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國家已知自己的全境將遭到核打擊,且整個國家將遭到無法挽回的毀滅,政權再也無法重組,文明將不復存在,那麼這種情況下的核反擊還有任何意義嗎?

換句話說,無論對手會怎麼樣,對於一個不復存在的國家來說都沒有意義了對嗎?

如果一個人知道自己馬上就會死透,他會報復殺死自己的人。所謂爭個魚死網破,你讓我死,我怎麼著也得讓你不好過吧。所以核反擊就只有魚死網破的意義嗎?


題主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並不太好回答(稿費)。

但題主在問題描述里給了一個假設,就比較好找切入點了。

「如果一個國家已知自己的全境將遭到核打擊,且整個國家將遭到無法挽回的毀滅,政權再也無法重組,文明將不復存在……」

這是一個很合理的核毀滅評估,缺點就是標準定的有點高。

到目前為止的核國家中能做到判斷自己「將」全境遭到核打擊的屈指可數,並且這個屈指可數裡面不包括我國——到目前為止,我國也只能在幾個有限的方向做一個核預警,做不到全向。

至於核反擊速度,大概兩三年前二炮才驕傲地宣布咱們的核反擊能夠在敵彈頭落地前實施了——當然,前提是能夠偵測到。

假如一個國家真的具備題主所假設的那種能力,那基本上可以說是拔劍四顧心茫然。這種能力對世界來說就意味著他們支撐起了整個藍星的和平,他們就是和平的基石。


問題的描述散發著一種非蠢即壞的強烈臭味。

第一:可靠的核反擊能力與核反擊決心能夠最大程度上保證自己不遭到對手的核打擊。

第二:類似中美俄這樣的大國,不會在對方的核打擊之下徹底毀滅,或者說,僅僅憑藉核打擊無法徹底毀滅。

第三:遭到核打擊不意味著戰爭終結,如果不進行核反擊,你就是用殘破的國家對抗完好無損的對手。這時徹底的毀滅就是可能的。

第四:報仇也是一種正義。


在討論核反擊的意義之前,我們先講一個故事

我們先假設一個異世界,這個世界裡只有200cm,200斤,手裡持劍的題主和這個小姐姐兩個人,自然環境和真實世界一樣,社會環境由題主和小姐姐自由發揮。

就是這個小姐姐

題主和小姐姐愉快的生活在這個異世界中,有一天,題主和小姐姐都餓了,但手頭只有夠一個人吃飽的食物,你們兩個只能展開一場激烈的爭搶,雖然小姐姐練過功夫,但相信最終還是會懾於劍的威力,被題主打倒在地,食物最終當然歸題主了。這個時候題主可以肆意的欺負小姐姐,在分配食物的時候當然就是題主說的算了。這時題主手裡的劍就是核訛詐,擁核國家使用核武器來逼迫沒有核武器的國家做出讓步。這時候小國就會尋找自己的核保護傘或形成軍事同盟。但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保護小姐姐,她只能靠他自己。

被題主欺負的小姐姐

然後小姐姐為了能夠吃到食物,出去撿了一根棍子。題主和小姐姐還是愉快的生活在這個世界中,有一天食物又不夠了,題主和小姐姐又打了一架,結果小姐姐肯定還是被題主打敗了,但題主也被棍子打的遍體鱗傷,疼的三天下不來床。從此之後,在食物緊缺的時候,題主還是會把食物分給小姐姐一些,不過分多少就看今天題主的心情以及能不能承受挨棍子帶來的疼痛了。這裡木棍代表著常規的軍事力量,在沒有核反擊能力或核反擊能力不足時,雖然強大的常規軍事力量能夠讓對手在進行核訛詐或核打擊之前思考一下成本,但主動權仍然在擁核國家手裡,比如中蘇交惡時期。

手持木(zhú)棍(jiàn)的小姐姐和不把她放在眼裡的題主

後來某天,小姐姐在出去找食物的時候,偶然發現了一把劍。這是她第一次擁有了和你相同的力量,雖然你體型是小姐姐的兩倍,但小姐姐多年練習劍法。當食物再次緊缺的時候,題主本想像往常一樣拔劍逼迫小姐姐放棄她的那份食物,但一想到小姐姐手裡也有一把劍,自己每天有吃有喝還有小姐姐,還不想死,只好坐下來和小姐姐心平氣和的討論今天食品分配的問題。當然,小姐姐也沒有獲得超過題主的力量,所以在小姐姐提出對題主不公平的要求之前,也會想想題主手裡這把劍。

用劍讓題主重新回到談判桌上的小姐姐

這個時候小姐姐手裡的劍所發揮的作用,就是核反擊力量所發揮的作用。面對「核訛詐」,只有擁有「核反擊」才能夠破解,當核訛詐的成本大於核訛詐所帶來的利益的時候,對方自然就只能回到談判桌前和你扯皮,而不是在你頭上懸個小玩意讓你吃不好睡不香。最後雙方就達成了核平衡,形成了冷戰時期或當下的國際形勢,大國之間不像19世紀那樣因為現在看來比較小的利益就可以相互發動戰爭,從而保障了世界相對的和平。

最後介紹一下小姐姐,《寄宿學校的朱麗葉》的女主朱麗葉·貝爾西亞,恩我回答這個問題就是為了放小姐姐的。

漫畫詳情 | 嗶哩嗶哩漫畫?

manga.bilibili.com


只有我敢「魚死網破」,你才會「投鼠忌器」...


