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到了換季買衣服的時候,逛網店時發現優衣庫的衣服總是很快售罄。對此個人有些疑問:

優衣庫的價格並不便宜,甚至對於普通的學生黨來說還有些小貴(那種幾乎搶不到的特價款除外),幾乎沒有什麼很大折扣的活動,更談不上什麼設計感,質量個人覺得也不怎麼好.相比之下mecity等品牌雖平時價位高,但款式質量都優於優衣庫,且折扣力度大,打折時買比優衣庫便宜不少。故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人們熱衷"表面性價比"的優衣庫呢?

望解惑


某一天我在優衣庫買買買,突然有一種感受,優衣庫、宜家順帶無印良品,其實都是一個類型的,特別符合後工業化時代生活方式的大眾品牌。

過去的生活是這樣的,所以我們還沒用上物廉價美大量供應的工業化產品之前,因為大家都窮,物品都很少,工作也安逸,生活節奏是很慢的。一樣東西用幾十年,臟點舊點土氣點也沒事,也沒有那麼多條件去追求審美和愛好,只是在活著。

現在呢,經濟好了,受媒體狂轟濫炸和網路普及,大家開始追求更有品位的生活方式。家電大幅普及,製作各種東西方便快捷,可以更多嘗試,有了淘寶,物品又多到爆炸,大家希望家裡更為整潔、美觀。本身大家也受過更多美的教育,肯定希望模仿在自己的生活里。但因為生活節奏快,又希望方便快捷,又希望跟上流行,匹配當下的生活方式,於是符合這種要求的品牌產生了。

高效率、緊跟當下潮流和使用習慣、低價格,是這類品牌的能大規模流行的核心特徵。

舉個例子,我剛結婚時,老公很熱愛美式鄉村風格,買了一套比鄰鄉村的客廳傢具,實木、貴,也很復古好看,有稍微複雜點的邊角裝飾和紋理,柜子很多玻璃,便於展示。

剛開始還挺好,生活久了,有了孩子,我們也有了更多錢去養興趣愛好,客廳開始失控了。

玻璃柜子里雜亂的堆放著孩子的各種玩具和老公的茶具等,餐邊櫃因為家裡老人長期拿水杯水壺倒水喝水,磨破了表皮,邊角裝飾疏於打理,幾天不打掃就堆滿了灰塵。

後來我跟老公開玩笑,這些實木的貴家居其實我們是負擔不起的,因為買回來以後,你愛惜使用,搭配得當,定期打理,傢具才能綻放美的一面,它其實更適合人到中年,孩子上高中,有錢有閑的家庭。

而我們這個小家庭,我們天天帶娃上班忙死,又沒多餘錢請阿姨打掃,哪有空天天照顧這些傢具,更多是要求實用好打理節省時間。更適合我們使用方式的傢具:

1、很多收納空間——便於收納孩子的玩具和我們的生活及愛好物品

2、很少時間打理——全是基礎簡單造型,打掃簡單省事

3、便宜——隨便打掃隨便使用,不用特別講究的用,有了孩子也講究不了,想扔或者賣二手也沒啥心疼。

4、模塊化、可以增加或者替換——我的書櫃是宜家的的畢利,一開始沒有櫃門,覺得全展示才好看,後來覺得太落灰又懶得打掃,幾年後又順利在網上代購了一個櫃門,雖然新舊白色有色差,但就我而言,我經過了實際的生活,獲得了真實的體驗,最終找到了當下我覺得更適合我的傢具使用方式。以後給孩子我也打算買宜家,柜子可以慢慢買,用舊了不喜歡了長大了也可以換更好品質的,更適合自己使用習慣的傢具。

宜家就完美符合以上特點,40歲享受有質感的「慢家居」,但是30歲應該是享受有效率有成長性的「快家居」。

而宜家只是這類傢具的代表品而已,網上的迷你化妝櫃、床上電腦桌,都是此類生活方式產生的傢具的縮影,不好看,但是實用,提高效率,符合當下生活方式。只是宜家是品牌,更有品質保證,替換也能再次購買同款,降低了人們判斷質量、實用性和二次選擇的成本。

