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的危機是老生常談的話題,都說上有老下有小,處於這個時間段的人,不敢失業,不敢生病,甚至一刻也不敢停下來。因爲他們就知道自己是這個家裏的頂樑柱,一旦停下來,原本的生活狀態,就會停滯不前。
都說錢是一個俗套的東西,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與其說人人都愛錢,不如說是因爲錢,才讓每個人不得不被迫前進。
有很多人都不願意爲了物質生活,而被迫選擇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可現實生活卻逼着你前進,因爲每個人都是有愛的,不願意看,眼前美好的一切,隨風而逝,所以他們不敢停下來,只有拼命努力的去抓住這些美好的時刻。



都說人到了中年,是一個傷不起的年紀。
對年輕人說,年輕人不屑一顧,與老年人說自己老,會遭受白眼,畢竟你比我年輕20歲啊,在我面前說老,不會顯得特別不尊重別人嗎?
可這個年紀往往責任大,對於每個時期的人,年輕人只需要管自己,而老年人也恰巧到了一個只需要管住自己的時候,而中年人則不一樣,他們必須要管住,自己的上一輩,還得管住自己的下一輩,而且不得不爲自己今後的養老生活擔憂。
在生活中,我們卻看到有那麼一羣人。他們每天過着自在的生活,甚比年輕,人更肆意妄爲。



這一部分中年人即將要過度到老年人的時期,上一代已經離開或者能照顧自己,確實不需要自己再負擔,而自己的下一代也基本安家立業,無需自己操心,所以他們就開始大肆的揮霍。
整日行走在各個的聚會中,無論是牌局,還是喫喝玩樂的場地,都少不了他們的影子。
不得不說這一代人是相當墮落的,首先他們不會爲自己今後的生活擔憂,更不想着多爲晚輩出一份力,只想想着,如今的日子,過得越好,越愜意,悠哉悠哉。
可一個過了50歲的人,恰巧不是一個該尋求安逸的時候。他們更應該儘可能的爲孩子謀一個好的前程,爲自己鋪好今後的路,這是一個絕佳的好時機,在自己還有能力的情況下,去做好這兩件事情,纔是人生贏家。



爲孩子謀前程
一般處於這個年紀的人,孩子的年齡應該都不會太大,大多是從學校剛出來不久的,有的可能結婚早,而剛剛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這個時候社會的壓力,和孕育下一代的責任,都讓他們無暇顧及自己的父母。
如果這個時候父母,能夠爲他們出一份力,幫助他們,協助他們照顧自己的小孩,或者說是能夠在事業上給他們一些指點,或者是一些重要的牽引和方向。
這對於他們的今後的人生來說都是非常有幫助的,而且下一代人處理好了自己的人,家庭和事業,這樣你不會讓老年人擔憂。



而且當他們能夠快速的適應這一切,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事業的時候,等到你們他們真正老去的時候,他們就認爲,爲人子女盡孝。
如果在這個階段,他們不能夠讓自己解決好自身的問題和責任,當你們真正老的那一刻,他們自身都無暇顧及,又怎麼可能抽出時間和空閒把精力,花在你身上,而你又怎麼可能會有一個安逸的晚年。
生活中有不少的人說,孩子就應該自己帶,這一點是沒錯,但是如果年輕小兩口,實在無暇顧及,作爲長輩,也希望自己能夠抽出時間能夠幫助一下。
比如說,孩子需要出差,小孩生病之後,或者說自己妻子一個人照顧不過來,這個時候做爺爺奶奶就應該伸出援手,否則在此刻和兒媳結下了誤會和隔閡,那麼他們自然是會記恨你。



雖然說這是他們的責任,但作爲親人,伸援手,這是無可厚非的,況且那是你的孫子。
好多人可能在這個時候就會說,年輕人自己的生活,年輕人自己過,但是所謂的親人,不就是互相理解包容和相互扶持嗎?在對方好的時候你不插入,插手他的生活,但在他困難的時候,你願意主動幫助,那麼就會讓彼此的關係更加融洽,更會讓一個人感受到溫暖,這對你有利於自己和子女之間的關係。
所以又是一個父母,在這個年齡,沒有辦法爲自己的子女,謀一個好的前程,也應該在適當的時候伸以援手給予幫助,這纔是一個做父母應該做的事情,而不是冷眼旁觀,覺得自己是長輩,做不做都是應該的,沒了親情的關係無異於是一道冰河,阻礙你們之間的親情。



爲自己鋪好後路
一個人到了50歲之後,就應該爲自己的後路,今後的養老生活,做打算。
有些老年人,恰好在這此時選擇了安逸,或許他們的想法不一樣,覺得自己苦了一輩子,應該在這個時候,放縱一下,享受自己的人生。
畢竟這個時候,想去哪都不需要人陪,精氣神也足夠用,就覺得自己老了之後想去哪也去不了,想怎麼想喫什麼玩什麼都玩不了,會覺得很虧欠自己,所以他們在這個時候放縱自己。
甚至有些人,把自己掙來的錢,全部花在了喫喝玩樂上,甚至賭博,就更是任性了。



或許他們總想着自己養大了孩子,孩子在自己老的時候就應該對自己有所回報,應該由他們負責,所以剛好這個空缺的時間,就是自己應該好生放縱自己的時候。
甚至有老年人說,我養了幾個孩子,每個月每個孩子給我1000,那也夠我花的,我何苦自己那麼辛苦,那麼累養大了他們,就是他們報答我的好時候。
這話本身看起來是沒有什麼毛病,在從另一個角度上來講,子女如果孝順願意給你,那也得在他有的情況下,如果說他們連自己的生活都無暇顧及,他們又怎麼從哪裏抽出一份供養你。



所以,一個人到了50歲,就應該擺正自己的立場。多爲晚輩打算,也多爲自己今後的路做打算。
生活是很現實的,在我們有能力的情況下,最主要的選擇的是自救,而不是總想着去靠利益,別人來幫助自己。
一個人無論在什麼樣的年紀,都不應該只想着安逸,居安思危,纔是最重要的,不要只看見眼前的事情,把眼界放寬一點,你的想法可能就不一樣,這也是預示着你今後是否晚景淒涼的關鍵所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