯網等創新技術結合起來,提升我國工業互聯網的平臺能力和科技能力;集中優勢資源,專注工業軟件及工業APP的研發,並建立開源的生態系統。

  這已經是周雲傑已經連續第四年對中國工業互聯網發展提出建議。他建議,以工信部推薦的十大“雙跨”平臺(跨行業跨領域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為依託,鼓勵各行業的領軍企業參與平臺建設,併成為該行業的操盤手和合夥人,共同探索世界領先並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互聯網發展之路。

  同時,工業互聯網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為企業賦能。周雲傑也建議,通過產融結合,加速企業的智能化、網絡化和信息化,以適應工業互聯網的要求;出臺相關政策,鼓勵中小企業上平臺、用平臺,並明確平臺方為中小企業賦能的責任和成果。

  陳虹:支援有條件的地區從5G新基建等方面入手,構建智能汽車基礎設施體系

  汽車行業的發展也在與5G結合。

  全國人大代表、上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虹建議,支援有條件的地區加快推動智能汽車產業“新基建”。依託國家2020 年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寬帶網絡和5G領域),支援有條件的地區從5G新型基礎設施、智能網聯汽車、智慧交通系統等方面入手,加快構建智能汽車基礎設施體系,加快培育相關的創新鏈和產業鏈。

  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離不開5G,陳虹建議,在部分管製區域、部分限定路段試點法律法規突破,滿足智能網聯汽車上路測試需要。支援有條件的地區(如長三角),選擇整體環境較好的區域(如上海臨港東海大橋、嘉定汽車城),建設高度自動駕駛(L3級別以上)先行示範區,並協調國家有關部門,在示範區內試點突破法律法規限製,允許高度自動駕駛車輛上高速、高架道路進行測試及示範應用,在特定區域率先試點無安全員的自動駕駛載人、載貨商業化應用。

  近日,陳虹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專訪時介紹,上汽集團計劃在今年年中,啟動全球首款量產5G互聯網汽車示範運營,屆時普通市民將有機會上車體驗。上汽集團還將實現5G智能重卡在上海洋山深水港的小批量商業化運營,進一步提升港區行駛和作業效率。

  王鳳英:建立基於5G+AI的機動車智能檢測平臺

  全國人大代表、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在其名為《建立機動車智能檢測體系》的議案中建議,推動建立機動車智能檢測體系,完善數據共享和使用機製,解決車檢難問題。應適應移動互聯網與雲服務的發展趨勢,建立基於5G+AI的機動車智能檢測平臺。平臺涵蓋車輛生產製造、銷售服務、檢測維修和上路行駛等各環節,推動機動車檢測各環節逐步實現智能化。

  在該平臺下,由相關部門主導開發機動車檢測APP終端,在外觀項目檢測上,可以採取遠程拍照,結合人臉識別、VR及5G技術實現智能化檢測。環保項目檢測可以通過遙感測試技術,並與4S店保養檢測結果互認,實現智能化檢測。通過使用計算機網絡技術與認證的檢測排放終端設備、流動檢測設備及未來新增加的檢測設備與數據中心聯網,實現檢測實時同步進行數據採集、傳輸、監控、分析決策、管理服務等,並實現國家、省市及縣級區域範圍內遙感數據的共享傳輸,將每年定期年檢轉變為實時在線檢測,解決車檢難、車檢供需矛盾突出的問題。

  張凱麗:5G時代應建立“手機藝術”門類

  據中國網報導,全國政協委員、影視演員張凱麗從文藝工作者的角度出發,認為伴隨5G時代的來臨,“手機藝術”應該同廣播藝術、電影藝術一樣成為一個藝術門類,甚至可以構建“手機藝術學”。

  張凱麗建議,一是政府部門牽頭,製定相關政策法規;二是科研機構跟進,深化相應技術研發。三是教育機構支援,構建相關學科研究。在第二條建議上,張凱麗進一步解釋:“以5G技術為契機與支撐,研發出成本更加低廉、穩定性更加可靠、推廣性更加廣泛的技術,運用在手機中,與相關文藝創作者一起探討,找出技術難點,攻克障礙,從技術上助推手機藝術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