優衣庫和宜家一樣,賣的都是基本品,永遠有基本款襯衣、西裝褲、牛仔褲、風衣、羽絨服等很基本的款式,有著模塊化的組合方式。

基礎款式、使用方便、易於更換、價格低廉、審美和品質在水準上,他們的這些特點決定了他們是平民同時擁有好品味和實用性的最佳選擇。

當然,這些特點也決定了他們的缺點,例如宜家質量差(相對實木傢具),沒有質感優衣庫沒有個性,對搭配達人而言顯得平庸,但是如果能超越優衣庫和宜家的審美,我覺得起碼贏了90%的國人了。不誇張的說。

因為說到底,還是審美品位的缺乏,如果審美品位提升了,那麼可以選擇質量和品位更好的品牌去建立服裝架構,去選擇傢具。但是對於目前的大多數人來說,宜家和優衣庫的審美已經在上線那裡了,足夠練手了。

另外,如果宜家和優衣庫固守成規,懶於變革,一樣會被拋棄。就像曾經的GAP,全美都穿帽衫,就像levis,原來多火,現在還不是在快時尚和新品牌、大牌之間,沒有位置?所有的品牌必須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的根據人們的生活方式的變更創造新品種,優化舊品種,不斷在新一代的消費者中間找到意見領袖,成為每一代消費者心中的大眾流行品牌,要不然,一樣很快被人們拋棄啊。


我個人覺得優衣庫就是服裝屆的小米,便宜(穿出去不丟人),性價比高,做工賊好,面料也不錯(同樣是含棉量百分百的衛衣優衣庫賣的比森馬,美邦之類的是很便宜的) ,款式新穎,不醜,,版型也好看,能適合大部分人穿,我以前買衣服都是森馬,美邦,自從上個月買了優衣庫,我覺得以後就他了。

我不是日吹,別給我扣帽子,我作為一個普通窮光蛋加屌絲只是做一個很中肯的回答。

個人觀點。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同樣是T衫,在不同人眼裡價值是不同的,行內人看與行外人看更是不同,看表面,看外觀,看款式,看做工,看細節,整體下來才能比較,強在體系,單獨拿出某個特例或者糾著某個部分來比較來聊是很偏面的。

就說衣衫圍度尺寸吧,很多品牌允許差2、3cm左右,但有些品牌只允許差0.5cm左右,都是標註165/84A的,就是有的能穿,有的不能穿,這就是標準體系驗收不同造成的怪現象。

嗯,目前還沒發現哪家服裝品牌供應後台比優衣庫強的,從面料供應到服裝成品供應,快而且質量穩定(優衣庫的老闆曾經是日本首富)。暢銷本身主要是服裝產品確實經得起推敲,再者也有營銷助攻。……美邦、森馬等老總都曾有提及表述有關自身與優衣庫的觀點,很多媒體也會拿優衣庫作話題的,大家如果留心就會找到。……

最後世界三大快時尚品牌了解一下

雖稱快時尚,但我覺得它們的核心優勢都是某個方面體系強悍,上新速度只是表象。


作為多年的優衣庫忠實粉絲來回答一些自己的感悟

1:價格:優衣庫降價方面真的讓人很心動呢,比如199的襯衣我79甚至59買到,99的T恤39就可以買到(除了部分聯名)。

2:和大ip的聯名:每年最期待的就是優衣庫和大ip的聯名了,比如今年的漫威、芝麻街、不二家、柯南、怪獸大學、米奇、kaws(最愛)、犬夜叉、星球大戰..........我最愛的就是芝麻街、kaws、漫威、怪獸大學

3:質量:比hm zara質量好的不是一點兩點,有人吐槽優衣庫氣球,我承認剛開始買的時候也有踩坑,現在已經有了經驗,不買他家羊毛衫和大衣還有部分毛衣。

4:設計師合作款:有人說優衣庫衣服給中老年人穿的?????那你可以找找優衣庫設計師合作款試一試,版型、材質、樣式都好到爆炸。便宜的價格就能買到大牌設計師設計的衣服。

