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凤鸣于岐:艺术的故事(三) 基督教与中世纪?

zhuanlan.zhihu.com图标

十二、征服真实(15世纪初期)

在义大利人看来,在遥远的过去,义大利人以罗马为首都,曾经是世界文明的重心,后来被北方的入侵者打得七零八落,国家的力量和荣誉已经衰败了。在义大利人心里,复兴的观念跟「宏伟即罗马」的观念的再生息息相关。

义大利的商业城市佛罗伦萨,是但丁和乔托所在的城市。在这里,建筑家布鲁内莱斯基建立了宏伟的佛罗伦萨主教堂

佛罗伦萨主教堂,1420-1436年

布鲁内莱斯基不仅仅是文艺复兴式建筑的创始人,艺术领域中的另一项重大发现也出于他手——透视法。尽管希腊人通晓短缩法,精于造成景深的错觉感,但他们也不知道物体在离开我们远去时体积看起来缩小时遵循什么数学法则。

佛罗伦萨一座教堂的壁画,主题是「三位一体」,由马萨乔完成,这幅画是关于透视法的非常出名的画。马萨乔的艺术不如人们司空见惯的绘画悦目,但透视法的应用使得它更为真实,更为动人。

马萨乔,三位一体,湿壁画,1425-1428年。背后拱门的纵深感是过去的画所没有的

到了佛罗伦萨的多纳泰罗那代人,国际哥特式风格的纤细和精致被厌倦,渴望创造朴素生动的人物形象(艺术又一次在精致和朴素之间摇摆)。阿尔卑斯北方的雕刻家克劳斯·斯勒特也在追求同样的目标。

北方著名艺术家杨·凡·艾克追求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现实的全部细节,于是他不得不改进绘画技术,最终发明了油画。过去的艺术家使用有色植物或矿物磨成的粉末加上蛋液制成颜料,用这种颜料制剂作画的方法叫做蛋胶画法。这种颜料干得太快。杨·凡·艾克用油代替蛋,这样作画时就可以从容得多,精确得多,能制作光亮的颜料。前文的画基本上是湿壁画。

杨·凡·艾克,阿尔诺非尼的订婚式,油画,1434年。这种咋一看容易错认成照片的油画就是从这时候开始有的

十三、传统和创新(一) (义大利,15世纪后期)

义大利和佛兰德斯艺术家在15世纪开始时的新发现已经震动了整个欧洲。一种新观念产生——艺术不仅可以用来动人地叙述宗教故事,还可以用来反映出现实世界的一个侧面。各地的艺术家都开始试验和追求新颖、惊人的效果。艺术风格也就变得丰富多彩,而不像之前时代那么统一。

当时的年轻人如果想当画家,就要给一流的画师当学徒。一开始跑跑腿研磨颜料干杂活,慢慢地接手重要的工作。

过去的建筑家都想著怎么建设教堂等宗教建筑,对于一般的民用住宅没什么想法。但现在有大量的非宗教需求等待满足。一种做法是不去建造柱子或半柱,只使用古典形式装饰建筑的立面。

阿尔贝蒂,佛罗伦萨的鲁切莱府邸,1460年。图中的「柱子」只是装饰,不是实际的起支撑作用的柱子

前文提到,当时的艺术风格变得很多样。有仍然遵循中世纪时期风格的——

安杰利科修士,圣母领报,1440年。咋一看有中世纪的味道,但也用上了透视法

也有醉心透视法而忽视了其它导致人物不太真实像木偶的——

乌切洛,圣罗马诺之战,木板油画,1450年。有点木偶戏的味道。注意地上武器与尸体的指向,都往同一方向

还有不仅重视透视法同样也很注重处理光线的(中世纪的艺术家基本没有注意光线,他们的平板人物形象完全没有阴影,可以翻翻前篇)——

皮耶罗·德拉·弗兰切斯卡,君士坦丁大帝之梦,湿壁画,1460年。光影的运用很妙

但是「把画画得像镜子一样反映现实」这种新观念也引起了问题——现实中人物并不是和谐地组织在一起,注重反映现实的画家无法像不知道透视法的中世纪画家那样随心所欲地在画面上分布形象,形成完美的图案。比方说,过去的画家可以为了突出基督把基督画得比其它人物大很多,或者让人物在画面上分布得很对称,但到了讲究真实的时期,这样画就与现实矛盾了。这个问题也是艺术经常碰到的问题——画得像重要,还是表达重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艺术家也展开了探索。但我没看到比较顺眼的作品,就不放这儿了。

十四、传统和创新(二)(北方各国,15世纪)

位于欧洲南部的佛罗伦萨,文艺复兴式风格已经彻底击败了哥特式风格。但在北方,这个变化要迟钝一些。北方建筑仍然沿用了很长一段时期的哥特式风格,但也在往更繁复精致的方向发展,这种花里胡哨到极致的哥特式风格被称为「火焰式哥特风格」——

