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這還是我第一次聽到有人提這個問題。這個問題的實質,和有關發音是差不多的,說要怎麼發音才準確啊,纔好啊;這裡是說文字上怎麼寫才更加恭敬如法。首先,對你這種態度——非常虔誠、恭敬、認真,我表示讚許。有信仰的人嘛,有信仰本來就應該這樣,態度就是這樣的。我覺得一個人有信仰,為了表達他的信仰,怎樣地強調都不過分,都應該。雖然他的意見我們未必完全贊同,但這種態度,我覺得挺好。下面你寫了八個大點,我就不再一一地讀了。我想跟你分享一下我的一些看法。就我個人來講,我也是喜歡寫繁體「南無」的「無」字,寫上去順手,看上去順眼,還符合我們的習慣。因為我們讀佛書嘛,佛書往往繁體字用得多,所以我很能理解你的心情。但是就我來講,我也接受人家簡體字所寫的「南無阿彌陀佛」,也不覺得那有什麼不恭敬、不如法,雖然我個人喜歡繁體字。那麼簡體字是否有存在不恭敬、不如法呢?關於恭敬如法,是個人的判斷。當他在這麼寫的時候,他如果存在著不恭敬的心,那當然是不恭敬的;如果當他這麼寫的時候並沒有不恭敬的心,我們作為一個旁觀者,就以自己為標準,說他這麼寫不恭敬,好像有點主觀。比如說現在的小學生,他在課堂裏學的都是簡體字,他在認認真真、一筆一劃地寫「南無阿彌陀佛」,寫這個「無」字,她寫得非常認真,那我們能認為她寫得不恭敬嗎?就是說,各人恭不恭敬,這是各人自己判斷,他人不好評判。

每個人有每個人不同的認定標準。如果以我們為標準,會說人家不恭敬;如果人家以他自己為標準,說我們不恭敬,我們心裡也不樂意。比如說外國人,外國人見面就擁抱,中國人看上去,覺得這很不雅觀。以中國人為標準,外國人就不雅,那外國人能接受嗎?特別是歐美。還有現代人的穿著,如果以古人來看,那簡直就不像話。都是因為時代不同,也未必說自己存在著不恭敬心。我想對這個,可以寬容一點。