5:內衣系列:她家帶bra的弔帶、睡衣裙、運動內衣、睡衣、還有內褲,都可以閉眼入。

6:純色UT:這個我要單獨拿出來說,這是我買過最好的體恤了,每一年的顏色好看到爆炸,每一個顏色、每一個尺寸都想擁有。質量完爆其他品牌同價位的T恤。發售價格79元,59元你就可以擁有你喜歡的顏色和合身的ut,最低39塊錢,不過只剩下冷門顏色,冷門顏色都很好看。

我的微博裡面全是記錄著優衣庫撿漏折扣,這麼好的品牌誰不愛呢


為什麼優衣庫如此暢銷,是這個品牌20年來的思考積澱。

其實每年夏天的 UT campaign 都是優衣庫全年品牌營銷最高點,只不過今年更火熱一些。

6 月初,「全民瘋搶優衣庫 x kaws 聯名款 UT 」的話題頻頻刷屏,也成為了 2019 年國內繼貓爪杯後的熱度第二事件。

但這並不是真正的優衣庫。

銳裘覺得,優衣庫也許是近 30 年對大中華地區影響最大的品牌,它實現的是改變各個階層人群的生活方式和消費觀。

優衣庫從 1999 年設立上海辦事處,到今年剛好入華 20 年。

在這幾年間,這個品牌實現了全球插旗,它超越了最初的學習目標 Gap,超越了 HM 和 ZARA;創始人柳井正成為日本首富,身價超越軟銀孫正義。

優衣庫早以不是最初消費者眼中的「快時尚」,而是關注全人類生活方式的品牌。強大的價值觀與抱負一直驅使著這個品牌勇往直前。

所以,除了瘋搶、排隊、低價,你更應該了解一個全貌的優衣庫。而優衣庫的「爆款」,也不止是UT系列。

世紀之交的首個「爆款」:fleece 搖粒絨

搖粒絨衫 來源:理想生活實驗室

時間回到 20 年前,彼時優衣庫已經從一開始的品牌集合店,轉型成一家擁有研發生產自有商品的服飾品牌。在全日本已由有一定規模,但在東京還沒有知名度。此外,品牌還一直被外界留有「便宜沒好貨」的刻板印象。

所以在東京插旗、撕掉標籤,成了企業變強的重要戰略,之前已投入銷售的搖粒絨衫最後被定為這場戰役的前鋒。

搖粒絨能爆的機會點在於,當時這種面料被美國壟斷,因進口成本太高只能用於高端服裝品牌。優衣庫經過開發,降低了成本,以 2900 日元進行銷售,這成了搖粒絨成為爆款的第一步。

1998 年,東京首店原宿店開業,採取降價銷售策略,配合開業活動的廣告宣傳語,貼上了 「優衣庫搖粒絨衫 1900 日元」 的標籤。三層樓的商場內,一層全部堆放了搖粒絨衫,最後大獲成功。那年秋冬,搖粒絨被賣出了 200 萬件。

之後柳井正在自傳《一勝九敗》中提到,「迅速鎖定暢銷商品,以最快速度組織開發和生產」,他回顧搖粒絨衫幫助原宿開業成功的主要原因:

1. 對特定商品集中陳列,聚焦點突出(店內陳列策略)

2. 優質的主打商品,以 1900 日元的低價(低價策略)

3. 廣告宣傳新鮮感,與眾不同(廣告營銷)

直到現在,優衣庫的新品推介依然在沿用上述這套邏輯:終端零售的極致陳列搭配線上行銷

2000 年秋冬,優衣庫設計了 51 種色彩的搖粒絨衫推向市場,實際售出了 2600 萬件,成為迄今最熱銷的商品之一。

不過,到了 2001 年,優衣庫在進入鼎盛期後開發力度出現下滑,而一些負面聲音也在那時漸漸起來,滿大街的搖粒絨衫讓消費者開始感到不爽,漸漸試圖遠離品牌。這算是一次企業危機。但好在,反覆實踐,提高變革靈活度,在 23 個月後終於實現了增長。

