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or Cordium;美編:紫妖;

211畢業的碩士新排長不願拔草?

昨天天(11月27日)一位前輩勸新排長不要看不起拔草這種細微的工作,並以自己的經歷教育211畢業的碩士安心基層,我理解前輩的意思是,遲早有一天會這些不起眼的小事會成為寶貴財富。

但對這個觀點我恐怕不能苟同。文末的調查中,也只有大約四分之一的讀者覺得這碗雞湯完全正確或大部分正確(截止11月27日中午12時)。

拔草只是一個概稱,是部隊所有簡單重複勞動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個而已。新排長從校門到營門,對基層部隊多半是懷著憧憬的,這樣的憧憬常常來自於影視劇作品、官方宣傳資料等。而上述信息來源為了宣傳需要,又常常展現了部隊熱血激情的一面,這本無可厚非,只是對拔草、打草、補筆記等簡單枯燥工作恐怕還沒有哪個片子涉及過。

當新排長完成近二十年學業,滿懷憧憬進入部隊,準備大幹一番時候,卻發現日常大部分時間都在疲於應付小學生即可完成的工作,心理落差可想而知,官之初即會留下心理陰影。

簡單重複工作是必要的,但不是主要的。

過去在一篇文章裏看到,世界上任何一支強大軍隊都有一個強迫症性的習慣,雖然我們經常吐槽疊豆腐塊,但美軍同樣也有這種習慣,比如美軍的皮鞋常要求擦得站不穩一隻蒼蠅。文章作者解釋了這種現象,因為部隊是一支協同作戰的整體,需要通過重複性工作磨掉大部分人的個性,潛移默化中磨練服從意識。拔草也是一樣的道理,通過不斷提高標準、消磨時間來磨掉個性,形成絕對服從的意識。

所以我認為,這種工作十分必要,尤其是對新入伍的同志,打牢基礎才能更好融入集體,但這種工作萬萬不能成為主要工作!

部隊是用來打仗的,軍官是用來指揮打仗的,一個軍官到部隊不研習戰術、不學習指揮技能怎麼才能帶領部隊打勝仗?

很多時候,我們的軍官對打掃衛生、迎檢有諸多心得,但對主業卻關注不多,演習一份稿子念幾十年,很難想像實戰來臨會有什麼後果。

個人的經歷有代表性,但未必有普遍性。拔草拔得好,與工作做得好,在這位前輩身上可能是對等的,但對大多數人而言並沒有必然聯繫。也許前輩想說的是,因為他拔草拔得好,表明他具備了堅忍不拔、認真細緻的精神品質。雖然這種精神很可貴,但也不是幹好工作的唯一條件。

我認為軍事鬥爭和軍事鬥爭準備,必須瞄準未來的戰爭,必須要有一流的人才和超前的指導,因而軍官必須有廣闊視野、卓越的學習能力和突出的指揮能力。認真刻苦只算得上是基本素質,要與世界強敵競爭,光是認真刻苦必然會喫虧。

那為什麼過去拔草拔得好,就能受到領導重用呢?我想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我們閉門造車,工作長期在低層次徘徊,只要軍官認真刻苦就足以應付絕大多數工作,恰恰證明瞭我們在軍事鬥爭準備上的短板和不足。

把拔草作為彩頭,說明我們在知人善任、人盡其才上做得還不夠好。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為什麼好多新排長下到部隊先想到的是踢前三腳,出個彩頭讓領導記住自己,不是正好說明瞭有的領導不善於發現人才嗎?

文章作者說他是同一批第一個進機關的,進機關的理由就是拔草拔得好,給領導留下了良好印象,而參加比武考覈、或是訓練成績優異的同志發展就似乎沒有作者快(這裡作者沒有給更多信息,我們也不好推斷),這樣的用人導向真的能打勝仗嗎?

另一方面,國家培養、招錄985、211的畢業生到部隊工作,為的就是儘快提升部隊文化素質,打贏信息化戰爭,但實際效果呢?基層部隊很少讓其發揮特長,反而讓他們當排長拔草,當連長帶兵拔草,當營長檢查拔草,同時又到地方招聘人才參與研究攻關,實在是巨大的浪費!這難道不是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的表現嗎?

在我身邊,許多80後90後軍官剛出校門,尚懷著理想主義進入部隊,對升官發財並無多大興趣,他們只希望學有所用,而不是在日復一日的拔草中浪費青春、荒廢學業,成長為一個拔草方面專家和對打贏未來無用的廢人。

很巧的是,11月26日,主席在政知局集體學習上強調,「要把幹部從一些無謂的事務中解脫出來」。希望軍改能糾正過去走偏的導向,用拔草等活動培養出集體主義精神足矣,把更多時間和精力放到準備打仗上來,真正留住能打仗的人才!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