比如說,如果有人指責你說「你寫繁體字不恭敬。寫簡體字的人多」——當然現在沒有這樣的指責。如果說再過個幾十年,大家都在寫簡體字了,突然有個人寫繁體字,所有的人都說「你不恭敬」。為什麼?「你搞得這麼繁瑣,你標新立異,你寫這些我們都不認識,你寫佛號為什麼不恭敬呢!」我想,到時候這種情況也可能會存在。所以,這都是個人的看法。這一方面還要從他個人來判斷,他有恭敬,我們就要承認他是恭敬的。不能說誰天然就正確,「我寫繁體字天然就是恭敬,你寫簡體字天然就是不恭敬」。這從歷史上講,也講不過去。比如佛法初來漢土的時候,東漢那時候,寫字都是用隸書;那是不是後面的都不恭敬、都不如法了呢?文字在不斷演變嘛。如果佛法是現代傳過來的話,那就是簡體字;如果說一定要繁體字才恭敬的話,那是不是還要改為繁體字呢?當然,佛法已經傳入中國兩千年了。如果說今天才傳來,那不就是簡體字了嗎?存在恭敬不恭敬的問題嗎?佛法傳來在哪個時候,就用哪個時候的文字;隨著文字的演變,也可以改變。不能固定一個標準,說不恭敬;這樣的話就有點太固執了。比如說傳到中國用漢字,「南無」兩個字,雖然是簡體字,好歹也是漢字。現在佛法傳到英美,用字母寫,那完全沒有漢字的樣子了,那是否也不恭敬呢?那就徹底不恭敬了,就沒有了!或者比如說,六字名號,這六個字從印度傳來的時候,是梵文的。如果印度人說「以我們梵文為恭敬、為標準,這更恭敬、更如法,漢字不可以」,那你想想看,我們所有學漢字的唸佛人不都被一桿打倒了嗎?你能接受嗎?如果這樣,我們這些用漢字的學佛人,寫的字都白寫了,唸的佛也白唸了。這樣,讓大家都沒有信心。讓學佛的人失去信心,這是強調恭敬的效果嗎?「未種善根,令種善根。已種善根,令其增長」,如果人家寫一個簡體字的「南無」,他不認為不恭敬,你也說「很好很好,你這樣很恭敬,很如法」,這樣他怎麼樣?他善根增長。如果你說「你雖然寫著佛號,可是你這樣寫不恭敬,不如法」,你這樣就會讓他覺得有欠缺,心中老是覺得好像犯了什麼錯誤,或者不圓滿。你這樣會損減對方對佛法的信心,或者讓他總是感到遺憾。表面上我們用意很好,讓他更圓滿一些,其實他本來就圓滿,是你讓他有了一種不好的感覺。所以我們可以知道,全世界不管哪種文字或者語言,或者是某個朝代,不管用哪種語言、哪種聲音,只要是用來標識「南無阿彌陀佛」的,都是如法的,都是恭敬的。當然,恭敬還要依他的心態。但他只要來寫,總是對佛法有好感。哪怕他在泰山石頂上寫,在牆上寫;他寫「南無阿彌陀佛」,總是他對佛法有好感,有某種程度的信心,一般來講是這樣。為什麼這麼說呢?如曇鸞大師所說的「名即法」,這個名,它不是一般的名,它就代表了阿彌陀佛的無量光明和無量壽命——漢字是這樣,英文字母也是這樣,梵文也是這樣,這都是「名即法」。並不是隻有漢字才「名即法」,或者只有梵文才是「名即法」。之所以能夠「名即法」,它的背後原因是「法即名」,「法」就是無量光壽,它成為這個「南無阿彌陀佛」名號。那麼在漢字的流行區域,就成為漢字的一種文字表示;在梵文的流行區域,就是梵文的一種文字表示;在英美等其他各個不同的國家,隨著不同的語言文字而表示的,都是「名即法」。「即」就是如,你說如法不如法呢?「即」,當下就是法,這就是「名如法」「法如名」。這都是可以的。因為不管你怎樣標識,它展現的都是阿彌陀佛無量光壽的內涵。無量光壽是它的本質內涵,它不過通過不同的語言文字或者標識、發音來解讀而已。就好像我上次說的編碼一樣,或者解碼成這樣的發音,或者解碼成那樣的發音,但是它的本質內涵沒有改變。所謂如法,是如這個本質的內涵,不是如某一種固定文字的表現形態;我們尊重、恭敬的,也不是文字的表現形態,而是尊重、恭敬文字內涵裏的無量光壽。也因為無量光壽的內涵存在於這個文字當中,這個文字才成為一種非常獨特的、不一樣的文字。「南無阿彌陀佛」,你把這個「無(mó)」字單獨拿開,放到別的地方,它不就是「無(wú)」嗎?所以,如果我們不認為簡體字有不恭敬、不如法的話,那麼不管是用簡體書寫,還是用繁體書寫,可以講,每一個人都很圓滿,都很滿意,這也符合實際情況。他認定他是如法就如法,他認定他是恭敬就有恭敬。這樣,所有的人都沒有缺憾,也不分別哪個對哪個錯,這不是更恭敬了嗎?大家都是恭敬。如果說只有部分人恭敬,另外一部分人不恭敬,這樣就鬧出了是非。

「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當然,我這是把兩句經文的意義,轉借用了一下。就是阿彌陀佛用這一個「音」(六字名號),來普度十方眾生;不同國家、不同朝代的人,用他不同的文字、語言、發音來接受阿彌陀佛的無量光壽名號的功德救度。隨著他們各人不一樣,展現不同的語言、文字、聲音,都是可以的,都是佛的圓音說法。