如今,優衣庫一次又一次地改革搖粒絨,採用不同的搖粒絨面料織法,使得觸感和質地有更多選擇。

邁入科技變革:HEATTECH

優衣庫把搖粒絨賣給了三分之一的日本人,而誕生於 2003 年的 HEATTECH,則解救了沒有暖氣的中國南方人。

上海人的兒時記憶 「棉毛衫、棉毛褲」 ,長大後我們卻不再穿了,就因為 「太厚,穿得不好看」。後來,HEATTECH 就橫空出世了,它打的痛點就是「輕薄,保暖」,白話就是「暖和,穿得也好看」。

HEATTECH 面料可以幫助身體阻擋外部的冷空氣,防止熱量發散

15 年來,HEATTECH 同樣經歷了三次迭代。從基本款,到 EXTRA WARM/倍舒暖,再到 ULTRA WARM/高舒暖,保暖能力依次增加,能看到粘纖和腈綸總和的佔比大致上也是增加的。

社長柳井正更願意將優衣庫定位為「技術公司」,因為將技術運用到日常服飾上,在柳井正看來,才能真正實現差異化和高附加值。

最新以一代的 HEATTECH,還被賦予了一層「設計感」,優衣庫與 ALEXANDER WANG 合作,推出保暖內衣系列。

EATTECH 的成功之處,不僅是優衣庫最好賣的產品線之一,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它體現了這家公司對於創新科技的不斷追求,永不止步的企業革新。也正因此,讓優衣庫在不久後正式甩開其他服裝品牌。

世界文化T恤:UT

終於說到了 UT。究竟是什麼力量,讓全球最知名的 IP 聚集一起,承載在優衣庫一件幾十塊的T恤上?

UT 與 HEATTECH 同歲,兩條產品線都上線與 2003 年,兩個產品線的定位、產品品質、畫風完全不同。目前,優衣庫通過 UT 已和上百個 IP 進行合作,每年都在刷新最快銷量紀錄。

今年的 UT campaign 被定為「穿越創造力」,英文 slogan 為Wear Your World。在上月的東京行,我們也特地去了位於銀座的 12 層旗艦店,最高兩層都被 UT 承包。

而 Kaws 今年的大獲成功,也離不開優衣庫這個合作夥伴的助推。在 2016 年,優衣庫首次與 Kaws 合作時,國內對 Kaws 還不及今天那麼熟悉。

中華區營銷團隊的做法是,在上線前一個月,聯繫上百個 KOL,發送包含 Kaws 品牌故事及本人介紹等素材,成功輔助事件的網路發酵,讓用戶意識到擁有一款 Kaws 聯名款產品的身份認同感。

如此「不看藝術家當下的流量與影響力,而是靠判斷對方的潛力,並與它站在一起合理完成項目推廣」的做法,恐怕甚少有品牌能做到。

所以,

優衣庫的經營,豈止一篇內容就能說完,事實上,僅從上面三條產品系列的案例,就能窺探出這家公司之所以能後發制人,超越競爭者的核心原因。

搖粒絨衫,代表著優衣庫早期就確立了課題:「不斷追求低價、高品質商品的極限」的公司理念。

HEATTCH,直擊用戶冬天對內衣輕薄暖和的痛點,也預示著優衣庫正式邁向注重科技創新的領域,顛覆傳統服裝領域,做行業的顛覆者。

UT,讓優衣庫達成了「大眾承擔得起的時尚」的使命。服裝本身無個性,在每個個體的巧妙穿搭下,才能顯示出獨特的個性。

同時,這三條產品線,在推出後仍然保持在與時俱進,不斷在產品、營銷上做優化迭代,而不是固步自封,止步不前。這也是優衣庫的產品線能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原因。

在市場營銷學裡,優衣庫的重要品牌升級到現在都是經典案例。2013 年,柳井正將品牌 slogan 從「Made for all 造服於人」,更改至「Life Wear 服適於人」。這在前端看來的小小改變,背後是這家企業對於品牌價值觀、經營理念、對服飾理解等整個生意邏輯的高度概括。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