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紐約科學院主辦的網絡研討會上,休斯敦月球與行星研究所的天體生物學家和地球微生物學家肯達·林奇提出了一個計劃,稱基因工程應該在人類殖民太空的過程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比如將人類的基因與動物優秀基因相結合,以應對複雜的火星以及更嚴酷的木衛和土衛環境!

改造人類基因適合行星與削足適履

其實改造基因適應行星環境,並不是NASA的專利,而《超能泰坦》早就在科幻片中已經實施過了,大意是地球受到核污染影響,大部分地區已經不適合人類居住,並且未來將蔓延全球,因此科學家組織了一批退伍軍人蔘加了一項研究,目的是改造人類以適應土衛六泰坦的環境下生存。

在基因改造下,這批人類的各方面潛能都被開發,進展非常順利,但淘汰率很高,最後剩下男主被送往泰坦,當然各位不要對本片抱有太大希望,這部片從頭到尾婆婆媽媽,實在難以從頭看到尾,不過這思想倒是不錯,改造人類以適應未來行星環境!

不能改造行星嗎?

一直以來人類計劃都是改造行星以達到宜居環境,而且還制定了龐大的行星改造計劃,比如改造火星,因爲火星直徑差不多是地球的一半,一天也幾乎24小時,還有一個薄薄的二氧化碳大氣層!但火星極冠有大量的水冰和二氧化碳,改造難度也不是特別大,主要是需要一個人造磁場避免改造後的大氣被太陽風剝離!

火星極冠

當然任何行星級別的改造都是成千甚至上萬年,從這一點來看,買一雙合適的鞋和削足適履的選擇上,還真是後者比較容易,畢竟這鞋子沒得選,而改造時間太久,因此只能折騰人類自身了!看來這科學家還是非常懂得識時務者爲俊傑,這厚黑學真是用得爐火純青。

哪個優秀物種基因將會加入人類基因?

火星環境只有1%的二氧化碳大氣層,人類也不可能直接在地表生存,因此將會製造出大規模的避難所,比如火星殖民基地以供生存,但在強大的基地也有一個無法忽略的問題,也就是火星輻射將比地球上高出幾個數量級,因此在火星嚴酷的輻射環境下生存,可能是一個需要現實考慮的問題!

爲人類增加抗輻射基因

紐約康奈爾大學醫學院的遺傳學家克里斯托弗·梅森稱,將緩步動物的基因改造後插入人類的DNA,使人類獲得這種殺不死的動物的優秀基因!

水熊蟲

水熊蟲就是緩步動物的俗稱,身長最小的大約50微米,最大也不過1.4毫米,主要生活在水中的沉積物以及潮溼的土壤和苔蘚植物水膜中,全世界大約有750多種,幾乎到處都有他們的身影。

水熊蟲是已知生命力最強的生物,在超過沸水的溫度下能存活2分鐘以上,或者零下200℃的極端低溫下,都能生存幾天,如果是-20℃,那麼可以存活30年以上,甚至在太空中也能生存很久!2007年歐空局將水熊蟲送入了太空,讓它們直接暴露在宇宙輻射下,結果是68%水熊蟲在嚴酷的環境中生存了下來,令人佩服的是回到地面後仍然可以繁殖後代。它們是地球上唯一經歷了宇宙空間環境仍然可以生存下來的物種。

科學家對水熊蟲的基因垂涎三尺

水熊蟲的這種特性實在太適合火星以及木衛和土衛上惡劣的環境,梅森稱,如果人類到達那裏卻沒有防護措施,那麼很快就會被宇宙射線殺死,當然即使有防護條件,那麼長期的輻射環境也將破壞DNA,可能將永久性被改變,並且可能產生不可控因素,這一點在NASA對在國際空間站呆了一年多的宇航員史考特和他的同卵雙胞胎兄弟的DNA差異上的研究可有不少收穫。

現代基因工程的進步已經可讓人類達到這一程度,比如早先展開的動物克隆研究,已經最近正如火如荼展開的幹細胞研究,都已經走在了最前沿,但無論是幹細胞還是基因替換這些想法,都不得不面臨一個非常嚴重問題!

倫理道德允許這樣做嗎?

一直以來這就是一個灰色地帶,儘管幹細胞研究未來將可能爲人類帶來巨大的利益,但現在在倫理上就無法獲得認同,比如干細胞的胚胎早期發育幾天就被認爲終止,當前是可以到半個月左右,未來日本幹細胞研究將申請超過30天的研究,時間越來越久,公衆也在一步步接受這個研究的底線!

這看起來是一個好趨勢,畢竟從人類自身發展來考慮,這種前瞻性的研究必須要被支持,但我們必須警惕的是,這個基因加入人體後未來到底會如何發展,會出現恐怖的生化人嗎?也許會,因爲這要看研究技術掌握在誰手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