有意義的。進行反擊,那麼所有人都從同一水平線重新開始。核彈殺不光人類。不反擊,保留了文明水平的敵人可以輕鬆殺光倖存的人,那才是徹底毀滅。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求。進行核反擊,實際上是給倖存者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不是什麼小資在幻想中討論文明的存亡。必須進行更強烈的核反擊。


忘記了那個敘利亞外交官了嗎?

我們的政治三觀教育傾向於把我們塑造成以善良的角度來看外面的世界的人。但整個人類社會的本質還是你死我活弱肉強食。

對任何一個工業化國家而言它所吞噬的資源是恐怖的。但地球資源是有限的,你工業化就其他國家不能工業化。你生活得好,其他地方的人大概會生活得更加貧窮。

在上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之後,整個蘇聯集團所聚集的財富資本頃刻間被美國掠奪。我說了人均壽命縮短了十歲。經濟學家做過統計,九十年代後非洲比以往更加窮困了。

整個東歐成為了歐洲的妓院。

被西方和北極熊撕成兩半兒的烏克蘭。他們的國民有10%的人口染上了艾滋病。這就是放棄核武器的代價。

就這麼一個黑暗冷酷的世界。放棄核反擊能力,多麼天真可愛到令人發笑。有股濃濃白左和韓國電影的味道。韓國電影經典橋段一個青少年殺人之後,被害人的家屬竟然寫信要寬恕這個罪人。

這觀點真是讓人無話可說。正確的方法是殺人者讓他死。

既然已經到了核戰爭階段數10億的居民死亡,那麼下一步就應該讓對方的民眾去下地獄陪葬。放棄核反擊能力,不吝於放一個惡貫滿盈的罪犯去逍遙法外,享受沒有對手的美好時光。

這是世界上主要國家都無法忍受的。所以毛子才設計了反擊系統。只要還有一個俄羅斯人活著也會拖得全世界一塊兒下地獄。假如沒有這個核反擊能力俄羅斯早就解體成18塊了。


核實戰不等於全境核打擊,高烈度局部戰爭中使用規模可控的核打擊,往往反而可以低成本達到戰爭目的。

1996、2008、2016、2019,我們的洗衣粉夠用嗎?

貧鈾彈是「核武器」嗎,如果你認為不是,那麼一定會有更多此類「涉核戰術武器」出現的。


核反擊的作用是威懾,而不是反擊。


這明明是兩個問題。

1、核反擊,這玩意本身就是威懾,就是告訴其他國家,哪怕被先手了我也能拉著你一起被重創(中美俄這種大國不太可能被完全毀滅,但是被重創是沒啥問題的),所以你在使用核武器之前得先掂量掂量,這也是在敵方發動核擊之前的情況。

2、如果己方已經被核打擊了,就是你問題描述里的情況,無論是否發動核反擊對被重創的自己都沒啥實質意義的,這其實可以算是個哲學問題。但是無論組織大量專家討論出什麼結果,對於被核擊的國家來說,核反擊都是會必須發動的——不發動你幹嘛花那麼多錢搞一整套核反擊系統?吃飽了撐的嗎?

實際上為了保證足夠的威懾,整個核反擊系統是相當嚴密、專業的,需要確保在被核擊時發動——如果因為一點點小意外,核反擊無法發動,那麼威懾的意義就大減了。那麼在這種情況下,討論核反擊對於已經被毀滅的國家來說沒啥意義這種問題,其實沒啥必要


因為核威懾,或者說「恐怖均衡」的一個實現前提,就在於遭遇核打擊的一方,哪怕是相對弱勢的一方,也具有有效的核反擊能力。

而所謂「有效的核反擊能力」,既包括技術上的,也包括意志、心理上的。

學術化一點,核威懾其實就是一種博弈,而在博弈論中,單次博弈和多次重複博弈採取的均衡策略不一樣,已知對方反應的博弈和對方反應不確定的博弈採取的均衡策略也不一樣。

所以說,要想用有效的核威懾震懾對手,保維持和平,就要讓對方相信,如果一方輕易啟釁,那必然是魚死網破,不死不休的結局。

想像一下,是讓有顆聖母心的程心當執劍人好,還是選擇一台偵測到首輪核打擊會自動全力反擊的電腦當執劍人好?