另外,從文字學來講,文字總在演變的,未來還會變化;未來變化成什麼樣子,那個時候來書寫,也是如法的。比如說,現在就用電腦打字了,對不對?過去都是用毛筆書寫的,如果我們執著一定要毛筆書寫才如法、手寫才如法,那麼電腦就不如法了。如果你站在某一個立場上,以這個為標準的話,你已經確定以自己為標準了,那當然就可以找出很多理由來駁斥或者指責對方,「你這樣不如法」。這樣,社會就幾乎沒法進步了。當然,到底什麼是「進步」的定義,我們也不好說。但它總是有一個社會的演變吧。比如說這個「佛」字,現在發音是「fó」,其實古音不讀「fó」。不管聲音、文字如何變化,它所內含的無量光壽的救度功能、意義都是不變的。佛的本身沒有變化。佛是以不變應萬變,就是說,這「南無阿彌陀佛」無量光壽是不改變的。怎麼叫「應萬變」呢?隨著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用不同語言,不同的文字、符號,不同的發音,這都可以。這就是如法。就好像用一個東西來取水一樣,水就是阿彌陀佛的無量光壽,器就是這句六字名號。這個器(名號)有大有小,有方有圓。這個取水之器,都是佛給你的。眾生自己沒有取無量光壽水的器,因為無量光壽是阿彌陀佛的實相境界;我們都在虛妄當中,沒有這個器,那麼,佛就授給你一個名號之器。這個名號之「器」,也是根據你這個「手」而變;就是根據不同的語言文字、不同的眾生根機,給了你稱念名號的方法,或者書寫名號的方法,這都是可以的。只要是取出來的水都是一樣的,這效果都一樣。所以,佛也是隨人而授這種器。授給西方人的,那可能就是字母的器;授給中國人的,就是方塊漢字的器;授給梵文區域的,又是梵文的器。授給古人的可能就是繁體字,授給現代人的就是簡體字。所以不要以為這是我們人的改變。另外,《往生論注》裏說,這句六字名號是「實相身」,是「為物身」。「實相身」就是說,它本身是阿彌陀佛的無量光明、無量壽命。「為物身」,「物」是眾生。這種無量光明、無量壽命的功德怎麼給眾生呢?它是要以眾生能夠接受的形態和方式。所以,在漢語的流行區域,就是漢字表達,這就是為物身。那麼在英文、梵文的區域,就有他們的表達,那也是為物身。在古代有古代的表達,在現代有現代的表達。這就是所謂「為物」,「為物」就是利益眾生。眾生怎麼方便,這個名號就怎麼顯示,讓我們得到。但是它的實相是不改變的,為物就有可能改變。
用原版的悉曇梵文吧,論恭敬如法無過於此了。來,跟我一起念 namo amitabha


嗨,我叫小小。

對於你的問題,我來盲人摸象得說幾句。

一,不論你表達的問題有什麼問題,就根據我所看到的說幾句。

二,老實說,儂是不是被老師罰抄作業啊?

夜深了,還沒抄完,抄著抄著,突然福至心靈,一道小閃電咔嚓扭過你光亮如新滴小腦門——是不是寫成繁體字,交上去,明天老師就會對著全班同學的面,誇你恭敬如法,誇你奇思妙想,還誇你長得像哈利波特,不光破格提你做班長,還特意讓你坐閃亮班花旁邊呢?!

三,可第二天,老師看了你的罰抄,居然沒有誇你,因為你繁體的不完整!恭敬的不完整能叫恭敬嗎?!大不敬也!

所以老師說,回去重抄!要完整版的!

四,這時就會有好心同學湊上來告訴你,其實抄簡體字也可以體現恭敬如法。

又有同學說,即使被發現了,你可以和老師申請,選擇回去背書的,動動舌頭就可以完成的事,何必受重複書寫體力之苦。

小小說,其實老師也是通情達理的人吶,只要儂態度恭敬如法就行啦,所謂心誠則靈,金石為開,此言非虛。書面呀口頭啊做做樣子有什麼用?!

五,班花說,其實只要保證上課不掏出手機刷知乎或者上課玩手機不被老師發現就可以不用受罰。


不謝邀

為啥邀我?我覺得為了恭敬,最好還是用巴利文,畢竟是釋迦王子當年用的。


謝邀。高僧大德都用簡體,我們後輩的也可以依止;南無,是皈依的意思,也許能表達意思即可,國語粵語念南無是發音不同的,但不影響效果,何況南無和南無只是簡體繁體的差別?恭敬當然好,只是恭敬不是普遍出從繁體字吧,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如果這樣做,能增強你的恭敬心就這樣寫。

如果你覺得這樣做,會讓別人(佛)覺得你更加有恭敬心,那你寫什麼都沒用。就是一個注音而已,念做na mo表示恭敬頂禮的意思,怎麼寫都可以啊印度人打招呼說你好就是 namosday,差不多這個印度語的頭兩個位元組發音

怎麼寫不重要,唸的音別念走了,相對還重要點。

學任何東西都要抓主要問題,要知其所以然,不要在形式上浪費精力。把恭敬心用在怎麼寫字上就是一個浪費。如果什麼都要這樣深究,那還怎麼學佛。禪宗,還不立文字呢。

南無是頂禮的意思,你要關心的是自己是否起了恭敬心。如果寫做無,就是讓你心煩意亂,那就寫做無吧,也算是一種方便吧。

但總之,心外求法,都是外道。

要恭敬就得恭敬到底,古法炮製麼。當初唸佛可都坐在地上,經都寫在樹葉上,大師你得扒了寺廟出去要飯,一屁股坐在城鄉結合部的地頭上,這個狀態下念出南兩個字纔算是有一點兒復古恭敬的意思。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