鲁昂法院的庭院,1482年,火焰式哥特风格。越来越花里胡哨了

物极必反,即使是哥特式风格,在最后阶段也开始往相反的趋势发展。14世纪晚期和15世纪的英国建筑变成了「垂直式风格」——

剑桥国王学院的礼拜堂,1446年,垂直式风格。花里胡哨的曲线变少了,直线增多,因此得名

北方的画风格也比较陈旧——

斯特凡·洛赫纳,玫瑰花篱中的圣母,约1440年,木板油画

15世纪中叶,德国发明印刷术。我们看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能对艺术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的。来一幅很精致的铜版画——

圣诞之夜,舍恩高尔,1470-1473年,铜版画.。这样的画应该用放大镜去看

很难想像铜版画能做到堪比画笔的效果。舍恩高尔也真是个天才。

木刻和雕刻版艺术很快传遍欧洲。印刷术加速了思想的交流,促进了宗教改革运动的产生;也使得义大利的文艺复兴艺术传遍欧洲。北方的中世纪艺术也随之走向终结。

十五、和谐的获得(托斯卡纳和罗马,16世纪初期)

这是义大利艺术最著名的时期,也是整个历史上最伟大的时期之一。这是莱奥纳尔多·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提香科雷乔乔尔乔内,北方的丢勒霍尔拜因,以及其他许多著名艺术家的时代。

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的成就和许多宫廷与当权者对荣誉和威望的需求让艺术家的地位有了极大提高

莱奥纳尔多·达·芬奇是个天才,从生物学到土木工程到机械以及艺术都做到顶尖水准。他从不发表著作,而且是左撇子,写字从右向左写,他的笔记只能在一面镜子里阅读。所以他的许多重要思想和发现并不为外人所知。

上文提到过,之前的艺术家在绘画的精确性和悦目的要求这两点上陷入了矛盾;当我们一根线条一根线条地、一个细部一个细部地去描摹一个人物时,描摹得越认真,这样的人物就越像是雕刻而不是真人。达·芬奇轻松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发明了渐隐法——不要把轮廓画得太明确,如果形状有些模糊,仿佛消失在阴影中,枯燥、生硬的印象就能够避免。画家必须给观众留下猜想的余地。

蒙娜丽莎细部。渐隐法的典型运用

人的面部表情主要来自两个地方:嘴角和眼角。达·芬奇有意识地让这两个地方模糊,使它们逐渐融入柔和的阴影之中。我们一直不大明确蒙娜丽莎到底以一种神秘表情看著我们,原因就在这里,她的表情似乎总是叫我们捉摸不定。

达·芬奇涉足领域广泛,而米开朗琪罗有令人难以置信的专一精神,单纯研究掌握一个问题,然而却是彻底地掌握它。佛罗伦萨市曾经委托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在他们议会室的墙上各画一幅画一争高下,可惜两人作品都没有完成,比赛自然没有结果。

最著名的是他画梵蒂冈罗马教皇的西斯庭礼拜堂顶部壁画,一个人仰著头画了四年。

创造亚当,壁画局部,米开朗琪罗

最后是拉斐尔,达·芬奇比他大31岁,米开朗琪罗比他大8岁,生在一个艺术家频出的时代,估计有些绝望吧,但他杀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来。

一系列圣母图像堪称完美。现在许多粗劣的现代工业纺织品都是按照这个模板来画圣母的。

拉斐尔的一张典型圣母画

拉斐尔和人们相处得很好,经营的作坊也生意兴隆。可惜37岁就去世了。

十六、光线和色彩(威尼斯和义大利北部,16世纪初期)

威尼斯是义大利的另一个艺术中心。因为当地气候和地理的原因,威尼斯的光线明亮,那种光线由环礁湖反射出来光辉夺目。灿烂的光辉使物体的鲜明轮廓变得朦胧不清,调和了它的色彩,这种环境可能已经使得威尼斯的画家们运用色彩时比其他义大利画家更为深思熟虑,细致入微。比如乔瓦利·贝里尼的祭坛画——

乔瓦利·贝里尼,圣母与圣徒,1505年,木板油画。感受一下丰富的色彩

乔瓦利·贝里尼的圈子里有另外两位出色的艺术家——乔尔乔内提香。

乔尔乔内,暴风雨,1508年。这幅画人物已不是重点,风景和人物融为一体

以往类似的画总是把人物作为表现的重点,先画出物体和人物再布置到空间中。乔尔乔内的画则是把环境和人物融为一体。

乔尔乔内去世的时候太年轻,还来不及把色彩运用得淋漓尽致。之后的画家提香完成了这份大业。提香的画在这儿就不放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搜索欣赏。

不仅仅是威尼斯,义大利北部的小镇帕尔马也出了一位被称为科雷乔的艺术家。我之所以不放提香的画就是因为更喜欢科雷乔的画,光线运用得非常大胆而绚丽。以下这幅画讲的是耶稣诞生时展现全身发光的神迹——

科雷乔,圣诞之夜,1530年。这种亮得耀眼的光线以往作品极少见到

科雷乔的还有一幅画,之后的教堂都很喜欢用它来装饰天花板——

科雷乔,圣母升天,湿壁画

简直是透视法+绚丽色彩的完美运用!

总结

从本篇开始表格结构略有更改。这时期往后许多艺术家的名字值得我们铭记。

下一篇

凤鸣于岐:艺术的故事(五)北欧艺术与基督教的分裂?

zhuanlan.zhihu.com图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