事實上,冷戰期間,美蘇對核武器的使用都極其克制,甚至比起對方先射出個別核武器來,還更擔心由於自己誤射導致對方報復更多一點。前者至少還可戰可和,後者可能直接讓雙方萬劫不復。

所以核反擊有什麼意義呢?意義就在可以讓選擇和平的按鈕掌握在自己手裡。

當然,核威懾還有一個前提是:掌握核按鈕的人是理性的,會權衡利弊的,信息充分的。這就引出了另一個話題:防止核擴散。


核反擊的意義不是說一旦遭到核打擊,我就一定要能同樣報復對手,而是只要具備這樣的能力,就能讓對手不敢首先按下核按鈕,這個能力必須有下限,但沒有上限。就是你反擊的能力至少能打疼對手,讓他無法承受,並且他知道你有這個能力。當然,你有遠遠大於對手的核能力,那就更不是問題。這就是恐怖平衡。


其實就是給別人一個清醒計。一戰的起源就是歐洲各國過於恐慌,俄羅斯宣布動員後,大家都瘋狂的進行動員並宣戰,都怕落後一步。核反擊的意義就在於你做出決定之後,半個小時之後耀眼的光芒也會在你的眼前升起。只要不是瘋子,就都會將戰爭限定在一個可控範圍內。


所以普京聲稱以建成反觸發系統,只要系統發出的問詢無人應答就會自動發射。

他說:「如果俄羅斯都不存在了,那世界還有什麼意義?」

這個道理對所有大國都成立。

我們不要死,要死一起死,從而一個都不死。

人類就是這樣賤的,接受現實。


這個問題涉及的是各國核戰略的問題。簡單來說就是這個問題的前提是現在什麼情況下會發生核打擊,然後再談核反擊。

以中國為例,大家知道我國堅持不對無核國家使用核武器,亦不首先使用核武器。這是因為首先可以減少對方戰略誤判,(參考冷戰美蘇多次因為誤判差點發生核大戰)並且不促使一些無核國家發展核武器等。關於我國核戰略更具體的問題可以微信搜索軍武速遞裡面文章,有非常詳盡的回答。

那麼我國核武器唯一使用情況就是有核國家的反擊。在這種情況下條件是對等,即判明對方打擊意圖並針對性反擊。並不一定是滅國性的打擊。比如蘇聯80年代時對西歐作戰就計劃在短時間內投送大量戰術核武器,並且美蘇核武庫中更有核魚雷 空對空核導彈,甚至蘇聯的核彈迫擊炮(沒錯,殺傷半徑比射程還遠)等等。而如果現在真的發生核大國滅國性打擊(有這個能力的國家一隻手可以數過來),先不說以這些國家的經濟和政治實力消失後對打擊者的影響之類長遠問題,就為了滅國所發射的大量彈頭足以讓地球環境巨變了,反不反擊也沒有多少意義了啊,所以根本不可能發生。

而核反擊的真正意義就是在於對等的能力,讓對手不敢發動戰術性打擊(參考二戰的小男孩和胖子,以及美國同樣在西歐部署戰術核武器應對蘇聯威脅),以此來威懾對方


說點偏題的

其實全境核打擊是一個很玄的說法,雖然我們總是說人類儲備的核彈點著玩能把我們自己毀滅三四次,但那個前提說核彈均勻的鋪開,然後點了。

真正全面核戰爭的時候

其一,像我們像美國都有反導系統,一次二次核打擊能不能成功都放一邊,核彈在高空被點了和落地面上差距可不小(插一嘴,但是你先打我了那我打你就是核反擊)

其二,很多沒價值的地塊一發可能都挨不上,一些重要城市可能會被轟五六回

其三,雖然核彈毀滅力很大,但一個城市被轟五六回也到不了夷為平地的狀態(放射性沾染確實是個大麻煩,但只要沒被直接炸死,就達不到題主這種文明毀滅的力度,都有辦法)


有反擊的能力才可以使自己免受打擊


先回答問題:核反擊的意義在於威懾,只要對面進行核打擊,威懾就失敗了。

可以通過三體 黑暗森林中的執劍人來理解。


看到很多答主都在討論「相互保證毀滅」的問題,即雙方都確保能用核武器摧毀對方,這時候就形成了核威懾平衡。但是這個話題在這個問題中不那麼切題,題主在描述中已經預設了「核戰爭已經開始」的前提,意味著平衡已經被打破,理論上來說被打擊的國家的核武器不足以對攻擊的國家造成毀滅。考慮到這只是一個YY問題,也沒必要這麼嚴謹,不妨就假設A國和B國核打擊能力等同,且A國和B國均為正常國家,不存在「A國或B國是法西斯國家」之類的情況。

這個問題其實不太算是一個軍事問題,主要是一個哲學問題。我的人民即將毀滅,傷害我國的人是否有必要陪葬?假如從人類文明的角度,該國在20分鐘內就會全體蒸發,不論做什麼,他們自己都不會有什麼實際的利益,是否核反擊決定著到底是一個文明消亡還是兩個文明消亡。從整個人類的角度,當然是希望只有一個文明消亡,將損失降到最低,這種立場下,核反擊的行為就是毫無意義的,甚至是有害的。

但是,」人類文明「是什麼角度?是誰的立場?恐怕誰的都不是,最有可能是未來歷史學家的立場。假如A國是攻擊國,B國是被打擊國,那麼自從A國發射核彈起,它就知道一定會受到核打擊報復,連被報復國都是如此,何況其他國家?

題主舉了一個殺人的例子,現在的情況是,對方在我身上綁了一個無法解除的定時炸彈,現在我是死死抱住對方不放手還是跳到某個坑裡等死?問題的答案是顯而易見的,為什麼?這是因為我們把自己代入了受害者視角,這時候我們想的一定是怎樣報復別人,因為自己死亡的命運已經不可避免了,現在唯一能做的,對我們自己有意義的事就是與兇手同歸於盡。再想想,假如這時候一個警察來了,他會怎麼做?在他知道你的炸彈無法解除後,結果一定是你被丟到某個防爆屋裡等死,而兇手會被作為犯人帶走,這是最公平的做法,但國際中有這樣的警察么?可以擋得住一個大國臨死前的怒火,還得保持絕對公正?

我想表達的是,這種情況下,從絕對公平的視角看整個事件是不切實際的,因為國際中根本不可能有絕對公平視角的承載體。而被打擊國作為核反擊行為的主體,應該從被打擊國的視角來看這個問題。從被害國的視角,因為註定毀滅,一切過去的、現在的、將來的利益都不復存在,現在唯一存在的利益就是」復仇心理能否得到滿足「。換句話說,如果你說核反擊沒有意義,那麼這個國家做的一切都是沒有意義的,什麼都不做等死就有意義么?核反擊對於被害國B來說,是有意義的事,而且是唯一有意義的事。

我們已經討論過」絕對公平的視角「在這件事的分析中沒有意義;而在被打擊國B的視角里,這件事是絕對有意義的。有些人可能會好奇:為什麼不從打擊國A的視角來分析?這個視角下得出的結論很簡單:核反擊沒有意義,而且是有害的。但是問題就是,這個視角得出的結論是否應該被採納?我覺得不應該。針對核反擊的討論,無論是A國還是B國的視角,當然都是偏激的,絕對公正的視角又毫無意義,那麼應該採納進行核反擊的主體的B國視角還是被報復的A國?答案也是很顯然的,應該採納B國視角。

正如A國在對B國進行核打擊時,這個行為是否有意義應該採納A國視角,B國進行核反擊時也應該採納B國視角。在討論這件事時,視角應該選取的是得到利益的一方而不是失去利益的一方,否則任何事情都是沒有意義的,但每一件事之所以會發生正是由於這件事中有某一方將會因此而受益,利益才是驅動力,所以從受益方看整件事到底有沒有意義才符合常理。但注意,我們這裡說的是」不存在絕對公平視角「的情況,如果存在公平視角當然優先採納,比如盜竊行為,受益方顯然是罪犯,但這件事從法律角度來看有意義么?當然沒意義,因為客觀上損害了人的利益、破壞了社會風氣。

總結一下,我全篇都在試圖論證的是,看待這件事是沒有絕對公平視角的,應該從發動核反擊國家的角度去考慮整件事,那麼核反擊當然是有意義的,但意義僅限於精神上的滿足,這也是僅存的利益。


可靠的核反擊能力,哪怕是最低限度的核反擊能力就可以免受對方的核打擊。五常基本上每隔一段時間都會進行導彈導彈試射,除了維持部隊的戰備能力以外,就是為了展示自己的核反擊能力,警告對手不要輕舉妄動,這才是核反擊能力最大的意義。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只隔了二十多年,但是現在時間過去七八十年了,有核大國之間卻沒有發生過大規模戰爭,也就是說某種意義上核武器帶給我們了和平。


沒有核反擊能力:

兩波人對峙,兩波人都有槍但是有一波人只有一把槍,你只要先把拿槍的幹掉你就贏了。

有核反擊能力:

兩波人對峙,大家都有許多把槍,你不能在第一時間幹掉對面所有拿槍的人,這個時候你想打對面就得考慮一下會不會殺敵1000自損800或者被反殺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